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 求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高分 求题,第1张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原来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参见长平之战)。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睢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赚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冒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睢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睢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睢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睢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睢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白起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封号:武安君。官职:国尉(国防部部长)。

外号:战神,杀人魔,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

阿尔·花拉子密( 英语:Al - Khwarizmi,约780~约850),全名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剌子模(Abu Abdulloh Muhammad ibn Muso al-Xorazmiy),拉丁名阿尔戈利兹姆(Algori us)。出生于波斯帝国大呼罗珊地区的花剌子模。著名波斯-塔吉克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整理者,被誉为“代数之父”。1973年世界天文联合会以阿尔·花拉子米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处环形山。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阿尔·花拉子密 外文名 :Al- Xorazmiy 别名 :Al - Khwarizmi 国籍 :波斯帝国 民族 :塔吉克人 出生地 :花剌子模 出生日期 :780AD 逝世日期 :850AD 职业 :数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 信仰 :伊斯兰教(一说为琐罗亚斯德教) 主要成就 :代数之父 代表作品 :《代数学》《花拉子模算术》 个人简介,生活经历,生平,名字的含义,人物成就,主要作品, 个人简介 阿尔·花拉子密(Al-Xorazmiy,约780出生于波斯帝国大呼罗珊地区的花剌子模~约850在巴格达市去世),全名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拉子密(Abu Abdulloh Muhammad ibn Muso al-Xorazmiy,又译作花拉子米)。拉丁名阿尔戈利兹姆(Algori us)。花剌子模人。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创立人,被誉为“代数之父”。关于花拉子米的生平,现时所掌握的资料甚少,甚至连他的出生地也未能确定。从他的名字所示,他可能来自大呼罗珊地区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位于当时波斯帝国的东部,现为乌兹别克花拉子模州。来自花剌子模的波斯学者比鲁尼称花剌子模的人民是“波斯民族的分支”,也就是目前居住在中亚的伊朗系民族——塔吉克族。 生活经历 出生于花拉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花拉子模州希瓦市),据说他曾到过阿富汗、印度,后长期定居巴格达,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的朝廷中任职,主持卡巴格达“智慧宫”的工作,负责收集、整理、翻译大量散失的古希腊和东方的科学技术及数学著作。他对天文历法、地理地图等方面均有所贡献。其著作通过后来的拉丁文译本,对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过积极影响。著作原稿现存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直至1857年还刊行过。 生平 阿尔·花剌子模离开了家乡后,前往当时的学问中心巴格达,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813~833在位)在巴格达创办的智慧馆(集贤馆)所属的沙马西亚天文台工作,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天文观测,直至约850年逝世。他汲取和综合了古巴比伦、希腊和印度数学论著的成果,促进了数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所著《算术》一书,系统地叙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小数的运算法,对世界普及十进位值制起了很大作用。公元830年,阿尔·花剌子模写了一本有关代数的书《Hisab al-jabr wa'l-muqabalah》。史学家一直以来对此书的标题的适当翻译的意见不一,al-jabr 原为恢复平衡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一项这种代数运算──移项完成后,等式两端又恢复平衡(al-jabr 也表示接骨师使断骨复原的意思)。wa'l-muqabalah 意指某种面对面而立的事实,在这里指的是集项这种代数运算。所以书名可译为《移项和集项的科学》,但通常习惯译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这本书转成欧文,书名逐渐简化后,就被直接译成了《代数学》,代数学(Algebra)一词即由此书而来。书中阐述了解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及二次方根的计算公式(即:x2+10x=39),明确提出了代数、已知数、未知数、根、移项、集项、无理数等一系列概念,并载有例题800多道,提供了代数计算方法,把代数学发展成为一门与几何学相提并论的独立学科。此外,印度数码(1~9、0)也藉他著作传入西方,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他的《代数学》(Kitab al-Jabr wa-l-Muqabala)是第一本解决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系统著作,他因而被称为代数的创造者[3],与丢番图享名。十二世纪,花剌子密在印度数字方面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十进制因此传入西方世界[4]。此外,他修订了托勒密的《地理》,并著有天文学及占星学方面的书籍。他的贡献对语言也有影响力,「代数」(algebra)一词出自阿拉伯文拉丁转写「al-jabr」[5],「al-jabr」是用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办法之一。算法(Algori 、Algorithm)出自「Algoritmi」,这是花剌子密(al-Khwārizmī)的拉丁文译名[6],而西班牙语「guari o」及葡萄牙语「algari o」亦是由此名字而来,这两个词语都解作数字[7]。

