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弟子编成的一部什么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论语是孔子弟子编成的一部什么著作,第1张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叙事体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不是,《六经》是孔子的代表作。代表作就是指能充分体现出某人的思想和精神价值的文化产品,但一定要本人创作的才行。《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创作的,只能说不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扩展资料

孔子的主要事迹

1、步入仕途: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出仕修经: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

3、周游列国: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

  孔子先后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乐》《易》《春秋》。

 编写过的有:《春秋》。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论语》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其作者不是孔子本人所著,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作品赏析

《论语》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记述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言行的书

圣人之言行身之则----《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论语是孔子弟子编成的一部什么著作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叙事体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