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写写动植物的赏析手法
诗词名句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食物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
分类
不限写鸟写马写猫蜜蜂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天净沙·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白居易《早冬》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
雁声吹过黄昏雨篱边月圆萋紧
——端木国瑚《齐天乐·菊影(雁声吹过黄昏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
何处营巢夏将半, 茅檐烟里语双双
——杜牧《村舍燕》
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牟融《春日山亭》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汤显祖《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元好问《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
诗词名句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食物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
分类
不限梅花梨花桃花荷花菊花柳树叶子竹子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白朴《天净沙·春》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李颀《望秦川》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临湖亭》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王十朋《红梅》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甲骨文中关于动植物的字形结构很有特点。如,植物有禾、木两类,甲骨文的草、木不分,有时草、竹也不分,禾,即由木分化而来。甲骨文中的“禾”字,就像成熟下垂的禾穗,是禾本科作物形象的反映。甲骨文中有许多带禾的字,如黍、稻等。甲骨文中的“木”字,就是树木的形状,从木的栗字,就形似结满了栗子的树木,其他带木的字还有桑、柳、柏、杏等。
甲骨文中还有4种象形鹿类动物的名称,就是鹿、麝、麋、麞。虽然它们整体形象不同,有的有角,有的没有角;有的角短,有的角长并有分枝;有的腹下有香腺,有的没有。
但这些作为动物名称的象形字,都有一个共同的象形的“鹿”作为它们的基本形制。这里面,实际上包含有将一些性状相近的动物归为一个类群的意思。
鹿是古代狩猎最重要的对象,所以古代人很熟悉鹿的生活习性。甲骨文中有“麓”字,形状就像鹿在树林中间。
鹿喜欢在山林中生活,以鹿所喜爱的树林栖息地表示山麓,正是古人造字的原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了解。
在甲骨文中,龙的写法有四足,而且麟纹、巨口、长尾,就像鳄鱼的样子。扬子鳄在史籍中称为“鼍”,甲骨文中把“鼍”写得像一张伸展开的鳄鱼皮。鳄鱼有一张血盆大口,巨齿成排,鳞甲坚硬,四足修尾,水陆两栖,鸣声如雷,都与“龙”的特征一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大象是商代人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商代青铜器和玉器纹饰中多有表现。在商代都城的王陵区考古中,不只一次地发现当时人们用大象或幼象做祭牲的祭祀坑。
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也有“殷人服象”的记载。在甲骨卜辞中,有这样的问讯:“今天晚上有雨,能擒获大象吗?”另一辞说:“殷王田狩于楚地,获大象二匹。”类似这种猎象内容的甲骨卜辞有很多,说明商代的野生大象和其他动物一样,是商王狩猎的主要对象。
正是因为河南是当时大象的主要栖息地,因此,河南又有一名称为“豫”,豫字就是殷人服象的图形再现。
《说文解字》中说:“长鼻牙,南粤大兽,三季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象字后来多引申为指具体的形状,又泛指事物的外表形态,如形象、景象、星象、气象、现象等。
虎,在甲骨卜辞中保持最原始的图形。有突出的牙和爪表现。这种凶猛的动物较难擒获,因此卜辞中提到的大型围猎活动中,虎经常只获到一或二只。
兕,是一种曾经生存在黄河流域的野生大青牛,另一种说法是犀牛,因为在殷墟遗址中,发现过犀牛的骨骼,但大量都是野牛之骨。
除了上述文字外,甲骨文中关于动物类的文字还有很多,如:虫、鱼、鸟、犬、豕、马等。这些文字,同样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先典籍,其内容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山海经》一共18卷,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种文化体系。
《山经》中主要讲的是山水,物产。这些古老的山系,水系,贯穿于我国的东,西,南,北,中五大板块。山中水中出产的物产包括矿产,动物和植物。
这些动,植物都很奇特,有的与现代动植物能够部分地对上号,但大多数与现代留存的动植物完全对不上号,不管是它们的名字还是形态。有的则可以从现代的动植物身上找到些许相似的蛛丝马迹。
下面是我阅读此书,从书中描述对照现存的动植物的体态特征进行对比,有些与现代动植物有相似特征的,我把它作一对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与现存的这些种类有关联?
矿物,水玉——水晶,金玉——黄金,玉石,白金——白银(铂金?),青雘——青色矿物。
植物,祝余——韭菜,谜谷——合欢花?
动物, 狌狌——猩猩(叶猴?),育沛——琥珀(玳瑁?),蝮虫——蝮蛇,鹿蜀——斑马,玄龟——穿山甲?
