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的食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药食同源的食物,第1张

  药食同源的食物有丁香、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三七、土茯苓、大蓟、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当归、芦荟等等。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也是药物,食物药物并无绝对的分界线,《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饮食的出现实际上比医药要早得多,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的需要。

中医有记载关于“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物都具有药性。肯定大家都没想到,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看似就那么简单,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多功效,那哪些有药食同源的食物呢?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介绍几种药食同源的食物。。

1、药食同源的食物

黑豆补肾抗衰老

根据中医理论,豆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肾虚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处的。黑豆含有高优的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防止脑衰老,降低胆固醇,抗老防衰,还能增强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薏米健脾止泻抗癌

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为薏苡仁脂、薏苡仁内酯等,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机会。

大蒜杀菌抗癌

大蒜又称葫蒜,葫,大豆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大蒜性味温辛,具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解毒、散痈等功效,可用以治疗腹泻、吐血、水肿等疾病,所含的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而且还有抗癌作用,蒜辣素则可刺激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大蒜油能降低血脂,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是有益的。

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小白菜清热解烦利尿解毒

小白菜又称青菜、长梗菜、鸡毛菜、油白菜,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青菜的幼株茎叶。小白菜性味甘平,微寒,具有清热解烦、利尿解毒等功效,可用以治疗便秘、消化道溃疡出血等疾病。内含矿物质能够促进骨胳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胡萝卜素、菸碱酸等营养成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而大量的粗纤维可促进肠壁蠕动,帮助消化,保持大便通畅。

上文就是从食物性味的角度分析,为你盘点可以药食同源的食物了。中医认为,可以药食同源的食物有不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来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物。中医对药食同源的学问还有不少,如果你也感兴趣,就赶紧来认真学习下吧。

2、药膳的特点

①药膳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组方配伍及施膳原则,均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体现辨证施膳。诚如《内经》所述“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人以五谷为本”。并总结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

②药膳是一种特殊食品。既是药物与食品的综合作用,又能满足营养与保健的需求,具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能治病、强身、抗衰老的特殊食品。

③药膳具有独特的制作方法,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用药要求,结合药物性能,应用食品烹调和药物加工炮制技术而成的一套特殊制作方法。

④具有治病、强身、抗衰老的作用,遵循“因人、因时施膳”的原则。因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就是药膳。使用药膳补虚抗衰老显然优于单纯用药。

随着 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养生 也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人们都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吃”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通过食物达到药的效果。下面讲一讲什么即是食物又是药即“药食同源”。

中医药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又叫“医食同源”的理论。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都有相关叙述,《黄帝内经太素》中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黄帝内经》中还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等理论,讲的就是食物与疾病的关系。

药物和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医药从食物中分化出来,二者相辅相成,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也和药物一样,也有药用价值以治疗疾病。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的使用原则相同,这就是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

下面介绍几味大家熟悉的,同源可以摆上我们餐桌中药

山楂

山楂,药用为蔷薇科,是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以山东产果实为质量最佳。它的药用功效就是开胃消食,是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山楂还有活血化瘀,可以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山楂消食和活血化瘀的两个不同作用,是因为它经过了不同的炮制。对于消食作用,是把山楂炒焦更好;而生山楂活血化瘀、降脂、降压作用更好。在使用量上10到15克,最多不能超过30克。并且脾胃虚寒、胃溃疡及胃酸过多的人要慎用。

核桃仁

核桃仁,为胡桃科植物落叶乔木,是胡桃果实的核仁。全国都有栽培,其中华北、西北、东北为多。我们一般对核桃仁的认识,是补脑、健脑。但它的药效作用,是具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本草纲目》中说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痛。《开宝本草》中说“食之令人肥,润肌黑发”。它的服用量一般为10到30克。

山药

山药,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蔬菜。它除了具有蔬菜的营养外,还是一味常用的补虚药。它的药用部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河南、湖南,习惯认为河南怀庆,所产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山药的功效为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并能使肌肤红润、光泽,还能健脑。

百合

百合也是我们大家熟悉的食物,它是百合科植物。它的药用部位为百合或细叶百合的肉质麟叶。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其中以湖南、浙江为多。它的功效为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等。分干制品和鲜品。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卫健委公布,可以药食同源的中药有110种,还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

下面介绍几款用药食同源的中药做的菜品和饮品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料:当归9克、生姜15克、羊肉50克

做法:为将三种药材加水800毫升,煮到300 毫升,分2次温服。

功效:为温中养血,祛寒止痛,主治虚劳,产后血虚有寒。

它适用大多数符合症状人,尤其年老体虚者。但是阴虚有热温盛中满者不宜用。发烧上火咽喉疼痛者忌用。

2 酸梅汤

用料:为乌梅50克、山楂15克、陈皮5克、甘草4克、冰糖100克,水2500毫升

做法:将所有药材放入药袋,或用纱布包裹好放入锅中。加2500毫升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煮开,转入中火煮40分钟关火。然后放入100克冰糖,融化即可。凉饮、热饮都可。在炎炎夏日这款酸梅汤,即生津止渴,除烦又消食化积。而且老少皆宜。

