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人是扁鹊的名字吗,还是说有其他的说法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5收藏

秦越人是扁鹊的名字吗,还是说有其他的说法呢?,第1张

关于扁鹊等名人,从历史课本当中删除你有什么看法?我看到很多人在介绍扁鹊的时候,一边倒的认为“扁鹊”叫“秦越人”。不得不说,司马迁的《史记》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一提到扁鹊大家都以为扁鹊的名字叫“秦越人”。其实,历史上的“扁鹊”并非只有一人,在先秦时期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医都可能被尊称为“扁鹊”。包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记载,其实文中都有好几个“扁鹊”。而那个叫秦越人的“扁鹊”,其实不是真正的扁鹊,为什么这么说说呢?

扁鹊治病

扁鹊到底是谁?

根据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集解徐广曰:“‘郑’当为‘鄚’(mào)。”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扁鹊”是渤海郡鄚(今河北省任丘市北)人,他的名字叫“秦越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扁鹊(秦越人)是卢国(今山东省长清县南)人,由于卢国(春秋时期山东地区一小国名)出名医,所以秦越人又称“卢医”。

《史记正义》引王勃的散文《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又家於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意思是秦越人与轩辕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相同,由于医术高超号称“扁鹊”。他家在春秋时期的卢国,因此又名“卢医”。按照《史记正义》的说法,正版扁鹊是一名上古神医,由于秦越人医术高超,所以很多人都称他为“扁鹊”。而他家在卢国,又叫“卢医”,所以秦越人真正的头衔应该是“卢医”。

按照古籍的记载,我国历史上的正版扁鹊,是黄帝时期一位神医,此人医术高超,可以说是妙手回春。但是,从黄帝时代以后,“扁鹊”由于知名度太高,便成了神医的代名词。所以,先秦时期的“扁鹊”并非指某一个人,只要医术高超的医生,其实都可以被称之为“扁鹊”。

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当中的“扁鹊”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某一位神医,这个人的姓名叫“秦越人”。大家之所以称呼秦越人为“扁鹊”,原因是秦越人在当时的医术高超,如同上古时期的神医一样妙手回春,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包括史学家司马迁在内都用神医“扁鹊”去称呼他。

扁鹊画像

所以,在先秦时期还有很多被称之为“扁鹊”的人,只是秦越人是众多“扁鹊”当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原因是“秦越人”被历史大V司马迁记录在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当中。加上《史记》属于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公认的正史,传播程度高,影响力度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所以,让很多人认为“扁鹊”即秦越人,其他叫“扁鹊”的人,感觉都是冒牌货。

先秦古籍当中出现了很多叫扁鹊的名医,其实,他们也没有记录错误。只是司马迁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其他神医的风头都被这个叫“秦越人”的抢去了。换句话说,“扁鹊”就是一个神医商标,结果这个商标被司马迁抢注,贴在了“秦越人”的身上。所以,大家对“扁鹊”的误解实在有点大。

为什么说,扁鹊并非一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当中的“扁鹊”名叫“秦越人”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一个医生,后来得到长桑君的真传,成为一名神医。至于他是如何成为“扁鹊”的,就不多说了。主要是长桑君给了扁鹊(秦越人)一个秘方,服用药物,连病人五脏六腑都能看清。很多人说,有神话色彩,所以争议就在于此。秦越人得到长桑君真传以后,到处行医救人。有时候到齐国,有时在赵国,估计在赵国的时候已经非常出名了,所以到了赵国的时候,他就成了神医“扁鹊”,由于太出名,后来遭到秦国太医的嫉妒,最终被杀。

《史记》当中扁鹊第一次行医记录是晋昭公(前531-前526年)时期,当时晋国大夫专权,赵简子(生卒年不详,大约亡于前476年)独掌国事。当扁鹊到晋国时,赵简子生病了,扁鹊还为他治好了疾病。赵简子的病好后,赐给扁鹊田地四万亩。按理说,当时的扁鹊已经衣食无忧了,难道他还去行医,当然我们不得而知。扁鹊第二次行医去了虢国,当时赶上虢国太子去世,而扁鹊竟然将其救活了。疑点在于,虢国在公元前658年被晋献公所灭。这种时空倒流,且跨度一百余年的时间行医,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齐桓公见管仲

后来,扁鹊又到了齐国,见到齐桓侯。《韩非子》记载为“扁鹊见蔡桓公”,还有一说是“齐桓公”。先抛开齐桓公不说,就说扁鹊见蔡桓公。但是,蔡桓公(公元前400年—前357年)的生卒年与赵简子(亡于前476年)所在的春秋末期又相隔了近百年,而与虢国灭亡又相隔了两百余年。最后,秦越人的医术实在太高超,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将他刺杀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李醯是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时期的太医,秦武王与蔡桓公又相隔近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公元前658年至公元前307年,扁鹊活了300余年,跨度三个半世纪。

