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云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地震时云是怎样的?,第1张

地震云形成 1、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2、电磁学说 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水汽和尘埃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程了地震云 地震云普遍特点 云体高程:6000米 云体颜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共有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界线,多出现波状出现时间: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形态 1、单条震云: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2、多条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3、卷震云: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现在没有关于其震中判断的说法,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 4、鱼鳞震云: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5、团块震云: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地震云详细形态简易分析 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 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 历史记载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较新观测记录 1976年07月27日,日本真锅异彩极长条地震云;0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观测未考证) 2008年05月09日,合肥大范围放射条带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实测) 2008年05月09日,天水异彩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观测未证实) 2008年05月09日,山东临沂不知形状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观测证实) 2008年05月31日,合肥大范围鱼鳞地震云;06月01日巴士海峡63级地震(实测) 2008年06月12日,齐齐哈尔放射条带地震云;06月14日本东北部72级地震(观测未考证) 2008年06月29日,宫城观测到白色单条地震云;07月16日日本京都外海地震66级地震(观测未考证)

  谣言:

  今天西安的云比较特别,非常美丽,但形状像放射性条纹图案,查了资料说是地震云。有网友说这预示着四川的地震。

  辟谣:

  天上的云和地震没有关系

  “地震云”的说法,一直在网上流传甚广,到底存不存在“地震云”?

  请大家查阅,“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气象专业人士认为:从气象现测的专业角度分析,网上给出的各种地震云照片,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典型的云状,即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以及残留的飞机尾迹。这些所谓的地震云根本和地震没有关系。  

  网上关于地震云生成机理的描述,例如地热转变为云,地磁场变化生成及粒子发光等说法从天气动力学、云雾物理学、演体力学、热力学等相关科学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学家也从未观测到“地震云”出现时磁热光的变化,因此,关于地震云产生机理的分析也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天空中的云彩千变万化,展现了大自然的杰作。气象部门在长期气象观测中记载了很多美丽奇特的云状。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和某种天气的演变大多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气象学博士李汀认为“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所谓“地震云”就是气象观测中的一般云。

  

  所谓“地震云专家”,他们采用地震云预报的地震,发震区域往往是几百到几千公里,貌似“准确”。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大大小小地震500多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而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发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两三次。也就是说,任何人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都稳赢不输,更何况“地震云专家”还把预测发生地震的时间尺度放宽到一个月以内,因此很容易做到预报地震的“次次命中”。

  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的方法非常必要。我们要认识到所谓的“地震云”是不存在的,那些拍摄到的“美丽云彩”与地震毫无关联。“地震云”就是伪科学谣言。

  辟谣专家:陈会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研究员

  复核专家:沈萍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研究员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还有一种是白天特别是晚上的地光。    由地震引起的发光现象,称之为地光。地震发生前为什么会产生地光呢?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快发生时,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     一般情况下,地光大都在地震发生前几分钟到数小时出现,也有少数地震后出现的。地光的颜色有多种多样,有白里发蓝的、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也有的是**和绿色的,其中以白里发蓝的为多,有点象电焊火光那种样子。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在夜间,即使离地光出现地点较远的地方,也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其表现形式因地震类型和地点不同,在空中的几何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条带状在空中出现,有的以圆弧状出现,也有的以火柱状出现,还有的以一连串火球状出现,形似信号弹升向天空。

地震云主要有5种形状:

1、单条震云: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2、多条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3、卷震云: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现在没有关于其震中判断的说法,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

4、鱼鳞震云: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5、团块震云: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

地震云详细形态简易分析

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

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

民间观测报告

2008年30日下午2时,宜宾李豆腐冬泳队一行16人,从宜宾春畅坝下水向历史名镇李庄游去队伍游到盐坪坝附近,大概是:北京时间2008年8月30日15时左右,游在队伍后面的老莫通过观天及网上关于地震云的知识,向身边翠屏区审计局的李斌和宜宾市工行的唐国强说:发现了天上的地震云 审计局的李斌当即表示了强烈的疑问老莫回家后得知:北京时间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 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透光高积云

