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 国学书库(之三)—— 集部
《弘明集》 梁•释侩佑
《广弘明集》 唐•道宣
《嵇康诗全集》 •嵇康
《文忠集》 明•范景文
《阮籍诗全集》 •阮籍
《双江聂先生文集》 明•聂豹
《刘桢诗全集》 •刘桢
《王心斋全集》 •王艮
《陈琳诗全集》 •陈琳
《王文成全书》 •王守仁
《王粲诗全集》 •王粲
《竹斋集》 明•王冕
《曹丕诗全集》 •曹丕
《铁崖乐府》 •杨维桢
《苏轼词选(48首)》 •苏轼
《谢朓全集》 •谢朓
《陆游诗全集》 •陆游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谢灵运诗全集》 •谢灵运
《栾城集》 宋•苏辙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
《曾国藩文集》 •曾国藩著 王澧华编
《罗昭谏集》 •罗隐
《孟郊集》 •孟郊
《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明圣二湖》 •张岱
《曹操诗集》 •曹操
《苏洵集》 宋•苏洵
《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
《西湖梦寻》 明•张岱
《前赤壁赋》 •苏轼
《借竹楼记》 •徐渭
《陈情表》 •李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童心说》 •李贽
《归去来辞》 •陶渊明
《爱莲说》 •周敦颐
《养兰说》 •陶望龄
《秋兴赋并序》 •潘岳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高洁说》 •李贽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藤王阁序》 •王勃
《归田赋》 •张衡
《吊古战场文》 •李华
《与袁石浦》 •陶望龄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寒花葬志》 •归有光
《送董生邵南序》 •韩愈
《诫子篇》 •诸葛亮
《林纾作品集》 •林纾
《师说》 •韩愈
《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
《登楼赋》 •王粲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思旧赋并序》 •向秀
《崔颢诗全集》 •崔颢
《愚公移山》 •列子
《酒德颂》 •刘伶
《陈子昂诗集》 •陈子昂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崔护诗选》 •崔护
《李贺诗全集》 •李贺
《前出师表》 •诸葛亮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
《唐文续拾》 清•陆心源
《全齐文》 •严可均辑
《唐文拾遗》 •陆心源
《全宋文》 •严可均辑
《全唐文》 清•董诰
《全晋文》 •严可均辑
《先唐文》 •严可均辑
《全三国文》 •严可均辑
《宋诗一百首》 •王水照 朱刚注译
《全隋文》 •严可均辑
《全后汉文》 •严可均辑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选编
《全后周文》 •严可均辑
《全汉文》 •严可均辑
《薛涛、李冶诗集》 •薛涛 李冶
《全北齐文》 •严可均辑
《全秦文》 •严可均辑
《箧中集》 •元结
《全后魏文》 •严可均辑
《全上古三代文》 •严可均辑
《全陈文》 •严可均辑
《全梁文》 •严可均辑
《昭明文选》 •萧统
《全汉诗》 •丁绍仪
《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
《诗 (历代诸家)》 •
《词曲(历代诸家)》 •
《文(历代诸家)》 •
《薛涛、李冶诗集》 •
《昭明文选 李善注》 •文选(南朝梁)萧统 (唐)李善注
《全汉文》 •(清)严可均辑
《香艳丛书》 •香艳从书(清)虫天子
《皇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等 选辑
《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 •(清)严可均辑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
《全辽文》 •陈述
《六朝文絜》 清•许梿
《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
《唐宋文醇》 清•爱新觉罗弘历
《唐文拾遗续拾》 清•陆心源
《序跋集萃》 •
《文章辨体汇选》 明•贺复徴
《文选》 南朝梁•萧统
《文选昭明文选》 南朝梁•萧统
《文选注》 唐•李善
《文选详注》 南朝梁•萧统
《新安文献志》 明•程敏政
《明文衡》 明•程敏政
《明文霱》 明•刘士鏻
《晚明二十家小品》 •施蛰存
《晚清文选》 •郑振铎
《清文精选》 •刘文武
《皇明文征》 明•何乔远
《经义模范》 明•佚名
《续碑传选集》 •
《辽文萃》 清•王仁俊
《骈体文钞》 清•李兆洛
《三国志文类》 •
《东汉文纪》 •
《中州名贤文表》 •
《二程文集》 •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 •
《诗人玉屑》 宋•魏庆之
《诗学禁脔》 元•范德机
《木天禁语》 元•范德机
《沧浪诗话》 宋•严羽
《石林诗话》 宋•叶梦得
《诗法家数》 元•杨载
