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5收藏

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今天给各位分享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孩儿茶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儿茶有什么功效?2、孩儿茶是什么3、儿茶的功效与作用4、儿茶是中药吗?有别名吗?儿茶有什么功效?有保肝利胆、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抗病原微生物、降低血糖、抑制胃肠道运动、抗腹泻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组织耗氧量,尤其是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儿茶有一定镇痛、抗放射、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并因能抑制瘤细胞与纤微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

药理实验表明,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

水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孩儿茶是什么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须夕娜”条云:孩儿茶,又名乌爹土,又名胥失之,其实槟榔汗也。

苏继_先生作《岛夷志略校释》,于“孩儿茶”下注云:此名以见于本书为最早。

这取自一种学名CassiaCatechu之液汁,梵语名Khadira与Khaira,孩儿茶殆由后一梵名而得音。

因其汁呈绿茶色,故有茶之名。

泰米尔语Vodalay,汪大渊之“乌爹土”,《本苹纲目》之“乌爹泥”与“乌垒泥”皆其对音。

泰语名Sisiat,汪大渊所记“胥失之”为其对音。

树高二三十英尺,乔木,印度孔坎海岸、盂加拉北部山地、缅甸皆产之。

取此木之心熬煎之,则得浓液,以其干炼之,则成棕色或黑色之土块状,可为医药中收敛剂、制革鞣料、咀嚼槟榔之混合物。

《校释》广征博引,考订精详,对中外关系史研究贡献甚大。

但此处所云孩儿茶一名以见于《岛夷志略》“为最早”,则是不准确的。

《岛夷志略》一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

而在此以前,元代不少文献中已有孩儿茶的记载。

首先是陈大震的《南海志》。

此书为广州的地方志书,作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现存残本。

《南海志》卷七《舶货》门,列举当时由广州进口的海外货物,在“药物”项下有“乌爹泥”。

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这是一部记述元朝宫廷饮食的专门著作,成书于元文宗天历三年(即至顺元年,1330)。

此书卷二“诸般汤煎”中有各种茶(“诸茶”),内有“孩儿茶”,下注云:“出广南”。

“广南”指广东,应即指孩儿茶来自海外而言。

将孩儿茶列于“诸茶”之中是不妥的,但这是当时流行的观念(见下)。

以上两种著作都有准确时间可考,足以说明孩儿茶(乌爹泥)早于《岛夷志略》以前已在中国文献中出现。

有几位元代诗人都在自己作品中提到孩儿茶(乌爹泥)。

宋装(1294—1346)《送赵伯常淮西宪副六首》(《燕石集》卷九)的第四首:“常日相陪散马蹄,官曹同事凤城西。

别来应忆太禧白,醉后仍须乌迭泥。

”作者自注云:“太禧白,酒名。

乌迭泥去疾,即孩儿茶,酒后嗜含之。

”“乌迭泥”是乌爹呢的同音异译。

宋_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去疾”的药物,而当时人常在“酒后嗜食之”,显然是用来解酒。

陆厚《刘仁卿求孩儿茶诗》(《诗渊》第1册)开始叙述各种名茶的生产流传,接着写道:“不意蛮獠有别种,名味迥然异中国。

方今泰和通输时,风俗土物信不齐。

有茶磊_类_玉,其名译曰乌爹泥。

海贾载归不识用,岂知知者谋必中,精研熟和匀脑麝,团团印出云间凤。

含者嚼雪通心胸,时复唾地如血红。

解愁醒酒有佳趣,生津止咳有奇功。

”从此诗可知,孩儿茶来自海外,呈黑色,块状。

研细后和龙脑香、麝香拌匀,印成团状,含在口中嚼碎,可以提神醒酒,有生津止咳的功效,嚼后的渣滓吐在地上呈血红色。

此诗对孩儿茶的记述很具体,可惜的是,我们不知道作者陆厚的状况,除了他是元代诗人之外。

杜本《真州贾生索赋孩儿茶》(《皇元风雅》卷三):“吾闻孩儿茶,始来自殊方。

古人译其名,和以龙麝香。

贾生得妙诀,品制非寻常。

清晨持遗我,令我试与尝。

能令齿颊生玉液,却回曲蘖升明光。

”杜本诗中所述,与陆厚诗大体相同,孩儿茶与龙脑、麝香拌和,可以生津解酒。

杜本(1276—1350)是元代后期名诗人、学者。

这些诗篇的出现,说明孩儿茶在元代流行颇广,为文人所喜爱。

民间类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集“诸品茶”门有“孩儿香茶”,其法是以孩儿茶、白豆蔻仁、粉草、沉香、塞水石、荜澄茄、麝香、川百药煎、梅花片脑(龙脑之一种)研细,和煮烂的糯米浓汁拌匀,槌打成膏。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者佚名,一般认为是元代的作品,当然在明代翻刻时可能加上了某些新的内容。