关于花剌子密的生平,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甚少,甚至连他的出生地也未能确定。从他的名字所示,他可能来自大呼罗珊(Greater Khorasan)地区里的花剌子模[8],花剌子模位于当时波斯帝国的东部,今乌兹别克花拉子模州。他的《代数学》(Kitab al-Jabr wa-l-Muqabala)是第一本解决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系统著作,他因而被称为代数的创造者[3],与丢番图享名。十二世纪,花剌子密在印度数字方面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十进制因此传入西方世界[4]。此外,他修订了托勒密的《地理》,并著有天文学及占星学方面的书籍。

他的贡献对语言也有影响力,「代数」(algebra)一词出自阿拉伯文拉丁转写「al-jabr」[5],「al-jabr」是用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办法之一。算法(Algori 、Algorithm)出自「Algoritmi」,这是花剌子密(al-Khwārizmī)的拉丁文译名[6],而西班牙语「guari o」及葡萄牙语「algari o」亦是由此名字而来,这两个词语都解作数字[7]。

花拉子米雕像(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 名字的含义 他的全名: Abu Abdulloh Muhammad ibn Muso al-Xorazmiy ,意思是“穆罕默德,Jafar的父亲,穆萨的儿子,来自花剌子模”。阿拉伯文 Al-khwarizmi 原意是来自 (al-) 花剌子模 (Xorazmiy) 的意思。 人物成就 阿尔·花剌子密引进了印度数字,发展算术,后经斐波那契(Fibonai)引介到欧洲,逐渐代替了欧洲原有的算板计算及罗马的记数系统。欧洲人就把 Al-khwarizmi 这个字拉丁化,称之为guri o或Algorithm。guri o的意思是十进位数,而称运用印度阿拉伯数字来进行有规则可寻之计算的算术为 Algorithm。后来算术转用其他的字(如 arithmetic)来表示,而 algorithm 则成为电脑科学的行话──电脑所赖以计算的“运算法则”。阿尔·花剌子密展示了数字的加、减、乘、除的基本方法,甚至展示了如何求平方根和π。这些方法精准、明确、有法可寻、具有效率、正确而且简单,它们叫“运算法则”,在很多世纪之后,十进制系统最终被欧州采用,而这个新名词也是用于纪念这位哲人的。 从那以后,十进制系统和它的数字运算法则在西方文明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很久以后,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它又明确地表达了位值系统中的位、单词和算法单元。科学家不断发展出复杂算法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并不断发明新奇的套用软体,最终改变了世界。 12世纪《代数学》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一直延用到17世纪。阿尔·花剌子密还曾汲取印度、波斯和古希腊天文历算的成就,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编制了阿拉伯最早的天文历表,称为《阿尔·花剌子模历表》,普及于当时的伊斯兰世界。此天文表使用100多年后,西班牙天文学家麦斯莱麦编制的《托莱多星表》曾加以校正。1126年,由英国人艾德拉译成拉丁文,成为东方和西方各种天文历表的蓝本。他依据托勒密的《地理学》及实地勘察计算,编纂了《大地形状》一书,,并附有绘制的一幅地图,记载了地名537处及其经纬度,并划分了各地的地形和气候区,阐发了对地球偏圆形状的创见,为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方史学家誉他为“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穆斯林科学家之一”。 主要作品 阿尔·花拉子模有两部数学著作传世: 一部只有拉丁文译本,书名为《花拉子模算术》。书中介绍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现代数学中“算法”(algorithm)一词即来源于这部著作,也就是花拉子模的人名。 乌兹别克斯坦邮局发行的花拉子米纪念邮票 另一部著作名为《们尔热巴拉和阿尔穆卡巴拉》意为还原与对消,暗示方程的两端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此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其中首次给出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并给出相应的几何证明,以保证解法的正确性。这一部分在12世纪被单独译成拉丁文,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在欧洲一直流行到16世纪。此书的书名后来也衍变成algebra,译成中文为“代数”。书的另外两部分分别为实用测量术和遗产计算问题。有人因为此书第一部分的重要性,加把阿尔·花拉子模誉为代数学的鼻祖。 花剌子密对数学、地理、天文学及地图学的贡献为代数及三角学的革新奠下基础,其对解决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催生了代数,代数一词由其著作《代数学》而得。

