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4收藏

中国画技法有哪些,第1张

国画有许多技法,除了一般说的没骨法、双钩法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技法,例如撒盐法、水冲法、弹洗洁精法等等。使用这些特殊技法有时能够达到某些特定效果。

1、撒盐法。是把盐粒撒在所作的画面上,利用盐粒渗化出现一些肌理。画时虑把明胶水加入墨和颜色中,如果不加少许胶水特殊效果不明显;尤其表现鸟兽皮毛质感更需色、墨、胶的调和。

使用撒盐法画面太湿效果不好,干了也不出效果,在画面没有太多水分时,撒上盐,效果最好。

2、水冲法。是国画的特殊技法之一,并且比较容易掌握。在画过的树枝、花草、山石等未干时用清水冲洗,如果在原有线条的中间使用清水,墨色就向两边渗化,画面上枝条就会出现中间淡留有笔痕外有渗化的特殊效果。

3、弹洗洁精法。在国画中,有时可以利用洗洁精做特殊效果,这样在表现冬天的背景有特殊效果。调出冰雪的灰色,用大笔或刷子有轻有重地画冰雪背景,需要亮的加清水,需要暗的加墨。

把背景刷完后,就用盘子调一点洗洁精,用硬毫或小刷子蘸洗洁精洒在未干的背景上,加些清水弹洒过几秒钟就会出现一些痕迹,这些斑痕就是冰雪融化的效果,表现初春的雪景效果很好。

中国画的主要技法介绍如下:

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

构图——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等。亦即画面各种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笔——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有线描、勾勒、皴、擦、点染,笔用中锋、逆锋、藏锋、露锋、拖笔、破点等。

用墨——经历代画家发展有:焦、浓、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种墨色,运用时须各得其所。又有泼墨、破墨(即浓淡相生)等具体技法。

设色——白描:不设色,全用线条表现,或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笔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绿等。淡彩:以墨色为主调,敷以淡彩色。没骨:纯用色彩画,并不勾线。(纯用墨点染,不沟勒的亦叫没骨。)

收拾——画成以后再作整体收拾,使全画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国画技法的重要性

(一)可以使画作更加传神

国画的创作不是重视实物的描摹,而是关注画作内容的传神表达。不同的技法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画家在进行具体的创作时要根据画作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技法,使画作内容的表达更加传神。画家的创作水平不仅由绘画工具决定,还需要画家有较强的技法操作水平和制作技巧。由此可以看出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价值。

(二)有利于画作内容的表达

国画的技法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画家在构思阶段就需要考虑这次创作的作品需要利用什么技法,以及此种技法对于画作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等。画家只有在前期做好了这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使内容和技法相得益彰。

(三)有利于提升画家的审美理念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原则,国画创作也不例外。画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践行在创作中。因此技法的利用并不是毫无限制的、随意的,它需要基于国画的本质并将内容的表达相结合。画家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升了审美理念,有助于提升画作的质量。

笔法:

(1)中锋,即笔尖在笔画中间运行,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线条。

(2)侧锋,即笔尖在笔画一侧运行,能表现出宽大的笔触。

(3)顺锋,运笔方向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即为顺锋。

(4)逆锋,运笔方向从右向左,自下而上即为逆锋。

(5)散锋,即把笔毛打散,用于毛发等特殊效果的表现。

(6)拖锋,即笔杆卧倒,朝运笔方向,拖着笔锋运笔。

(7)捻锋,即运笔的间时转动笔管,使线条多变化。

(8)犁破土,即如犁耕地。笔锋朝运笔方向,笔杆朝运笔相反方向倾斜,表现滞涩、生拙的效果。

国画技法十种如下:

一.破墨法:1.浓破淡;2.淡破浓;3.墨破色;4.色破墨。

二.冲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冲墨需要用大笔戳洗、吸干。垫不吸水的垫子叫“流墨冲”,垫吸水的垫子叫“吸墨冲”。冲墨之前,要准备热风机。此法可与撒盐法、皱纸法、局部变性等方法合用。

三.撞水法

又称点水法、注水法,多用于熟宣或矾绢。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纸等材料将多余水分吸干。

四.让水法

1.用水画物象,再用较干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处吸墨,并自然渗化,再加点画。

2.墨让水,用水画物象,用较湿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让开,无水部分墨晕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五.弹色法