书中所载制作方法,比上引陆厚、杜本诗中所述,更为具体。

成膏之后,可长期保存,掰成碎块,即可含嚼。

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门与另一种类书《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茶果类”中“茶”门有许多相同之处。

《事林广记》“茶”门共十四条,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共十七条。

两书有十三条内容相同(个别文字有出入)。

后者所载“枸杞茶”、“兰膏茶”、“酥签茶”、“孩儿茶”则是《事林广记》没有的。

“枸杞茶”、“兰膏茶”、“酥签茶”都见于《饮膳正要》,特别是“兰膏茶”和“酥签茶”,都加酥油,正是元代的特色。

比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事林广记》中关于茶的记载,一则可知《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成书显然在《事林广记》之后;二则可以证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将孩儿茶列入“诸品茶”之中,可见《饮膳正要》将孩儿茶列于“诸茶”之中,反映了当时通行的观念,并非偶然。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开放海禁,福建漳州进口的海外货物中有孩儿茶,“每百斤税银二钱”,在各种香药中属于中等偏下(《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商税》)。

万历十七年(1589)所定抽税则例中改为“每百斤税银一钱八分”。

万历四十三年(1615)“恩减各处税银”,由漳州进口的孩儿茶“每百斤税银一钱五分五厘”。

(张燮:《东西洋考》卷七《饷税考》)孩儿茶一直在进口货物抽税则例之中,可见当时进口的数量一定相当可观。

孩儿茶收入药典,似以李时珍《本草纲目》始。

李时珍说:“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

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

其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者次之。

”《岛夷志略》记须夕那出孩儿茶。

须夕那之地望虽有争议,但必在印度次大陆,则各家均无异议。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与印度洋地区不再往来,故李时珍只说其产于南番爪哇、暹罗、老挝等地。

成书时间稍后于《本草纲目》的《东西洋考》,记载哑齐(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出产孩儿茶。

但李时珍所说孩儿茶制作方法,显然得自传闻,恐不可信。

李时珍又说此物“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

使用时研成末,加以其他药物,可治鼻渊流水、牙疳口疮、下疳阳疮、痔疮肿痛、脱肛气热等症(《本草纲目》上部卷七)。

似可认为,当时孩儿茶主要已是一种外用的药物了。

总之,孩儿茶(乌爹泥)是海外出产的一种药物,元代前期即已传入中国。

元代常以此物和其他香料碾细混合加工成块状,用来含嚼,有生津醒酒的功效,颇为流行。

到了明代,孩儿茶仍是由海外进口的货物之一,但此时主要已作为外用的药物。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但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其他的医学和药物之处甚多。

孩儿茶也是一个小小的例证。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儿茶为较常用中药。

始载《本草纲目》。

商品分儿茶膏及方儿茶两类。

为帮助大家了解中药儿茶的功效及作用,我为大家分享儿茶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儿茶膏。

别名:孩儿茶、黑儿茶。

产地: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带,以勐龙产量最大。

进口品于缅甸及印度。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黑色或棕褐色,平滑而稍具光泽,有时可见裂纹。

质脆、易碎裂,断面不整齐,棕红色,有细孔,亦有光泽。

气无、味涩、先苦而后甜。

(云南产品:有时较粗糙,无光泽,味涩)。

以色黑略带红色、有光泽、不焦糊者为佳。

2、方儿茶

别名:方茶、棕儿茶、甘蜜。

产地:主产于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多经新加坡转香港输入我国。

性状鉴别:呈方块状,直径约2厘米,中央略抽缩凹陷。

表面棕色至黑褐色。

气无,味涩。

火上烧之起泡而有香气。

方儿茶因加工方法不同,在商品上又分老儿茶和新儿茶两种。

老儿茶黑褐色,常粘连,断面胶质厚。

新儿茶棕褐色,不粘连、断面胶质薄,习惯认为老儿茶比新儿茶好。

主要成分:含鞣质(为儿茶精、表儿茶精、儿茶鞣质、儿茶红等)、粘液质、脂肪油、树胶。

药理作用:有收敛、消炎、止血作用(与儿茶鞣质的作用有关)。

实验证实还有以下作用:

1、抑制肠蠕动。

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和小肠的蠕动。

2、抗病毒。

有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3、抗真菌。

在试管内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砸碎或轧粉,生用。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清热生津,化痰。

外用生肌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内服治痰热咳嗽,口渴。

外用治湿疮、牙疳,口疮,下疳。

痔肿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

可用儿茶研末吹鼻。

2、用于治疗口腔炎、咽喉炎。

可用儿茶6g,银花9g,连翘9g,煎水含漱。

3、用于治鼻衄和痔疮出血。

可用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75g,研末,桂皮15g研末,沸水240g,浸半小时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

4、用于治外伤出血。

用儿茶末或加三七末外敷,加压包扎,可以止血。

对于破溃伤口创面有出血、分泌物增加时,用儿茶煎水外洗或湿敷,有止血止痛作用。

褥疮分泌物多,久不收口,用儿茶末外敷或煎水外洗,有收敛生肌作用。

5、用于治白带过多。

可用儿茶9g,蛇床子15g,煎水外洗和注药。

6、治疗皮肤湿疹、溃疡、分泌物多时,可用儿茶配轻粉、冰片、龙骨、炉甘石等外敷,方如儿轻散。

用量: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儿轻散:儿茶9g,轻粉6g,冰片09g,龙骨9g,研末水调外敷。

注:1、理化鉴别法:取儿茶膏或方儿茶粉末少许,分别加水煮沸、过滤、滤液加三氯化铁溶液一滴,均即刻呈黄绿色(鞣质);取方儿茶粉末少许。

溶于酒精中,过滤。

滤液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振摇后加石油醚数毫升,石油醚层显绿色荧光。

而儿茶膏作同样处理,则不显绿色荧光。

2、成分:儿茶膏主要含儿茶鞣酸约20%~50%,并含表儿茶表及儿茶素等2%~20%,但不含儿茶荧光素;方儿茶主要含儿茶素约30%~50%,儿茶鞣酸约24%。

以及_皮素,儿茶荧光素及棕儿茶碱等。

;

儿茶是中药吗?有别名吗?别名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

来源为豆科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catechu(L)Willd的干枝加水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6~13米。

小枝细,有棘刺。

叶为二回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基部有棘针双生,扁平状;叶轴上着生羽片10~20对;每羽片上具小叶30~50对,小叶条形,两面被疏毛。

8~9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萼基部连合成筒状,上部分裂,有疏毛;花瓣5,长披针形,**或白色;雄蕊多数,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

荚果扁而薄,连果梗长6~12厘米,宽1~2厘米,种子7~8粒。

生境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海南岛有栽培。

栽培为热带阳性树种,喜温暖潮湿环境,不耐寒,宜选向阳坡地栽培。

种子繁殖,宜直播,在雨季初期穴播,行株距6~9尺,穴宽15尺,深12尺,底宽12尺,每穴播种5~6粒,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好,待苗高3寸,应分批间苗,去弱留强。

生长期要注意松土,除草有利抗旱保苗。

施肥可在7~8月,每株可施过磷酸钙2~3两。

性状药材名儿茶膏,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

表面黑色或棕褐色,平滑而稍有光泽,质脆,断面不整齐,内部棕红色。

无臭,味涩,先苦后甜。

化学成份含儿茶鞣酸20~50%,儿茶精(dcatechin,C15H14O6)2~20%及表儿茶酚(epicatechol)、粘液质、脂肪油、树胶及蜡等。

药理作用

1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但对大肠几乎没有作用。

2儿茶在体外有较强的杀死腹水癌细胞作用。

3儿茶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于常见治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其叶的提取物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炮制一般于12月至翌年3月,采收干枝,剥去外皮,劈成小块,置土钵或铜锅中加水煎煮,收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糖浆状,冷却,倒入特制的模型中,即成儿茶膏。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敛疮止血。

用于肺热咳嗽,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皮肤湿疹,口疮,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03~1钱;外用适量。

关于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和孩儿茶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阜阳汉简经整理编纂分为10多种古籍,因原有书名标题无一残存,今名或用传本原名,或据内容另拟。其中有《苍颉篇》、《诗经》、《周易》、《万物》、《吕氏春秋》等。