在825年写成的《印度数字算术》(On the Calculation with Hindu Numerals)对于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在中东及欧洲的传播尤其重要,《印度数字算术》被翻译成拉丁语「Algoritmi de numero Indorum」,花剌子密的拉丁文音译则为「算法」(Algorithm)一词的由来[14]。

他的部分作品是以波斯和巴比伦尼亚的天文学、印度数字及希腊数学为基础。

花剌子密对托勒密在非洲及中东方面的资料作出整理及修正。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诸地理胜》(Kitab surat al-ard)是根据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而列出地理坐标,并新增了地中海、亚洲及非洲方面的内容[15]。

他还写有记录星盘和日晷等机械设备的文献。

他参与了测量地球圆周的计画,又监督七十位地理学家为哈里发马蒙制作世界地图[16]。

在十二世纪,花剌子密著作的拉丁文译本传入欧洲,对欧洲数学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他以印度的位置值十进制系统为基础,将阿拉伯数字引入西方。 花拉子米雕像(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市) 他还是最早用阿拉伯文撰写历史书的作者,他的《历史书》有部分留下。

判断一个人是哪国人,最好的方法无非就是他的出生地在哪儿,而现在的网络流行的所谓的成吉思汗心向中原,自称自己是皇帝,从而认定他是中国人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据记载是在今天的蒙古国肯特省,也就是漠北。而且其所在的部族蒙古乞颜部也是出自鄂伦河和不儿罕山,这两块地方都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内。

关于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这个说法,主要是后来的元代皇帝与其他蒙古各部分裂以后,主要统治的地方变成了中原和南方,并且将自己的蒙古帝国的身份转换成了元朝,从而来促进汉化,使其能更好的统治中原的名族,并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忽必烈将铁木真追认为第一代的元朝皇帝,以此证明其他各部的蒙古王朝都是分支。再加上后来元朝倒台后,黄金家族的子孙都在现在的内蒙古地区聚居,主观上给人造成了一种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错觉,因此,后世才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人。

成吉思汗在世时,将自己称为皇帝,这并不是代表着他就是一个中国人,这只是一种为了日后统一中国南方地区一种政治需要,以此来号召北方的汉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而且当时的金国也是称自己为中原的皇帝的,其实就是一种政治需要。

总的来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成吉思汗是个彻彻底底的蒙古人。它是靠着蒙古草原养大的,也是靠着蒙古草原发迹的。

姓 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出 生: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

属 相:马

卒 年:宋理宗寳庆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

(1227)

享 年:66

庙 号:太祖

谥 号:圣武皇帝 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谥)

陵 寝:起辇谷

父 亲:孛儿只斤·也速该

母 亲:弘吉剌氏·诃额仑

骄 傲:开创蒙古帝国

遗 憾:父亲被塔塔儿人杀害

妻子被蔑儿乞人抢走

十三翼之战失败

攻西夏未果而亡

太祖介绍

即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其野蛮侵略、征服和对平民的大屠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长经历

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

金大定末年,移营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许多蒙古部众和乞颜氏贵族来投,被推为可汗。约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札木合反目为仇,率13部联军3万之众来攻,铁木真召集诸部兵3万,分13翼(翼,意为营或圈子)迎战,失利退兵,史称十三翼之战。因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致札木合部众纷纷叛附,反而壮大了力量。

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部长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与王汗联兵,大败正在会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联军。

泰和元年(1201),率军大破札木合组织的松散联盟。次年,遭乃蛮联军进攻,退入金边墙内,大败乃蛮联军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胜攻灭塔塔儿四部。因势力渐强,引起王汗嫉恨和敌视。三年,遭王汗突袭,败走班朱尼河(今呼伦湖西南),以饮浊水与从者盟誓,共度难关。再转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 收集溃散部众4600(一说2600)余骑,经过休整,逐渐恢复元气。后侦悉王汗骄怠不备,夜袭王汗大营,大溃其众。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亡。

