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是不是历史真实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窦娥冤是不是历史真实故事?,第1张

1、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2、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3、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扩展资料:

1、《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2、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3、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于《列女传》的“东海孝妇”事件,其主角窦娥的原型人物是西汉时期的“东海孝妇”周青。因为《杜娥冤》取材于东海郯城孝妇周青的事迹。所以这两者之间的故事也就大径相同,只是一个是戏台上的表演,而另一个却是真人其事。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杂剧,剧中的小寡妇窦娥被恶棍逼婚不成,反受陷害,庸官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对窦娥是一顿毒打,身材弱小的窦娥经受不起严刑苦打,最终屈打成招被庸官判定为杀害婆婆的凶手,最后被官府押往刑场判斩首示众。

临刑之时,满腔悲愤的窦娥再次道出自己的冤屈,在最后无果的情况下,她狠狠的说:我今将含冤赴死,特许誓愿三桩,一是我冤血溅白练,二是我冤六月飞雪,三是我冤死后大旱三年。果然,窦娥的冤屈惊了天地,在窦娥死后,她的三桩誓愿也被天地感动的一一实现。

“东海孝妇”周青的冤屈,是在丈夫死后,多年尽心尽孝的服伺婆婆,在婆婆不忍拖累年轻的儿媳而选择了自杀,其毒辣的小姑子看到母亲死在家中,便不依不饶的将嫂子以谋杀婆婆之由告上了官。岂知郯城的县太爷与东海郡太守昏庸无比。不分青红皂白,一路错判,将孝妇周青定罪斩杀于刑场。“东海孝妇”的故事,通过关汉卿的剧作《窦娥冤》早已在民间流为广传。随着《窦娥冤》大江南北的演出,几百年来,人们只是知道关汉卿戏曲舞台上的窦娥,从而渐渐遗忘了故事中的原型周青。

实际上,在周青死后的第三年,新任东海郡太守为表白前任对于周青的错判及孝妇的忠烈之情,在郯城为孝妇周青修建了东海孝妇祠,以及东海孝妇冢。“东海孝妇”的事迹也由此开始颂传,最后被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列入其著作《烈女传》中。

《窦娥冤》被后人称之为中国十大冤剧之一,她通过戏剧化的演绎了“东海孝妇”的千古奇冤,从而向世人揭露了封建社会弱女子的地位,揭露了男权社会庸官的无能与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都不是。是杂剧。《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此剧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张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窦娥冤》是元朝的故事。

窦娥冤的故事: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可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接下来,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扩展资料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

窦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种种不幸和灾难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感天动地窦娥冤》里的悲剧有着双重结构。

前面所述的社会政治悲剧,属于表层悲剧,它揭示的是导致窦娥悲剧的社会政治原因。窦娥的内在信念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究则构成其悲剧的深层结构。窦娥因父亲借了高利贷无法偿还,被卖给蔡婆做童养媳平时倍受蔡婆的虐待,但她对蔡婆仍是以礼相待。

蔡婆轻易地答应张驴儿父子的逼迫,但窦娥各种理由劝阻蔡婆并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张驴儿的无理要求和调戏。即便遭到张驴儿“毒死公公”罪名的逼迫,窦娥也严词拒绝,甚至几次遭到毒刑、受尽折磨仍不肯屈招。然而,一旦贪官要严刑拷打蔡婆,她就甘愿自己承认死罪也不让蔡婆受刑。

在押赴刑场斩首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不幸和冤屈,而是担心蔡婆看见她披枷带锁感到伤心。纵观全剧,蔡婆这个人并不值得同情,窦娥对她也无多少感情,但她却处处按照孝道来对待蔡婆。她可以恨具体的蔡婆,却得对抽象的蔡婆全心尽孝。

一个满脑子孝道、贞节等伦理观念的善良女子被一个大力提倡孝道、贞节的社会所迫害致死,这才是窦娥的悲剧所在。

对既有的观念坚信不疑并竭力照此去做,但这种信念及其实行者却为现实所不容,悲剧主体不能、也不愿放弃这种信念,这才是窦娥悲剧的深层原因,也是她与现实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而遭到现实无情打击的根本所在。

-感天动地窦娥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