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画的国画牡丹最受欢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谁画的国画牡丹最受欢迎,第1张

闫霞,笔名,烟霞如云,号,聚贤庄庄主,1953年11月13生于西安,闫霞钟爱牡丹更爱画牡丹,把牡丹的精神渗入画中,国色天香,浓香欲醉人,思云梦雪,一帘幽梦,等作品神形兼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多年来荣获奖项不计其数,被国际友人及军警和国家政府收藏,被称为书画风云人物,最具收藏潜力书画家,慈善书画家,国际知名文艺家,爱心大使,等等光荣称号,07年国家文化部为其颁发评估证书,被大家称为牡丹仙子

中国西部书画艺术支教队的创建人,领队

中国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名家书画院一级画师

中国陕西书画院院士

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西部书画名家网书画协会副会长

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

台北台北故宫书画院客座教授终身任期

中国陕西助残基金会理事

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

中国近现代有以下几位著名的书画家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画室取名“大风堂”。张大千的特点是:一是功底深、成名早。张大千属天才型的画家,徐悲鸿称张大千有“天纵之才”。他幼时随母习画,二十多岁跟兄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绘画,回国后潜心专研传统书画,从明清上溯到隋唐除清四王外,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几乎乱真。他的伪作己使吴湖帆、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等鉴藏大家连连走眼,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同时,也使张大千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二十年代画坛上就有“南张北溥”(溥指溥儒)之说,三十年代又有“南张北齐”(齐指齐白石)之称。二是路子广、成就大。张大千是一位全能型的大家,对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鱼虫、工笔、写意、诗词、书法、篆刻、鉴赏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可以说十八般武艺他样样都会,中国画十三科他科科精到。张大千早中期的作品以仿古临古居多,晚年自创泼彩泼墨名噪世界画坛,从而奠定了他当代中国画大师的地位。溥儒曾说“宇宙难容一大千”,徐悲鸿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溥儒和徐悲鸿分别从时空角度给予张大千高度的评价和概括。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后改名瑞麟,1921年取号抱石,江西新余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东方美术史,有多部美术史问世。生前历任江苏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擅画山水、仕女、高士,所作章法结构不落常套,线条纵逸挺秀,皴法融合诸家,自创“抱石皴”,其山水烟雨茫茫、气势不凡,有人说傅抱石的山水画是超越当代,它代表当代山水画的新潮。人物画学六朝,笔简、意远、潇洒传神、格调高古,他笔下的仕女、高士中服饰是古人,意态神韵更是古人。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改名齐璜,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是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林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少年曾学做雕花木工,后潜心习画,推崇徐渭、朱耷、原济、吴昌硕诸家,兼功篆刻、书法和诗文,五十六岁定居北京,以金石书画为业,独创红花墨叶一派。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九五六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逝世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家。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俱全的全能型画家,绘画则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他曾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的花鸟鱼虫题材极为广泛,古往今来还无人与之匹敌;他的艺术风格造型简练、神态活泼、构思新颖、色彩丰富,融中国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于一体,颇为人们所称道。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后留学法国,学习素描、油画,很早就在国内外美术界享有盛誉,一九二七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毕生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在中国画坛造成很大影响,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凡“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走的是“以西润中”的道路。他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和画马,注重写实讲求形似,传达神情,形神俱佳,富有生气,尤其是人物、花鸟、走兽都力求造型准确,但其笔墨工细,基本技巧又不离传统,强化人物、花鸟、走兽的真实感。传世的著名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康有为》、《风尘三侠》等,中国画有《愚公移山》、《九方皋》、《会师东京》、《泰尔戈像》等。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室名“师牛堂”。自幼喜爱绘画,早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后曾拜黄宾虹、齐白石为师,师心而不泥迹,得两位艺术大师之精谛。四十年代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五十年代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创作精神,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带着沉重的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到山林中、生活中去写生,行程数十万里,画风大变,以独具个性的写意山水、人物和牛重现艺林。七、八十年代他又多次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意境,在写生中创造艺术,冲破了陈旧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程式,并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和艺术创造规律,在绘画和书法上更趋臻于化境,炉火纯青,形成了黑、满、重、亮的李派艺术画风。李可染擅长山水、人物、水牛和书法,平时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很少绘相同的作品。另外,李可染创作一幅画慢而不快,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不如意,就往往废之,自称“废画三千”。