四年,建怯薛(护卫军)。不久,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其部众,迫哈答斤、朵鲁班等部来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将怯薛扩充至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为四怯薛长。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经过二十余年的蒙夏战争,屡创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削除金朝西北屏障,得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还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来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九年三月,集兵中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国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乣 音jiǔ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的北方诸部族人的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了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得数万。随后建立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了“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次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亡金朝。

崛起,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期(1162)。当时,中国北方处在女真族的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还各自独立,1162年成吉思汗诞生。

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残酷地钉死在木驴之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该活捉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刚出生的长子取名为“铁木真”。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被塔塔儿人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的孙子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他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他们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铁木真18岁时,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在铁木真一生所经历的60余场战争中,这是惟一一次没有打胜的战争。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发动进攻。打败了主儿乞部,其首领被杀,部将木华黎父子则投到铁木真帐下。后来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被封为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成了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了,札木合投降了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战败后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就向铁木真投降了。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手下几员部将如神箭手者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来远征西辽消灭曲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者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打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王汗的儿子桑昆也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消灭了,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在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不自量力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貌似强大的乃蛮部被彻底消灭。

身世

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带他到弘吉剌部去求亲。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禅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铁木真。但也速该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儿人的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临终前要求其部众,将来为他报仇时,高于车轮的塔塔儿人要统统杀掉。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在草原上艰难度日。诃额仑夫人将家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铁木真兄弟身上,尤其是长子铁木真,希望他能成为将来蒙古部的首领。但铁木真的异母弟别克帖儿并不服从他的权威,已经有了领袖感觉的铁木真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的。铁木真13岁那年,几位小兄弟偶然发生了一次“抢鱼”、“抢鸟”事件,铁木真、哈撒儿与别克帖儿发生冲突。铁木真、哈撒儿一前一后,射死了别克帖儿。母亲悲愤地责打他,教育他,说:现在除了影子之外没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没有鞭子,越是在这种时刻,越应该兄弟一心,这样才能担负起振兴家族的大业。经过母亲的教育,他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永不忘记母亲的教训,一定要团结一致,为家族的振兴而团结奋斗。铁木真16岁那年,主儿乞人盗走了铁木真家的9匹银合马。铁木真在追马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知心朋友博尔术。后来博尔术成为蒙古帝国的一员名将,成吉思汗手下的四杰之一。

塔里忽台本来以为铁木真一家一定会被饿死,不料诃额仑却领着孩子们熬了过来,铁木真长成了少年英雄。于是他听从祖母的指教,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名义,借口铁木真射杀了弟弟这件事,要捉拿铁木真。塔里忽台企图用铁木真的人头祭天祭山,铁木真却打伤看守逃走了,闹得那位老太婆(塔里忽台的祖母)死不瞑目。在此生死关头,铁木真巧遇合答安一家。合答安是塔里忽台捅马乳奴隶锁儿罕失剌的女儿,她心地善良,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铁木真,并根据“遇客婚”的传统,二人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加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而作为奴隶的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少女的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侯你一辈子吧!与塔塔儿部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少年时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终于来到铁木真身边。这时合答安已经是近40岁的妇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多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合答安,不料刚一见面,自己的部众便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骆驼,铁木真非常内疚。其实,合答安对自己的丈夫是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她是个奴隶的女儿,一个女奴还敢奢望按自己的意愿谈婚论嫁吗?只是她厌恶傻骆驼跟随塔里忽台与铁木真为敌而已。铁木真知道合答安成了寡妇,便想实践自己的诺言,纳她为侧妃。合答安深爱铁木真,正因如此她拒绝了铁木真。因为她不是施恩图报的人,她知道铁木真这时需要的是年轻貌美的侧妃来调节由于血腥的厮杀带来的压力,自己还是坚持实践自己的心愿,给铁木真做奴婢,侍侯他一辈子。于是她以特殊的身份成为铁木真的一个家庭成员。不过铁木真并没有把她当奴隶看待。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铁木真母子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不息地奋斗,勇敢地抗争。在危难中,铁木真不仅结识了几个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汗国,巧遇品德高尚的恩人与情人,而且“射雕英雄”的名声也在此时传遍了蒙古草原,爱和恨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深深影响了铁木真兄弟的成长历程。

