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记载着中国古代饮食习惯的书籍(古籍就更好了)的书名或内容。
《食珍录》
《清异录》
《食经》
《本心斋食谱》
《饮膳正要》
《饮食须知》
《易牙遗意》
《随园食单》
健康饮食注意事项包括就餐速度不宜过快、保持营养平衡、晚餐不能过量、避免大量食用腌制类食物等,具体如下:
1、就餐速度不宜过快
在吃饭时速度不能过快,应细嚼慢咽。如果吃东西速度过快,导致食物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则会增加胃肠道负担,长此以往会引起胃部疾病,比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对健康不利。
2、保持营养平衡
在饮食方面不宜挑食或者偏食,平时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肉、瘦猪肉等;同时要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猕猴桃、苹果、香蕉、青菜、芹菜等,能够均衡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
3、晚餐不能过量
在晚餐时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且要严格控制食物摄入量。因为在晚上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过量摄入食物容易导致肥胖。而且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危害健康。
4、避免大量食用腌制类食物
常见的腌制类食物有咸肉、咸菜、咸鸭蛋等,其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应该避免大量食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个人认为,健康的饮食包括两方面
一,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均衡合理的摄入人体所必须得各类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水等。要做到摄入均衡,合理。脂类个人建议尽量选择植物脂肪,蛋白质优先选择完全蛋白,微量元素的摄入也很重要,缺少微量元素人体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还有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也很重要,维生素尽量从蔬菜水果中摄入就可以了,如果过度缺乏维生素建议口服一些维生素片补充。
二,饮食要规律,适时。一日三餐,一定要做到饮食规律,饮食不规律容易引发各类胃肠疾病。长此以往也容易引发各类更严重的胃肠疾病,肠癌,胃癌等。
接下来我们把饮食原理分成三个简单的部分来逐一分析: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吃什么(三大营养素)
首先把食物看成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碳水)
对于中国人来说,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为淀粉类食物:
平时常见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
各种米饭(白米饭/红米饭/糙米饭/等)
各种薯类(红薯/紫薯/土豆/等)
各类麦制品(面条/馒头/白面包/全麦面包/燕麦等)
水果(香蕉/苹果/等)
其中富含碳水的食物还可以分成快吸收(较高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慢吸收(较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
快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特点:
能量补充快,能促成短时间内的血糖升高,短时间内过高的血糖容易使得多余的糖分化为脂肪堆积。消化的比较快,在食用相同分量的食物后,饱腹感持续时间相对比食用慢吸收碳水后要短。
慢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特点:
长时间内持续补充能量,不容易造成短时间内血糖升高。消化的比较慢,在食用相同分量的食物后,饱腹感持续时间相对比食用快吸收碳水后要长。
除此之外还建议希望食用大量的蔬菜,大部分蔬菜热量不高,富含纤维,而且可以提供不错的饱腹感和水分,同时还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部分蔬菜比如十字花科的蔬菜(西兰花/花椰菜)还具有抗癌的作用
蛋白质(蛋白)
平时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
鸡蛋(鸡蛋白/等)
肉类(鸡胸肉/牛瘦肉/猪瘦肉/瘦羊肉/鱼肉)
植物蛋白(大豆/豆腐/花生/腰果/等)
补剂(乳清蛋白粉/酪蛋白/等)
蛋白质在健身领域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组织修复,减脂期间维持肌肉,提供少量能量。并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提供比较长时间的饱腹感。
脂肪
平时常见的富含脂肪的食物有:
食用油(橄榄油/花生油/等)
鱼肉(三文鱼/吞拿鱼/等)
植物(花生/腰果/杏仁/牛油果/核桃/等)
另外脂肪还可以的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研究证明,以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饮品
水(矿泉水/纯净水/柠檬水/等)
咖啡(美式/浓缩/等)
蔬菜汁
茶
强烈推荐每天多喝水。
咖啡和茶含有咖啡因,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饮用咖啡与茶对身体有益,在运动前饮用可以有提高运动兴奋的效果,减脂人群应当避开所有含糖饮料。
吃多少(进食的量)
关于吃多少的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性别,体重,身高,体脂,目标体型,活跃程度的不同,每天所需的会不一样。所以在这个问题的结果上差异会非常的大。
在这里提供大家一个参考方案:
