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典武侠电影(武林风云再现经典场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武林风云再现经典场景),第1张

武侠**是中国**的重要类型之一,而香港武侠**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这些经典**不仅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广受欢迎,还深受海外观众喜爱。在这些**中,武侠英雄们以其精湛的武艺、高尚的品德和激情澎湃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精神的高尚境界。

武林风云再现经典场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香港经典武侠**中的经典场景,并且告诉大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重现这些场景。

场景一:《笑傲江湖》中的华山之巅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也是香港**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张无忌在华山之巅与武林群雄大战一场,这一场景成为了经典之作。

如何重现这一场景?

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高山,最好是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然后,你需要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穿上武侠服装,拿起武器,登上山顶,展开一场激烈的武术对决。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你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在进行任何危险动作之前,务必先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准备。

场景二:《倩女幽魂》中的梦幻仙境

《倩女幽魂》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武侠**,讲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白素贞和女主角聂小倩在一个梦幻的仙境中相遇,这一场景被誉为香港**史上最美的场景之一。

如何重现这一场景?

要重现这一场景,你需要找到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最好是一个湖泊或者一片花海。然后,你需要在这个场景中摆放一些仙女装扮的漂亮女孩子,让她们在水中漂浮,或者在花丛中舞动,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氛围。当然,你还可以在场景中加入一些音乐和灯光效果,让整个场景更加神秘和美丽。

场景三:《东邪西毒》中的雨巷

《东邪西毒》是一部以江湖为背景的武侠**,讲述了五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在**中,男主角杨过和女主角小龙女在一个雨夜相遇,这一场景被誉为香港**史上最浪漫的场景之一。

如何重现这一场景?

要重现这一场景,你需要找到一个狭窄的小巷子,最好是在一个下雨的夜晚。然后,你需要在巷子里放置一些灯笼和蜡烛,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浪漫。最后,你需要找到一些穿着武侠服装的演员,让他们在雨中演绎经典的爱情故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 ,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1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 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陈木胜生前五部最卖座**,部部高分

1《扫毒》(238亿)

《扫毒》这部经典的香港警匪动作片,由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三大影帝加盟,凭借这部影片终于挽回了自己的口碑,陈木胜也凭借此片赢得了双丰收

2《宝贝计划》(94001万)

《宝贝计划》陈木胜导演拉来了古天乐和成龙两个大牌明星坐阵,彻底刷新了当时陈木胜导演**的票房记录。

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入手,加上成龙和古天乐的喜剧套路,用温情+喜剧来营造出深刻的内涵,一举成为当年国庆档爆款

3《全城戒备》(88893万)

这部影片本来陈木胜想要凭借郭富城、舒淇等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来翻身的,再加上吴京的加入,不过最终还是票房口碑双崩盘,没有达到预期过亿票房的效果

4《危城》(167亿)

在香港动作片已经难以占据市场的情况下,陈木胜导演拉来古天乐、刘青云、彭于晏想要凭借此片拯救萎靡的香港**市场,不过这部没有什么创新的动作片《危城》最终也是大失所望,没能掀起新的火花

5《新少林寺》(212亿)

这部影片更是众星云集,刘德华,谢霆锋,吴京、成龙等加盟,更是一比一打造出少林寺,后来更是一把火烧了,真是大手笔。

212亿在2011年可以排到年度第12位,国产片中可以排到第5位,只是由于成本实在太高,陈木胜的野心还是棋差一招

1、《僵尸先生》;香港僵尸**的开山之作,后来的僵尸片多数是模仿这部片子却没有超越。恐怖 功夫 喜剧设定让人在紧张放松心态中观影,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片中的男演员们如林正英、许冠英、钱小豪、午马等表演精湛,女演员如李赛凤、王小凤精致的面容很养眼。