《苍颉篇》120余片,存540余字,约有40个较完整的小节或句子,并有《爰历篇》的首句“爰历次,继续前图”。残简应包括李斯所作《苍颉》、赵高所作《爰历》、胡毋敬所作《博学》,可能是比较接近秦人原作,尚未经过汉初“闾里书师”删改修订的本子。这是此书亡佚千年后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诗经》170余片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豳》十四国风65首残文及《小雅》、《鹿鸣之什》4首残文,与今本《毛诗》有近百字异文,与齐、鲁、韩三家《诗》亦各不同,应是流传于楚地的另一种本子。据考,写《诗》竹简复原后为汉尺一尺一、二寸,与文献记载写六经用二尺四寸简的制度不合。知汉初制度与中、后期不同,本简可补史阙。

《周易》近 600片,有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涉及卦辞、爻辞的约 200片,与今本不同的卜事之辞约 400片。卜事之辞有晴雨、田渔、征战、事君、术官、居家、行旅、嫁娶、疾病、出亡、举事、君王、大臣之卜。卦辞与今本《周易》有若干异文,有些显然优于今本。竹简卦画阴爻作“八”形,今存《大有》、《临》、《离》三卦,分别作、局、。

《万物》 130余片,可能是早期的本草、方术性质的书籍,主要为医药卫生及物理、物性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医药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务员程》170余片,为作业工技者规定用人、用工、用料的定量和规格,并有若干度量衡进率材料。《算术》40余片,有“均输”等内容,残字较多,已难以属读。

《年表》记周秦以来各国君王在位之年。《大事记》记汉初之事,仅存10余残片。

《刑德》、《日书》、《星占》数种,仅余残片,为日月星辰运行及吉凶祸福之预测。

《吕氏春秋》40余片,多为传本“十二纪”中内容,涉及《孟夏》、《劝学》、《荡兵》等20余篇。第三号木牍篇名标题有 《知士》、《童(重)言》等,与传本《吕氏春秋》合,二者可能有关。

《庄子》约20片,有传本《内篇》中的《逍遥游》、《人间世》,《外篇》中的《骈拇》、《在宥》等以及《杂篇》中的《徐无鬼》、《外物》、《让王》、《天下》等内容,但大多仅存数字,只有“宋元君夜半而梦”(《外物》)故事残留较多。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赴筵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赴筵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种澄新书》卷十二:赴筵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鸡峰》卷二十五:赴筵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德生堂方》:赴筵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杂类名方》卷十九:赴筵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儒门事亲》卷十二:赴筵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赴筵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普济方》卷六十六引《海上方》:赴筵散 101 赴筵散的别名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06 摘录 11 《旅舍备要方》:赴筵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普济方》卷三六五引《保婴方》:赴筵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同寿录》卷末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朗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5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居家必用》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吴氏集验方》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功效 184 主治 185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9 《三因》卷十六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普济方》卷七十四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宣明论》卷二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赴筵散 1 拼音

fù yàn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赴筵散

21 处方

良姜(去芦)、草乌(去皮)、细辛(去土叶)、荆芥(去梗),各二两。

22 炮制

上件四味碾为末。

23 功能主治

治风牙、蚰牙,攻注疼痛,昼夜不止,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牙宣露,动摇欲脱,或腮颔浮肿,烂血出,并能治之。

常用止牙宣,口气,永无牙疾。

2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于痛处擦之。有涎吐出,不得吞咽,良久用温盐汤灌漱,其痛即止。常使揩牙,用腐炭末一半相和。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赴筵散