吃多餐(每天4~6餐饭)的同时,每餐饭吃两个拳头的尺寸,一个拳头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另一个拳头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对于蔬菜的量不需要严格限制,并且每餐饭只吃7分饱。
如果希望比较精确和直观的了解自己摄入的量,可以购买厨房小秤,在准备食材的阶段就提前计算好摄入的量。
对于希望减脂的朋友,在参考了上述的饮食方案之后,可以通过测量自己的腰围,体重,体脂来检测饮食计划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体重的增加或者减少也许很直观,但是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能总是代表减脂的效果。通过拍照记录提醒或者测量维度反而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检测方法。并且根据每周的变化来跟进更新自己的饮食结构调整。
怎么吃(饮食的频率)
关于怎么吃的这个问题,在这里给出两点指导建议
少吃多餐
这是一个比较主流的健身指导建议。每餐吃7分饱,能尽量避免过多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造成脂肪堆积,以及多余营养素的浪费。有计划的进行少吃多餐有助于避免在三餐之间食用精加工的不健康零食(饼干、油炸食品等等)。
丰富每餐的构成
每餐饭最好由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食物构成,混合的食物类型能延长消化时间,提供更长时间的饱腹感,比如白米饭,肉类以及蔬菜一齐食用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蔬菜里富含的纤维也具有稀释肉类(比如烧烤)里含有的毒素,降低致癌的风险。
总结
三大营养素的构成,多吃食用蔬菜对身体有益,补充水分对人体非常重要。
食物和饮品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未加工的原料食材,并且自行烹饪与制作。不喝高糖饮料例如可乐,果汁。咖啡与茶的选择上要避开被大量添加糖分的“咖啡饮料”与“茶味饮料”。
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
尝试少吃多餐,丰富自己每餐的饮食构成,没有条件少食多餐的人群,例如学生党,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一个苹果、一小把坚果之类的健康零食。
秋分 节气,在每年公历的9月22-24日交节。秋分节气和 春分 节气相对,都是平分季节的节气,春分节气时太阳位置是0°,秋分节气时太阳位置是180°,这两天太阳会直射赤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秋分的民间忌讳及养生食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分的养生食物
1秋分养生吃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2秋分养生吃菜花
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维生素A的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医素来有“色白入肺”之说,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发季节,洁白的菜花无疑是一种适时的保健蔬菜。
3秋分养生吃银耳
银耳价值堪比燕窝,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银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具有很好的润肤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阴作用,确为秋季润燥的绝佳补养品。
4秋分养生吃鲜枣
秋天是一年中最佳的吃枣季节。鲜枣富含让肤色红润的铁,还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是对抗自由基、对抗衰老的最好武器,可以还原黑色素及抑制黑色素产生、淡化斑点及色素沉着,还可以改善皮肤色泽。
5秋分养生吃葡萄
葡萄其色美、气香,鲜食酸甜可口,开胃消食,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水果,同时葡萄从表皮、果肉到种子,蕴含满满的养分,不仅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外,还包含氨基酸、维生素C、钙、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等更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比维生素C高出18倍,保护人体不受自由基侵袭造成老化、维持肌肤弹性,修复紫外线伤害。
6秋分养生吃荸荠
荸荠又叫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誉。荸荠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湿祛痰等功效,对预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适、口干欲饮等症有一定效果。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烧、煨。但荸荠不易消化,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较差者及 儿童 、老人不宜多吃。
7秋分养生吃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8秋分养生吃百合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9秋分养生吃莴笋
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胆汁和消化液的分泌。莴笋中的钾是钠的27倍,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
10秋分养生吃梨子
梨是秋季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
11秋分养生吃柠檬