淋色法与此相类。

1.用笔管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2.用牙刷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六.喷染法

可以局部遮挡,再喷染。局部遮挡,用来画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来画墙壁,表现水泥纹路,辅之以实物拓印法(如牵牛花叶等),可得真实立体层次效果。

七.晕结腐蚀法

一盆水约一两洗衣粉。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使之成为稠密泡沫状,捧到画纸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阴干,即可出现网状泡沫肌理效果。

八.吸收沉淀法

1.直接撒盐法:小颗粒加精盐为好。

2.水墨色彩加入碱类(肥皂水、洗衣粉、洗涤剂等)调匀,敷色后半干时撒盐。

3.与撒盐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面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较好。

九.浆纸法

1.豆浆法,取生豆浆备用。根据对渗化程度兑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则越接近熟纸。把要处理的生宣、皮纸、高丽纸等铺在画毡上,或淋洒、或喷点,或涂刷,挂起阴干后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用豆浆水均匀地刷到生宣或皮纸上,可单张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纸铺到已刷的纸上刷制,一摞可刷十余张,一起搭在木杆上,干后揭开使用。将生宣纸挂在无烟尘污染处,在空气作用下,质地变紧也颇好用。

十.胶矾法

在生宣上淋上矾水,干后画墨竹;干后,再以饱和矾水点画竹上积雪;干后,在画纸背面喷点或烘染水墨。 黄明胶一钱,捣碎;白矾五分,研成细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别用少量温水泡三天左右。然后,在黄明胶和白芨中兑入适量开水,促使其完全溶化,与矾水合成混合液约一市斤左右,冷却后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余张。

希望能够帮得到你,中国画的常用技法:墨分五色

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为:一、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二、琴弦描(略粗些);三、铁线描(又粗些);四、行云流水描;五、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六、钉头鼠尾;七、混描;八、撅头丁(撅,一作橛,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九、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十、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用之);十一、橄榄描(颜辉用之);十二、枣核描(尖的大笔);十三、柳叶描(吴道子用之);十四、竹叶描;十五、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十六、减笔(马远、梁楷用之);十七、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十八、蚯蚓描。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古今服饰不同,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加各种化学纤维衣料的衣褶,为古代所无。

◇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钩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推为白描高手。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宋元间画家并有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线画法

简称“线法”,亦称“勾股法”。中国画技法名。清康熙、雍正、乾隆间供奉内廷的外国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等以西法中用,采取焦点透视描绘建筑物,运用透视法强化建筑物的空间感和深远感。与中国传统的“界画”不同。当时受其影响而学之者有王幼学、冷枚等。邹一桂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屋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线法所画的作品多作装饰宫殿及回廊之用。因直接画于壁上,或画于纸绢再张贴墙上,日久风化,留存甚少。

◇湿笔

与“干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指笔含较多水份。湿笔作画,兴于唐代张璪。古诗云:“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杜甫亦有“元气淋漓章犹湿”之句。言水墨山水进入“水晕墨章”之妙境。项容笔法枯硬而少温润,被讥为“顽涩”。五代荆浩自称:“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所谓“轻”,就是用水份充沛的湿笔。北宋郭熙说:“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也主张画中须有湿笔。明代王行题画诗云:“北苑貌山水,见墨不见笔;继者唯巨然,笔从墨间出。”清代张庚晚年始悟其意。他说:“湿笔难工,干笔易好。”论及董源藏骨于肉,巨然肉透于骨。后者以“骨易见笔,肉难征墨”。一时争趋干笔,反以湿笔为俗工而弃之。秦祖永所论最为突出:“作画最忌湿笔,锋芒全为墨华淹渍,便不能著力矣!去湿之法,莫如用干。”但现代黄宾虹说:“有干才有湿,有湿才知有干。”干湿互用,方能谓之“水晕墨章”。

