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本好吃的书,吃货也要有文化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16本好吃的书,吃货也要有文化啊!,第1张

最近追一部美食剧《侠饭》,黑帮老大带小弟火拼被追杀,于是躲进大学生良太家,老大是个料理高手,随随便便就把罐头食品化腐朽为神奇,一直演搞笑剧的生濑胜久在这剧里帅的一塌糊涂,转型指日可待。

按照日剧套路,每集一治愈,比如这一集:找不到工作的良太,看到房东太太送来的打折牛肉提不起吃的欲望,老大一番激情料理后,说着只要用心,打折肉也能变成顶级料理,良太瞬间就被治愈了。

大家都爱看美食剧,但是好的美食剧都是来自好剧本啊,书中的美食经过我们肆意想象,变得更加难以抵抗。于是看完半夜爬起来整理书柜,竟然翻出这么多。

/1/ 殳俏

《吃,吃的笑》 《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煮妇日记》《贪食纪》

我是她的迷妹,她从专栏作家到出书,到做悦食杂志,悦食家APP,拍悦食中国系列视频,前几天看到36氪对她的采访,问到如何用食物链接世界,把公司做大?她回答:“吃是一种最简单的获得快乐的方式。你的这些问题,让我觉得好紧张,特别怕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喜欢这种一点也不高大上的回答,一个美食工作者没有考虑那么多,她一直以来只是想着怎么写好美食,呈现美食,分享美食,一步一步就走到了今天,这是不忘初心的胜利。

来看一段她的文字,在《假装高潮》一篇里写到:从法国美食节目中千篇一律的闭目凝神吸取香味的做作表情,到日本美食节目里男女老少只要嘴巴碰到吃的就大呼“oishi”的夸张动作,我们大家也都开始投身于假装高潮的活动中。因为这个世界,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而虚幻的快乐越来越多。

最喜欢《三联生活周刊》对她的评价:“作者一肚子时尚的杂学,食物、风俗、时装、八卦、文学、历史、**、电视、地理、各国的美食,一切没用的知识她似乎都知道。懂那么多想干什么?当然懂那么多不写出来就太可惜了。”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写出那么多跨界的文字?因为她看到什么脑中想到的都是美食君啊!

/2/ 庄祖宜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其实,大家都想做菜》

一个放弃人类学博士头衔,两周内决定我要做厨师的励志故事,就像当年很多人放弃金领工作到丽江开客栈一样,总有一些人替我们完成了梦想,而我们还在抱怨着:这份工作不是我喜欢的。

看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前半部分,会有很多人想转行做厨师,看完后半部分,很多人又会放弃这个想法,因为每一行都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专业厨师更是和我们说的爱好做美食天差地别。

她到五星级酒店实习:“在冷厨里每天有成箱的色拉叶苗,我必须一片一片拔除嫩茎,稍有压痕或缺角即丢除;小黄瓜绝不用到中间有籽的部位;青椒红椒不只去籽去茎,还要去皮去弯勾,因为这样切出来的细条才会长短厚薄一致;就连剥好壳的虾仁都要首位切齐以求平整。”

出第二本书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宝宝,我就像看人生连续剧一样,追着她,急于看到大结局,从书中又追到视频里,看她不疾不徐的做菜,烤焦了也无所谓的放出来,最喜欢这份真真切切。

她的优势就是融贯中西,全凭她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美食的狂热。 放在成功学里会变成不怕你优秀,就怕你优秀起来随便跨行,而我看到的是她的坚持。 热情过去,也许熬几年才会有收获,坚持下来的人太少,更加显得她的可贵。

只是我照着她写的五分钟欧式面包做了一下,完全是个面疙瘩,谁来教教我?

