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古籍善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4收藏

《本草纲目》古籍善本,第1张

草部

甘草 黄芪 人参

沙参 荠苠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列当

赤箭(天麻) 术(白术) 狗脊

苍术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羊霍 玄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紫草 白头翁 白及

三七 黄连 胡黄连

黄芩 秦艽 茈胡(柴胡)

前胡 防风 独活

升麻 苦参 白鲜

延胡索 贝母 山慈姑

石蒜 白茅 龙胆

细辛 徐长卿 白薇

白前 锦地罗 檀香

锁阳 铁线草 当归

芎穷 蘼芜 蛇床

蛇床 藁本 白芷

芍药 牡丹 木香

甘松香 杜若 高良姜

郁金 姜黄 补骨脂

荜茏 益智子 缩砂密

白豆蔻 豆蔻 蓬莪茂

荆三棱 莎草香附子 藿香

薰草(零陵 兰草 马兰

香薷 假苏 薄荷

水苏 菊 野菊

淹闾 艾 茵陈蒿

青蒿 白蒿 茺蔚(益母

夏枯草 刘寄奴草 旋夏花

青葙 鸡冠 红蓝花

番红花 燕脂 大蓟、小蓟

续断 漏卢 苎麻

苘麻 大青 小青

胡芦巴 蠡实 恶实

呆耳 无名精 希莶

箬 芦 甘蕉

蓑荷 灯心草 木贼

麻黄 地黄 牛膝

紫菀 麦门冬 萱草

淡竹叶 鸭跖草 葵

蜀葵 龙葵 酸浆

蜀羊泉 败酱 款冬花

鼠曲草 款冬花 决明

地肤 瞿麦 王不留行

葶苈 车前 马鞭草

蛇含 鳢肠 连翘

蒴翟 蓝 蓝淀

青黛 甘蓝 蓼

水蓼 马蓼 荭草

虎杖 匾蓄 蒺藜

谷精草 海金沙 半边莲

紫花地丁 见肿消 大黄

商陆 狼毒 防葵

狼牙 闾茹 大戟

甘遂 续随子 莨菪

蓖麻 蜀漆 藜芦

附子 天雄 侧子

酸模 菖蒲 菰

水萍 苹 萍蓬草

水藻 海藻 昆布

石斛 骨碎补 石韦

景天 虎耳草 石胡荽

螺旋草 酢浆草 地锦

陟厘 昨叶何草 土马

卷柏 石松 马勃

及己 漏篮子 乌头

白附子 虎掌 局箬

半夏 蚤休 鬼臼

射干 玉簪 凤仙

坐拿草 曼陀罗花 羊踯躅

芫花 莽草 茵芋

石龙芮 钩吻 菟丝子

覆盆子 使君子 木鳖子

番木鳖 马兜铃 盍藤子

预知子 牵牛子 旋花

紫葳 营实墙蘼 月季花

栝楼 王瓜 葛

天门冬 百部 何首乌

萆解 菝葜 土茯苓

白蔹 山豆根 黄药子

白药子 威灵仙 茜草

防己 通草 通脱木

钩藤 白英 乌蔹莓

律草 络石 木莲

忍冬 藤类概述 泽泻

羊蹄

木部

竹黄 竹 桑上寄生

雷丸 猪苓 琥珀

茯苓 接骨木 木芙蓉

木槿 紫荆 牡荆

石南 枸杞、地骨皮 五加

南烛 卫矛 枸骨

冬青 女贞 鼠李

郁李 金樱子 胡颓子

山茱萸 蕤核 白棘

酸枣 栀子 枸橘

楮 柘 桑

相思子 阿魏 大风子

巴豆 乌臼木 棕榈

桦木 蘖木 檀

小蘖 厚朴 杜仲

椿樗 漆 楸

桐 梧桐 罂子桐

海桐 楝 槐

秦皮 合欢 皂荚

肥皂荚 无患子 诃黎勒

榉 柳 树柳

水杨 白杨 榆

芜荑 苏方木 乌木

芦荟 檀香 樟脑

龙脑香 安息香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乌药 钓樟 樟

楠 降真香 辛夷

木兰 筒桂 桂

杉 松 丁香

柏 竹黄 竹

桑上寄生 雷丸 猪苓

琥珀 茯苓 接骨木

木芙蓉 木槿 紫荆

牡荆 石南 枸杞、地骨皮

五加 南烛 卫矛

枸骨 冬青 女贞

鼠李 郁李 金樱子

胡颓子 山茱萸 蕤核

白棘 酸枣 栀子

枸橘 楮 柘

桑 相思子 阿魏

大风子 巴豆 乌臼木

棕榈 桦木 蘖木

檀 小蘖 厚朴

杜仲 椿樗 漆

楸 桐 梧桐

罂子桐 海桐 楝

槐 秦皮 合欢

皂荚 肥皂荚 无患子

诃黎勒 榉 柳

树柳 水杨 白杨

榆 芜荑 苏方木

乌木 芦荟 檀香