《白石道人诗说》 宋•姜夔
《后山诗话》 宋•陈师道
《二老堂诗话》 宋•周必大
《温公续诗话》 宋•司马光
《唐子西文录》 宋•强幼安
《紫微诗话》 宋•吕本中
《彦周诗话》 宋•许顗
《中山诗话》 宋•刘攽
《诗式》 唐•皎然
《四溟诗话》 明•谢榛
《风骚旨格》 唐•齐己
《诚斋诗话》 宋•杨万里
《续诗品》 清•袁枚
《观林诗话》 宋•吴聿
《庚溪诗话》 宋•陈岩肖
《答万季埜诗问》 清•冯班
《诗镜总论》 明•陆时雍
《藏海诗话》 宋•吴可
《麓堂诗话》 明•李东阳
《优古堂诗话》 宋•吴开
《南濠诗话》 明•都穆
《升庵诗话》 明•杨慎
《六一诗话》 宋•欧阳修
《逸老堂诗话》 明•俞弁
《诗谱》 元•陈绎曾
《归田诗话》 明•瞿佑
《吴礼部诗话》 元•吴师道
《诗人主客图》 唐•张为
《诗品》 梁•钟嵘
《杜工部草堂诗话》 宋•蔡梦弼
《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东坡诗话》 宋•苏东坡
《诗学源流考》 清•鲁九皋
《本事诗》 唐•孟棨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宋•佚名
《对床夜语》 •(宋)范晞文
《随园诗话》 •(清)袁枚
《升庵诗话》 •(明)杨慎
《诗人玉屑》 •(宋)魏庆之
《苕溪渔隐丛话》 •
《白华山人诗说》 •(清)厉志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宋)佚名
《笔札华梁》 •(唐)上官仪
《比红儿诗注》 •(清)嘉兴沈可培向斋
《不下带编》 •(清)金埴
《二南密旨》 •(唐)贾岛
《风骚要式》 •(五代)徐衍
《妇人集》 •(清)宜兴陈维崧其年
《闽川闺秀诗话》 •(清)福州梁章钜
《闽川闺秀诗话》 •闽海纪略
《谈艺录》 •(明)徐祯卿
《谈龙录》 •(清)赵执信
《唐子西文录》 •(宋)唐庚 强行父
《续眉庐丛话》 •(清)况周颐
《雅道机要》 •(唐)徐寅
《煮药漫抄》 •(清)叶炜
《三家诗话》 清•尚镕
《临汉隐居诗话》 宋•魏泰
《粤词雅》 清•潘飞声
《词论》 宋•李清照
《听秋声馆词话》 清•丁绍仪
《乐府指迷》 宋•沈义父
《拙轩词话》 宋•张侃
《浩然斋词话》 宋•周密
《乐府古题要解》 唐•吴兢
《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
《赌棋山庄词话》 清•谢章铤
《碧鸡漫志》 •(宋)王灼
《菌阁琐谈》 •(清)沈曾植
《论词随笔》 •(清)沈祥龙
《七颂堂词绎》 清•刘体仁
《乐府余论》 清•宋翔凤
《乐府阳春白雪》 清•李渔
《人间词话删稿》 清•王国维
《介存斋论词杂著》 清•周济
《南亭词话》 清•李宝嘉
《卧庐词话》 清•周曾锦
《历代词话》 清•王弈清
《双砚斋词话》 清•邓廷桢
《古今词论》 清•王又华
《古今词话》 宋•杨湜
《古今词话》 清•沈雄
《吴礼部词话》 元•吴师道
《唐宋大曲考》 •王国维
《四六话》 宋•王铚
《四六谈麈》 宋•谢伋
《填词杂说》 清•沈谦
《填词浅说》 清•谢元淮
《声执》 •陈匪石
《复堂词话》 清•谭献
《大鹤山人词话》 清•郑文焯
《孑楼诗词话》 •林庚白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清•周济
《小三吾亭词话》 清•冒广生
《岁寒居词话》 清•胡薇元
《左庵词话》 清•李佳
《张惠言论词》 清•张惠言
《彊村老人评词》 清•朱祖谋
《忍古楼词话》 清•夏敬观
《憩园词话》 清•杜文澜
《戏鸥居词话》 清•毛大瀛
《柯亭词论》 清•蔡嵩云
《海绡说词》 清•陈洵
《渚山堂词话》 明•陈霆
《湘绮楼评词》 清•王闿运
《灵芬馆词话》 清•郭麐
《爰园词话》 明•俞彦
《片玉山房词话》 清•孙兆溎
《玉栖述雅》 明•况周颐
《珠花簃词话》 宋•佚名
《白雨斋词话》 清•陈廷焯
《皱水轩词筌》 清•贺裳
《看山阁集闲笔》 淸•黄图珌
《砚斋词话》 清•邓廷桢
《碧鸡漫志》 宋•王灼
《窥词管见》 清•李渔
《续词品》 清•杨夔生
《能改斋词话》 宋•吴曾
《艺概词概》 清•刘熙载
《芬陀利室词话》 清•蒋敦复
《苕溪渔隐词话》 宋•胡仔
《莲子居词话》 清•吴衡照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艺苑卮言》 明•王世贞
《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勰
《诗话总龟》 •(宋)阮阅
《文心雕龙》 •(南朝)刘勰
《艺苑卮言》 •(明)王世贞
《历代诗话》 •选
《舝汉隐居诗话》 •临汉隐居诗话(宋)魏泰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作义要诀》 元•倪士毅
《古小说钩沉》 •
《古文关键》 宋•吕祖谦
《古文小品咀华》 清•王符曾
《墨庄漫录》 宋•张邦基
《师友谈记》 宋•李廌
《扪虱新话》 宋•陈善
《文原》 明•宋濂
《文学小言》 •王国维
《文心雕龙义证》 •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张立斋
《文心雕龙集校》 •
《文摘》 明•何心隐
《文章精义》 宋•李耆卿
《文章缘起》 梁•任昉
《文说》 元•陈绎曾
《眉庐丛话》 清•况周颐
《窦存》 清•胡式钰
《翠娱阁评选十六名家小品》 明•陆云龙
《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
《荆溪林下偶谈》 宋•吴子良
《余师录》 •
《修辞鉴衡》 •
《墓铭举例》 •
《声调谱谈龙录》 •
《文则》 •
《文心雕龙辑注》 •