中医认为,柠檬味酸、微甘,性微寒,入肺、胃经。而营养学认为,柠檬含糖类、柠檬酸、苹果酸、枸橼酸、橙皮苷、柚皮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钙、磷、铁等。柠檬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化痰止咳。
12秋分养生吃石榴
石榴不仅美味,营养也非常丰富。石榴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人体消化道中不会被酶分解,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缓解腹泻。吃石榴不吐子可双向调节胃肠功能、助消化。石榴籽富含大量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秋分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 立秋 ”是秋季的开始,到“ 霜降 ”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为 中国传统节日 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秋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还有说:“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 白露 早, 寒露 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谚语 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 总结 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节气民间忌讳
1、华北平原忌刮东风
秋分时节,在华北平原最忌讳刮东风,有读语云:“秋分东风来年旱。”若秋分时节刮起了东风,那么第二年会发生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秋分忌讳电闪雷鸣
秋分之日民间忌讳电闪雷鸣。有俗语云:“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据说秋分之日要是遇到电闪雷鸣,那么就会影响到秋天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稻米的价格就会飞涨,因此要提前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
3、江淮、广西忌不下雨
秋分之日,江淮地区的人们最希望能下雨,倘若天晴将会发生旱情,有民谣“秋分天晴必久旱”。在广西一带也有秋分祈盼下雨的习惯,民间有一句谚语说的是:“秋分夜冷天气旱。”显然是说秋分之日夜里寒冷,将会发生旱情,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
4、秋分忌房事
秋季是一年中收敛的季节,气候虽然比较温和,然而夏季的种种病因,往往到了秋凉时表现得更加严重。有陈年疾病或者身体虚弱的,尤其容易复发,或者感到疲劳。故而在秋分之日,一定要好好休养,禁戒房事及剧烈活动。
秋分的民间忌讳及养生食物相关 文章 :
★ 秋分养生要点及民间忌讳
★ 秋分的养生食物及风俗活动
★ 2021秋分的习俗及饮食禁忌
★ 秋分的饮食建议及养生蔬菜
★ 秋分的传统习俗及饮食原则
★ 2021秋分的习俗及养生饮食
★ 秋分的养生知识及传统食物
★ 秋分的养生食物及气候特点
★ 秋分的饮食原则及养生攻略
★ 2021秋天养生注意事项
以下是复制晴了写的《三国立志传》里的古代饮食
假如有一天,你来到了汉朝,你吃些什么呢?
首先,从概率上说,你是个平民,所以么,一天两顿饭,早晚各一顿,如果你是个贵族,那么这个时候,你是一曰三餐,如果极端小的概率,爬上了大汉皇帝,你就可以吃四顿了。
在汉朝的时候,主要烹饪的方法基本都有了。
煎,和今天不同,这个指是干煎或者加水,烧到干,如果最后还残余水,那么这就叫熬。烤,烤肉,大概是人类从有了火之后,最早的烹饪手法了。蒸,和今天一样。炸,用开水或者油炸,不过按照《中国民俗史》秦汉卷的说法,这个时候有固体的动物油,但是还没有用到油炸上来。脍,用刀细切,生鱼片,生肉,就是这样制作。当时没有介末,所以配生鱼是姜。辛延年有诗云,“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脯,腊肉。
而主要调味品有盐、醋、酱、糖(饴糖,甘蔗制糖是唐代从印度传入)、葱、姜,花椒,肉酱,鱼子酱,蒜。呵呵,无辣不欢的人可是受罪了,没有办法,胡椒是来自南洋,辣椒是新大陆发现以后才有的。
主食上,一般人喝粥,有麦粥,米粥,米粥中又分糯米粥,黄米粥,小米粥,大米粥,当然了,你还可以喝豆粥,是淘米水和豆子熬成的。而你还可以吃饼,在宋朝之前,饼是面食的总称,一般是用开水和面,也可以直接和面,然后蒸或煎成。另外你还可以吃汤饼,类似今天的片儿川,不过是死面(纯和成的面团),不过不是用刀切,晋代束皙在《饼赋》讲是用手撕。。当然了,也有干饭,都是粒状的,和今天的大米饭啊,黄米饭啊,差不多。在汉代,爱吃带粘性的米,所以在南方,常常吃的是糯米饭,北方是黄米饭,一般做好以后,和今天一样,总要加个枣。在通西域以后,还有了胡饼、胡饭,也是作为主食的,胡饼类似今天的芝麻饼,呵呵,当年,汉灵帝很爱吃这个,《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汉代的时候,“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饭,是用酱瓜,烤肥肉,生菜卷在面中,卷两层,并切成两寸大小的六段。
吃饭当然要就菜吃啊,先说说蔬菜。
“冬葵”,汉代主要的蔬菜。《说文》:“葵,葵菜也。”白菜,菠菜,芋头,萝卜,韭菜,黄瓜,葫芦,藕,豆等等,今天有的,除了土豆,红薯,番茄,洋葱,基本都有了。
通西域,传来了大豆和葡萄,大豆随后导致豆腐,豆芽等类似今天的豆制品的出现。
肉类,基本和今天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六畜”,马、牛、羊、猪、狗、鸡。汉朝人没有什么忌讳,鸡蛋,这个时代也有了,不过,乳制品,汉朝人就很少吃了。鱼类,贝类也是汉朝人当然也爱吃了。在商代的时候,鱼是普通人也可以经常吃的,而在战国以后,鱼和肉是身份的象征(参考孟尝君的故事)。
和今天的人很类似的是,汉朝的贵族们,后来把肉认为是腐朽身体的东西,提倡健康饮食,吃菜,而穷人们,则把非常渴望吃肉,但是肉又比较贵,所以也流行下水(动物内脏)。
在汉武帝盐铁专营以后,在汉朝吃盐就比较贵了,口味淡的人,如果在汉代的话,和今天的感觉也差不多的。
汉代殷实人家好像做“脯”比较盛行,什么都晒,什么都腌。各种野禽脯(那时野味真多啊,环保世界),肉脯,走兽类,鱼类等,想想哈喇子就止不住
也难怪,没冰箱哦。
汉时(忘了皇帝是谁)曾兴过“周八珍”,诸位尝过没?