3 百合银耳羹

用料:为百合10克、银耳20克、梨一个、红枣2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洗净浸泡好,最好浸泡24小时。百合用鲜的,干的都可以。干百合用5克,鲜百合用10克。如果是干百合,也需要先把它浸泡至软,梨削皮切成块备用。先把银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当银耳成胶状,再放入百合、大枣、梨继续煮约15分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热食,冷食皆可。

百合银耳羹防暑降温,还可调理脾胃,缓解咽喉不适,还有美容功效。只要是2岁以上人群都可食用。

最后需要和大家说的是,即使药食同源,药就是药,需要治病还需去正规医院,通过医生的辩证才能施治。

“石榴枝头婀娜,石榴膜轻,石榴籽鲜”。夏秋之交,石榴成熟上市。由于颜色鲜艳,石榴在水果摊上格外引人注目。石榴破碎的时候,晶莹剔透如宝石般的纹路,十分赏心悦目,令人垂涎。石榴自古以来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被视为吉祥之物,同时又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物。酷暑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正是人生病较多的时候。这时,小石榴就派上了大用场,可谓秋季养生的“黄金果”。

石榴被称为秋天的“黄金果”,人们经常食用有六大好处。

1、生津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往往表现出大量“津液不足”的秋燥。“秋季应减少食物的味道,增加酸性”。石榴吃起来又酸又甜,正是时令。

2增强免疫力。

石榴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有机酸、糖类、B族维生素、叶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钙、铁、磷、钾、镁、锌、锰、钠、硒等。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缺失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抗衰老

石榴有美容护肤的功效。除了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最著名的大概是某国际大牌的红石榴霜系列。这是因为石榴中含有两种主要的抗氧化成分,石榴多酚和花青素,此外还有亚油酸和多种维生素。这些营养成分可以帮助皮肤抗氧化,美白肌肤,同时增加皮肤弹性和水分,所以多吃石榴有美白抗衰老的作用。

4保护心血管系统

与其他抗氧化食物相比,石榴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保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免受氧化方面更具优势。这是因为石榴富含多酚、抗坏血酸和微量元素,能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以色列学者发现,连续两周每天饮用2-3盎司石榴汁,可以减缓40%的氧化过程,减少沉积的氧化胆固醇。结果表明,石榴汁在预防和缓解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方面优于红酒和番茄汁。

5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

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石榴中的一种化合物对大脑健康有保护作用,这意味着老年人喝石榴汁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纯度为100%的石榴汁含有约34%的石榴苷。

6缓解腹泻

石榴皮中所含的鞣质、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收敛作用,能减少肠黏膜的分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预防腹泻、保护肠胃的作用。

这些人不应该吃石榴:

1糖尿病患者

石榴含糖量高,糖尿病人要谨慎食用;

2便秘患者

石榴有收敛、收敛、止血的作用,不适合便秘的人食用。

3有蛀牙的人

石榴酸甜可口,吃多了会使牙齿变黑,所以吃完后要及时漱口。如果蛀牙的人吃了太多石榴,会加重蛀牙的疼痛;

4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

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就不要吃石榴,会加重病情,引起发烧。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食不语,寝不言。

食:会意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下部像盛满食物的器皿,上部像口,会张口就食之意。食的本义有动、名两用,作动词指进食,包括饭菜,酒茶等。

如《诗经》中就有记载,《魏风·硕鼠》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作名词用时,指食物。如《尚书·益稷》中所记载的:“奏庶艰食鲜食。”艰食指谷类,鲜食指肉类(刚杀的鸟兽)。整句话是说提供各种食物。

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写作“饲”。食字还常作偏旁部首使用。

语:《释名》:“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此字初文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从言,吾声,本义一般认为指谈论。表示说的话、表达的言论、写的文字时,作名词用。《易·颐卦》:“君子以慎言语,节飮食”。又如《诗·大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语也可以作动词用,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语作动词时,也有告诉的意思,这时要读第四声。如《论语》:“居,吾语女。”意为:“坐下来,我告诉你。”

言: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和语可以合并成“言语”或者“语言”。言语是动词,语言是名词。在古代,言和语是有区别的,许慎概括为“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意即自我陈述是“言”,与别人谈论是“语”。《礼记·杂记下》 “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答”用的就是本义。

言还是一个中华姓氏,其得姓始祖为孔子的学生子游,吴国人,姓姬,叔氏,名言偃,字子游。其后人以“言”为姓。

全文理解为:

孔子在斋戒祭祀期间,吃饭时不交谈,睡前不说话。

在古代,语指交谈,言指发声,可以用作向别人表达,也可以指独自一人的时候发声,比如朗诵,唱歌等。

吃饭的时候,一般有多人聚在一起吃,这时,孔子不跟人交谈,所以叫“不语”。睡前一般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所以不可能有交谈,只有可能朗诵,唱歌等。所以叫“不言”。

那么,孔子为何要“食不语,寝不言”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误解了一千多年。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范祖禹(今四川成都人)和思想家、教育家杨时(“程门立雪”的主角,今福建将乐县人)都认为,孔子平时都有这个习惯,目的是保健。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福建尤溪县人)认为:一,孔子做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二是因为吃饭睡觉时说话,容易造成气息不畅而伤身。朱熹的解释基本赞同范祖禹和杨时的观点。一千多年以来,都把朱熹的解释当成权威。那么,这样理解正确吗?我认为不可能!

