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金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甲骨文与我们现在的汉字有什么关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甲骨文和金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甲骨文与我们现在的汉字有什么关系?,第1张

甲骨文是在商朝使用的文字,主要由于占卜,记事,因刻在龟甲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金文起源于商周,并在商周使用,。。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现在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不过新石器时代:文字起源--陶文

汉字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汉字演变经历了七个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出现在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通常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甲骨文以象形和指事的形式为主,字形生动简练,与实物形态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2金文:

金文是西周时期的文字形式,使用于铜器上,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金文字形比甲骨文简化,图案纹饰更加丰富,书写笔画变得方正刚劲。金文的字形逐渐趋于规范,开始出现象形兼会意的字形。

3小篆:

小篆是秦朝时的文字形式,由李斯等人所制定,主要用于铭文和印章。小篆字形规整端庄,结构复杂,笔画流畅,起初还保留了一定的图案元素。小篆字形的规范性为后来的隶书、楷书等字体打下了基础。

4隶书:

隶书是汉代发展起来的文字形式,用于官方文书和古籍的抄写。隶书整体结构严谨工整,笔画规范而稳定,字形简化程度较大。隶书的发展为后来的楷书提供了基础,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5楷书:

楷书是隶书演变而来的,成熟于东晋时期,至宋代达到高峰。楷书字形匀称端正,笔画精细平稳,具有良好的书写速度和易读性。楷书成为后世传统书法的标准字体,影响了后来的行书、草书等字体。

6行书:

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过渡字体,起源于晋代,发展于唐代。行书字形结构松散,笔画连绵流畅,既保留了楷书的规范性,又有草书的洒脱之美。行书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7草书:

草书是书法中最潦草、自由的字体,形成于汉代,发展至晚唐时期。草书字形极为简化,笔画线条粗犷飞扬,强调速度和流畅的书写感觉。草书被赋予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成为传统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风格。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大篆

  是秦代以前通用的一种文字。周宣王时的《史籀(zhòu)篇》就是用大篆书写的儿童识字课本,因此大篆也叫籀文。因为大篆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所以很多字与甲骨文很相似。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院体画

  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士大夫画

  第一种观点: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1] 第二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认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大夫画。第三种观点: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说”为基础,认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画像石

  所谓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艺术。

  陶贴纹(是不是饕餮纹)

  亦称“兽面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

  饕餮一词见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西周后期以后逐渐推动主题纹饰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装饰。

  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夔 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说文·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1、 什么是甲骨文?所用材料只是龟甲和牛骨吗?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以龟甲和牛肩胛骨为主,还包括少量的:虎骨、鹿骨、甚至还有人骨。曾出土过两个刻字人头。

2、 使用时间?

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地层就出土过烧灼过的甲骨,有钻痕。可以断定为卜骨。据推测夏商周都在使用。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在唐代中后期彻底销声匿迹。

3、 为什么用龟?

一、 四灵之说。龙、凤、麟、龟民间传说中的四大吉祥物。可以沟通天地,传达人们的愿望。龟为唯一可见。

二、 龟板是财富、难得不易求。

三、 有旺盛生命力、寿命长、耐干旱、耐饥渴、能负重。

四、 龟有天地之象:天圆地方。背甲和腹甲形状象征。

4、龟甲和牛肩胛骨从何而来?

根据甲骨文记载所用龟大都由南方沿海过来,甲骨文中就有方国进贡甲骨的记载。方国有向商王进献甲骨的义务。古生物学家曾对这些龟甲进行过鉴定,证明此物种属胶龟。产于南方,如福建,广东等。

牛肩胛骨为当地所产。右上角骨臼处直角形截面是为便于贮存、收藏、专门锯掉。

5、 龟是怎么样成为占卜器的?

方国进贡来的龟到达殷都后,在春天有专门的取龟卜官将龟杀死,剔去血肉,修磨,平整。既为“攻龟”也。攻龟之前要举行祭祀仪式谓之“衅”。故称“春衅”。“春衅秋卜”。

6、 一幅龟当时的价值?

价值十朋。在当时可买十五亩地。合现在九亩。是很贵重的占卜器。

7、 使用龟甲占卜过程?

先沿龟板中轴线(千里路,千里线)左右对称开凿桃核状竖浅槽。此谓“凿”也。然后在竖槽内开凿圆形浅坑,此谓之“钻”。左边竖槽内的圆坑在右边,右边竖槽内的圆坑在左边。然后用烧灼的火棒放在圆坑里加热,龟甲在受热时崩裂,产生兆纹,此时有专门神职人员或者是商王本人对这些兆纹进行解读,然后再刻于甲骨之上。有先写后刻,有直接契刻。故有朱书、墨书现象。

8、 甲骨文组成分四部分

叙辞:前辞,占卜时间和贞人。命辞:贞辞。即内容。占辞:看吉凶,下断语。验辞:占卜应验之辞。殷墟甲骨文卜辞全部完整的不多,大多未有验辞。有的省去占辞和验辞。只刻命辞。大多数只有前辞和命辞。

9、 甲骨文记录的是什么?