陆鱼——飞鱼?类——鬣猫(狗)?猼訑——绵羊?赤 鱬——大鲵“娃娃鱼”? 长右一—疣猴?
(待续)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本文来自西部教育网(http://wwwww51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ww51com/index/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6
科学家们断定,在今日的世界里,想让恐龙复活,已经不可能了。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在恐龙蛋化石里找到了极少量的恐龙的基因,但是想把它移植到其它动物的卵里,可以说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困难。20年后的人,又发明了时间隧道。这样一来,取得的基因会多一些,移植过程也会简单许多。
20年后的一天,我、林雨霏、刘子乾和张恒被派去取霸王龙、双冠龙和四栉龙的基因,因为只有这三种恐龙的基因没被人们取来。在我们之前,许多科学家都试着去取这三种龙的基因,但是都失败了。这次任务十分危险,因为霸王龙是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双冠龙的毒液可以融化钢铁,四栉龙那暴躁的脾气和震耳欲聋的叫喊声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试一试。执行任务的那一天早晨,我们早早起了床。我们要迅速完成任务,因为我们只带了一个月的食物。我们装好基因抽取器、试管还有其它的紧急用品,就背着包走了。
路上还很静。太阳刚刚露出半边脸,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欢迎我们去与童年时候的它见面。我们看着现在城市里仅剩的几棵树,还有稀疏的小草,真想回到恐龙时代!粗壮高大的树木,遍野嫩绿的小草,还夹杂着野花的清香和潺潺的流水声,太美好了!想到这里,我加快向时间隧道走去,步伐也变得越来越轻。
渐渐的,人多了。许许多多的人们在向我们招手,希望我们能带回一些有用的东西来。我们信心十足地向前走去,终于到了时间隧道的面前。时间隧道看上去是一件普通的小平房,门也没什么两样。我们把政府给的“时间隧道使用允许票”送进了机器检票员的手中。机器检票员仔细地检查后,把票还给我们,接着门“吱呀”一声开了。我满脸兴奋地走了进去,环视四周。这里面真是应有尽有,桌椅锅灶,碗勺刀叉,还有关于恐龙的书籍。我们进来后,门关上了。突然,一个电子声音说:“欢迎您乘坐时间隧道。请系好安全带。请问您回过去,还是去未来?”我告诉它回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话音未落,我就感到一阵摇晃,接着一道力量极大的气流推着我们的“房子”向先。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恐龙时代。当“房子”停下的时候,我猛然一惊,我们回到了古代!我解开安全带,背上包,开开门后第一个跳了下去。
“啊!”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这里太美了!利剑般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雾,光辉四射,把大地映得一片灿烂。小鸟跳出巢,小草伸直腰,风儿吹起来,野花跳起舞,一切都活了!我们躺在碧绿的草地上,仰望蓝天,啊!好久没见过这么蓝的天了!看上去那么的遥远,神奇,像一颗晶莹的蓝宝石一样,好像是透明的。空中飘着一片片雪白的云彩,把蓝天衬托地更加美丽。
时间不多。我们爬起来,开始寻找霸王龙和四栉龙的足迹(双冠龙在侏罗纪)。我们驾驶着可折叠直升机,在空中飞行。脚下的三角龙群好奇地抬头望着我们。一些鸭嘴龙也冲着我们直叫,好像要把我们这个不速之客赶走。林雨霏把头探出去,对着鸭嘴龙开玩笑:“除非你再多两只翅膀,否则你的努力就会白费……”
“别吵了,看看那是什么,生物学家!”刘子乾指着我们左边的一群恐龙问,“好像是四栉龙!”
“什么?”林雨霏跑到飞机的另一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满脸惊喜地告诉大家那是四栉龙。
“张恒,下降。我们发现了四栉龙。”我对张恒说。
“好的,你们准备好基因抽取器和试管。”
真没想到,我们的运气这么好!才刚几分钟就发现了第一个目标。我们兴奋极了,飞机刚停稳,我们就冲了出去。
“静一静,不要打草惊蛇。”我提醒大家,“咱们得像个办法接触它,然后抽出几秒钟的时间吸取基因。”
“可是怎么才能接触它呢?”
“对呀,它那么 大,又暴躁。”
我们苦思冥想,终于,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你们谁知道四栉龙的老窝在哪里?”
“不知道,但是这一群四栉龙是出来找食物的,它们的家一定离这儿不远。你找它们的老巢干什么?”