/3/ 蔡澜

《蔡澜食单》《蔡澜日本四书:日本美食地图》

他的书太多,各地小餐馆喜欢挂着他的画像,写着蔡澜推荐。他的书易读,篇篇短小精悍,嬉笑怒骂着,东拉西扯着就把美食给科普了,比如写三文鱼,说日本人其实吃金枪鱼比较多,因为一般小店的三文鱼生都容易不新鲜,结果现在每次吃三文鱼,看到疑似软趴趴的就心有戚戚焉。

只是有时候他的胃并不太中国,大多数四川人的胃都是喜辣的,潮汕人也常常念着还是家乡最好吃,所以美食也分地域,庄祖宜推荐的那些欧美美食书,中国胃的我也看不进去,我可以感受到蔡澜最喜欢的还是日式料理,而他的年纪也注定了和我有着不同的对食物的回忆,他那么爱猪油,我却只能想到卡路里。

/ 4/ 美食漫画

《深夜食堂》《幸福的料理箱》《跟老妈学做好吃料理》

很多人先看了《深夜食堂》这部深夜剧,我是先看的漫画书,结果不想再看剧,因为很多故事都有着淡淡的忧伤,我还是看看美食就退散吧,哎。其实这类漫画很多,我比较喜欢的还有《日式面包王》。

李冰的漫画书我买全了,只有这一本跟美食有关,这个是她早期的作品,画风还很“简约”,但是看完的那种温馨,感动,让我想起小时候。

《跟老妈学做好吃料理》画了25道创意菜,我贴两张上来,保证你跃跃欲试。

上边这些都是让你流着口水,夜里翻出零食海吃起来的秘籍,其功效和《孤独的美食家》类似,但是还有一类既让你流了口水,还会负责任的让你咽下去,一起来看看这些能吃的“菜谱书”:

/5/《一个人也要下厨房》

林欣浩写的文章就像用显微镜把每个菜放大,生怕新手学不会,一个黄瓜从买,到洗到去皮到如何拍都细细道来,跟你聊着天儿就把饭给做了。

一道凉拌黄瓜能“啰嗦”出几千字:“你不会配味道是吧,没关系,只要盐放的差不多就行。偏咸了可以说是北方口味,甜了是南方口味,辣了是四川口味。实在不敢放调料的,还可以开一袋面酱或者各种韩国酱沾着吃。您瞧,做这道菜实在没有什么难度,除非是直接把它扣地上。”

啰嗦得这么有趣的作者,看完立马找其他书结果发现人家又聊着天儿在写《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6/《吃早餐彻底改变了我》

这本书介绍了60种早餐和4种果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漫画步骤,这与豆瓣上晒的相册相比就用心不少,绘本作者卤猫在《一人食:番茄瓢虫的棉花糖咖啡》视频里也有出境,食物和人都是走萌系。

/7/《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其实她不算美食圈作者,她更多的身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这二十年的亲自料理,加上泰国生活的经历,让她的妈妈味道很是独特。

她的文字散发着古味,用着上一辈人的文雅词汇,她与女儿一起读诗,与母亲一起讨论新书,经营餐厅,自己装修出舒适的家,对着窗外绿色植物悠闲的看书,每一件都让人向往。

她的书美好,平和,细腻,她在《亲手照顾的生活,有一种平实稳固的味道》里写:“把一堆脏乱的碗盘清洗干净,让人有一种天地还很宽的感觉。你会相信,生活是可以每天重新创造、赏心悦目的。”天地还很宽,好妙,我也想慢慢长成这样精致、优雅的人啊。

/8/《耀扬的厨房》

文字很少,但是够大,就像视频的分镜,特别适合给老人看,比如:妈,做这个给我吃吧,妥妥的。

/9/《初学者的料理教科书》

这本是台版,同时我还买了一本《料理图鉴》,都是漫画,书太小,还是这本教科书最棒,A4大小,200多页,从工具到食材处理,甚至怎么切都手把手教你,看了那么多美食,是不是自己也要做一做呢?

最近天天刷着各种美食视频,先是补完**《月代头布丁》,然后看《孤独的美食家》SP,接着看各种美食博主的短视频,每天手机都会跳出“您已观看视频超过4小时,注意视力”的提示,可是我还收藏了好多美食视频没有看呐,怎么办怎么办?

为了变成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我打算每周末开个火,什么?写了这么多,才发现我是个不下厨的人!

想起大学时,班主任请大家看**,只有我带了一堆零食进去,不停的吃,老师笑着说:你真是个香香嘴啊(请用重庆话读一遍)。吃了这么多年,是时候回馈家庭啦,这周先做什么好呢?