樟脑 龙脑香 安息香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乌药 钓樟

樟 楠 降真香

辛夷 木兰 筒桂

桂 杉 松

丁香 柏

火部

糟 烧酒 醋

酱 饴糖 蘖米

红曲 神曲 曲

蒸饼 豆腐 大豆豉

刀豆 扁豆 豇豆

蚕豆 豌豆 绿豆

赤小豆 黄大豆 大豆黄卷

大豆 阿芙蓉 罂子粟

薏苡仁 稗 参子

粟 粱 玉蜀黍

蜀黍 黍 稷

籼 粳 稻

荞麦 雀麦 大麦

小麦 大麻 胡麻

果部

慈姑 乌芋 芡实

芰实- 莲藕- 石蜜-

沙糖- 甘蔗- 猕猴桃-

婴奥- 葡萄- 西瓜-

甜瓜 茗- 盐麸子-

吴茱萸 毕澄茄- 胡椒-

蜀椒- 秦椒- 枳-

马槟榔- 无花果- 波罗蜜-

椰子- 槟榔- 海松子-

榧实- 橄槛- 龙眼-

荔枝- 槲实- 橡实-

阿月浑子- 榛子- 胡桃-

银杏- 樱桃- 杨梅-

枇杷- 枸橼- 柚-

橙- 柑- 橘-

安石榴- 柿- 林檎-

山楂- 榲柏- 楂子-

木瓜- 梨- 枣-

栗- 桃- 榔梅-

梅- 巴旦杏- 杏-

李-

鳞部

青鱼 鲤鱼 鱼子

鳔 海马 虾

乌贼鱼 黄颡鱼 鳅鱼

鳝鱼 鳗鲡鱼 鳢鱼

金鱼 鳜鱼 鲫鱼

鲥鱼 石首鱼 水蛇

乌蛇 白花蛇 蚺蛇

蛇蜕 蛤蚧 守宫

石龙子 鲮鲤 鳄鱼

吊 龙

兽部

猕猴 猬 鼠

水獭 兔 湍

猫 灵猫 麝

麋 鹿 羚羊

熊 野猪 犀

象 豹 虎

狗宝 鮓答 牛黄

黄明胶 阿胶 驼

驴 马 牛

羊 狗 豕

禽部

鹗 鹰 鹊

乌鸦 斑鸠 寒号虫

伏翼 雀 鸽

雉 鸡 凫

鹜 鹅 鹈鹕

虫部

蛔虫 蛞蝓 蜗牛

蚯蚓 蜈蚣 蝌蚪

蛙 蛤蟆 蟾蜍

蜚虻 蜚蠊 蔗虫

鼠妇 衣鱼 萤火

蝼蛄 天牛 蜣螂

蝉蜕 蚱蝉 蛴螬

蛆 水蛭 蝎

壁钱 蜘蛛 地胆

葛上亭长 芫青 斑蝥

樗鸡 九香虫 原蚕

蚕 螳螂桑螵蛸 虫白蜡

艺翁 露蜂房 土蜂

蜜蜂 蜜蜡 蜂蜜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根据查询好学网显示,现存最早的完整古本草合刊本的典籍是《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古代中药学著作,简称《政和本草》,在1116年由北宋政府重新修订刊行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药学及植物学巨典,它集中国古代医学之大成,广泛涉猎生物、化学、地理、地质、矿产等领域,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我国历代本草药书及古籍的许多著作都论述了灵芝。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说:“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之所食”。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书中将灵芝分为赤、青、黄、白、黑、紫等六种,皆列为药中“上品”;还明确指出“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古书中有关灵芝的记述,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考证与评论。关于灵芝的药效,李时珍曰:“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疗虚劳、治痔”,这些药效,已为当今药理研究所证实。清朝陈螟子在《花镜》(1688)一书中,对灵芝的人工栽培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如“道家种芝法,每次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血,包暴干竹笋,候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芝类”。