--最早宫廷宴--周代八珍
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母羔;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网油:网油包烤猪肝。
《楚辞招魂》中有一品可代表当时的名菜,郭沫若曾将其译成现代文:
家族相追随,饮食真讲究。大米、小米、新麦、黄粱般般有。酸、甜、苦、辣,样样都可口。肥牛筋的清炖喷喷香是吴国的司厨做的酸辣汤。红烧甲鱼,叉烧羊羔拌甜酱。煮逃陟,烩水鸭,加点酸浆。卤鸡、焖龟,味大可清爽。油炙的面饼、米饼渍蜂糖。冰冻甜酒,满杯进口真清凉。为了解酒还有酸梅汤。
中古时期的烹饪方法
中国古代的烹饪方法,由《诗经》及其他古籍所见,大约不外以明火烤炙,以鼎鬲煮,以甗蒸,烤炙置于火上,固不待言,鼎鬲之属,均由器足支撑,置于火上,战国以来,煮食用釜,蒸食用甑,没有器足,即须放置在灶眼上。《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炊乎”,即可知釜甑是当时最常见的炊具。汉代明器及墓砖画像,最常见的炊具,也是灶上至少有两个灶眼,分别有釜甑坐置在灶眼上。釜甑下底深入灶内,受火面积大,效率应当不恶。大致安排,蒸东西的甑靠近火门,釜或罐放在后面,靠近烟突,只能用到余火的热度了。谷黍之食,以蒸食为主要方式,所需时间长,火力大;菜馔煮食或油炸为主,则用釜罐处理。
以汉代炊具烹调,主食是蒸熟的黍饭、豆饭、麦饭,若用釜罐煮食,则是似粥的羹,若熟后干燥,储为干粮,则是糒。至于菜馔,可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例,根据出土的四十八件竹篚,五十一件陶罐中储存的食物遗存,可检定者,肉类有牛羊猪犬兔,禽类有鸡鸭鹅雉及一些雀类,鱼类有鲤鲈之属。另有三百十二片竹简的遗册,记载随葬物的品名,记载馔食,已是烹调的名称。其中虽有炙烤一类,最大多数是羹类,不少是两种原料配合烹制。
《礼记·内则》所记膳食种类,饭包括黍稷稻粱,尤以白黍黄粱为多。膳包括牛羊豕各别烹制的“臛”,牛炙,牛胾醢,牛脍,羊炙,羊胾醢,豕炙芥酱,鱼脍,雉兔,鹑鸡。此外还有种种用配料的方法,例如蝎醢配苽(即雕胡),雉羹配麦食,……又如“濡豚包苦实蓼”(加汗的猪肉,配苦荼,加香料)……各种肉脯(干肉)皆须配菜叶……各有种种细节,而羹食自诸侯至庶人,都一概有之。
这些食品除了了剁碎的肉末外,切大块的谓之轩,谓之胾,切小块的谓之脍,谓之脔,没有切成细丝细片的刀功。这种切法,用来煮羹,基本上要求火候。烤炙用明火,极费燃料;明火只是架起柴炭,无其他措施可以改进。灶上作羹汤,终究仍可以改进灶的结构,以资省火。洛阳烧沟汉墓,是近数十年来较早发现的大型墓葬群,共出土了陶灶一百五十五件。陶灶都是长方形,有灶身、灶面、灶门、火眼、釜、甑等构成。其他细节则差异甚大。这些墓葬的时代,由西汉中期以至东汉晚期。西汉中期的陶灶形式简童,灶上只有一个火眼,并未知道利用剩余热量。在西汉晚期,大火眼后,烟突之前,加一小眼,则己知道利用余热,通常有一个水釜置于小火眼上。王莽及其前后,小火眼数目增多为二个至三个,有的在大火眼前面两侧,有的在大火眼后面。东汉中期,两个小火眼都相当大,并列在大火眼前面,灶面上刻画鱼肉食物及叉子钩子。东汉晚期灶,小火眼更大了,往往一个火眼、位于大火眼的前面,灶面上也刻画鱼肉及炊具图形。从这一系列的演变,可知釜的位置,从甑的后面逐渐移到前面,所用热量,也由余热逐渐转变为直接利用火门的主要热量。这一变化,说明了汉人对釜的用途日益重视;鱼肉及炊具有散置于釜的四周,也说明了做菜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切碎下釜煮熟。