首先是一些适用面较广的书籍与视频资料: 《食物与厨艺》 《现代主义烹调》 《饮食文明论》 《用科学的方式了解热的为什么》 《肉制品加工技术与配方》 《烹饪科学与加工技术》 《烹饪学基本原理》 《料理图鉴》 《烹饪调味学》 《烹饪工艺学》 《公用厨房系统工程设计》

还有戈登拉姆齐、杰米奥利弗、保罗大厨等国外明星厨师与阿基师、屈浩、王刚等国内大厨的专业烹饪教程视频。

哈佛大学曾开过一档名为“科学与烹饪”的公开课,在b站与网易公开课上都能免费收看。

扬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具备高等食育机构的院校也有相关的公开课,其中,浙江工商大学赵荣光教授的饮食文化专题与扬州大学周晓燕教授的烹饪史专题、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科学烹饪专题、bbc食物的秘密等几项公开课和纪录片非常适合初接触烹饪学术的人观看。

然后是中餐方面: 《吕氏春秋本味篇》 《随园食单》 这两部是学习中餐必需通读甚至背诵的经典,一部有中餐厨师的祖师爷伊尹提出的两个明确中餐根本哲学的论点, 另一部是第一部系统性论述中式烹调技艺的著作。

如果研究再深一些,涉及药膳研究,那么《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汤头歌诀》这几部经典一定要读一下。 接着是一些食谱和内容比较好的论述书: 《中国名菜谱》 《粤厨宝典》 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名师川菜厨艺百问 《日料的故事》 《饮食人类学》 《饮食文明论》

一如现代办公室里的**姐,到了下午茶时间,叫上一杯Lucking或是Starbuck,开始一段惬意的下午茶时光。长安城里的姐姐们的下午茶,是怎么样的呢?借孟晖的一支妙笔回到唐朝的长安城,一起享用唐朝的下午茶。

古典文学往往留下很多关于传统生活细节的线索,琢磨起来十分有趣。《杨太妃外传》(据传为宋人乐史撰)中就表现了这样一个小细节,唐玄宗晚年因为过度思念杨贵妃,无心饮食,在这种情况下,“张皇后进樱桃、蔗浆,圣皇并不食”。

这个似乎一带而过的情节,其实涉及唐朝甜点的重要信息。须知,唐人最看重的甜味剂就是“蔗浆”。唐以前,麦芽糖和蜂蜜是主要的甜料,从南北朝时期起,甘蔗及其制品开始传入中国。不过,当时制糖技术并不完善,唐人只会把甘蔗汁经过晾晒、熬煎做成浓缩的甜浆,称为“蔗浆”,保存在缸、罐一类容器里,宫廷还会将大量的蔗浆存入冰窖深处,以便长期保存。于是,讲究的甜品都是靠浇上蔗浆形成,如王维就有“蔗浆菰米饭”之句。

唐人品尝樱桃,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就是以奶酪浇到鲜摘樱桃果上,同时配浇蔗浆,简称“酪樱桃”。这种 美食 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只不过到了唐朝变得十分普及,堪称春季的主打甜品,并且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这里所配的“酪”是未经风干的鲜奶酪,状态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态、凝冻状,所以,吃樱桃的时候,是把这样的乳酪像浇卤一样,浇到鲜红的樱桃上。以鲜乳酪的肥浓滋润相配初熟樱桃的鲜甜多汁,再辅以琥珀色的冰蔗浆,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

富有特色的一个情况是,在唐人那里,奶制品甜点占了相当的比重。当时十分看重“酥”制的甜品,重要宴会上一定会有精致的大型冻酥花糕。其中最流行的是酥山,说起来有点神奇,其制作工艺称为“滴酥”,竟颇接近今日向蛋糕上挤奶油裱花的方法:将酥微微加热到近乎融化,拌入蔗浆或蜂蜜,然后由妇女们拿在手里,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造型。甜酥“淋”成山峦起伏的形状之后,经冷冻定型,便会牢牢地冻黏在盘子上。在连盘端上宴席之前,还会插些人工做的彩树、假花作为装饰。

唐朝的繁盛期,是 社会 物质比较丰富、人们有更多经济条件和心思精力来追求 美食 的年代。来自外省和世界各地的美味食材皆汇于此,所以饮食水平相较前朝,可谓进步飞速,极尽享乐之能事的宫廷餐桌更耐不住寂寞,在大家不厌其烦地张罗下,便涌现出“烧尾宴”,“杏园探花宴”、“樱桃宴”等众多著名宴会。