铁木真18岁时,弘吉剌部的德薛禅根据原来的婚约,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嫁给了铁木真。但美好的生活仅仅过了几个月,他的妻子就被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抢走了,并被强迫与赤列都之弟赤列格儿结合。铁木真杀父之仇未报,蔑儿乞人的夺妻之恨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为了夺回自己的妻子,他面对不儿罕山向长生天祷告,决定向强大的敌人蔑儿乞部开战。

现实的利害冲突引起草原各部的分离聚合,失去了心上人的铁木真不得不寻找可靠的盟友。当时的草原英雄克烈部的脱斡邻汗(王汗)和札答兰部的札木合为他最初的振兴贡献了力量。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铁木真才打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妻子。在回军路上,铁木真的长子降生了,铁木真感到这是个不速之客,于是起名为“术赤”。实际上是他对术赤的血统产生了怀疑,从此埋下了父子兄弟不和的种子,从而引发出后来术赤和察合台兄弟之间的矛盾。术赤是长子,他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一直是后人争论的焦点。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孛儿帖被蔑儿乞人掠走了9个月还是12个月。双方各执一词。本人在《成吉思汗传》中采取了前一种观点,也保留了对其中某些问题的疑问。这一矛盾也折射到成吉思汗和孛儿帖身上,形成了成吉思汗心理上的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术赤本人也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十分勇敢,立过很多战功,不失为一位草原英雄。可是由于常被人称为“野种”,以及其二弟察合台的不断挑衅,使他内心十分痛苦。这种痛苦在战时则转化为杀敌的勇气,而平时则不免有出世的消极意念,他的理想竟然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成吉思汗为了儿子们不至于因为争夺汗位而内讧起来,后来把术赤和察合台分别安排在花剌子模的新旧国都里当国王。术赤离草原故土最远,他的情绪更加黯淡,40余岁便忧郁而死。

1206年,铁木真在蒙古的根本之地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成立,这在蒙古史乃至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通天巫阔阔出以天神名义给铁木真上尊号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分封功臣与诸子、诸弟和功臣,实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领户分封制——千户、万户与诸王制;并创造了畏兀字书,制定了法律制度;征服了林中百姓和畏兀儿族政权。蒙古草原统一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领户分封制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福神般的怯薛军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户、万户之后,马上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庞大的统治机构。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塔塔统阿创蒙古文字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灭亡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蒙古成文法——大札撒的颁布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事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现在,《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俄国人里亚赞诺夫斯基曾汇集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史料中的有关记载,得到成吉思汗的札撒条款36条、训言29条,以及其他有关蒙古法律的记述若干条。汉文史料中保存的札撒和训言也相当多,还有待于收集整理。根据以上这些不完整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成吉思汗法律的若干内容。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肯定是宋朝。宋朝的富庶并不是中国胡编乱造的,也不止是中国记载过宋朝的富庶。远至西欧都有关于宋朝富庶的记载。宋朝也是国外学者很感兴趣的一个朝代。虽然中国历史有很多都被西方否定和篡改,但是宋朝是为数不多的得到西方肯定的中国朝代。由此可见宋朝对西方的影响。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要超过花剌子模。

中国古代编年史

下面的中国古代史演义比历史记载的古代史更加辉煌灿烂。

(一)先秦时期

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前1600年商朝取代夏朝,后于前1100年被周朝取代。公元前700年,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进入春秋百国混战时代。公元前400年,经过混战,形成七大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二)秦汉(新)时期

在各国混战中,秦朝崛起。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即位。从公元前220年到前200年,秦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秦始皇在位30年,采取了很多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但过于急迫,计划了各种矛盾。

前17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位,胡作非为。前16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前165年,原宋国贵族后裔、秦东海郡守刘邦率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经过五年楚汉战争,刘邦灭掉项羽,于公元前160年建立汉朝。因为国力较弱,汉朝早期受制于匈奴。前155年,刘邦病逝,其子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经过文帝30年和景帝20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强大起来。

前105年,汉武帝刘彻继位。在对匈奴进行防御战十五年后,前90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率10万骑兵进攻匈奴,大败匈奴,全歼30万匈奴军,杀死匈奴大单于和一众贵族,灭掉匈奴国。