高奇峰(1889-1933),原名翁,堂号天风楼,是“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岭南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兄高剑父和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高奇峰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与兄高剑父在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门生众多,遍布海内外。涂悲鸿曾赞誉“发扬真艺、领袖画坛”。高奇峰民出入百家,融通中外,穷神探奥,自辟蹊径,卓然成为大家。他善画走兽、花卉、山水,所绘走兽形象筋强骨壮、逼真传神、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尤善作松鹰、猿猴之类的机灵动物,配以雪景、夜月、孤藤或长江巫峡,令人赏心悦目,颇为耐看,他笔下的雄狮、猛虎、松鹰被孙中山认为是革命精神的代表。

石鲁(1919-1982),中国长安画派的中流抵柱和杰出代表。石鲁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期间,惨遭迫害,被逼疯致残,许多人把他描写成一个半疯、半瘫、半狂的怪人,他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有“中国凡·高”之誉。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学习中国画,因崇拜清朝画家石涛和现代作家鲁迅,故易名石鲁。石鲁是一位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从艺术成就和影响看,他的书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的书画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善于用传统山水画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中国画耳目一新,也为中国画创出一条新路;二是作品个性极强、风格独具,他的笔墨扛鼎有力,运笔多顿拙,粗狂有棱角,无沦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看到他力透纸背,坚硬壮伟,尤其是枯笔重墨如火山爆发、山崩地裂;三是他的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远,最有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以雄伟的大山为烘托,毛主席巍然屹立在山坡上,尽管人物的比例在整个画面上占有很小,但给人印象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所以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结合。特别是石鲁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从笔墨、章法到意境,弥漫喷薄着一股狂敖不驯的豪情,宣泄着石鲁内心深刻的孤独和悲哀,以及对“文革”时期强烈的愤满和不平。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

1、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文、书、话俱为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称书法史上的“宋四家”。

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杨凝式,笔圆韵胜,天资焕发,亦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题跋》。

2、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米芾能诗善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其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珊瑚帖》等。

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只有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以文学著称,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

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而取纵势。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 而却回也。”

4、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莆(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蔡襄著作的《茶 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著有 《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扩展资料:

宋代书法:

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

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

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

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宋代书法

秦代

春秋战国时期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两汉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中国书法汉字的书写法则,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和风格等。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 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章草,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三国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两晋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隋代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隋朝和之后的唐朝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前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塔铭》等 。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

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颜真卿像

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写出好字。”

隋唐五代书法总结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熹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极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1、柳公权,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2、黄庭坚,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3、王羲之,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4、陆机,作品有:《平复帖》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5、王献之,作品有:《鸭头丸帖》《淳化阁帖》《中秋帖》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陆机

-王献之

-王羲之

-黄庭坚

-柳公权

1、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2、柳公权 代表作:《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但惟悬瘦笔法,自成一格;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

3、颜真卿 代表作:《多宝塔碑》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4、欧阳询 代表作:《化度寺碑》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出生于衡州,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5、张旭 代表作:《古诗四贴》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是中国唐朝中期的知名书法家。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在书法界,他有“草圣”的称呼。在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又为金吾长史,世称他为“张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谁画的国画牡丹最受欢迎

闫霞,笔名,烟霞如云,号,聚贤庄庄主,1953年11月13生于西安,闫霞钟爱牡丹更爱画牡丹,把牡丹的精神渗入画中,国色天香,浓香欲醉人,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