◇干笔

亦称“渴笔”。与“湿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指笔含较少水份。干笔作画,兴于元代,行于明清,迄今不衰。清代秦祖永说:“作画最忌湿笔,锋芒全为墨华淹渍,便不能著力矣!去湿之法,莫如用干,取其易于著力,可以运用从心。大痴老人(黄公望)松字诀,惟能用干笔。”又云:“沈(周)、唐《寅)干笔皴擦,钩勒松秀。”亦可称“干皴”、“枯笔”、“焦笔”、“渴笔”,《谈艺录》指出:“李营丘(成)惜墨如金,董宗伯(其昌)常有言,作画不惟惜墨,亦当惜水,古人皆以渴笔取妍,今人乃以为云林(倪瓒)一家法,不然也。”

◇渴笔

“干笔”的另一称谓,中国画技法名。作画时用“笔枯墨少”之法。明代李日华《渴笔颂》:“书中渴笔如渴驷,奋迅奔驰犷难制。”孔衍栻《石村画诀》:“凡点叶树俱用渴笔实染。”元人山水多用渴笔法,如黄公望、倪瓒、清人髡残、程邃,现代黄宾虹等,均擅干笔皴擦,长于使用渴笔。叁见“干笔”。

◇枯笔

中国画技法名,见“干笔”。

◇焦笔

中国画技法名。见“干笔”。

◇颤笔

中国画技法名。作画时画出一种抖曲颤动的墨线。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孙尚子善为颤笔,见于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诸处,皆若颤动。”画水流、木叶、衣服用颤笔,线条须力求流畅自然、曲折有致,不可流于折若锯齿、曲如蚯蚓。颤笔出自金错刀法,北宋《宣和画谱》谓:“后主(南唐李煜)金错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长短之分)、直擦皴(关仝、李成用之)、雨点皴(亦称“芝麻皴”,形大的称“豆瓣皴”,范宽用之)、卷云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横解索,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变为细长飘曲之状,称“游丝袅空法”)、牛毛皴、荷叶皴(赵孟頫用之)、铁线皴(唐人用之)、长斧劈皴(许道宁用之,亦名“雨淋墙头皴”)、小斧劈皴(从李思训小钩笔发展而来、李唐、刘松年用之)、大斧劈皴(李唐、马远用之)、带水斧劈皴(夏圭用之)、鬼脸皴《荆浩用之)、米芾拖泥带水皴(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处,用蘸墨横笔点出,亦称“落茄法”)、弹涡皴(阎次平用之)、括铁皴(吴镇用之)、折带皴(倪瓒用之)、泥里拔钉皴(夏圭师李唐之法,江参喜用之)、骷髅皴、破网皴(吴伟用之)、刺梨皴(由豆瓣皴出,巨然用之)、马牙皴(李唐用之)、马牙钩(李思训、赵千里等,用于青绿山水)。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有鳞皴(松树皮)、绳皴(柏树皮)、交叉麻皮皴(柳树皮)。点擦横皴(梅树皮)、横皴(梧桐树皮)。上述皴法,乃历代画家根据山石的地质结构外形,树木的表皮状态,而创造的表现形式。后人列着自然界的变迁改造和绘画技法的演进,各种皴法将不断发展。

◇钩斫

山水画技法名。画山石先钩出轮廓外形,谓之“钩”,又用头重尾轻、形如斧斫的皴笔(如斧劈皴、钉头皴等),画出山石的纹路以表现明暗凹凸,谓之“斫”。具体作画未必先钩后斫,也有钩斫掺杂而用,根据各人作画习惯和风格而定。

◇矾头

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北宋米芾《画史)谓:“巨然少年时多作矾(矾)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说:“画山石者,多作矾头,众为凌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则谓:“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

◇三远

山水画技法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韩拙《山水纯全集》又增一说:“郭氏谓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后人合称为“六远”。元代黄公望《山水诀》参合两家之说,谓“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间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六远

山水画技法名。见“三远”。

◇七观法

山水画技法名。分为:步步看;面面观;以大观小(推远看);以小观大(拉近看);专一看;取移视;合“六远”。“七观”之法相互联系,在表现时,可有所侧重。古代名画如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等,均可运用此法分析之。参见“三远”。

◇攒聚

中国画技法名。专指山水画构图中,石块安置的大小、聚散、多寡、疏密,须精心斟酌,得当相宜。清代龚贤说: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面宜一向;即不一向,亦宜大小顾盼。”唐岱说:“石须大小攒聚。有平大者、有尖峭者、横卧者、直竖者,体式不可雷同,或嵯峨而楞层,或朴实而苍润,或临岸而探水,或浸水而半露。沙中碎石,俱有滚滚流动之意。”