那么,在唐朝的这些宴会上,通常都会吃到什么东西?我们用心求证、大胆假设,做出了如下这一桌似真似幻、因实就虚的餐馔,在一千多年之后,给你还原一桌奢华的唐朝。

羊酪

出处:宫廷饮品。

演绎至今:羊酸奶。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蒓羹味可人”。

汉宫棋

出处:烧尾宴。

演绎至今:旗花面。

用面粉制成棋子形小饼,印上铜钱样儿,煮食。

金齑玉脍

出处:宫廷宴会菜。

苏州名菜,用鲈鱼鱼片生,和橙子片搭配,蘸芥末食用。

赐绯含香棕

出处:烧尾宴。

演绎至今:蜂蜜凉棕。

内含香料,外淋红色蜂蜜

红羊枝杖

出处:烧尾宴。

演绎至今:烤全羊。

将腌制好的红羊四肢,固定在仪杖法器上,红羊烤熟后,举杖入场,再由人切下羊蹄的关节处。

见风消

出处:烧尾宴。

演绎至今:泡泡油糕。

是将糯米面皮烤熟、风干,再用油炸制成。坊间多传,是因为此糕点被风吹一会,就会塌蔫,于是叫“见风消”。

醪醴

出处:宫廷饮品。

演绎至今:稠酒

用米做原料,稠酒的鼻祖。

辋川小样

出处:宫廷宴会菜。

演绎至今:花色冷拼。

著名女僧厨梵正以王维在辋川(今蓝田县中部偏南)所画的辋川别墅20个风景图为蓝本,用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成了“辋川小样”。在后世的研究者看来,它正是如今花色冷拼的鼻祖。

光明虾炙

出处:烧尾宴。

樱桃毕罗

出处:宫廷宴会菜。

隋唐饮食专家王子辉认为毕罗类似于烧麦,而樱桃毕罗则是将烧麦的馅换作樱桃。

御皇王母饭

出处:烧尾宴。

演绎至今:盖浇小米饭/蛋炒饭。

“遍镂卵脂盖饭面,装杂味。”

乳酿鱼

出处:烧尾宴。

演绎至今:奶汤锅子鱼。

最初的做法是用乳酪腌制全鱼。如今乳酪已被“高汤”(用鸡、鸭、猪骨、肘子等熬制的乳白汤汁)取代,唤作“奶汤锅子鱼”。

槐叶冷淘

出处:宫廷消暑菜。

演绎至今:菠菜凉面

和了槐叶汁的凉面碧绿清香,放入井中或冰窖冷贮,实为消暑佳品。

西方世界的劫难6全美食图鉴美食配方如下:

一、烤肉

食材清单:兽肉

制作步骤:

1 获取兽肉。

2 在火上烤兽肉。

3 完成烤肉制作。

二、高级烤肉

食材清单:兽肉、秘制酱料

制作步骤:

1 获取兽肉。

2 制作秘制酱料。

3 在火上烤兽肉。

4 将秘制酱料涂抹在烤肉上。

5 完成高级烤肉制作。

三、特级烤肉

食材清单:兽肉、秘制酱料、香菜

制作步骤:

1 获取兽肉。

2 制作秘制酱料。

3 在火上烤兽肉。

4 将秘制酱料涂抹在烤肉上。

5 撒上香菜。

6 完成特级烤肉制作。

四、烤鸡腿

食材清单:禽肉

制作步骤:

1 获取禽肉。

2 在火上烤禽肉。

3 完成烤鸡腿制作。

五、盐浸鱼块

食材清单:鱼块、盐

制作步骤:

1 获取鱼块。

2 将鱼块浸在盐中。

3 完成盐浸鱼块制作。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美食的配方。西方世界的劫难6是一款自由度很高的游戏,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尝试各种不同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美食。

16本好吃的书,吃货也要有文化啊!

最近追一部美食剧《侠饭》,黑帮老大带小弟火拼被追杀,于是躲进大学生良太家,老大是个料理高手,随随便便就把罐头食品化腐朽为神奇,一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