关于灵芝药食兼用的特点,有许多论述。李时珍指出:“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则芝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陶弘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苏敬则认为:“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古代天然灵芝较少,且难得,这不仅提高其价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广泛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堇拼音名ZǐJǐn别名蝎子花、断肠草[贵州]来源**科紫堇属植物紫堇CorydalisedulisMaxim,以根或全草入药。根于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夏季采集全草,晒干或鲜用。性味苦、涩,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中暑头痛,腹痛,尿桶,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化脓性中耳炎,脱肛,疮疡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2~3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煎水洗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紫堇出处出自《本草图经》。1《本草图经》:紫董生江南吴兴郡,淮南名楚葵,宜春郡名蜀董,豫章郡名苔菜,晋陵郡名水卜菜。2《纲目》:苏颂之说,出于唐玄宗《天宝单方》中,不具紫堇形状。今按《轩辕述宝藏论》云:赤芹即紫芹也,生水滨,叶形如赤芍药,青色,长三寸许,叶上黄斑,味苦涩。又《土宿真君本草》云:赤芹,生阴崖陂泽近水石间,状类赤芍药,其叶深绿,而背甚赤,茎叶似荞麦,花红可爱,结实亦如貔荞麦拼音名ZǐJǐn英文名HerbofCommonCorydalis别名野花生、断肠草、蝎子花、麦黄草、闷头花、山黄连、水黄连、羊不吃。来源药材基源:为**科植物紫堇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edulisMaxim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阴干或鲜用。原形态紫董一年生草本,高1030cm,无毛。主根细长。茎直立,单一,自下部起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形,长39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57枚,有短柄,二或三回裂片轮廓倒卵形,近无柄,末回裂片狭卵形,先端钝,下面灰绿色。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310cm,疏着花58朵,苞片狭卵形至披针形,长153mm,先端尖,全缘或疏生小齿;萼片小,膜质;花冠淡粉紫红色,长1518mm,距约占外轮上花瓣全长1/3,末端略向下弯;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条形,长253

详见百科词条:紫堇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15:30 共138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作者简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授宿州观察推官。此后长期在馆阁供职,广涉古籍,留心医学。嘉佑六年(1061年)后多次出知地方,治绩斐然,并两次出使辽朝、三任馆伴使。宋神宗时曾参与元丰改制。宋哲宗即位之初,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元佑七年(1092年)拜相。他执政时量能授任,务使百官守法遵职。同时不立党援、以礼自持 ,故能于哲宗亲政后以太子少师致仕。宋徽宗时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颂逝世,终年八十二岁。获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

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因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作品传世。今人辑有《苏颂全集》。

《图经本草》简介

《图经本草》全书21卷,见于现存的古籍中的药条就有780种,其中新增103种,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多数图是写实图,形象逼真。实际上这是一部全面描绘植物的类别、形态,图文并茂的书籍。

《图经本草》将所载药用动植物分为草部、木部、禽兽部、虫鱼部、果部、菜部、米部,另外还列有本经外草类和木蔓类。

在草部和木部内再分为上中下三品。基本上采取了《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分类方法。对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一般是按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对花萼、子房、果实、种子形态的描述十分精细,使用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术语,以描述植物的特殊形态。

例如,把植物按生长状态不同,区分缠绕茎(菟丝子)、攀援茎(茜草)、葡萄茎(蒺藜)、直立膝:"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书中清楚地指出牛膝节部藤状膨大,叶对生,穗状花序等基本特征,可以鉴定为苋科植物中的怀牛膝。

还有,书中根据若干植物形态性状相近的特点,把它们排在一起这也意味着植物自然类群关系的进一步了解。这对以后著作都有很大启发。

苏颂写作《图经本草》,采取了"博物者亦宜坚考其实"的科学态度,使本草学中的博物学内容更加明显,对古代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草纲目》古籍善本

草部 甘草 黄芪 人参 沙参 荠苠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列当 赤箭(天麻) 术(白术)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