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于古琴的书籍或者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求有关于古琴的书籍或者资料,第1张

清代琴谱举要

清代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天闻阁琴谱》、《枯木禅》、《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琴学心声》等。

回答中的所有古琴书籍资料均出自图中上面的那个印章,那三个字我不说你们应该认识吧,都是古琴谱古籍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

《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

《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

《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

《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

《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

《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

《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

《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

《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

《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

《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

明代琴谱举要

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

《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

《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

《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

《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

《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

《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

《蕉庵琴谱》

《梅庵琴谱》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

《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

《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

《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

《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

《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

《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

《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

《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

《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

《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

《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

明代琴谱举要

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

《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

《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

《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

《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

《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

《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

《蕉庵琴谱》

《梅庵琴谱》

清代琴谱举要

清代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天闻阁琴谱》、《枯木禅》、《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琴学心声》等。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

《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

《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

《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

《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

《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

《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

《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

《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

《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

《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

《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

明代琴谱举要

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

《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

《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

《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

《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

《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

《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

《蕉庵琴谱》

《梅庵琴谱》

个人还是偏好几本经典的

《飘渺录》、《贞观幽明录》,《搜神记》、《寻秦记》好看,都已经成为经典了,特别是《贞观幽明》,历史玄幻军事政治相互交融,精彩的放不下来,本人曾经在被窝里看了四个多钟头。那些网络上流传的众多写手的东西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看了,质量大多欠佳,扫一眼就知道了大概

《飘渺录》

江南同学的三部计划《九州往世书》、《九州缥缈录》和《九州捭阖录》

全部的故事都集中在蛮族和东陆皇族的争霸上,夸父和河络基本不会出现在我的争霸进程中,和羽族会有一些边境城市的争夺,但是不牵扯羽族的内务。只有羽族被废黜的公主羽然会作为主角之一登场。

《九州往世书》描写缥缈录前四十年,胤帝国绝世的兵法家公山虚以白衣如相,辅佐帝国九皇子白清羽(风炎皇帝)登上皇帝位,并且两次北伐蛮族的一段故事。

《九州缥缈录》则是白清羽穷兵黩武后的四十年,东陆内部虚弱,皇室屡有皇嗣争夺和大臣擅权,外围诸侯自立。而北陆也因为青阳部在两次南北合战中被削弱,导致蛮族七部中朔北、阳河两部的强大,劲儿造成北陆的内乱。从而进入乱世时代。姬野与吕归尘作为未来南北帝国的君主出现,汇合诡道兵家项空月、天演士西门也静、歌吟者羽然、冥杀刺客龙襄、不动尊大将息辕,重现了天驱武士的七星历史。从而开创了新的南北对抗时代。

《九州捭阖录》则是120年后,姬野本族的子孙被弟弟姬昌夜的子孙驱逐,成为单独的"野王"一支。意图重现羽烈王历史的野王子孙姬云烈和姬云河是野王一脉最后的子孙,姬云河以命为赌注,帮助姬云烈离开天启城皇宫的牢笼,成为一个自由的武士。姬云烈终于得到机会重新召集了旧时代天驱武士的继承者,发掘了天驱遗留的武库去抗拒燮王朝的天驱军团,并且在其中获得了刺客雷茗云岩,以及秘术家洛秋衣的帮助。最终燮王朝的摄政王姬雷阖去世,姬云烈为野王一脉重新取得了辉煌和尊位。但是他失去的一切却再也无法挽回,东陆晟王朝取代了燮王朝,历史上也成为后燮王朝。

《九州缥缈录》

第一卷《猛虎少年行》纲目:

一,初

燮朝立国一百二十年后,古镜宫里,姬姓少年开始听老星相师说起乱世同盟的往事。

第一章:蛮荒。大约四万字。 北陆风云,真颜部在蛮族内争中被灭族,乱世同盟的“第一个人”吕归尘亲眼目睹了悲剧。地宫中神秘的嚎声隐藏青阳吕氏不为人知的秘密,揭开这个秘密的吕归尘第一次操起了刀,青阳“大辟之刀”的历史开始在他身上传承。

第二章:虎牙。两万字出头。 东陆下唐,“第二个人”羽然被武士翼天瞻带到了这个繁华的所在。猛虎啸牙枪宿命的主人姬野此时还仅仅是个有着纯黑色眼睛的倔犟孩子,但是这个“乱世同盟”的“第三个人”却是整个九州风云的操纵者。