英文解释(Ac tra)

定 义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 能辨别日、月位置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地震云并非一种准确的预报方法

地震云的记载

[编辑本段]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

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

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

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还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今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将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云体高程:6000米

云体颜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共有特点:大风 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界线,多出现波状。

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地震;第三种是垂直得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地震云的特点有五种:

1、外形呈细长条带状,有时如一直线,有似飞机的尾迹;有时为辐射状,数条地震云交于一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有时为干涉纹状,形似人的两排肋骨。

2、边界清晰,此点有别于傍晚出现的辐射状高积云,也是几条长条形云延长交于一点。

3、出现的时间以凌晨或傍晚居多。

4、其云多为无端横出。

5、其色可怕而感到恐怖。 地震云所携带信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地震: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

2、地震时间及强弱: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3、地震的地点方位: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在垂线方向上可能较近,也可以很远。一般认为震源大体就在跟地震云相垂直的地方。如果在一次较大的地震之前,各地普遍出现了地震云,两位相隔很远的观察者都看到这种云,他们联系一下,各自报出观测到的地震云的方向,画在地图上,那么,这两条云的垂线的交点,就是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经中日两国有关人员验证,这一结论大多是可靠的。中国研究地震云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沈阳军区某部干部董振海尤突出。董振海现任辽宁省地震云研究会理事长。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看云识天的本领。1975年海城地震后,他开始看云测震,坚持不懈。1978年7月6日,他发现了地震云,指出9天内“地震可能发生在东南沿海或台湾一带”,9天后台湾果然发生了74级地震。 一 天裂云特征:一条长长的裂缝把整片云分割成两大块。其裂缝的形成:有一股突然出现的能量作用于云,把整片云一分为二,这股突然出现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天裂云所对应的未来震中。力度强的天裂云对应较大或大级别地震,它是一种可信度高的地震云。

二 “天裂”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现存的古代抄本《天元玉历祥异赋》及《天元玉历祥异赋图解》两书中,也记载了“天裂”与“土裂”的相关性。——摘自吕大炯《震兆云霞》13页。

“天裂”有可能指好像把天空分裂成两半似长条带状地震云,“土裂”(一书为“土地分裂”)可能指地震时产生的地裂缝。如果这样,那么古人早就把天裂与土裂联系在一起了。——摘自吕大炯《震兆云霞》14页。

三 天裂云力度强弱的识别

1力度最强的天裂云特征:裂缝明显,裂缝两旁的云结构厚实。这种云多数出现在临震或震后很短时间。当我们看见力度强的天裂云时,要特别注意之前是否刚发生过大地震,如果此前刚发生过大震,即使是力度强的天裂云,也极有可能是震后云。

2力度最弱的天裂云是震后云,其特征:裂缝不明显,裂缝两旁的云结构松散,整体有形无实,如同“纸老虎”。结构蓬松的低空地震云大多数是震后云。

3中等强度的天裂云多数出现在短临期间,其特征:云的结构较厚实,但裂缝不明显。这种云会发生变化:裂缝逐渐变得明显,转变成力度最强的临震云。

四 天裂云对应的未来震中

根据现有的震例和几例带指向性的天裂云。临震天裂云未来震中方位大致是裂口指向地面的方位,震中距通常在1千公里以上,结合版块关联,以往震例,前震数据等指标可推断震中的大概范围。

网上形形色色的“地震云”,以高积云或层积云居多,因为这两种云容易形成网状(鱼鳞状)、波状(肋条状)、絮状、透光、放射状、荚状等“怪异”的样子。

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由于“地震云”缺乏最基本的定义表述,只要“看起来奇怪”的云都被划为地震云,所以难以总结其特征。

地震时云是怎样的?

地震云形成 1、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