31 处方

铜绿1钱,白矾1钱。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口疮,臭腐多脓。

3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掺舌上,温醋漱之。

35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4 《种澄新书》卷十二:赴筵散

41 处方

薄荷、黄柏、黄连各等分。

42 制法

加青黛,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口疮。咽痛。

4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咽痛吹入,口疮敷之。

45 摘录

《种澄新书》卷十二

5 《鸡峰》卷二十五:赴筵散

51 处方

五倍子8分,黄柏2钱,蜜陀僧4分,铜青1分。

52 制法

上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

口疮。

5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干掺之。

55 摘录

《鸡峰》卷二十五

6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德生堂方》:赴筵散

61 处方

黄柏半斤,青黛4两,白矾2两,朴消2两。

62 制法

上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口疮。

6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掺上。吐去涎,3上即愈。

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德生堂方》

7 《杂类名方》卷十九:赴筵散

71 处方

铜绿半两(研),香白芷1两(末)。

72 制法

上拌匀。

73 功能主治

舌上生疮,不能食。

7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掺舌上,温醋嗽。立愈。

75 摘录

《杂类名方》卷十九

8 《儒门事亲》卷十二:赴筵散

81 处方

五倍子、蜜陀僧各等分。

82 制法

上为细末。

83 功能主治

口疮。

8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先以浆水漱过,干贴。

85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

9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赴筵散

91 处方

细辛、黄柏(炒)各等分(去粗皮,蜜炙)。

92 制法

上为细末。

93 功能主治

口疮。

9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掺患处。涎出即愈。

9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10 《普济方》卷六十六引《海上方》:赴筵散

101 赴筵散的别名

晋矾散

102 处方

老生姜、白矾。

103 制法

用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渗姜上候焦,为末。

104 功能主治

牙疼。

105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擦疼处。

106 摘录

《普济方》卷六十六引《海上方》

11 《旅舍备要方》:赴筵散

111 处方

广土(即赤土)1两,荆芥1两,朴消1两。

112 制法

上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

心脾劳热,口舌生疮,或赤或白,不下饮食。

11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新汲水调下,小儿少与。

115 摘录

《旅舍备要方》

12 《普济方》卷三六五引《保婴方》:赴筵散

121 处方

芝麻花不以多少。

122 制法

上为末。

123 功能主治

小儿赤白口疮。

12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干掺口内。用57遍,立愈。

125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五引《保婴方》

13 《同寿录》卷末 131 方名

赴筵散

132 组成

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柏、硼砂、人中白、褐子灰各等分。

133 主治

口疮及小儿走马牙疳。

13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清米泔漱口,敷药。立效。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朗方》 141 方名

赴筵散

142 组成

细辛、荜茇、附子皮、川乌皮。

143 主治

妇人牙疼颊肿,脾虚血弱,气不升降,受暴风热。

14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上煎汤噙漱,口满吐之。

15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151 方名

赴筵散

152 组成

薄荷、黄柏各等分。

153 主治

口疮。

15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掺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青黛少许。

16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居家必用》 161 方名

赴筵散

162 组成

铜绿、枯白矾、白芷末、姜黄、芒消各等分。

163 主治

口疮。

16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于患处敷上。涎出即愈。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7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吴氏集验方》 171 方名

赴筵散

172 组成

北细辛半两,荜茇2钱,良姜2钱半,草乌2钱半,红椒(去目)2钱半,硼砂2钱半,猪牙皂角1两,白芷1两。

173 主治

牙痛不可忍。

17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揩牙痛处。涎出便吐,盐汤漱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8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181 方名

赴筵散

182 组成

良姜(去芦)2两,草乌(去皮)2两,细辛(去土叶)2两,荆芥(去梗)2两。

183 功效

止牙宣,辟口气。

184 主治

风牙、虫牙攻注疼痛,昼夜不止,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牙龈宣露,动摇欲脱,或腮颔浮肿,龈烂血出。

185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于痛处擦之。有涎吐出,不得吞咽,良久用温盐汤灌漱,其痛即止。常使揩牙,用腐炭末1半相和。

1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 《三因》卷十六 191 方名

赴筵散

192 组成

五倍子1两(洗),黄柏(蜜涂,炙紫色)半两,滑石半两。

193 主治

口疮疼痛。

19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许,掺患处。咽津不妨,便可饮食。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0 《普济方》卷七十四 201 方名

赴筵散

202 组成

朴消1钱,沙糖1弹子大,腻粉1钱,杏仁7个(去皮)。

203 主治

暴赤眼。

20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水半盏,调滤过,洗35次。

205 制备方法

上研如膏。

21 《宣明论》卷二 211 方名

赴筵散

212 组成

密陀僧、黄柏、青黛各等分。

213 主治

口疮不已者。

214 赴筵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干掺于疮上。不经23日愈。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赴筵散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九上部疮门]口疮

凡大人小儿。口疮唇紧。用酸浆水洗去白痂。临卧贴赴筵散。如不愈。贴铅白霜散。必愈矣。应验方论云。一男

《外科心法要诀》:[卷五口部]大人口破

醇酒炙爆,以致心、脾实火妄动,宜服凉膈散,外搽赴筵散,吐涎则效。如口疮舌干黄硬作渴者,宜服加减八味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口部]大人口破

醇酒炙膊,以致心、脾实火妄动,宜服凉膈散,外搽赴筵散,吐唌则效。如口疮舌干,黄硬作渴者,宜服加减八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大人口破第一百十八

粱浓味,醇酒炙爆,心火妄动发之,宜凉膈散,外搽赴筵散吐涎则愈。如口舌生疮,舌干黄硬作渴者,加减八味

《明医指掌》:[卷八杂科]口齿证二

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孩儿茶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