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蠃鱼是什么鱼
蠃鱼,一种异兽,鱼身鸟翼,音如鸳鸯。
蠃鱼是一种长着鱼身,却有鸟翅膀的异兽,能发出像鸳鸯一样的鸟叫。它在哪里出现就会在哪里带来水灾。
据《山海经》记载,蒙水出于邽山,这条河里生长着很多黄贝,它是一种水生甲虫,看起来像是有头有脚的蝌蚪。而统领蒙水的则是另一种动物,即蠃(luo入声)鱼,这家伙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煽动翅膀就能飞翔,一旦起飞浪花汹涌,所过之处必然洪水滔天。
扩展资料:
蠃鱼的出处:
出自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的《山海经》,'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翻译: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蠃鱼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内容
《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 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 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源头,里面的九尾狐,女娲,夸父追日等等的故事,可以说是成为了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深究其中内容,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山海经》绝不是古人任意驰骋凭空杜撰的“荒诞”小说,而是十分难得的华夏文明人文历史的宝藏。
山海经中除了记载各种奇珍异兽,还非常符合它“山海”的名字,记载了很多的山脉和河流,可以说是一部山川地理志。《山海经》有着四经,分别是东西南北山经。而这四经分别对应着四个大洲,所以,山海经是一本讲述全球地理的奇书。
那么山海经中地理的真实性有多少呢?
曾经有一位美国学者默茨,就对这方面做了实地考察,默茨通过亲身的考察的是《东山经》记载的4条山系,他按照山海经上的记载,上面说向东走多少里,她就走多少里,该拐几个弯,就拐几个弯,结果到了最终地点,发现书中山脉的描述,和美洲中西部的4条山脉是一模一样。
这也不免让她感慨到:对于曾经来到世界各地考察绘制地图的中国古人学者,我们也只有甘拜下风。
但是我们依旧还有疑问?为什么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先人,能够去到美洲地区呢?
难道说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驾着船,经历了风风雨雨,穿过茫茫大海来到美洲大陆进行探索了吗?这怎么可能呢?
不过对于这一点,有的专家提出,山海经出现的年代,应该是大陆板块没有分裂的年代!当时几个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走到美洲中部并不难,而经过大变迁后大陆板块慢慢分裂出去,这才到了人力达不到的距离。
不得不说这种说法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不管大家认不认可,《山海经》的价值非常大这一观点,都是不能否认的。
所以,不管怎么来说,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听别人说山海经多么多么荒诞,对于这本古籍,我们应该亲自读一读。
学语文地理学习的《水注经》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它不仅仅是神话故事,更是一本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奇书,也是让每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祖先的书。
作为先秦古籍,很多人觉得《山海经》,应该是一本十分晦涩难懂的书,看不懂其中的文言文。所以我给大家推荐这本山海经全套。
这本书不仅有山海经完本,更有注释,有译文,还有插图。
据后人考证,《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多为真实存在的,其中也有些古今差异造成的不一致。
《山海经》是我国志怪古籍,作者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其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动植物、矿物、物产、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
在《南海经》中记载的箱豚: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这应该是箱豚,关键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这句话的断句,有人认为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有人认为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
娃娃鱼:
状如鮷鱼,四足,音如婴儿
近年来,在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但四川本身并不产玉,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惑。翻开山海经我们发现,书中早已有岷山多玉的记载,这又一次验证了山海经的真实性。
我们都知道,《山海经》是中国第一本杂怪古籍,里面不仅记载了西域神秘古国楼兰,还记载了众多中国神话故事以及各类奇珍异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评价为“方士之书,余不敢言也”。而《山海经》中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也一直是我国考古专家考究的方向,可近年来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越来越证实着《山海经》内容的真实性。
干尸竟来自于3500年前的夏朝
2005年,一支奔赴罗布泊深处考察的探险队意外发现了几百具干尸,且这些干尸不仅有着外国人的面孔,也有着中国人的面孔,这让探险队十分诧异。当探险队将此事上报上级后,上级对此事非常重视,立马就组织了考古专家前往考察、研究,其目的是要将这些干尸的身份弄清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专家经过碳14的测定,发现这些干尸的死亡事件竟是在3500多年前,正值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年间。
山海经的记载难道是真的?
死了这么多人,史书上必然有相关记载。可专家经过对史书的查阅,却发现在众多史书中,除了《史记》对夏朝有过几句寥寥几笔的记载外,就只有《山海经》中有着明确记载,书中称:“三千五百多年前,华夏大陆来了一支入侵的外来部队,当地居民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在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赶走了入侵者”。通过这段记载再结合碳14的鉴定,专家推测,这些“入侵的外来部队”可能就来自于当时的西欧。
这些干尸证实了夏朝是真实存在的
尽管世人皆知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可由于流传下来关于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而近年来发掘的古遗址中也并未发现夏朝的文物,以及关于夏朝的文字记载,这就导致很多专家、文人(郭沫若、顾颉刚等)否认夏朝的存在。
而探险队在罗布泊深处发现的干尸,不仅证实了《山海经》中关于夏朝记载的真实性,还为夏朝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虽然到目前为止,《山海经》记载的其他内容,依然没找到实质性证据来证实“它”的存在,但相信随着专家不懈的努力,在多年以后,《山海经》也终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导读:《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志怪古籍,也是一部古代地理奇书,据传最早的内容是由大禹手下的巫师众游历中华大陆,遍览山川异国收集所著,领域涵盖非常之广,乃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看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这里面记载有很多奇珍异兽,几乎每一种异兽都能吃,而且还有不同的功效,就像一本复杂的食谱,那你知道有哪些异兽是美味的食材吗?
灌灌
“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意思是青丘山上有种叫灌灌的鸟,样子像斑鸠,叫声像骂街,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会迷惑。这鸟本身没什么名气,而《吕氏春秋·本味篇》却特地记载了"肉之美者,獾獾之炙。”是说其肉味十分鲜美,成为山海经一大食材。
尚付
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付,食之无卧。”
山海经里长相奇形怪状的鸟太多了,尚付只是其中之一,有人吐槽其真身原来就是现今肯德基的转基因食材鸡(三翅三腿),“食之无卧”的意思是吃了它之后不会打瞌睡,据说肉味鲜美,是为一大食材。
彘
《山海经》载:“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是说在浮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会吃人。
看形貌描述基本确认这玩意儿应该是野猪的一种,所以古人后世用彘泛指猪的意思。野猪可是最常见的野味食材啊,肉味可比一般的家猪更好吃。
何罗鱼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这是说谯明山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这种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犬吠,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
有人猜测这应该说的就是现在头足类的乌贼或章鱼,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章鱼大概还能够生活在淡水里吧。据清朝王士稹的《香祖笔记》卷二记载:“今登莱海上三月,何罗鱼始至,味甚美,即宁波之鲞也。”
虽然不确定王士稹所说的何罗鱼与山海经记载的何罗鱼是不是同一种鱼类,不过现在的章鱼和乌贼倒确是挺好吃的。
作者:白舸
山海经里的蠃鱼是什么鱼
本文2023-10-29 12:10: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