第一,第二,第三个人终于相遇在下唐,姬野在恶战中胜出,但仅仅是个开始。

第三章:苍云古齿剑。随着姬野进入禁军,少年们的友谊慢慢开始。翼天瞻没有找到他所要找的东西,少年们却在一场意外中起出的地下的骨骼,最后的天驱武士留下了苍云古齿剑和天驱的梦想,传承者终于出现。姬野和吕归尘交换了指套,冥冥中这一代天驱主人的位置也已易手。

第四章:威武王。东陆最大的野心家和诸侯王,不可一世的威武王终于登场。那一刻嬴无翳挥刀的雄姿永远留在了姬野的记忆中。

第五章:殇阳血。大约五万字,故事将发展到殇阳关大战结束。即使在东陆名将们的围困中,威武王嬴无翳依然入击天之鹰脱围而去。

第六章:一生之盟。屠刀就要落在吕归尘头顶的时候,他的朋友终于携一匹快马,十二柄长刀冲进了法场。这一场不及后果的冒险,与其说是姬野的勇气,不如说是他少年时候的愚蠢。未来操纵天下的野心家也曾有过年少轻狂,不惜一切要去救自己朋友的时候。

生与死间,软弱的蛮族少主终于拔起了地下的长刀,大辟之刀和狂战士的血第一次惊动东陆。

姬野远走中州,吕归尘随虎豹骑远遁北陆。

第七章:豹魂。朝阳下,吕归尘拔出他的苍云古齿剑,历史到了这个时候,他无法再逃避,终要以青阳少主的身份去面对他自己和整个蛮族的未来。(第一卷完)

………………

………………

《九州缥缈录·歌行者》:后世传名为“诡道者”的绝世兵法家那一步走进了历史,他的来历和结果在史书中都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但是他的存在确实辉耀了这个乱世的时代。就是那一步,历史开始记下他的名字。这个名字,叫做项空月。

………………

………………

《九州缥缈录·星野变》: 胤成王二年四月,皇极经天派一代星算名家西门也静成为无名流亡兵团的一员。

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方向,为了不同的目标,却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看,一切都只是偶然,可是从大燮朝的历史回头去看,一切又象是命运。

如果这六个人中的某一人不曾来到沁阳,不曾走进这个团体,那么历史中不会有燮羽烈王,也不会有青阳昭武公。九州的大陆也许还在战国中煎熬,世界未来的格局将是完全另一个模样。

真的会有其他的未来么?后来者不曾看见,因为这六个人毕竟是走到了一起,要去构造一个新的世界。一点星火在那一刻落在在历史的灯上,火焰已经被点燃。

后世的历史学家称这六个人为——“乱世同盟”。

………………

………………

《九州缥缈录·燕子焚》: 吕归尘将火把掷入了大海,冲天而起的烈火中,他策马转身而去,再也不回头一顾。

水与火之间的黑燕子最终化为灰烬。

来于虚无,归于虚无。

那是燮敬德王二年,后世传说星相圣典在那一年被悄悄传入蛮族。在蛮族一代星相大师颜静龙的努力下,后来蛮族星相术的发达竟然远远超过东陆。隐约证明了传言的真实。

不过后人关心的只是那本神秘的古籍,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悲欢却已经被埋葬在历史的烟尘下。

《贞观幽明录》

燕垒生的《贞观幽明录》连载于《九州幻想》2006年7月-11月号,共分《琉琉子》《明月奴》《傀儡变》《海东客》《花影廊》5篇,借道士方术的角度,讲述贞观年间虬髯客、太子和李世民三方争夺皇位的故事。 古代传奇小说中,“隋唐体系”俨然已是历史演义的三大体系之一(其他有三国体系和春秋战国体系),而《太平广记》、《广异记》、《稽神录》、《隋炀帝海山记》、《玄怪录》等大量前朝野史笔记,《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等唐传奇,《说唐演义全传》等英雄传奇更是纷纷成为后来隋唐史背景的武侠奇幻玄幻小说的滥觞。

隋末唐初,是一个充满热血、激情、希望、朝气蓬勃,金戈铁马与诗书礼乐并行不悖的年代,那是光荣而骄傲的军事世家子弟们自由驰骋疆场、一介书生也惯于佩刀而行“杀人红尘里”的年代——那是贵族们的末世狂欢,那是一个民族拥有尚武精神的最后年代。