当然,我们不排除,司马迁将不同时期的名医“扁鹊”串联起来,用一个叫“秦越人”的医生阐述“扁鹊”的行医经历,以此彰显神医扁鹊的医术高超,这不是不可能。

还有《史记》里面的记载,时间肯定是有误。如果,没有错误,那还有一种可能,“扁鹊”在先秦时期有好几个,由于先秦时期称“扁鹊”的名医实在太多,司马迁又不知道名字,于是将这些人,统一记载于《扁鹊仓公列传》当中。所以“扁鹊”有很多个,并非只有一个人。白居易在《叹老三首》当中有一句诗就写道:“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我听说医术精湛的医生,古今都称之为“扁鹊”。所以,在不同时期的名医,都可能被老百姓称之为“扁鹊”。

《史记》当中到底有几个“扁鹊”?

明朝末期冯梦龙有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叫《东周列国志》,该书虽然说属于文学作品,但是故事情节大多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并没有失真。且该书有些地方,甚至比司马迁的《史记》还严谨。尤其是《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当中,“扁鹊”的出场顺序并没有错乱,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做了细心的梳理。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开篇就提到:“古时有个扁鹊,与轩辕黄帝同时,精于医药。人见卢医手段高强,遂比之古人,亦号为扁鹊。”这个观点,和我分析的观点是一致的。真正的神医扁鹊第一次出现在黄帝时期,此后“扁鹊”便成为名医的代名词。除了黄帝时期的“扁鹊”,从春秋时期开始,相继出现了数个名医。所以,我们就结合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东周列国志》来分析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几个名医叫“扁鹊”。

第一个称“扁鹊”的人,出现于春秋时期的虢国,此人救活了虢国的太子。时间应该是公元前658年以前,因为在公元前658年以前,当时的虢国还没有被晋献公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称之为“扁鹊”的人,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虢国。

扁鹊三连

第二个称“扁鹊”的人,出现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春秋五霸”的首个霸主齐桓公(卒于公元前643年)病重,扁鹊到齐国临淄想为齐桓公治病。连续五次都被拒绝,最后一次,齐桓公已经病入骨髓,扁鹊认为无药可救,于是逃跑了。当然,为齐桓公治病的扁鹊,不排除与治疗虢国太子的扁鹊为同一个人,毕竟相隔也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所以,《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先说扁鹊在虢国救太子,然后到了齐国听说齐桓公生病,前几次都被拒绝,最后病入骨随无药可救,扁鹊才逃跑。

第三个称“扁鹊”的人,出现于春秋末期的晋国,当时的晋国国君为晋昭公(?—前526年),扁鹊主要为晋国大夫赵简子(?-前476年)看病。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31—公元前476年之间。此时出现的“扁鹊”离齐桓公去世,已经过了一百余年了。所以,这里出现的“扁鹊”又是另外一个人。此外,在《鹖冠子·扁鹊之兄善医》当中,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问扁鹊曰:“ 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 ” 这里的扁鹊,大概与治疗赵简子时期的“扁鹊”同属于一人。因为,魏文侯即位的时间是公元前445年,赵简子去世于公元前476年,相隔也就31年时间,此时的扁鹊应该是一位老者了。

扁鹊

第四个称“扁鹊”的人,应该才是秦越人,此人应该生活在蔡桓公(公元前400年-前357年)与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前307年)时期。蔡桓公卒于公元前357年,秦武王卒于公元前307年,相隔50年的时间。所以,最后这位被刺杀的“扁鹊”应该叫秦越人,他活动于蔡桓公时期,后来在赵国治病出名了,在《战国策》“医扁鹊见秦武王”当中,扁鹊又给秦武王治病,结果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嫉妒,最后遭到刺杀。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当中的扁鹊有几个人,然而唯一留下名字的,估计就是这个叫“秦越人”的名医。至于,秦越人具体生活在那个时期,目前尚无定论。有可能生活在赵简子时期,也有可能生活在秦武王时期。其他时期的“扁鹊”其实另有其人,而非秦越人。据说,2017年扁鹊从初中历史课本当中删除了,就是因为争议太大,所以被删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孔丘把当时所能见到的商书周书等,涉及从传说中的唐尧到孔丘的一千六百年间的大事选集到百篇,称《书经》,汉以后称《尚书》。孔丘从西周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民间的,共三千余篇,筛选、精编成《诗经》。《礼经》孔丘追迹三代之礼,对残存篇什悉心整理以传弟子,又称《礼记》。孔丘编定了《诗经》以后,把其中的诗篇,加以重新配乐,称《乐经》。《周易》。《春秋》。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扩展资料: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

《小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

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

秦越人是扁鹊的名字吗,还是说有其他的说法呢?

关于扁鹊等名人,从历史课本当中删除你有什么看法?我看到很多人在介绍扁鹊的时候,一边倒的认为“扁鹊”叫“秦越人”。不得不说,司马迁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