1,“食不语”不符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人自远古以来就有在吃饭时候教育子女,夫妻交谈的习俗,乡亲的“乡”字就象两个人对坐在桌子前,一起喝酒交谈,乡里乡亲无非就是经常坐在一起吃饭聊天。

孔子是圣人,也是个凡人,他也有妻儿子女。所以,他不可能不管别人,独自一人,默不作声地吃饭。

2,孔子做过鲁国大司蔻、代理国相,经常要接待外宾,怎么可能在宴会上不跟人交谈呢?孔子也代表鲁国出使过国外,同样需要参加各种应酬,中国自古就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传统,宴席只是载体,很多事情都在宴席中解决的。所以不可能不交谈。

孔子在十四年的流亡生涯中,孔子要和各个国家的***打交道,不可能在应酬中不交流。

3,《论语》里多次提到孔子喝酒的事,比如孔子参加“乡饮”,既然是聚会,怎么可能不交谈?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已经有茶文化了,茶文化就包括了“分享”,“叙旧”、“畅谈”,怎么可能做到“食不语”呢?

4,中国很早就有了饮食礼仪,吃饭时要如何行礼,说什么话都有严格的规范,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向主人敬酒叫“酢”。

天子或者国君每次用膳都非常隆重,需要奏乐,乐队规格、用餐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

5,古人睡觉时间很早,睡前唱歌,朗诵是非常正常的,孔子这么好学的人,不可能睡前不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读书朗诵,甚至唱歌。

解读《论语》一定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通读全书,对照前后文,才能正确理解原意,不然就会陷入“瞎子摸象”的尴尬境地。

只要用点心,我们就会发现,该章之前的几章内容都是在记录孔子在斋戒祭祀期间的各种行为表现,这一章内容也不例外,孔子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敬重,在斋戒祭祀期间,庄严肃穆,尽量少说话,不说话。

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该严肃时要严肃,该活泼时要活泼。这也就是毛主席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制定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内容之一。

《论语》中还记载卫国一个贤大夫公叔发“不言”、“不笑”、“不取”。意思就是公叔发这个人,该说话时才说话,该笑的时候才笑,该取的时候才取。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

中国饮食文化简史

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最先进入有巢氏时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此时没有饮食文化。到了燧人氏时期,人们懂得钻木取火了,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到了伏羲氏时期,人们学会了网鱼,驯化动物,开始了“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到了神农氏时期,进入了“耕而陶"时代,农业开始发展,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人民学会了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人造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

进入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灶可以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这个时期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

有个部落发明了蒸锅,也叫甑,该部落的人也以“曾”为姓。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即盐母,被称为天津市唯一的地方神)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传说尧帝时期,有个叫钱铿的厨师,厨艺非常好,而且还擅长做养生汤,他做的养生汤还治好过尧帝的病,尧帝高兴之余,把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封给了他,于是人们称呼他为彭祖。彭祖成为养生界的始祖。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现代人们所说的“主食”是指人们食用的各种各样的粮食,或者叫“五谷杂粮”;而“副食”指的是人们食用的各种各样的肉类,以及蔬菜和禽蛋、水果等。

古人认为:“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莲即莴笋、大葱、大蒜。

汉代从西域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1960年河南密其发现汉墓有大画像石,其中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据说,远古时期人类就能制造“酱”了,但是,酱油却是东汉时期才有的,最早的酱油是用肉做的,后来改用豆等植物食品制造,人们奉东汉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为酱油始祖。

唐宋盛世也是饮食文化的高峰,饮食讲究。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历史记载:公元709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韦巨源宴请唐中宗,“烧尾宴”开始盛行。烧尾宴的奢华程度不亚于满汉全席。

进入宋代后,随着我国炼铁技术的提高,铁锅开始普及,饮食文化进入了炒菜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南宋时期最著名的宴会就是名将张俊在家招待宋高宗的宴会,其奢华程度可谓登峰造极,也看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

明清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外来作物,如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番薯,花生也由葡萄牙人引进中国(此花生也叫“番豆”,不同于中国自产的花生),从此,中国人的饮食水平再次提升。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大致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古人还创造性地把食物当成药物使用,他们认为“药食同源”。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要是善于恰到好处进行应用,学会科学的生活,就能起到食补食疗的作用,有利于人们生活营养保健,有利于延年益寿,有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

药食同源的食物

  药食同源的食物有丁香、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