《渔隐丛话》 •
《秇圃撷余》 •
《水浒传》 明•施耐庵
《红楼梦》 清•曹雪芹
《西游记》 明•吴承恩
《镜花缘》 清•李汝珍
《常言道》 清•落魄道人
《唐钟馗平鬼传》 •东山云中道人编
《警寤钟》 清•嗤嗤道人
《三刻拍案惊奇》 明•梦觉道人
《胡涂世界》 清•吴趼人
《斯文变相》 清•遁庐
《戏中戏》 清•佚名
《梼杌萃编》 清•钱钖宝
《廿年繁华梦》 清•黄世仲
《负曝闲谈》 清•蘧园
《醋葫芦》 明•伏雌教主
《医界镜》 清•儒林医隐
《扫迷帚》 清•壮者
《善恶图全传》 清•佚名
《无耻奴》 清•苏同
《冷眼观》 清•王浚卿
《商界现形记》 清•云间天赘生
《南朝秘史》 •杜纲
《中山狼传》 •马中锡
《斩鬼传》 清•刘璋
《夏商野史》 明•钟惺
《皇清秘史》 清•惜华楼主
《西施艳史演》 •
《神魔列国志》 •楞严阁主
《清代宫廷艳史》 •许啸天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 •天忏生
《明代宫闱史》 •许啸天
《西太后艳史演义》 •李伯通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 •李逸侯
《武瞾传》 明•紫薇垣散人
《宋代宫闱史》 •许慕羲
《隋炀帝艳史》 明•齐东野人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唐代宫廷艳史》 •许啸天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隋代宫闱史》 •张恂子
《双凤奇缘》 清•雪樵主人回
《汉代宫廷艳史》 •徐哲身
《老残游记续集》 清•刘鹗
《老残游记》 清•刘鹗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水浒后传》 清•陈忱
《西游记传》 明•杨致和
《好逑传》 清•佚名
《飞龙全传》 清•吴璿
《平山冷燕》 清•荻岸散人
《花月痕》 清•魏秀仁
《张文祥刺马案》 清•平江不肖生
《禅真逸史》 明•清溪道人
《绿野仙踪》 清•李百川
《合锦回文传》 清•笠翁先生
《禅真后史》 清•清溪道人
《仙侠五花剑》 清•海上剑痴
《济公全传》 清•郭小亭
《观音菩萨传奇》 清•曼陀罗室主人
《韩湘子全传》 明•杨尔曾
《牛郎织女传》 明•朱名世
《女仙外史》 清•吕熊
《东游记》 •吴元泰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文明小史》 清•李伯元
《两晋秘史》 明•杨尔增
《上古秘史》 •钟毓龙1
《东汉秘史》 清•谢诏
《贵妃艳史演义》 清•素阉主人
《貂蝉艳史演义》 •佚名
《昭君艳史演义》 •佚名
《周朝秘史》 明•余邵鱼
《封神演义》 明•陈仲琳
《东周列国志》 清•蔡元放
《狄青演义》 清•西湖居士
《海国春秋》 清•汪寄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鬼谷四友志》 清•杨景淐
《英烈传》 明•徐渭
《续英烈传》 明•徐渭
《五代秘史》 明•罗贯中
《青红帮演义》 •吴虞公
《锋剑春秋》 清•黄淦
《草木春秋演义》 清•驷溪云间子
《隋史遗文》 明•袁于令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编辑
《鬼谷四友志》 •(清)杨景淐
《英烈传》 •
《续英烈传》 •
《东汉演义》 •(清)珊城清远道人
《东周列国志》 •(明)余邵鱼 冯梦龙(清)蔡元放等
《南北史演义》 •(民国)蔡东藩
《东西晋演义》 •(明)杨尔增著
《春秋列国志传》 •(明)余邵鱼
《草木春秋演义》 •(清)云间子集
《反唐演义全传》 •(清)如莲居士
《续三国演义》 •(明)酉阳野史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明)罗贯中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明•佚名
《东西汉演义》 明•甄伟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明•黄化宇
《云南野乘》 清•吴趼人
《前后七国志》 明•周游
《台战演义》 清•佚名
《后三国石珠演义》 清•梅溪遇安氏
《吴三桂演义》 清•佚名
《唐书志传》 清•熊钟谷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明•熊大木
《唐朝开国演义》 明•诸圣邻
《唐末藩镇演义》 •余光黄
《唐祝文周四杰传》 •程瞻庐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王传》 明•熊大木
《开辟演义》 明•周游
《春秋列国志传》 明•余邵鱼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明•秦淮墨客
《梁武帝演义》 清•天花藏主人
《樵史演义》 清•陆应旸
《洪秀全演义》 清•黄小配
《混唐后传》 明•钟惺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戚饭牛
《清宫十三朝演义》 •许啸天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费只园
《清朝秘史》 •陆士谔
《皇黎一统志》 越•吴时志
《盘古至唐虞传》 明•钟伯敬
《蔡东藩两晋演义》 •蔡东藩
《说唐》 清•佚名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杨家将传》 明•熊大木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
