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世师表见老子———谈谈尊师重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从万世师表见老子———谈谈尊师重道,第1张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名传千古的圣人,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一般的人。即使自己身为他人眼中的圣人,孔子仍然心怀谦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且谦虚好学故而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国国君。鲁君批准他前行,并给了他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

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道啊。”

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说:“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王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东西。‘迹’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迹,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初次会话之后,老子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苌弘非常擅长乐理,教授孔子乐律、乐理;并且引领孔子观祭神的典礼,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孔子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几天。

孔子向老子辞行。老聃送他到馆舍之外,说:“ 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

大意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几句话吧,不要诽谤别人,也不要过分夸奖别人,不要自傲。

孔子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孔子走到黄河边的时候,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气势如万马奔腾,声音如虎啸雷鸣。孔子站在岸边很长时间,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多年过后,有一人写了一篇传颂千年的《春江花月夜》,还有一人在赤壁写了一篇《赤壁赋》,都很好的诠释了孔老夫子当年的感受。

河水不分昼夜地流,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知道人生将会走到哪里啊。听到孔子说这些话,老子就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过了一会,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说:“水有什么德行啊”

老子说:“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

孔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说:“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 与世无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

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

古人重视感恩,所有逢年过节必有祭祀。无论你是帝王还是百姓,都会举行各种仪式隆重对待。祭祀的对象,天地君亲师。由此可见,尊师重道这件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多么重要。

天下之大,生存谋生的技能更是不可胜数,因此各行各业都有祖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传统对待老师的规格和父辈一致的。所谓生我者父母也,教我者师执也。学有先后,智有高低,行业有不同,所以才长德良者为师。若是学识不足,反而好为人师,只怕多自取其辱。

唐代韩公昌黎先生的一篇《师说》,可谓道尽师者所应有的要素,所应担负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唯有德学者为师!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为什么呢?听到真正学问的时间不同,理解学问的智力有不同,行业不同专攻的方向不同。

传承学问,教授学业,解答疑惑,不论身份和年岁。千年前的话语,仍然回响在耳边,只是世道变了,有多少为师的还记得呢?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曾教雅月学问的师者!

———南阳-古雅月

丙申年教师节前夜,于山东青岛。

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  愈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  子

5“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德籍犹太人〗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德籍犹太人〗爱因斯坦

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  子

1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1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1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1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  贽

尊师重道,言为心声是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其意思分别为:尊师重道指的是教师指引学生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应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而言为心声的意思是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是兵部尚书柳公绰的弟弟。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各个名家的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等人书法的特点,融合各家长处并创造出新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柳体”。其字的特点为骨力劲健,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从万世师表见老子———谈谈尊师重道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名传千古的圣人,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一般的人。即使自己身为他人眼中的圣人,孔子仍然心怀谦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