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欧洲现存多色版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真正意义上的多色版画,最早出现在18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人拉勃隆(Jakob Cristof LaBlon 1667--1741)发明。
许多版画家都努力想把色彩带入到版画中来,除了早期手彩木版画外,十六世纪曾流行过木刻明暗套印。塞赫尔斯印过单版多色版。但是从未有过真正的多版套色印刷,铜版画尤其困难,因为雕刻线和蚀刻线很难做到颜色的重叠。只有发明了像美柔汀、飞尘法等能表现多层次的大片灰色的制版法,才有可能进行多版叠印。最早研究探索这个方法并取得成果的是的英国人拉勃隆(Jakob Cristof LaBlon 1667--1741)他利用牛顿的光的分析原理,用美柔汀作成三块板子,分别以红黄蓝三色叠印在一块黑色主版上。虽然当时对色彩分析的方法及油墨的质量,不可能达到象现在那样的彩印品。但总算是一张彩色的版画了,这使当时的人们非常惊奇。带着这个成功,拉勃隆1720年到英国伦敦开了一家拉勃隆公司,专门印刷彩色版画然而在1732年公司倒闭破产,他也贫穷的来到法国但他在法国得到彩印印刷的专利,并被路易十五特许制作国王像。
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彩色制版大都是沿着拉勃隆分析的方法,不过印刷技术有很大进步,印品质量更为精美。如法国的雕版师斯密斯(John RaphealSmirh 1752--1812)以美柔汀彩色版印制肖像和风俗画。善用滚刀复制粉笔画的蓬奈特则用滚刀多套色来复制布歇的色粉笔画,十分逼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第伯柯尔特(Louis Philibert Debucourt 1755--1832)以三套飞尘色版加主版的方法印制反映巴黎贵族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如《公众散步在皇宫花园里》、《他不会来了》等。
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一块版上用不同颜色印刷文字或图象,称为多色套印。简单点说:套印就是指多色印刷时要求各色版图案印刷时重叠套准; 叠印:就是当定义并且使用一种颜色,允许这种颜色被挖空,这就意味着没有将这一颜色和其他底层油墨组合在一起。挖空命令对你所定义的每种颜色自动地实施。有时,对黑色例外。 所以如果把红色的圆放置在蓝色的方形上面,比如,在圆的边界没有印任何的蓝油墨。当叠印一种颜色,那种颜色就和所有的底色调组合在一起,这常会造成颜色的偏移。 100%的黑色是惟一可以成功叠印的颜色,通过这一点,我们意识到,黑色应该放在其他油墨的上面印。它能保持黑色,当叠印其他颜色油墨、专色油墨和套色油墨时,总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叠印的黑色不需要陷印。这一点对有些负面元素是很关键的。唯一的问题在于,有些黑色元素在一些软件中是自动叠印的,而另一些则不是,你需要掌握叠印特点。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古代用的银票防伪方法:
一、银票纸质
如:宋代选用 “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
二、复杂图案
北宋的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加上“辅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先墨间结”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手段
三、多色套印
“交子”印刷,为了安全防伪,已开始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
四、内密和水印技术
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据史料记载,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密押和背书,这种一百多年前,晋商采用的技术防伪手段,至今还在银行业务中使用。晋商为了防伪还设计了微雕章,这种微雕章的防伪功能属于微雕防伪,微雕内容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完整的一篇,是三百四五十个字,雕刻很精细,需要极高雕刻水平才能雕刻出。 当时山西商人甚至已经开始使用水印技术来保障汇票的安全,当然这是原始的水印技术。票号经严密管理,没有流失过一张使用过的汇票。
五、人工干预
由于技术相对不足,政府高度重视,也民间设立专业人才,大量的人工认证真伪。并通过立法,对伪造假币处以极刑。在出土宋代的钞票上可见有“伪造者处死(斩)”的文字。
古籍版本的种类主要有: 写本是用手写成书的本子,包括:写本、稿本、影抄本、传抄本等。 刻本又分官刻本、私人刻本、坊刻本三大类。官刻本是指历史上各朝代中央和地方的机关衙署及其附属机构刻印的本子私人刻本也称“家刻本”,包括个人、家族和家塾刻本等。坊刻本是指以刻印书籍为营业的书坊所刻印的本子,刻书中的牌记有“书坊”“书林”“书籍铺” “经籍铺” 等名称,书目中亦有称之为“书棚”的。按区域划分, 刊刻古籍著名的有浙本、 闽本、蜀本之称。 活字本包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泥活字本” 等。 金属活字印本还有锡活字本、铅活字本、铁活字本等。 其他有复刻本,亦称“影刻本”、“翻刻本”,还有写刻本、套印本、彩色印本、公文纸背印本、批校本等。 鉴别古籍版本的方法 ①对原书所具有的记载、特征和其在成书后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资料进行考察。一般从书名叶、牌记、序跋,采用的字体、行款,以及批校、题跋、藏章、装订格式,所附的刻工记录,书中避讳字考查。例如:清陆心源著《宋楼藏书志》书名叶,前半叶刻“宋楼藏书志 曲园居士俞樾题”,后半叶刻“光绪八年壬午冬月十万卷楼藏版”,据此可知刊刻者和版刻年月。 又如: 北宋刻本,字体刚劲硬整,南宋刻本字体渐趋圆润,元代刻本字多“软体”,明代刻本多尚楷体,明末至清的刻本形成横细竖粗的印刷字体,这仅是宋至清刻本字体衍变的轮廓,实际变化繁复得多,要细加区别。②通过书目著作考查鉴别古籍。考查书的刊行流通情况,现存各种版本情况,历史文献记载,或考查原书与历史所记载各本异同及其特点,单凭文献记载和文字材料,不能看到古籍原状,在判断上受到局限,可利用古籍书影图谱帮助识别。对前人有关图书的记述(如书目、论著等)要经过分析研究论证,其中有些可能是考查不周或论断有误的,从而作出适当、准确的辨识。③从不同的制版工艺所形成的版本特征来加以鉴别。 古籍版本大致可分写本和印本两大类 ( 捶拓、铃印的图籍不计在内 ),以印本为多数,印本中以木版雕刻印本为多。例如:刻本字迹锋芒棱角完整清晰,说明此本印成较早;字迹锋芒尽失,漫灭残损, 版片断裂,说明是较晚的印本,等等。④鉴别古籍要注意伪本。古籍不仅具有文化学术价值, 且具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但在社会流传过程中它又是商品,因而产生一些投机的书商和“伪造者”。例如:以残充全,将原来有残缺的书加以裁改修补,充作完整的书;加盖伪章,冒充原书为著名人物收藏或“加工”(如批校等)的珍本;挖改描补,把较晚的刻本经过挖改、描补等,充为早期刻本或少见的“珍本”;撕去原书序跋,藉以伪充前代旧刻古本,等等。 鉴别版本需要不断实践, 反复考查,增加感性知识,积累经验,争取多看实物,以书影图谱作研究的补充和参考,逐步做到确切了解和掌握。
迄今欧洲现存多色版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本文2023-10-28 23:36: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