因为没有什么价值,汉朝没有派驻军,周边各部族相继涌入匈奴故地,并展开了几百年的争夺厮杀。

前60年,汉武帝病逝。之后,汉朝又出现了40年的“昭宣之治”。前20年以后,汉朝开始衰落。

公元20年,德高望重的权臣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王莽进行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理想主义变法,但变法失败。公元30年,王莽病逝。十天后,起义军攻入皇宫,新朝灭亡。

公元50年,刘秀重新建立汉朝,荡平群雄,重铸大汉山河。随后,汉朝经历了40年的光武之治和40年的明章之治。

公元130年,汉朝大权落入外戚手中,汉朝开始衰落。公元190年黄巾起义,随后诸侯蜂起,军阀割据。公元220年,权臣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前后存续350年的汉朝灭亡。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汉朝灭亡后,刘备在西川重建汉朝(史称蜀国),孙权在东吴称帝。刘备称帝后讨伐东吴,从东吴手中夺取了整个荆州。但进一步东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遭到东吴的顽强抵抗,进展不大,遂放弃东进。之后,蜀国休养生息八年。

公元230年,刘备病逝。蜀国大权掌握在丞相诸葛亮手中,诸葛亮改变了刘备的先灭吴再灭魏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先灭魏后灭吴的方针。232年,诸葛亮率军20万从荆州北上,同时命大将率军10万从汉中北上,两路并进。

此时魏国经过了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实力更为雄壮,诸葛亮的北伐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蜀国休养五年后,诸葛亮再次率领大军进攻魏国,这次又没有实现目标。

又五年后,诸葛亮率军第三次伐魏,还是荆州与汉中两路并进,但同样进展不大。三次伐魏失败后,诸葛亮决定休养生息十年后再行伐魏。

虽然蜀国伐魏失败,但魏国此时也不敢进攻蜀国,吴国坐观成败,因此,三国维持了十年的和平。十年后,就在决定再次伐魏前夕,诸葛亮病逝。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改变进攻政策,转向防御。魏国决定趁机先灭掉吴国。经过十几年战争,270年,魏国灭掉吴国。同年,魏国权臣司马炎篡位自立,建立晋朝。280年,晋国灭掉蜀国,统一全国。

塞北草原经过几百年的厮杀后,280年,鲜卑帝国统一了塞北草原,与晋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由于新皇帝昏庸无能,大权落在妇人手中,并引发长达八年的八王之乱,国力极度削弱。298年,鲜卑帝国大举进攻晋国。300年,鲜卑军攻占洛阳和长安,西晋灭亡。

琅琊王司马睿逃亡江南,被拥戴为皇帝,在建邺建立东晋王朝。灭亡西晋后,鲜卑帝国定都于洛阳,并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北魏。

东晋军队随后多次打退了北魏军的多次进攻,将其阻止在秦岭—淮河以北。其中,公元330年的淝水之战最为著名,歼灭北魏军30万,并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

自司马睿开始,东晋皇帝一直是附庸。司马睿之后的五个皇帝都是被权臣操控的年幼之主。320年以后,谢氏家族的权力越来越大,淝水之战中使谢家权力的权力达到极致。

330年,淝水之战三个月后,大将军谢安篡晋自立,建立大盛王朝。

400年,宋朝取代盛朝。450年,齐朝取代宋朝。480年,梁朝取代齐朝。520年,陈朝取代梁朝。虽然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但自淝水之战后,南朝对外没有大的战争,内部没有大的动乱,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非常繁荣。

340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开始全面推进汉化。孝文帝在位30年,极大推动了鲜卑的汉化。北方越来越繁盛。

北魏于480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490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50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在他的励精图治下,510年,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512年、520年、526年,周武帝三次大规模南征,但都没有成功。