2、《僵尸家族》;重温还不错,小僵尸很可爱,就像个普通小孩子。哥哥妹妹也挺可爱的,不是特别恐怖,有一点搞笑的剧情。英叔还是很帅。剧情方面也还可以。就是背景设定是现代不太习惯。背景变成现代感觉剧情就弱了很多,不过这是我当年看的第一部僵尸片,现在看来还是有当年的那种感觉。

3、《灵幻先生》;林正英的**,即便是过了三十多年,也依旧引人入胜,值得反复刷。灵幻先生中,保安队长,他的自私自利,他的蛮横霸道,让人恨得牙痒痒。而大宝小宝虽为僵尸,可在明叔遇到困难时,舍身相救。再就是影片中的大boss,即便是成了女鬼之后也心心念念着弟弟,虽然她确实坏,可她对弟弟爱也是真的。

4、《一眉道人》;还算挺特别的,僵尸+吸血鬼的题材,还是八九年的,主要香港毕竟特殊,外来文化比较多。现在看才发现那个吸血鬼还是白人演的,胖修女也特眼熟,很多港片都有她,记得也是外籍的。整部片子还是不错的,剧情和打斗场面都很流畅,小僵尸也挺可爱的。

5、《非洲和尚》;香港灵幻片和喜剧片《上帝也疯狂》的杂交,别扭,更奇妙的是找来周星驰和吴孟达做解说,当然听原声仅限粤语版,国语找的石班瑜和达叔的御用配音,俩台湾腔。最最奇妙的要数片尾大战请李小龙上身,林正英和龙哥当年好兄弟。小龙应该不会介意。

1、《桃姐》

《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艺**,由香港许鞍华执导,刘德华、叶德娴、王馥荔、秦海璐和黄秋生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届威尼斯**节首映,并获得该届威尼斯**节的最佳女主角。**是以人命名的**,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叶德娴饰)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影片放弃了煽情的手段,以极冷静,坚决不肯往前多走一步的态度来表现这一段旅程。冷静和克制是这部**打动人的地方。

2、《重庆森林》

1993年,香港半山电梯正式启用。摄影师杜可风刚巧居住在电梯附近,每天从窗口就能看到人们乘电梯在中环与半山间往来的匆匆身影。在王家卫看来,这与自己从小长大的尖沙咀有着巨大差别,于是便萌生了拍摄反映香港白天与黑夜不同生活的**,影片《重庆森林》由此诞生。影片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失恋的警察与神秘女杀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与快餐店女孩的爱情故事。1995年,该片获得了第1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

3、《甜蜜蜜》

1996年正值香港回归前夕,也是一代歌后邓丽君逝世翌年。**借助这一特殊时代背景,讲述了20世纪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艰辛岁月,并以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贯穿始终,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剧情始于1986年,终于1995年邓丽君骤逝当天,在中国出现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香港回归前十年的历史变迁。一部《甜蜜蜜》获得了香港金像奖11项提名、9项大奖。199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

4、《无间道》

《无间道》是香港**的救市之作,几乎承包了第22届香港**金像奖全部奖项。警匪题材无疑是香港**颇善把控的类型,而《无间道》则是该类型中的巅峰之作,它将警于匪的关系予以了一种互换式的呈现,紧凑且不失分寸的叙事架构,孰善孰恶所孕育而出是极佳的悬疑观感,用宿命所渲染无法更替的悲情,人性的深度在此无间得以耐人寻味的深掘。

5、《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由许鞍华执导,李樯编剧和监制,汤唯、冯绍峰、王志文、朱亚文等主演的**。影片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以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为引子塑造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它是一部非常诗化的**,跟别的比**相比完全不一样,它有非常诗意的结构,在**中间有一些画面是非常诗化的,而且萧红这个角色也是很诗意化的。

这个答案是一年前写的,当时观者寥寥。不意经年之后,竟然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关注。很多评论中说到文革,既然这样,那正文里也不妨说一说。另,关于乾隆时期的禁毁,只说了销毁,这次修改补入了“抽毁”这种情况。