《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
《小五义》 清•佚名
《续小五义》 •石振之
《七剑十三侠》 清•唐芸洲
《五虎征西》 清•李雨堂
《五虎平南》 清•李雨堂
《韩擒虎话本》 唐•佚名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
《薛刚反唐》 清•如莲居士
《说岳全传》 清•钱彩
《全相平话》 元•佚名
《玉蟾记》 清•崔象川
《龙图公案》 明•佚名
《五鼠闹东京》 清•佚名
《狄公案》 清•吴趼人
《郭公案》 清•佚名
《海公案》 清•佚名
《彭公案》 清•贪梦道人
《刘墉传奇》 清•佚名
《施公案》 清•佚名
《于公案》 清•佚名
《李公案》 清•惜红居士
《蓝公案》 清•蓝鼎元
《毛公案》 明•佚名
《二荷花史》 清•佚名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编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编
《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编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大唐秦王词话》 •(明)诸圣邻
《小五义》 •(清)石玉昆
《大八义》 •(清)佚名
《小八义》 •
《续小五义》 •(清)石玉昆
《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
《七剑十三侠》 •(清)唐芸洲
《五虎平南》 •(清)李雨堂
《五虎征西》 •(清)李雨堂
《狄公案》 •(清)佚名
《海公案》 •(清)李春芳编次
《郭公案》 •
《百花弹词》 •(清)钱塘钱涛怒白
《七国春秋平话》 元•佚名
《三侠剑》 清•张杰鑫
《三国志平话》 宋•佚名
《丽史》 明•佚名
《儿女英雄传续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
《全相平话三国志至治新刊》 •佚名
《刘公案》 清•佚名37回
《前汉书平话》 元•佚名
《包公案》 明•安遇时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明•钱塘散人
《双灯记》 清•佚名
《呼家将》 清•佚名
《唐传奇选辑》 •
《五部六册》 明•罗清
《何仙姑宝卷》 •
《宝诰大全》 •
《度阴宝卷》 •佚名
《杏花宝卷》 •
《梁皇宝卷》 •
《民间宝卷花名宝卷》 •
《玉历宝钞》 •佚名
《释疑宝卷》 •
《销释大乘正宗神默然宝卷》 •
《雷峰宝卷》 •
《靖江宝卷》 •
《鱼篮宝卷》 •
《黄氏宝卷》 •
《慧观室谜》 •周效璘
《文虎》 •许德邻
《棣萼室谈虎》 •佚名
《橐园春灯话》 清•张起南
《灯猜丛话》 •莫等闲斋主人
《灵箫阁谜话初集》 •谢云声
《犬窝谜话》 •吴克岐
《纸醉庐春灯百话》 •亢廷珍
《评注灯虎辩类》 •谢会心
《谈虎偶录》 •徐枕亚
《邃汉斋谜话》 •薛凤昌
《笑林广记》 清•游戏主人
《笑赞》 明•赵南星
《十二笑》 清•墨憨主人
《笑林》 •(三国魏)邯郸淳
《笑赞》 •(明)赵南星
《古今笑史》 明•冯梦龙
《广笑府》 明•冯梦龙
《笑典》 清•铁舟寄庸
《笑得好》 清•石成金
《笑林》 三国魏•邯郸淳
《解愠编》 明•乐天大笑生
《雪涛谐史》 明•江盈科
孙权射虎
是的,它出现在九年级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以突出展现他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课文下面对这个典故的注释很简单:据《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载,孙权曾经“乘马射虎”。原来,大家一不小心又把《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混淆了。《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则是记载历史的史学名著,由于《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的特点,由于《三国志》的普及度有限,因而将两者混淆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得在《咬文嚼字》里看过一篇文章,《乡愁》的作者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四川大学讲学期间,曾邀大陆作家流沙河先生同游武侯祠。在张飞塑像前,他们发现木牌上写着“张飞,字益德”,两位国学功底深厚的诗人、学者,不禁为之愕然。因为《三国演义》中,长坂桥头那巨雷般的声音是:“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事后,流沙河先生去查《三国志》,见其中所载的果真是“张飞,字益德”,武侯祠的木牌没错,小说与历史不可混为一谈,考证三国人物自然应以史书《三国志》为准。