自此后,天下承平,不见长安游侠儿。

隋唐背景的正史、野史、传说太多,英雄人物也太多,要青出于蓝地编造些武侠玄幻的段子来,好写也不好写,如梁羽生的《女帝英烈传》和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都造诣一般,根本难以超越那段历史本身的传奇性。

《幽明录》本为《世说新语》刘义庆所撰志怪小说集,至宋代散逸,编辑误改一字,使之比原名“贞观幽明谭”顿显上等,燕垒生实因祸得福。

《搜神记》

神农驾崩,天地大乱。 三皇五帝,逐鹿中原。阴谋迭出,战争频仍。少年英雄拓拔野横空出世,演绎一个充满传奇与魔幻的大荒时代。 拓拔野鬼使神差,得神帝秘籍,负神帝之命平天下大乱,得无锋,斩天下妖魅,结大荒游侠,恣意洒脱,旋奔大荒天地,任尔驰骋。

《搜神记》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幻想作品的优秀特质,更博采众长,将神话、魔幻、武侠、言情、地理、人文、上古历史糅于一体,以史诗般的笔触再现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洪荒时代,重构瑰丽雄奇的中华神话。其思想之浩瀚、行文之奇诡、言辞之有趣、情节之跌宕,已使其从纯粹的娱乐式的赏析中跳脱出来,令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作品本身亦成为奇幻文学史上不得不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这其中,读者可以看到武侠和玄幻前辈的身影,而少年人的无羁想像和豪放心灵,更加使其青出于蓝,从而奠定了作者新生代两大奇幻天王之一的至尊地位,成为东方新神话主义奇幻的开山之人。 《搜神记》的故事发生在炎帝、黄帝所在的洪荒时代。那正是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神农氏、黄帝、蚩尤、西王母、夸父、刑天、祝融、赤松子……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尽数登场,不仅有英雄游侠、妖女灵兽、奇门异术,作品对亲情、友情、爱情及恢宏的战斗场面的描述亦丝毫不逊于古今之大家。

《寻秦记》

战国时代,风起云涌,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之一。而“寻秦记”故事,也正正发生於这个多姿多彩,英雄辈出的时代。故事开始,是在廿一世纪的未来世界,特种部队精英项少龙,机智过人,身手不凡,被选中参与一项神秘计划。有关当局,多年以来一直进行秘密研究,终于成全世界第一部时空穿梭机。项少龙在千挑万选之下,终成为首位穿梭时空的实验者。

项少龙展开他的划时代的旅程,回到二千多年前,亦即是战国时代的中国,秦王嬴政登基那年的咸阳城。岂料时空穿梭机突然发生故障,项少龙被送至秦王嬴政登基前一年的赵国。项少龙孤身流落赵国,为了可以回到未来,决意不顾一切,也要找到当时尚未继位,仍在赵国被软禁,过著质子生活的嬴政,助其建立一番伟大功业。项少龙千辛万苦,前往赵都邯郸寻找嬴政,途中因相助赵国“畜牧大王”乌氏家将陶方,击退马贼灰胡,得到乌氏赏识,更获其女乌廷芳之青睐,但同时惹来正极力追求乌廷芳的剑客连晋妒忌。

可是再在项少龙查探之下,惊闻真嬴政竟也死于战乱。项少龙面临困境,为了求存,忽发奇想,决以赵倩表弟赵盘冒充嬴政。项少龙在乌氏的协助之下,成功避过赵穆耳目,举家与朱姬、嬴政(赵盘)母子逃出赵国,直奔咸阳。庄襄王死,由赵盘盲充的嬴政继位,嬴政(赵盘)因未成年(未满二十一岁),仍未能正式加冕,使吕不韦得以摄政之名,大权在握,同时开始密谋对付项少龙。项少龙眼见嬴政(赵盘)做事越来越处心积虑,行为更是心狠手辣,已非当日初见之赵盘,心中只感到无奈。项少龙深知兔死狗烹,决定助嬴政(赵盘)除去吕不韦之后,便举家退隐塞外。谁知嬴政(赵盘)为保身世之谜,竟对顶少龙生了杀机,一时间三方人马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令加冕大典形劣更为险恶。

1历史上没有叫项少龙的是电视剧中虚构的。

2电视剧里,真的嬴政死了,是赵盘假装的历史上,根本不纯在赵盘这个人的!!