题主所说的“失传”是文献流传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献学上将之称为“散佚”。古籍的散佚包括整书佚亡和部分残缺两种情况,宋代之前印刷术不发达,散佚的情况尤为严重。南宋学者郑樵指出:“隋唐亡书甚多,而古书之亡又甚矣。”(《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记亡书论》),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也说:“汉、隋、唐、宋之史,俱有《艺文志》,然《汉志》所载之书,以《隋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亦复如此。”《四库提要》总结说到,“古书亡佚,愈远愈稀,片羽吉光,弥足珍贵。”散佚的原因是多样的,就整书而言,其散佚原因主要有朝廷禁毁、战乱破坏、自然因素、学术淘汰、流传佚失等。部分残缺则或因为成书时搜罗不全,或因为流传过程中形成残缺等原因造成的。

历代的散佚事件有很多,隋代的秘书监牛弘在《请开献书之路表》中将秦始皇焚书、王莽之乱、董卓移都、惠怀之乱、侯景之乱造成的五次重大书籍散佚称作是“五厄”。明代的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又添上隋末、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靖康之难、蒙元南下,成为“十厄”。后近人祝文白又在《两千年来中国图书之厄运》一文中总结了元朝至民国时期的五次厄运:李自成起义、绛云楼失火、清高宗焚书、咸丰朝内忧外患、抗日战争,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十五厄”。以上的总结,有不尽然的地方,同时也有没有囊括进去的事件。下面就历代十数次重大的散佚事件作一简要介绍:

秦始皇焚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这,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牛弘对此说到:“及秦皇驭宇,吞灭诸侯,任用威力,事不师古,始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先王坟籍,扫地皆尽。本既先亡,从而颠覆。臣以图谶言之,经典盛衰,信有徵数。此则书之一厄也。”(《隋书·牛弘传·请开献书之路表》)

王莽之乱:《后汉书·儒林传》:“昔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牛弘对此的描述是:“及王莽之末,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则书之二厄也。”《隋书·经籍志》对散佚书籍的大略统计则说:“(《七略》所载)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烧。”

董卓移都:《后汉书·儒林传》:“及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余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

惠怀之乱:梁阮孝绪《七录序》:“晋领秘书监荀勖因魏《中经》更著《新簿》,虽分为十有余卷,而总以四部别之。惠怀之乱,其书略尽。江左草创,十不一存。”《隋书·经籍志》称这批书籍“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而“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侯景之乱:梁武帝末,降将侯景攻破建康。《太平御览》卷六百十九引《三国典略》:“初侯景来,既送东宫妓女,尚有数百人,景乃分给军士。夜于宫中置酒奏乐,忽闻火起,众遂惊散,东宫图籍数百厨,焚之皆尽。”《隋书·经籍志》:“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之书及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大凡七万余卷。周师入郢,咸自焚之。”《太平御览》卷六百十九引《三国典略》:“周师陷江陵,梁王知事不济,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欲自投火与之俱灭,宫人引衣,遂及火灭尽。并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穷矣。’”

隋末唐初:《隋书·经籍志》:“大唐武德五年克平伪郑,尽收其图书及古迹焉,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溯河西上,将至京师,行经砥柱,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

安史之乱:《旧唐书·经籍志序》:“自后毋煚又略为四十卷,名为《古今书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禄山之乱,两都覆没,乾元旧籍,亡散殆尽。”

黄巢起义:《旧唐书·经籍志》:“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及广明初,黄巢干纪,再陷两京,宫庙寺署,焚荡殆尽,曩时遗籍,尺简无存。”

靖康之难:《宋史·艺文志》:“迨夫靖康之难,而宣和、馆阁之储,荡然靡遗。”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些灾厄所损失的,不仅有大量图书,还有宋王室收藏的仪仗、冠服、礼器、仪器、珍宝诸多物品。