甲骨文是商王朝的占卜记录。涉及到当时的社会方方面面,既有军国大事、祭神、祭祖的记载,也有女人生育、商王疾病,天气,天象的记载。是商王朝大事记和档案文库。YH127坑,1996年被世界图书馆大会命名为最早的国家图书馆。

10、 甲骨文的经济价值?

当开始人们不认知时作为刀伤药六文钱一斤。随着王懿荣的认定,清末先为二两银子一片,后为一个字二两半银子。当时一亩地八两银子。一两银子合现在大概伍佰元人民币。

2004年上海拍卖一批甲骨文20片总价值5280万元。其中甲骨文净值4200万元。其他为手续费。为旧天津书法家孟广慧藏品。此为目前所知最大一笔甲骨文成交金额。

11、 甲骨文发掘史上几个第一。

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王懿荣。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讲的发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现,而是搞清了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判定它的使用时代,并把它作为文物有目地的去收集和整理。

第一部学术著作《铁云藏龟》刘鹗

第一个私人收藏最多的学者罗振玉。个人收藏35000片。第一个用甲骨文写书法的人。还是第一个判定小屯为甲骨文真实出土地的人。破解甲骨文字最多的人(561个字)。也是甲骨学者里的第一个汉奸。。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伪满洲国监察院长、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受当时人批判为“汉奸”。

第一个考证商王世系表王国维。

以上四人关系:王懿荣殉国后刘鹗给料理的后事。刘鹗跟罗振玉是儿女亲家。罗振玉就是在刘鹗家里第一次接触甲骨文。王国维跟罗振玉先朋友后师徒,王依托刘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王罗亦为儿女亲家,后两人反目。

第一个来殷墟进行科学考古的学者董作宾。也是第一个给甲骨文分期的学者。

殷墟也是中国考古学发源地。

中国第一份考古执照就发给了历史语言研究所殷墟考古队。殷墟考古发掘造就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12、 甲骨文是当时的通用应用文字吗?

甲骨文只是在商代王室和贵族中间使用的专门占卜文字。不是平民能使用的。是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已经能完整的记录一件事情。在战国之前,文化知识和战争都归贵族所掌握并控制。就像藏文解放前也不是所有藏民都认知的,只是在藏族上层社会使用。

13、 为什么甲骨文出土时都是成坑的?是随意废弃还是贮藏?

每一片甲骨都是多次反复使用的,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龟的灵性也逐渐降低,其实也就是上面可供钻凿处越来越少。不再使用之后一般采取集中定点深埋办法处理。因为龟是灵兽,不可亵渎。个别情况还要派人看管。所出土成坑的未经烧灼的甲骨也证明,甲骨的贮藏是集中定点窖穴式。

14、 甲骨文保存现状

国内官方现状: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考古研究所 中国山东博物馆 中国南京博物馆共大约22300多片。中国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数目不详。民间数目不详。

全世界共12个国家有收藏,共约26700多片。

15、 甲骨文方面论著

截止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论著共10946种。涉及十五个国家。学者3833人。已判定文字4700字左右。已释义1200个左右。

16、 首次提出“甲骨文”这一名称的人。

1923年12月,陆懋德在清华学校华员公会演讲,题目为《甲骨文之历史及其价値》,后发表在12月21日第299期的《清华周刊》,随后被12月25日的《晨报副刊》转载。他在文中首次提出了“甲骨文”这一名称,并被学界广泛接受。 在此之前,对出土的殷墟甲骨称呼不一,学者们或“按甲骨质料命名”,称为“龟”,“龟甲”或“龟甲兽骨”:或“按文字书写方法命名”,称“契文”、“殷契”、“书契”;或按“按甲骨文的用途命名”,称殷墟甲骨文为“贞卜文字”、“贞卜文’,“卜辞”;或“按甲骨文的出土地命名“,称为“殷墟文字”或“将质料与文字结合起来命名”,由“龟版文”、“骨刻文”到“龟甲兽骨文字”。这些命名都不能准确反映甲骨文的本质和特征。而“甲骨文”则被认为是最简洁准确的称呼,它既包含了卜用龟甲和甲骨上的文字,又包含了非卜用龟甲和甲骨上的文字。既有卜辞,又有记事刻辞:此外,无论甲骨上的契刻文字,还是朱书墨书,都是甲骨文的一部份内容。

甲骨文是金文的基础。

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有相当一部分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已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了汉字发展由繁到简的原则。

甲骨文的特点: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

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甲骨文和金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甲骨文与我们现在的汉字有什么关系?

甲骨文是在商朝使用的文字,主要由于占卜,记事,因刻在龟甲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金文起源于商周,并在商周使用,。。甲骨文是中国最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