3<寻秦记>中有燕国(14人):(燕王喜,乐毅,燕昭王,邓甲,徐夷乱,粟腹,荆轲,冷亭,徐夷则,燕闯,燕军,尤之,阎独,剧辛) 其中:徐夷乱,徐夷则,燕闯,燕军,尤之,阎独,邓甲,冷亭是虚构的

剩下的是确有其人,多为燕国名将,还有个庞暖也是名将

希望能帮到你,以上都非连载,都已经完成,狗狗上有TXT下载

补充回答:

《笔冢随录》马伯庸

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毛笔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灵魂的故事。当历史的箍河中的璀璨群星陨落之后,他们的灵魂便寄寓在一支支毛笔之中,留存至今,不曾湮灭。这些曾经的天才把自己的才情深深隐藏在毛毫之中,化身为性情不一的诸多笔灵,期待着有朝一日得以释怀。一位不学无术的少年无意中极其偶然地遭遇了李白的青莲笔,命运就此与千年之前的诗仙交织一处,并把他抛上时代的浪尖。笔灵、以及笔灵背后隐藏的历史秘辛纷迭而至,诸多传闻、掌故以及沉积于历史底部的线索汇聚一处。古今彼此关合,甚至超越了时空之限。而这一切,都肇始于一个神秘的坟墓:笔冢……

提要:一支如雾如幻的笔灵浮现在众人面前,这笔灵只有寻常大小,暗中透亮,看起来毫不起眼,却自有一种内敛凝重的气势。它浮在半空,笔头微微点动,其余笔灵悚悚不敢张扬,尽皆俯首,似被那笔灵的无上威严压服,如百兽逢虎一般。

小榕眼神最尖,她看到那笔灵的笔身恍惚刻有字迹,只是云雾缭绕,看不大清楚。她拼命睁大了眼睛,凝神静观,目力与字迹相接的一瞬间,她整个人宛如被雷击中一般,霎时楞在了那里。

那笔端赫然刻着两个铁钩银划般的大字。

春秋。

春秋笔。

孔子春秋笔,威名犹在管城七侯之上,就连笔冢主人,亦要拜服。

“这……这怎么可能!”罗中夏大叫道:“孔子春秋笔是上古神物,去今怕是有两千五百多年,这笔灵诞生最多不过三年啊!”

但铁一般的事实就在眼前,令他们根本无从辩驳。

笔灵仿佛听到了他们的争论,纵身一挺,“春秋”二字熠熠生辉,直接贯穿了所有人的视网膜,异常鲜明。四下里的空气开始逐渐流转,千万条光线嗖嗖从身畔飞速而过,时光的洪流汹涌奔腾,正如春秋更替,寒暑易,十分钟内,年华老去。

小榕与罗中夏好不容易才站定了脚步,两个人的表情均是惊疑不定。

这时笔冢主人微微一笑道:“你们只是凡夫俗子,自然不知个中情由。须知春秋笔实际上有两支,一支正笔,一支副笔,名皆用春秋,寓意却大不相同。春秋正笔乃是万世师表孔丘,而这春秋副笔么……”

他说到这里,口气略顿了顿,突然一步走上前来,拱手冲那笔灵作了一揖,朗声道:“芾甘兄,别来无恙!”

笔灵金光大盛,光芒中显露出一位沧桑老人的笑容。

是巴金。

罗中夏低声道。

笔冢随录第三季预告篇 第二弹

笔灵发出一声长啸,如黄钟大吕,响彻夜空。声波瞬间布满整个空间,众人纷纷倒在地上,任凭如何捂住耳朵,声音却无孔不入,毫不留情地敲击着大脑,迫使他们发疯。

面对如此强敌,就连罗中夏几乎站立不住,他声嘶力竭地冲彼得和尚嚷道:“我们该怎么办?”

彼得和尚沉吟片刻,轩眉一立道:“快,祭出秋风笔!”

罗中夏不及多想,心念一振。

秋风笔出,万籁俱寂。

原本狂荡飞舞的巨大噪音,一下子被压制至无形,整个空间暂时平复安静下来。

大难得脱的罗中夏不由好奇地问道:“为什么秋风笔可以克制敌人的声音?”

“因为秋风笔乃是炼自于杜甫。”彼得和尚一字一顿地回答。

“这个我是知道的,可这跟声音有什么关系?”

