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知识手抄报内容
航天科技知识手抄报内容:
一、航天员在太空中穿衣服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例如,衣服必须由防火材料制作。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到是穿着衣服。
二、空间站可以能容纳多少人
国际空间站最多能容纳7名航天员。航天员的人数从开始的3人增加到6人,到2003年增加到7人(但现在由于空间站上资源的问题,只有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译者)。当然,在一次意外中不可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立刻返回。这就是美国宇航局为什么要改进返回舱,以便比俄罗斯联盟号太空船可以容纳更多人员的原因。
三、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打发业余时间的
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各有偏重。在飞行中,他们可以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娱乐。有的可以利用膝上型电脑看书或给家人发邮件,有些人在听音乐或玩游戏,再有些人就是与地面的亲友打电话或与其他同事聊天。可是绝大多数航天员在刚进入空间站时,大部分业余时间是站在窗旁,眺望宇宙和注视着地球从空间站下消失。
四、陆地勘察卫星三号、四号
2018年1月13日和3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分别成功将陆地勘探卫星三号、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五、张衡一号
2018年2月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实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1、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有三种类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先后共发射16颗。
2、发射设备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具有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设施,并设有光测、遥测、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卫星地面观测网的控制中心和若干地面台、站,配备有中国研制的计算机以及遥测、遥控、跟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远洋跟踪测量船配备有对地球静止卫星入轨段测轨、测速等设备。
3、运载火箭
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4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45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4、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5、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
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神舟十号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
聂海胜担任指令长。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和男航天员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二人将遨游太空三十三天。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航天(航天事业国有大型企业)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从2003年的神舟五号开始,一直到2021年的神舟12号,还在继续。其中的航天员可以分为两批,第一批共有14人,只有8人成功飞天,5人没有执行过任务,1人进入梯队未曾飞天。第二批共有7人,其中4位进入过太空,剩余3位尚未进入太空。
1、中国航天员批次
虽然我国航天员批次选拔,已经成功结束了第三批,但是第三批并没有执行过任务,也没有备份。目前来说,执行任务的人,仍然是前两批。第一批有一部分人退役后,负责分享自己进入太空的经验。比如杨利伟,完成第一次任务后再也没有进入太空,主要负责培养人才。
第一批共有14人,分别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邓清明、李庆龙、吴杰、陈全、赵传东、潘占春。其中邓清明、李庆龙、吴杰、赵传东、潘占春没有执行过任务,在2014年的时候停航停训练。陈全进入过神七和神十梯队,可惜最终没能飞天,在2014年退役。
第二批共有7人,陈冬、刘洋、王亚平、蔡旭哲、叶光富、汤鸿波和张陆,其中刘洋和王亚平是女性,其余5人是男性。陈冬、刘洋、王亚平、汤鸿波进入过太空,叶光富是神舟十二号备份航天员。
2、历届飞天
第一次:飞天任务从2003年开始,杨利伟和神舟五号实现了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第二次:神舟六号执行多人飞行任务,聂海胜、费俊龙飞天,
第三次:神舟七号完成太空行走,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飞天,陈全进入梯队,未曾执行任务;
第四次:神舟九号完成手控交会对接,刘洋、刘旺、景海鹏完成任务。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第五次:神舟十号完成太空授课任务,航天员有聂海胜、王亚平、张晓光,陈全进入梯队未飞;
第六次:神舟十一号完成科学实验任务,航天员有景海鹏和陈东;
第七次:神舟十二号首次太空入住,完成多项任务,航天员有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叶光富和王亚平备份。
3、什么是备份
无论是航天员,还是飞行员,基本都有备份的说法。备份不代表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要做好发生各种意外的准备。在第一批航天员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其中的邓清明连续4次都是备份,最终扔未能飞天。在他们眼里,主份和备份都是本分,必须要做到有备无患。他们是无名的英雄,他们是航天事业的后备保障。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顺利回到祖国怀抱,两百多天的太空长途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那么他们带回了什么“太空特产 ”呢?
“太空特产”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来自太空的产物,但是大家都知道,太空是没有任何产物的,由于没有氧气,是不可能有任何生物存活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太空特产”这名词呢?是因为虽然太空没有生物,但是人类发现一些地球产物上了太空在回到地球上种植会有相当高的产量,于是就讲种子带上了太空,让它成为了“太空特产”。
“太空特产”
太空种子是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合作的项目。 选择大田作物、蔬菜、花卉、中药材等优良种子,搭载到我国返回式卫星飞行5-7天后返回陆地,在空间环境下(如失重、真空、紫外线、磁场等)使种子发生变化,再到地面,栽培试验4-5年选种形成太空种子。比较成熟的为蔬菜种子甜椒、尖椒、西红柿、南瓜、西瓜、油菜等。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对太空种子的误解
对于太空种子有着很多误解。“基因突变”“变异”“人工诱变”……这些航天育种的术语听起来有些“恐怖”,让个别消费者担心太空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刘录祥说。航天育种的原理,是把植物种子用卫星搭载上天,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以及低温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专门的培育和筛选,形成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种。“在自然界里,自然环境的变迁也会引起生物发生相应的突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刘录祥说,“航天育种只是加快了生物的这种变异过程。”
再次也欢迎航天英雄凯旋归来,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这么杰出的贡献,定将名留青史。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5、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扩展资料:
新航天时代
火箭可以运载并发射卫星上天,而卫星又可以安全返回,这两项成果的取得为载人航天打下了技术基础。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载人航天的研制涉及到天文、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它的成熟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的生死存亡。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
—中国航天史
1、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截至2019年4月24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正(试)样产品组批生产。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
2、嫦娥五号登月
嫦娥五号(Chang'e 5),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3、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
神舟七号,简称“神七”,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七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4、嫦娥一号探测器发射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5、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简称“神四”,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四艘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神舟四号在半年运行中,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中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
中国3次载人航天分别是杨利伟费;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1、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2、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3、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扩展资料: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2018年12月8日凌晨,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登陆”之旅开启。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翼顺利展开。中星2D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2019年宇航发射实现开门红。
-载人航天
航天科技知识手抄报内容
本文2023-10-29 00:03: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