不过汉釜的形制,大率仍是{佥欠}口深腹,利于烹煮,不利于煎炒,炊具中的勺,也是曲柄曲舌,利于搅动及盛送羹汤,根本不能用来煎炒,中国烹饪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快炒,似乎尚未见于汉代,快炒在利用热量的角度来说,殆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中国古代,燃料以樵采柴薪为主,孩子长大,以能负薪为象征,可见其重要性。为了古人不断伐木为薪,中国的自然生态自古即遭受严重的破坏。《孟子·告子上》,尝有草木之美的牛山,由于邻近都邑之人斧斤所至,终于成为童山濯濯。汉代为了增加耕地,曾经不断开放公地,假民为田,地方长官也以增辟田亩为事。四百年的垦拓,中国的林木面积必定大减。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土地不断有外族一波又一波地入侵。这些外族,在终于受中国文化同化以前,往往将大片农田转变为牧地。牧地鞠长藏划,林木也不会丰盛。汉人与汉化外族,在北方的农业活动,因为战乱地广人稀,利于发展粗放农业,游耕的经营也须经常大规模焚烧榛莽。因此,北方的原野上,并未因人口减少而增加林木面积(相对而言)。自从东汉末叶,以至东晋,北方人口即大量南移,先落脚江汉,继而开拓长江流域及其支流与湖泊地区,终于发展了闽粤沿海。南方人口,增长数倍;耕地面积及都邑道路随之增加,林木面积则急剧减少。
林木也可以烧炭,汉代即有大规模的烧炭业,大批工人,深入山林,攻木烧炭,供给烧铁业及一般家用燃料之用。《史记·外戚世家》,汉文帝窦皇后的弟弟少君,即曾经是烧炭的工人,一同工作的有百人之多。但在中古时代,炭已是相当贵重的物品,竟是王公贵人馈赠的礼品。刘孝戚有《谢东宫赍炭启》,廋吾也有《谢湘东王赍炭启》,则一般平民未必能轻易以炭为日常燃料。平常人家的燃料大致仍有以木为薪,因此《齐民要术》中,种植榆树,除了树材可作器物,“岁岁科简剥治之工,指柴雇人,十束雇一人,无业之人争来就作卖柴之利,己自无赀,据原注估计,一束三文,万束三千贯,荚叶在外,也可卖钱。此外,种植白杨,其恶枝也作柴卖。载种柳树,除了椽材外,百树得柴一载,每载值钱一百文。与榆树柴价相比,一载可以有三十三束,大约是一辆小车的载重。又据同书引陶朱《公术》,种柳千树则足柴,岁髠二百树,一年的用柴即够了。根据这些数据,一年烧柴的费用是二万文,当时物价,柞橡的屋椽,十年中椽,一根价十文,二十年中椽,一根值百文。以此类推,柴价相当昂贵。一般人家大约用动物干粪及稻草麦秸为薪,例如《齐民要术》作酱法,所用燃料是“取干牛屎,圆累,令中央空,燃之不烟,势类好煤炭者,能多收常用作食,既无灰尘,又不失火,胜于草远矣”。征之现在的中国生活,北方用粪干麦皮,南方用稻草糠谷,仍在不少人的记忆的。
谷物是汉代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更是汉代人赖以为生的主食
有史料为证!