“老巢里有小龙对不对?”
“对呀。”
“小龙里不一样有基因吗?”
“但是有成年四栉龙……”
“我们可以调虎离山,把成年四栉龙引出去后再取小龙的基因。”
“好主意。这样吧,我和林雨霏一组,高志昊和张恒一组,我们跟踪四栉龙,你们去寻找,怎么样?”刘子乾提议。
“行,但是要小心。”我说道。
“谢谢,我们时刻保持联系。”刘子乾掏出四个无线电话,分给我们。
我把这乍看上去像一支笔的电话挂到脖子上,跳上直升飞机,开始对四栉龙老窝的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这些刻在动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们对生物世界的思考。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动植物的名称。反映了当时人们已能根据动植物的外形特征,辨认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从而出现最早的动植物分类雏形。通过殷墟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文字,可以发现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字的概括与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1899年秋,在清代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就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是金石学家,也是个古董商,他担任的国子监祭酒是当时朝廷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
中药买回来后,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有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画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非大篆也非小篆。
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进行深入研究,王懿荣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2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收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王懿荣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最后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逐渐引起当时学者重视,而古董商人则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以垄断货源,从中渔利。王懿荣好友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都以为甲骨来自河南汤阴。
后来,清代末期另一位金石学家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从而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出土处的地理位置。
后来的研究者根据这一线索,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研究者们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作“甲骨学”。而王懿荣也被称为“中国甲骨文之父”。
据学者研究,商朝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同时其中还有许多关于动植物的信息。商代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汉字,说明了商代人与自然密切的关系。
从甲骨文中,不仅可以考察到当时生存在这个环境中动物的类别,还可以了解到商代社会的各项活动,特别是田猎、农业与畜牧业、手工艺、宗教仪式等,都以动物群体的生存和利用为社会支柱。
在商代人心中,动物是图腾、是祖先、是天帝使者、是人类伴侣,又是残害人类的恶魔,还是人类征服的对象,是善与恶的不同角色,这使动物成为商代文化表现的主要内容。
甲骨文
1 有谁知道一篇与赞颂植物有关的诗句, 歌词或古文 作者通过这诗句想
1《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颂了草的生生不息,也赞美了人的愈挫愈勇。
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 千磨万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竹子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够生机勃勃,也比喻人在困难中能够奋发图强。
3《咏梅》墙角熟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道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开放,也表达了人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随大流乃至同流合污的立场。
另外还有 的《卜算子·咏梅》,也是歌颂了梅花严寒开放,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品质。
2 描写花草的古文诗花
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 墨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焕溪沙)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草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5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陶渊明 归园田居)
6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 归园田居)
3 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大全600首植物
梅花唐(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草唐(白居易)
离离园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杨柳枝词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摊破浣溪沙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写桂花)
鹧鸪天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
西江月梅宋(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水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浣溪沙咏桔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
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4 描写植物的茎的文言文草 (白居易)
离离园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洞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买 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写牡丹)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写桂花)
鹧鸪天(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
西江月 梅(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水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浣溪沙 咏桔(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侧犯
咏芍药
姜夔
恨春易去,
甚春却向扬州住。
微雨,
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
总是行云处。
无语,
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
千朵围歌舞。
谁念我、鬓成丝,
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5 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大全600首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草唐(白居易)离离园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杨柳枝词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摊破浣溪沙宋(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写桂花)鹧鸪天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西江月梅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水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浣溪沙咏桔宋(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查看全部14个回答诗刊杂志专业期刊发表机构!对公付款快速诗刊杂志录用高,随时查进程,不成功不收费拥有多年专业经验的,期刊修改润色,快速发表。
快捷。 专业。
漳州情缘阁文化传媒广告 古诗硬笔楷书,天猫电器城,品类超全。古诗硬笔楷书,职场达人,学生必备,文化用品,天猫电器城,优质好货,学霸达人超爱!天猫电器城,品牌旗舰,闪电到家,超值包邮,智新生活!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古诗词大全600首古诗词大全中国最唯美的9首古老情诗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二、《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
6 谁知道描写植物、动物的古诗句描写莲荷的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虫鸟的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 《乡村四月》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7 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地球上某一动植物的群落类型在地表的分布,早在很久以前就被人类所逐渐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于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对华夏各地动植物的了解。
在《禹贡》、《山海经》、《周礼》等早期古典著作中,都蕴藏有丰富的有关动、植物地理分布方面的知识。
本文2023-08-05 04:51: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