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李逵杀四虎的故事也能说个大概;再渊博一点的,还知道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与射虎有关。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记载,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内容——射虎过程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主角换成了楚国的熊渠子。
但是,武松也好,李逵也好,李广也好,熊渠子也好,打虎也罢,杀虎也罢,射虎也罢,都是不得已或偶一为之,孙权却是主动性的,经常性的。
《三国志》中记载的并不像课文注释那么简单:孙权每次打猎,经常乘马射虎,虎经常冲到他面前攀持马鞍。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将要去吴郡的路上,亲自骑着马,用箭射老虎于亭边,他的马为老虎所伤,孙权用两把戟投刺老虎,却被老虎拨掉,他的侍卫张世拿起戈,才把老虎斩获。老臣张昭知道这种情况后,批评他:“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一旦有所危险,恐天下耻笑?” 张昭的意思是一国之君切不可呈匹夫之勇,若有性命之虞于社稷和国民皆不利,还会遭致耻笑。孙权谢张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孙权虽觉惭愧,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造了一辆射虎车,不设车盖,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之。经常有脱群的野兽,撞上射虎车,孙权就以手敲击它为乐。昭虽苦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多有个性的孙仲谋啊!为什么《三国演义》不用这个史实呢?这恐怕与作者罗贯中的创作宗旨——拥刘反操有关吧,因为“拥刘”,就把好事都集中到刘备一方,比如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虚构了“空城计”、“借东风”;因为“反操”,就把坏事都归推倒曹操一方,譬如,把“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添油加醋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孙权一方是刘方争取的对象,罗贯中不能“反”也不愿“拥”,就采用了“抑”,譬如,把周瑜写成了小气鬼, 至于孙权射虎的史实,干脆置之不用,以免长了吴方志气,影响了刘方威风。
1、《周礼》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2、《论语》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3、《尔雅》
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4、《孟子》
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5、《春秋左传》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其派驻国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
1、中国最早的小说源于神话。如果从这一学说背景出发,那么传统国学中最早具有小说意味的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两汉的《淮南子》,东晋的《搜神记》,南朝《世说新语》。
2、唐以来小说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唐以后,韩愈柳宗元高举“复古”大旗,复兴儒道。此时的文人多取古文笔法,书以警示类故事例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游侠类故事例如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情爱类故事例如元稹的《莺莺传》、历史类故事例如陈鸿的《长恨歌传》。当然还有少不了的神怪类故事例如裴铏的《传奇》。至此中国古典小说才真正登上传统国学的历史舞台。
3、发展到宋代话本,中国古典小说可以说已经初具雏形。进入明代以后,大量的文人开始对“话本”进行改进创新,使得白话小说一下子走到了鼎盛时期,包括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诞生于这个时期。到了清代,《红楼梦》的出现更让中国古典小说另辟新径,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问题一:经典国学书籍有哪些? 像国学经典当是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更可观为学之次第,《论》《孟》不可不读,《中庸》可窥儒学之精微,
今之学,《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论语讲义》《蒙书讲义》李里 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其中《蒙书讲义》中有三字经的讲义,读过便知国学之貌