------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东郊发掘著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取得了对于汉代饮食重要的考古发现在墓葬主人尸体的食道、胃和肠内发现了138粒香瓜的瓜子另外从墓葬耳室里还发现了几麻袋农产品除了遗留下来的食物,还有312枚竹简提供了食物和烹饪方面的其他信息考古的发现也为人们推断汉代上层贵族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马王堆出土的考古结果,清晰的向现代人描绘了当时汉代上层贵族的饮食结构,羹是从古代到汉代贵族家庭中最普通的主菜,羹一般是用混合配料制成的,常用的配料是大块的熟菜或肉或两者兼有座做成的流食根据十一号竹简记载的牛白羹,已被鉴定为牛肉和米合炖,可见肉和谷物炖食汉代贵族一种非常主要普通的羹竹简也提到了汉代人用不同动物制作食物的情景,除了常见的猪,羊,牛,狗肉之外,九十八号竹简还列出了马肉,虽然从文字资料上看,马肉是汉代受欢迎的一道菜,但并没有发现遗留至今的马肉,这一事实说明,做为汉代中国交通与军事上宝贵的战略物资---马,至少在当时并不是常见的食品更不可能做为平常百姓的食物
对于研究汉代的饮食来说,考古的发现还增加了另外的重要维度汉代壁画相对于竹简来说,还有着其另外一项特殊的意义,因为通常在汉代的壁画中,宴会场景时常出现如汉代的一幅著名壁画打虎亭,除去壁画勾勒出的一般宴会场景,壁画还要表达出事件的意义这也证明壁画要记录的内容除去美味佳肴外,还通常要表现出当时曾受广泛关注的政治事件
由于马王堆竹简与汉代壁画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当时上层社会的饮食,但历史上的记录通常反映的并不是汉代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毕竟政治人物与汉代墓葬中的人物只是汉代六千万中国人中的小部分所以我们由必须试着找出汉代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从历史的角度阐述汉代的饮食文化这项任务对于笔者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挑战,毕竟要直接找出相关考古证据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艰苦的学术钻研虽然资料十分有限,但我们也可以从古代中国文化特点并结合一些史料来进行一番粗浅的想象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农耕,汉代的农耕经济是维持汉帝国秩序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也不难想象,谷物是汉代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更是汉代人赖以为生的主食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肉是专门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贵族的(吕思勉>,页571-572),但肉对于普通汉代人来说,并不像有钱人那样容易获得从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军事后勤补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汉军的主要补给食物就是粮食,一名士兵在300天行军中需要的18斛晾干的米饭(>卷九十四下,页10)一日的消耗达到了06升公元前99年,李陵的军队被匈奴包围时,他给每位士兵2斛干饭和一块冰,让他们一一突出重围显然,汉朝政府为了军事的需要经常囤积大量的干粮,除战争之外,还有大量的干粮做为对匈奴臣服于汉朝的政治礼物的确,我们可以有把握说,汉代普通人几乎每一天都在吃干粮虽然在历史上很难直接发现有关汉代穷人的饭食细节,但根据>记载葱,蒜和韭菜极有可能列在穷人的食谱上公元前33年,召信臣得到汉元帝的支持,关闭了皇家反季节的“温室大棚”,栽种的熟菜中就有葱和韭菜结果每年为汉朝政府节约了数千万钱(>卷八十九,页10)从上面可以看到,汉代普通人的食物主要来自农耕经济中的种植业
汉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而开放的社会使中国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外来的东西,自然包括食物根据史料记载这些食品包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芝麻,洋葱,香菜,豌豆,以及来自西域的黄瓜如葡萄和苜蓿的种子就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从大宛传入中国到了公元2世纪,西域进口的葡萄酒受到极大的欢迎在食物的不断多样化后,烹饪的技巧自然得到了改进比如周代人只知道小麦饭而不知饼,而饼出现的时代则要往后推延至西晋时期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多种面食,包括煮面,馒头和芝麻饼在一些古代出土的汉代及魏晋墓葬中都发现了揉面的场景从整个历史的视角来看,正是汉代人在最普通的食物原料上吸收了外来品,加上愿意学习别人的文化,才最终掀开了中国饮食史上的全新篇章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3、食物一旦煮好就应尽快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45小时的煮过的食物有危险。
4、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净。这块揩布的使用不应超过1天,下次使用前应把布在沸水中煮一下。如有条件,不用揩布,而用活水先冲用具,再晾干。
5、不要让昆虫、老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动物通常都带有致病菌的微生物。
6、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7、食物煮好后常常难于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物存放45小时,应在高温(接近或高于60°C)或低温(接近或低于10°C)的条件下保存。常见的错误是把大量的、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在冰箱里。
8、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9、一家之煮自动根据用户健康信息推荐一日三餐,用户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谱并直接在一家之煮小程序购买食材烹饪,吃的营养又健康。
10、隔顿、隔夜的食物如存放于冰箱内,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这样可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但如发现熟食品变质时,则应弃去,因为一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靠加热是消除不了的。
求记载着中国古代饮食习惯的书籍(古籍就更好了)的书名或内容。
本文2023-10-28 21:56: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