◇小景

中国画术语。与小品不同,是山水画流派之一。始于北宋初惠崇,有所谓“惠崇小景”之称。沈括《图画歌》亦有“小景惠崇烟漠漠”之句,郭若虚解说:“寒汀远渚,慌洒虚旷之象”。黄庭坚亦说:“得意于荒率平远”。此即小景风格。惠崇生前诗名大于画名,死后半世纪,其“小景”方得王安石重视,谓为:“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熙宁、元祐(1068一1093)间以小景见胜者,如赵令穰、晁说之、马贲、周曾等,可说是惠崇的后继者。但不久为宋徽宗赵佶的御用画院所排斥,置小景于墨竹类下,贬赵令穰为“京城外坡坂汀渚之景,不足与重山峻岭可比”。然小景自有其独特之意趣。

◇山水林石

山水画术语。古人谓千岩万壑,片石疏林,皆山水也。传统习惯,前者指为“山水”;后者称作“林石”。明代李日华说:“古人林木窠石,本与山水别行,大抵山水意境高深回环,备有一时气象,而林石则草草逸笔中,见偃仰亏蔽与聚散历落之致而已。李营丘(成)特妙山水,而林石更造精微,倪迂(瓒)源本营丘,故所作萧散闲逸,盖林木窠石之派也。”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此画法,用青、绿、朱、赭、白粉等色,堆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五代黄荃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 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荃,所绘花卉,摒去墨线钩勒,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唐于光、恽寿平等仿之。

  摘 要:我国绘画具有我国长期以来自己民族的独特情调和独特风格。这种情调和风格的形成,是基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综合孕育而成,形成了中国画的传统。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试结合传统文化简要谈一谈国画技法。

关键词:国画的发展;对立与统一;赏析技巧;创新与继承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36-01

一、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人论画,谈到气韵,往往推崇赵孟頫。但只要绘画中据有一种特有的生动而感人的素质即可,不管其含义。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二、国画赏析的技巧与绘画技巧

(一)国画技巧中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中国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它独特的风貌,是别具一格的举凡用笔、用墨、设色、构图等技巧诸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画家在运用这各方面的技巧时,都有一个怎样处理好对立统一关系的问题,处理得如何,是与艺术效果的好坏直接相关的。国画中的用线,是最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段之一。怎样画线才有力量,在如何用笔用力上就有个对立统一的问题。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二)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表现形式。按题材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种。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在透视法上,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的构图也有自己独特地方,“计白当黑”,敷色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

在理论上自成体系,中国画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缘物寄情,物我交融”、“神遇而迹化”、“写大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等等,都是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精华。

1、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等艺术表现形式,

2、石拓法是在唐代人所谓的“墨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法,也是挑战性最强的一种,它的可塑性非常之大,领域也非常之广。此法具有一定的制作特性。

3、变相,敷演佛经的内容而绘成的具体图相。一般绘制在石窟、寺院的墙壁上或纸帛上。

4、点簇,中国画技法名。用笔作点画而簇聚成物象的画法。后多指不用钩勒的点笔花卉画法,又称点垛。在江南地区,对随意挥洒作画,俗称“点点簇簇”。

三、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虽然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有别于西方艺术且具有典型中国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的国粹,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画的创作就应该因循守旧、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门类,国画也应该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也应该“与时俱进”。

结语:国画的规律反映了国画的普遍特征和必然要求,揭示了国画纷纭现象所蕴含的某种仍具积极价值的共相因素。但在实际创作中,国画的规律并非是画家必须要遵守的教条,国画规律在国画的历史中是运动的,这需要我们要不断对其加以重视。这种认识是从规律的角度反思国画,旨在把国画这一活动形态的规律和更深层的文化规律、道德要求、审美诉求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一个面对时代环境,不断发掘国画文化潜能,释放其文化能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汪镇胜论中国画笔墨在青花绘制中的运用[J]陶瓷研究2011(02)

主要有构思、构图、用笔、用墨、设色、收拾等方面,其中用笔用墨为最基本的技法。

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

构图——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等。亦即画面各种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笔——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有线描、勾勒、皴、擦、点染,笔用中锋、逆锋、藏锋、露锋、拖笔、 破点等。