李自成起义: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岁积代累二百有余载,一旦突遭焚如,销沉于闯贼之一炬,内阁之书尽矣。而内府秘殿之藏如故也。煨烬之余,继以狼藉,举凡珠囊玉笈、丹书绿字,绨几之横陈、乙夜之进御者,用以汗牛马,制骆驼,蹈泥沙,藉粪土,求其化为飞尘,荡为烈焰而不可得。自丧乱以来,载籍之厄,未之有也。(《黄氏千顷斋藏书记》)此处的“内阁”指的就是明代的文渊阁。

绛云楼失火:绛云楼是明末清初藏书家钱谦益的藏书楼,其中藏书极富。曹溶《绛云楼书目题词》云:“虞山宗伯,生神庙盛时。早岁科名,郊游满天下。尽得离子威、钱功父、杨五川、赵汝师四家书,更不惜重赀购古本,书贾奔赴捆载无虚日,用是所积充牣,几埒内府。……入北不久,称疾告归,居红豆山庄,出所藏书重加缮治,区分类聚,栖绛云楼上,大椟七十有三。顾之自喜曰:‘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甫十余日,其幼女中夜与乳媪嬉楼上,剪烛灺落纸堆中,遂燧。宗伯楼下惊起,焰已张天,不及救,仓皇出走。俄顷楼与书俱尽。余闻骇甚,特过唁之。谓予曰:‘古书不存矣。’钱谦益本人在宋版前后《汉书》跋中言:“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今吴中一二藏书家,零星捃摭,不足当吾家一毛片羽。”

乾隆禁毁:清乾隆时期纂修《四库全书》,同时展开对图书的大清查。因政治原因列为禁书处于销毁之列的,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据王彬主编《清代禁书总述》,有清一朝,禁书有三千二百三十六种,数量接近《四库全书》。补充:这时期除了销毁图书,还有一种毁坏文献的方式,叫“抽毁”。所谓“抽毁”,即是纂修《四库全书》时,某些书籍因部分章节或文字不合当时政治气氛,于是编修过程中会将这些书籍的相关部分拿掉。后人查阅这些书籍时,就会发现这些书籍中某几页是空白,却没有任何注明。若空白在篇末卷末,或是抽掉最后一两卷,那么不对照其他的本子,就很难知道原书还有这几卷。若是无他本可校,那么被抽掉的部分就非常容易被忽略了。这种损坏文献的方法十分隐蔽,有时比销毁的危害还要大,因为销毁是抹去文献所承载的全部信息,而抽毁则是有一定程度上歪取信息。

嘉庆宫火:此事亦与乾隆有关。乾隆酷爱收藏宋版图书,在位时广收宋元抄校善本,共计四百余种,置于昭仁殿,名之为“天禄琳琅”。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昭仁殿同时被焚,天禄琳琅所存书籍付之一炬,荡然无存。时朝廷为安慰太上皇,又收集了一批书籍,数量多于前天禄琳琅,其实则主要是明清刻本,而非宋元善本。1924年冯玉祥组织清点清宫文物,才发现天禄琳琅藏书早已全非宋本。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带有宗教战争的性质,其间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四库全书》皆被焚毁,片纸不留。杭州文澜阁被推倒,《四库全书》流入民间,幸有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抢救,未遭全毁。张秀民《中国印刷史》:“太平天国起义,南方战火连年,扬州文汇阁及镇江金山文宗阁《四库全书》全毁,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亦不全,其他民间藏书损失尤巨,一般士子缺乏读本。”

