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道德经》名句,第1张

道德经名句:了解别人的是智慧,了解自己的是明智。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

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吏,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3、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5、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7、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4、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15、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6、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1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8、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9、天地长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0、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2、道生之,德处之,物行之,事成之。

2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2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5、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2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8、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2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

31、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33、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3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3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7、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8、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3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4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4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6、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4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9、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5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2、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53、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5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5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57、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5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9、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0、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6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3、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6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69、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常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7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1、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7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7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7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7、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7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0、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8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一、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二、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四、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五、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委曲就会能够保全自己,弯曲就能够伸直,低洼的地方就会变得充满,破旧的东西反而会生出新的东西,少反而会变得多,多反而会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咎:灾祸。遂:成功。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

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在快要完成、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坏事。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从头到尾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对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

十、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会勇武斗狠;善于打仗的人也不会发怒;善与敌人交战的人不要与之交锋;善于用人的人甘心居于他人之下。

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解悟:不执着自我,所以才看得清楚明白;不自以为是,反而更彰显了自己;不自我炫耀,反而能够成就自己;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四、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解悟:凡事过犹不及,钱虽然是好东西,但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如果身处富贵,却不知布施修善,还骄纵无度,就一定会招来灾祸。

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八、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九、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解悟:有时候看起来是祸,后边等着的却是福;有时候看起来是福,等在后面的却是祸。所以,无论逆境顺境,都要坦然接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一切随缘就好。

《道德经》名句

道德经名句:了解别人的是智慧,了解自己的是明智。: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