530年,宇文邕病逝。550年,杨坚篡周自立,建立隋朝。同年,隋军伐陈,灭掉陈国,统一全国。

(四)隋唐时期

自550年建立隋朝,到580年病逝,隋文帝杨坚开创了30年的开皇盛世。隋炀帝即位后,好大喜功,征用过度,农民起义蜂起,600年被弑杀于江都,隋朝灭亡。

在隋末乱局中,李渊起兵,于600年占领长安,建立唐朝。随后李世民率军东征西讨,消灭群雄,于610年统一全国。唐朝统一全国不久,李渊病逝,李世民即位。

鲜卑灭晋入主中原后,在塞北草原的实力削弱,其他部族的力量逐渐发展。500年柔然帝国建立,成为北魏的一大威胁。600年,柔然被突厥所取代。突厥帝国成为唐朝的大患。

615年,李世民派遣20万骑兵北上,斩杀突厥大汗,灭掉突厥帝国。突厥残余逃亡西域,再次建立突厥帝国,史称西突厥。620年,唐军灭掉西突厥。

李世民励精图治,创下了几十年的贞观治世。贞观期间,唐朝势力如日中天,周边各国纷纷上表臣服。

西域、中亚各小国,青藏高原的吐蕃各部,东北地区的靺鞨国、渤海国、扶余国,东北亚半岛的高丽国、新罗国,东洋的大和国,中南半岛各国都派遣使节,向唐朝称臣。

660年,李世民逝世。唐朝周边的环境恶化起来。650年,青藏高原吐蕃各部统一,建立强大的吐蕃帝国,直接威胁唐朝的安全。655年,靺鞨帝国统一东北地区,对唐朝的东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李世民在位时,吐蕃帝国和靺鞨帝国慑于李世民的威严,不敢放肆。唐高宗即位后,吐蕃与靺鞨不再忌惮,向唐朝大举进攻。贞观末期漠北的突厥人复兴,得到李世民逝世的消息后,突厥马上宣布复国,并随后大举进攻唐朝。

三大帝国的同时进攻,唐朝招架不住,丢失了西域、河西走廊、漠南、辽东与河北地区,政权也岌岌可危。

680年,唐高宗病逝,唐中宗即位。690年,唐中宗病逝后,唐睿宗发动政变,杀死太子,自立为皇帝。695年,唐睿宗病逝,唐玄宗李隆基即位。

698 年,宰相欧阳仪孙女、京兆尹欧阳庭之女、前朝大将军苏定方外孙女、大唐第一美女和第一才女18岁的欧阳婉儿入宫。699年,欧阳婉儿被册封为淑妃。

699年冬,10万突厥精骑与10万吐蕃精骑一同杀向长安,唐玄宗大惊,想逃到洛阳,欧阳婉儿劝说其留在长安。看着城下的20万番兵,唐玄宗非常恐慌。

欧阳婉儿设计使突厥军与吐蕃军在城外厮杀,双方各损失半数兵力后退走,长安之围遂解,欧阳婉儿在朝廷、军中和民间的声望大涨。

欧阳婉儿观周边形势,为唐玄宗拟定了先灭靺鞨、复定突厥、再平吐蕃的方略。唐玄宗见欧阳婉儿一下要灭掉三个帝国,表示难以置信。但禁不住欧阳婉儿再三要求,加上唐军将领无出类拔萃之才,唐玄宗只好允准。

从700年到705年,欧阳婉儿率军先后灭掉了靺鞨帝国、突厥帝国和吐蕃帝国,随后又灭掉了危害大唐安全的大食帝国、天竺帝国和东倭帝国,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706年,欧阳婉儿逼迫李隆基退位上皇,将皇位禅让与她。欧阳婉儿登基称帝后,励精图治,创造了60年辉煌的“大同盛世”,为大唐数百年的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766年,欧阳婉儿将皇位传给太子李亨,自己去做太上皇。770年,欧阳婉儿逝世。由于欧阳婉儿奠定的雄厚基础和创建的良好制度,在她逝世后,唐朝又保持了200年的繁盛。

970年,唐朝人口达到15亿人,远远超过了当时生产力所能承受的水平,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非常尖锐,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980,唐朝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但随后各地军阀崛起,唐朝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1000年,荡平四海的大将军赵匡胤逼迫唐末帝禅位,唐朝灭亡。

(五)宋朝时期

公元1000年,大将军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洛阳。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版图大大缩水。唐朝灭亡后,中亚地区、西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塞北地区、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洋群岛、中南半岛都独立出去。

宋朝建立当年,契丹人统一了东北地区,建立辽国。塞北草原诸部族相互厮杀,又共同受制于辽国。西域地区和中亚地区又重回多国林立的局面。青藏高原的吐蕃部落经过唐朝的统治,再也没有能力建立统一帝国,诸多部落林立。