用墨——经历代画家发展有:焦、浓、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种墨色,运用时须各得其所。又有泼 墨、破墨(即浓淡相生)等具体技法。

设色——白描:不设色,全用线条表现,或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笔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绿等。淡彩:以墨色为主调,敷以淡彩色。没骨:纯用色彩画,并不勾线。(纯用墨点染,不沟勒的亦叫没骨。)

收拾——画成以后再作整体收拾,使全画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笔墨:

中国画表现形象的基本手段。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我国历代画家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技法和创造技巧。

设色:

即六法中的“随类赋彩”。不同的色彩赋不同的感情,画家往往用色彩来表达他的感情。中国画常用的颜色有墨、藤黄、石黄、土黄、胭脂、洋红、朱砂、朱膘、赭石、花青、石青(可分头青、二青、三青等三种)、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等三种),白粉等。但基本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即洋红、藤黄和花青。把上面的颜色加以配合,可以调出许多种颜色来。

墨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即对形象勾线或不勾线,完全用墨的浓淡来表现的叫墨彩。墨彩以淡雅为佳,因它用浓墨的面积不宜过大、过多,因为重墨多易使画面产生沉浊之感,但亦不能淡而失神,要使浓淡相宜,才具有清新神韵的效果。

淡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即先墨彩的方法把对象画到八九分,然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叫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离色,既能融合一体,又能显示墨的韵味,才能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效果。

粉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在表现方法上多用于勾染和没骨。在颜色运用上以植物颜色和白粉为主,以水彩和淡薄的矿物质色为辅。粉彩勾线切忌用一色的浓墨,而要施淡墨为主。因为墨丝过浓和粉彩相并,则容易显得枯僵,缺乏妍丽。调粉的色彩不宜过厚,但也不能太淡薄,过淡则无神,要做到薄中见厚。粉彩用粉是重要关键。粉和色要用到晕化自然,不露粉痕,不显料气,干净滋润,才能发挥粉彩鲜明娇丽的特点。

重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并以服务态度和物质色为主,因用色比较厚重,所以色感较富丽带有装饰性称为重彩。重彩渲染要作到薄中见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浅自然。切忌脏、花、斑、枯、火、腻等。这些毛病多出于顺序不对,用笔不轻顺,用色过厚或厚薄不匀。清王石谷自谓“学习青绿三十年,方得青绿之法”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其经验说明了渲染设色并非易事。

中国国画 - 笔墨表现形式 有白描、工笔、写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白描——用细线勾画出物象轮廓及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工笔——勾勒细腻精巧的叫工笔,工即工整工细之意,敷色也层也渲染,显得浑厚浓重。

写意——只写物象的大意,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不用色的写意画,又称“水墨画”。

勾勒着色——亦称“单线平涂”。它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用色平涂。

粗细相间——亦称“兼工带写”。它比工笔要粗,比写意要工。

粗中有细——如花草画得粗,但绕花飞动的小虫、蝴蝶、或蜻蜓等则画得很细。

没骨法——一般不用墨线勾轮廓。

泼墨法——是没骨法的扩展,用大块墨色,再运用自然形成的浓淡,加上较细的笔道,有的地方还露出飞白,这样才见精神。

界画——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韦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齐精致的家具陈设等。

线描:

中国民族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构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要素。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方圆、转折、顿挫、虚实、长短、干湿、刚柔、疾徐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和运动感的一种方法。它不着颜色,有时可有一些淡墨来略加渲染,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造型规律,并富有韵味。用线的变化,要与造型的形式美紧密相连。其线或刚健、或婀娜、或轻灵、或凝重,由于用笔多变遂产生极为丰富的感觉。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通过历代画家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地创造,积累了大量的极为丰富的线描技法经验,仅画人物衣褶的描法就有“十八描”。用线描来造型的特点是清晰、简练、富有装饰性,可以完美地刻划各种现象,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各种物象的新的生命。

