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室作用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5收藏

书法室作用文言文,第1张

1 有关书法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2 求一篇短小古文,做书法用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 有哪些适合练字的古文

1陋室铭

2马说

3师说

4爱莲说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鱼我所欲也

8劝学 《荀子》

9 赤壁赋

10卖炭翁

11木兰诗 《乐府诗集》

12石钟山记

13五人墓碑记

14六国论

15过秦论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

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4 谁有用文言文写的关于书法理论的书籍

六一论书《试笔》[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晋朝大书法家有哪些晋朝的书圣是谁

晋代有哪些书法家?

晋代是书法大家辈出的时代,晋人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其他的书法大师为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鉴亮等等。

到了南朝时期是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晋代最出名的书法大师当属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_、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献之:字子敬,会稽山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墨林快事评其书曰: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

当然还有一些

索靖

谢安谢万

羊欣

陆机

索_

卫恒卫夫人

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王羲之。王羲之,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晋朝的书圣是谁?

书圣,对王羲之称,字逸少,号澹斋,汉人,生于琅琊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_、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一、人物简介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彭大祥书画作品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徙居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二、后世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_,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颜驷,西汉人,字季逵,为颜子后代。

《汉武故事》中记载:一日,汉武帝辇过郎署,见颜驷龙眉皓发。问道:“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颜驷答道:“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有一天,汉武帝刘彻乘车来到郎署这个地方,看到颜驷满头白发、眉毛也很长,就问道:“你什么时候做郎这个官职(郎:汉朝官职,随侍皇上左右),为什么这么老了?”颜驷回答道:“臣下在文帝刘恒的时候担任郎这个官职了,文帝喜欢文臣,而臣下好武;汉景帝喜欢俊秀的臣下,而臣下貌丑;而如今陛下即位了,欣赏年少有为的人,而臣下已经老了,所以三朝都没能赶上遇合。”武帝听了十分感慨,以会稽郡都尉之职赐之。

有“悲颜驷”、“白首为郎”一词以此来形容怀才不遇。

书法室作用文言文

1 有关书法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