所以,宋朝的主要祸患是东北地区的辽国。

1010年,辽国出动30万大军进攻宋朝,于宋军战于山海关地区,宋军歼灭15万辽军,打退了辽军的进攻。

赵匡胤决定一鼓作气灭掉辽国,1011年,宋军出动30万大军进攻辽国,一直推进到辽河南岸,宋辽军队在辽河决战,损失相当。宋军无法渡过辽河,只得撤军。

经过此两次战役后,宋辽双方都意识到谁也灭不了谁,便不再相互进攻。为了保卫北方安宁,赵匡胤下令修建从山海关到玉门关的长城,经过一百年的修建,雄伟的长城屹立于北方。

1030年,赵匡胤病逝,其子赵德芳即位。从1011年到1160年,宋辽之间维持了150年的和平。

外患解除后,宋朝有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经济和文化。

1150年,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立金国。1160年,金国灭掉辽国。耶律大石率军逃亡西域,征服诸小国,建立西辽。

随后大举进攻宋朝,在半个世纪中,金军发起十次大规模进攻和几十次中小规模进攻,但都被宋军阻挡在长城以外。

1200年,成吉思汗统一了塞北草原各部族,建立蒙古帝国。随后蒙古西侵西辽,于1205年灭掉西辽,随后继续西征,于1210年灭掉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在灭花拉子模都城一战中,成吉思汗身重毒箭而亡。

跟随西征的察合台留在西域,建立了横跨西域和中亚的窝阔台汗国。跟随西征的术赤之子拔都则率军继续西进,后来建立了莫斯科为中心的金帐汗国。

1210年,窝阔台继承汗位后,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连续20年作战不利。1230年,窝阔台亲率20万大军进攻居庸关,被宋军射死。之后,拖雷铲除窝阔台一系,成为新大汗。

拖雷改变战略,决定先灭掉金国。经过20年战争,1250年,蒙古灭掉金国。但拖雷在灭金最后一战中被箭射死。

1250年,蒙哥即位,对宋朝继续发动进攻,连续十年未能突破长城。1260年,蒙哥在进攻宣府时死于宋军箭下。

1260年,忽必烈即位。1268年,蒙古军突破长城防线。1269年,蒙古军攻占幽州。1270年,忽必烈改幽州为大都,宣布建立大元帝国。

宋朝此时已非常腐败,国力也在战争中消耗巨大,面对元军进攻,宋军或者望风投降或者望风逃窜,1270年底,元军兵临洛阳,宋末帝投降,宋朝灭亡。

(六)元朝时期

忽必烈建立大元后,窝阔台唯一幸存的后裔其孙子忽查率领5万大军从巴尔喀什湖地区东进,全歼漠北草原元军,宣布建立窝阔台汗国。随后,窝阔台汗国联合察合台汗国一同进攻元朝,双方互有胜负。

忽必烈兄长旭烈兀率领5万蒙古军南下西亚,建立伊尔帝国。

1290年,忽必烈病逝,东北地区的女真人重新崛起,建立女真帝国,随后与窝阔台汗国联合进攻元朝。1300年,铁穆耳病逝,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女儿乌兰诗雅的鼓动下发动政变,灭掉了信奉西蓝教的阿难答和卜鲁罕,自立为皇帝。

公元1300—1306年,乌兰诗雅率军先后灭掉女真帝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白帐汗国、伊尔汗国、婆罗帝国和东瀛帝国,收降吐蕃汗国和金帐汗国,恢复华夏在大唐全盛时期的版图。

1307年,爱育黎拔力八达主动退位太上皇,乌兰诗雅登基。登基称帝后,乌兰诗雅励精图治,全面推进汉化,把大元帝国改造成了华夏帝国,各族都融合在汉族之中,创造了60年辉煌的“天元盛世“。

1367年,乌兰诗雅把皇位传给儿子,去做太上皇。1370年,乌兰诗雅逝世。此后,元朝又保持了100年的繁盛。

1470年,元朝开始衰落。1500年,开始出现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1520年正月,朱元璋灭掉各地义军后,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底,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七)明清时期

1520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

高分 求题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原来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