火烧圆明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及味腴书屋《四库全书荟要》等毁于一旦。

庚子事变:光绪二十六年清军及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为逼出困守的洋人,火烧使馆隔壁的翰林院。英国人普南特·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翰林院者,乃中国十八省之牛津、剑桥、海德堡、巴黎也,中国读书人最崇敬者厥维翰林。院中排积成行,皆前人苦心之文字,均手抄本,凡数千万卷。所有著作为累代之传贻,不悉其年。又有未上漆之木架,一望无尽,皆堆置刻字之木板。……在枪声极猛之中,以火具抛入,人尚未知,而此神圣之地已类图焰上腾矣。……无价之文字亦多被焚,龙式之池及井中均书函狼藉,为人所抛弃。……有绸面华丽之书,皆手订者。又有善书人所书之字,皆被人随意搬移。其在使馆中研究中国文学者,见宝贵之书如此之多,皆在平时所决不能见者,心不能忍,皆欲拣选抱归,自火光中觅一路抱之而奔。但路已为水手所阻,奉有严令,不许劫掠书籍,盖此等书籍有与黄金等价者。然有数人仍阴窃之。将来中国遗失之文字或在欧洲出现,亦一异事也。”这次事件中所损失珍贵书籍无数,尤为严重的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底本和《四库全书》未收的“四库存目”书原本。

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文献损失不可胜计,此处仅举一例。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以飞机轰炸商务印书馆、商务总管理处,第一、二、三、四印刷厂和纸库、书库、尚公小学及东方图书馆中弹起火。后日本浪人再次闯入东方图书馆,纵火焚书。馆中珍本古籍及其他中外图书四十六万余册化为纸灰,飘满上海天空。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最初没有写“文革”,原因在于,“文革”中我们究竟失去了多少文献资料,难以给出准确可信的目录来。“文革”相对历次灾厄,损失最大的不是官方资料(注意:上述诸事件,多数是官方藏书的损失),而是民间资料。很多书都会说到,“文革”摧毁了大量的家谱、族谱、唱本、鼓书等民俗资料,这些民间文献之前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而人们认识到其价值的时候却已经存者寥寥了。这是一个较大的损失,有朋友在评论中提到了上海图书馆顾廷龙抢救家谱的事情,其言不虚。当时南方不少地方收的家谱、方志等资料集中送到上海造纸厂化浆再造,是顾廷龙带着上图的馆员守在化浆池边,抢救了大批家谱材料。今日上海图书馆的家谱研究最为卓绝,实赖顾先生当年奋不顾身的保护文献之功。此外,“文革”中受到较大损害的,除了民间藏书外,还有学者的私人藏书。这个大家提到的比较少,我这里简单说几个例子:有“古典小说戏曲研究的现代第一人”之称的孙楷第,藏书万卷且多有批校,不乏珍本善本。孙“文革”时被下放,其藏书被贱卖予中国书店等处。待其回城后,欲赎回藏书,书店索价甚巨,孙向国家求助,书店乃抢先将书折价售空。孙楷第临终前,刘再复前往探望,孙已口不能言,犹在手心写一“书”,以示此憾。又,梁思成当时被迫移居,其建筑类珍本寄存在清华建筑系资料室,多数被销毁,其他图书被当作废品售予收购站,共运输四十五车次,得三十五元。范祥雍藏书二万余,不乏善本、批校本、旧钞本,于一日内尽被销毁。谢兴尧怕藏书惹事,私自焚书,焚之不尽,以七分钱一公斤计,售得八元。商鸿逵全家被逐出住宅,藏书被两辆马车送至废品站,不知下落。杨宽的大部分藏书被其长子盗卖,杨因此与之断绝关系。黄孝纾的藏书被抄家出来,陈列在青岛柏油路上焚烧,半日方尽,路面为之熔化。

由于文献有散佚,所以才有了“辑佚”之学。所谓辑佚,即是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辑出散佚的书籍,如清代四库馆臣就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十四史之一的《旧五代史》来。清人皮锡瑞《经学历史》谈及清代经学三大成就时,“辑佚书”居三者之首,可见清人对辑佚的重视程度。此外,与辑佚相关的,还有“辨伪”之学。辑佚古书,必须能够识别真伪,辨伪学即是此等学问。由于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书籍的散佚,辑佚和辨伪就不加以冗述了。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武林风云再现经典场景)

武侠**是中国**的重要类型之一,而香港武侠**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这些经典**不仅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广受欢迎,还深受海外观众喜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