彼得和尚解释道:“杜子美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一句‘唇焦口噪呼不得’,正是压制噪音使其呼不得出的绝妙法门。这法门用时精妙,写出来却不过寥寥四字。前人智慧竟一精如斯!”

还未说完,这时那股噪音重新又喧闹起来,彼得和尚眉头一皱,手持杜甫秋风笔,纵身浮在半空,飞快地挥笔唰唰写出四个大字:“杜笔降噪!”

这四个汉字龙飞凤舞,赫然有威,所到之处,巨声立消。不一会儿功夫,四野重归寂然…………

这本也很好,不知道你有无看过,推荐

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扬州甘泉(今扬州)人,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学识淹博,著述宏富,成就卓著,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大学刘建臻教授长期从事经学和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清代学术特别是焦循及其著述有湛深研究,并具有整理点校古籍文献的丰富经验。正是因为著作者的重要地位和整理者的优越条件,早在2007年,整理《焦循全集》的设想就获得专家的高度肯定,并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整理计划,成为清史文献整理的重要项目之一。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终于结成硕果,2016年,《焦循全集》由广陵书社顺利出版。

《焦循全集》多达640万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是迄今搜罗汇辑焦循著述最为丰富的合集。焦循学问博大精深,其著述遍及经、史、子、集四部,约计达数十种之多。此前,除少量著述如《孟子正义》等数种得以出版之外,绝大多数都未能得到整理,甚至还有诸多稿本、抄本未能得到发掘利用。整理者付出大量心血精力,广搜博采,抄录影印,尽最大可能网罗焦循所有著述。如《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毛诗地里释》《注易日记》《里堂书跋》《乘方释例》《里堂札记》《里堂诗集》《里堂道听录》等20余种稀见稿抄本,分别珍藏于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等十余家收藏机构,整理者不辞辛苦,多方搜求,终得如愿以偿。在广泛搜罗、认真辨析的基础上,全书最终收录焦循著述59种,其中甲编为焦循自著52种,乙编为焦循摘抄或选刻之书5种,另附录他人摘编焦循著述2种。除极个别求之不得或寻之未获外,几乎将焦循著述囊括无遗,堪称迄今最为全备的焦循著作合集。

其二,是迄今别白考辨焦循著述最为精审的合集。焦循著述众多,其中不免存在鱼目混珠、真伪杂陈的情形。刘建臻教授系研究焦循及清代学术之专家,此前即出版发表有《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焦循著述新证》和《焦循学术论略》等系列论著。依据多年研究奠定的学识功底,整理者对现存以及见于记载的各种焦循著述详加考证辨析,以删重去复,黜伪存真。以焦循有关《诗经》的著述为例,上海图书馆藏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和《毛诗物名释》稿本2种,南京图书馆藏有《陆玑疏考证》1种。以其名目观之,当为三书。整理者经仔细比勘,发现《毛诗物名释》实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之初稿,而《陆玑疏考证》则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第十二卷之内容,遂保留《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1种,而摒弃了原计划收录的《毛诗物名释》和《陆玑疏考证》2种。又如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里堂书品》抄本,卷首目录题“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书名既题焦循之字,抄录者又为焦循之子焦廷琥,学者多将其视之为焦循著述。整理者细加考核,发现焦循本人及其子焦廷琥均未言及此书,且现存焦廷琥手稿笔迹与是书明显不符,进而发现其书内容旨趣与焦循学术思想相去甚远,书中甚至还载有焦循身后之事,遂判定该书实为伪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者将该书直接剔除,不予收录。诸如此类,整理者对能够查找到的焦循所有著述,均一一厘清其重出者、伪托者、未成者、散佚者,乃至未见、存疑者,最终确定全集的收录内容范围。其考辨及其别择堪为定论,有效地保证了新版《焦循全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三,是整理难度极大的清代学者著作集。焦循学识广博,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术数等各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当时即有“通儒”之称。再加上其著述稿本、抄本颇多,今人辨识整理,其难度可想而知。整理者迎难而上,网罗专门人才,组织学术队伍,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整理点校工作。

作为清代文献整理的新成果,《焦循全集》的推出,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焦循全集》的整理出版,为学者阅读利用提供了可靠方便的文本,必将大大推进对焦循本人及其清代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焦循全集》的整理出版,反映了新一代的扬州学人对扬州先贤尤其是清代扬州学派学术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可谓薪火相传,渊源有自,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黄爱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