白描: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成的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全部勾好,然后根据表面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叠地勾一道。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彩。复勾的线必须流畅自然,更防止受原线路的约束,否则复勾的线很易呆板。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关系就靠线条来表现,从某咱意义上说来,它比别的画法更不易掌握。白描要特别注意“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在构图上的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要偏重于对比较强烈的安排,层次要分明,在线的处理上要带有装饰性、旋律性,防止碎乱、呆板、松散等毛病。

没骨:

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就是不勾轮廓线,而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的叫没骨。没骨画法有渲染、点染两种。没骨渲染:对形象不用线勾轮廓,用层染或混染,以墨或色把形象渲染而成的叫没骨渲染。渲染时要注意清洁和用水的分量,在前后形体重叠处的明暗,不要模糊不清,可以空出一丝水路,没骨渲染重鲜嫩,画幅宜小。没骨点染:先在笔上调好墨或色的浓淡,然后以一笔或几笔点出形象的各个局部而完成之。没骨点染有粗细之分,细致的在工笔花鸟中常用来表现草虫、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较粗的则是兼工带与的主要表现方法。明吕纪常和工笔翎毛结合运用,造型生动。齐白石常用点染和工笔草虫结合表现,也虽开生面。

皴法:

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线条勾勒轮廓,然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了表现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和(凸凹),因地质的结构不同,表现在山岳的外形上也各不相同。皴法的种类很多,一般有(1)披麻皴、(2)乱麻皴、(3)芝麻皴、)雨点皴(雨雪皴)、(8)弹涡皴、(9)荷叶皴、(10)矾头皴、(11)骷髅皴、(12)鬼皮皴、(13)解索皴、(14)、乱柴皴、(15)牛毛皴、(16)马牙皴、(17)斫 皴、(18)点错皴;(19)豆瓣皴、(20)刺梨皴(豆瓣皴之变)、(21)破网皴、(22)折带皴、(23)泥里拨钉皴、(24)拖泥带水皴、(25)金碧皴、(26)没骨皴、(27)直擦皴、(28)横擦皴等。

墨法:

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用墨要有浓淡干湿,只干不湿太瘠枯,只湿不干太臃肿,浓淡干湿结合起来,变化多,生动而有气韵。用墨之法:一般有焦墨、积墨、破墨、擂墨等。焦墨是一种磨得极浓的墨,用焦墨的旁边须有浓淡墨为之晕浑,否则焦墨孤立,难见笔意。积墨:用浓墨和淡墨连敷几次,有一种深厚的味道。破墨:先用淡墨上纸,趁湿用湿墨加上,化出奇纱的韵味。拧在纸上捺转,略似鱼鳞,由浓渐淡,

参差不齐,谓之擂墨。所以用墨和用笔不分不开的。

抽象:“中国流艺术运动”是朱明所创导一种最前沿的、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的、高艺术层次的中国“后国画”艺术,即:“中国流艺术”。这种“中国流艺术”,主要指主攻与弘扬中国草书书法,草书书法入画,特别是草书入抽象国画的当代先进的、综合新绘画艺术。

用笔六要

国画表现技法之一。一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二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四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五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刚健的锋中要参以巧运,“扛鼎中有妩媚。”故一笔中要能刚健婀娜兼有之。六要巧拙互用,用笔朴质显得老实,故要在巧笔中夹几笔拙,在拙笔中夹几笔巧,应巧拙互用,方为得法。

名作鉴赏

</strong>

《游春图》</p>  《</p> </p> 《五牛图》唐代画家韩滉 作。画五牛于一长横幅上。五牛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各牛的姿势真切生动,笔墨简劲,色调自然,画出一种朴实的田家风味。《唐朝名画录》评他“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 《簪花仕女图》</p> 《簪花仕女图》唐代画家周昉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游春图》

国画的基本技法如下:

执笔方式:

国画执笔同于书法。虽然各人喜好不同,执笔方法也无定式,但初学者必须要掌握基本要领。拿毛笔时用拇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指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执笔较灵活,可直掌可横卧,执笔可略高一些。

2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要有力度,古人所称“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

3墨法:

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历来用墨方法很多,谈墨法离不开水。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墨分五彩”,讲的是墨有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区分。

国画简介:

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国画技法有哪些

国画有许多技法,除了一般说的没骨法、双钩法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技法,例如撒盐法、水冲法、弹洗洁精法等等。使用这些特殊技法有时能够达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