张衡对月食进行的科学解释是世界最早的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张衡对月食进行的科学解释是世界最早的吗,第1张

张衡对月食进行的科学解释是世界最早的。

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日月食,在中国古代很神秘,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对日月食就已经开始有了不少科学的了解和认知。

在中国的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日月食的记载,比如在《诗经》中,就记载了公元前776年8月21日发生的一次月食,而这次月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比埃及所记载的还要早55年。

东汉张衡清楚解释了月食,中国古代对于日月食的记录一直都有,最系统、最完整的日食记录是《春秋》中所记录的由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中的37次日食。

这些日食通过后世的计算核对,有33次是完全可靠的。从春秋到清末,中国共记载了一千六百多条日食记录。

而古代天文学家对月食的记录同样很多,有一千一百多条。最早的月食记录是《诗经》中的一句诗:“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意思是发生了月食,这是正常的天体现象。

这句诗指的是公元前776年8月发生的一次月食,比古埃及出现月食记录还要早,古埃及出现月食记录是在公元前721年 2月。关于月食发生的规律和成因,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也进行了探讨。

古代的哲学著作《易经》说“月盈则食”,就是认识到月食多发生在满月的农历十五前后。

而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对月食的解释更清楚,说月亮由于太阳的照射才发光,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当月亮经过地影时,就发生了月食。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后世称张衡为“科圣”。

月食,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地球处在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挡住了太阳投射在月球上面的光,看上去就像是月球缺少了一块。而又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并不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两者之间存在一个5度的夹角,因此,月食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通常情况下,每一年最多只会有三次月食,有的时候一次也没有。

而月全食,就是月食的一种,只不过情况比较特殊,是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完全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月球完全进入到地球的阴影之中,没有光,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的月全食。之所以会变成红色,是因为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会被大气层折射和散射,波长短的就被散射掉了,剩下波长长的红色,就被折射到月球的表面,因此才会呈现出红色。

其实,并不只是月全食,计算不是月食的时候,红色光线仍然是会被折射到月球上的,只不过并不是很明显,而月全食的时候,太阳光线照射不到月球,月球就只能反射红色光,因此比之其他时刻更明显一些。

只不过,因为并不常见,至少肉眼很少见,我们现在拥有科学解释,但是在信奉神明的古代,这种现象可能就真的成为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的事情了。那么,古人有没有对月全食进行记载呢?又是不是曾经有人已经发现了月全食的原理?

记载的确是有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有关月食的记录,是在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其次就是我国公元前1136年也有的一次记录。不仅如此,在《诗经》当中,也有过一些描写,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一篇中,不仅是月食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还有日食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但是限于认知度的限制,古人还是将这些现象当做是凶险的征兆,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天狗食月,对于自己无法理解也找不到原因的事情,古人会用神鬼之事来进行解释。相传,有一个名为目连的公子,为人良善,但是他的母亲却生性暴戾。某天,他的母亲心血来潮,想要捉弄一下吃素的和尚,于是命人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要送到寺院施斋。目连极力阻止母亲,母亲怎么会听他的,他便派人通知了寺院的方丈,方丈也准备了三百六十个素馒头,每个和尚的袖子里藏一个。

目连的母亲来了,把狗肉馒头分给他们,和尚们悄悄都换成了素馒头,母亲还以为他们吃的都是自己的狗肉馒头,拍手叫好。事后,方丈将那些狗肉馒头全部埋在寺院后面。然而这件事情被玉帝知道了,震怒之下,将目连的母亲变成一只恶狗,打入地狱不得超生。目连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母亲修炼成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救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也放出了无数恶鬼,作乱人间。玉帝命目连投胎,成为杀人八百万的黄巢,传言就是来收服这些地狱里面跑出来的恶鬼们。

至于目连的母亲,逃出地狱之后,自然对玉帝十分痛恨,可是跑到天上去也没找到玉帝,就像去把太阳和月亮都吃掉,让天上和人间都变成一片黑暗。只不过因为她很害怕鞭炮、锣鼓之类的东西,人们用这种办法,逼得她又把吃下去的太阳月亮都吐了出来,恶狗不甘心,又追上去吃,就这样形成了一次次的日食和月食。

当然了,这属于是神话传说,其实早在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成因。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他认为是地球走到了月亮的前面,从而遮住了太阳光。

张衡的贡献自然远不止这一些,例如地动仪、浑天仪、地形图、指南车等发明,还有在历法、机械、文学、数学、绘画等诸多方面,张衡都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正是因为他的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国的古籍中,一共有一千多条关于月食的记录,单单是《宋史》中就有近两百条,但是历史上的月全食数量并不多,综合来看,一般平均370年一次,但并不是说370年一定会有一次,而今年一年出现两次月全食,也是非常难得的。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月食都被视为“天狗吃月亮”,即便后来天官从天象角度观测日月盈亏,也在“天人合一”思维下与人间之事联系起来,被认为是“灾异”的一种。

既然日月盈亏和世俗人间联系起来,那么自然不能不珍而重之,疏忽了日月食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会掉脑袋。比如,夏朝天官羲和就因为工作期间饮酒而没有注意到日食的到来,老百姓为之惊惶,于是国君仲康大怒,将羲和处决。

从时间上讲,最早对日、月食提出正确解释的是西汉时代的经学家刘向,他在公元前约20年解释道:日蚀者,月往蔽之。刘老夫子说,日蚀呢,就是月走过去把日挡住了。

张衡对月食进行的科学解释是世界最早的吗

张衡对月食进行的科学解释是世界最早的。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