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出土1600年前人祭遗址,还发现了哪些遗迹?
韩国出土一千六百年前的人祭遗址,而且在该遗址旁边还发现了不少的牲畜作为祭礼确实让不少人感觉到震惊。
该遗址是由韩国的国立庆州研究院发现的,考古学家经过不断深层次的挖掘,在新罗王宫的月城西城壁门遗址周边附近,从而发现了该具骨架,经过考古发现,该骨架是一名女性,从她的穿着服饰来看,对,单桌只是一面,大约是在一千六百年前的一名女性。而人们也发现这名女性的不同寻常之处,她是作为祭品被送上了断头台,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发现她的时候,从遗址的布局就可以看出她生前最后的场景。
在一千六百年前,那个时候刚刚成年的女性身高普遍不高,发现她时,考古学家们用尺子丈量,发现她不到一百四十厘米,从她的面貌以及皮肤状态来看,在她生前的最后,她才刚刚二十岁,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当头。却被当成了祭品,生命从此终结,不过她没有挣扎的痕迹,很顺从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他的身上还带着珠宝的痕迹,手镯和项链都没有被人取下来过。在他的左手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核桃,而他的头的两边,还有一些摆放整齐的陶器。而且被少女被当成祭品的时候,供奉的一定是一个村里人信奉的,所以她的两边除了陶器,还有一些马、牛、鹿、猪骨等牲畜的骨头。
在发现这名女性祭品之前,也发现了一个小孩子的遗骸,据专家推断,她也是被当成了祭品,那个时候人作为祭品是比较常见的,同时还发现了几具不同的人形遗址,不过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也没有相应的史料作为参考借鉴,所以具体的还需要等待考古学家继续研究。
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韩国文化遗产厅9日表示,木简是在庆尚北道庆山市瓦村面所月里遗址出土的。与木简一并发掘的,还有人脸形状的陶器,推测为祭祀用途。
发掘现场(《世界日报》)
木简长约742厘米,由经过打磨的弯木制成,这也是韩国出土的最长木简。
木简一共有6个面(《韩国日报》)
报道称,在木简的6个面上,发现了94个汉字,包括意为水田的“畓”,还有代表征税土地面积单位的“结”或“负”。
韩国文化遗产厅解释说,以前“结”和“负”这两个字,被认为是朝鲜半岛实现三国统一的7世纪以后的用语,但通过此次发现,可以看作是从6世纪开始使用。
木简里出现的“谷”“堤”字也备受关注。“谷”是指生活在山谷中的群落,“堤”则表明堤坝与征税有关。
与木简一起出土的人脸形状的陶器(韩国《每日新闻》)
韩国文化遗产厅表示,“从字体和内容来看,这很有可能是记录庆山附近地区土地现状的木简。通过木简,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以山谷和堤坝为中心的地方村落的地理环境、为增加农业生产力而建造的堤坝和位于其周围的水田的存在、收取租税的中央政府的支配状态等。”
韩国庆尚北道名誉教
授朱甫敦(音译)高度评价,这枚木简,对研究新罗时代的地方行政体制而言,可谓珍贵的史料。
拓展知识1901年1月,英籍匈牙利学者斯坦因(AStein)第一次中亚探险之行时,在尼雅遗址(鸟瞰尼雅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汉文、佉卢文(Kharosthi)简牍(佉卢文简牍)。在后来的三次中亚之行,斯坦因每次都有意外的收获。斯坦因发现简牍文书的经过,详细地记录在他的报告中。在斯坦因第一次尼雅行后不久,瑞典学者斯文赫定(Sven A Hedin)也在楼兰古城发现大量文书。
1908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第二中亚考察时,橘瑞超在楼兰古城(LA),发现了5枚木简和39件汉文文书,包括目前收藏在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的李柏文书。1927年,中瑞西北考察团中方成员黄文弼在罗布淖尔发现71枚汉简,年代在西汉宣帝黄龙元年至汉成帝元延五年。
其实文物流传在外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就像是在韩国济州岛的海底,发现了我们南宋时期的文物,当时发现这些文物更像是南宋时期使用的印章,而且上面的字样也可以看得出来,像是我们历史上的文物,至于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韩国的海底,也是引起了很多人都讨论。
大家都说其实在南宋时期交通贸易是很发达的,所以会出现在韩国的海底也并不是件特别让人惊讶的事情,而且更有网友大胆猜测,也许在历史上,当时船走到济州岛的方向可能沉船了,所以就会导致有些文物落在了海底。
其实这些文物也被很好地保存在了韩国的济州博物馆中,而且根据推测的话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文物更像是那个时候商人所用的一种印章,所以更有人大胆猜测,也许是商人的船在行驶中,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沉船了,所以身上带着的这些印章也会落入海中。
而根据这是南宋时期的瓷器来看,很有可能是当时商人的船在驶向韩国或者日本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的沉船了,其实如何判定它是我们历史上的文物,因为瓷器最早就是从我们古代发明的,而且根据上面写的字,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印章的主人是我们历史上的商人,所以有很多的人都推断出来历史上事情的经过,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文物能够好好地保存下来,就是件很好的事情了。
韩国出土1600年前人祭遗址,还发现了哪些遗迹?
本文2023-10-28 21:59: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