问题二:国学经典著作有哪些 梁启超:I《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II《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胡适:I《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II《实在的最低限度书目》 汪辟疆:《读书举要》 蔡尚思:I《中国文化基础书目》II《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屈万里:《初学必读古籍简目》 古典国学名著 有:汉书艺文志 说文解字 论语 老子、史记、诗经、楚辞、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红楼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尔雅、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大学、中庸、周易、论衡、近思录、传习录、焚书・续焚书、日知录、明夷待访录、思问录、孟子字义疏证、六祖坛经、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昭明文选、乐府诗集、陶渊明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临川集、苏东坡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文心雕龙、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
问题三:国学经典有哪些国学经典有那些 经部
大学
《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
《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
《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孟子
《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春秋左传
《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
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孝经
我国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
山海经
战国・佚名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游记。
国语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战国策
西汉・刘向集录
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史记
汉・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炫之
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贞观政要
唐・吴兢
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史通
唐・刘知几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
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子部
老子
春秋・李耳
“道家最精要之书。”(梁启超语)
庄子
战国・庄周
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列子
战国・列御寇
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
韩非子
战国・韩非
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淮南子
西汉・刘安
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墨子
战国・墨翟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荀子
战国・荀况
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
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杂家学说代表作。
尹文子
战国・尹文
“宋尹”学派始祖,尹文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新书
西汉・贾谊
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法言
西汉・扬雄
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鬼谷子
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黄帝内经素问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九章算术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近思录
宋・朱熹
理学入门书,蕴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义。
阴符经
相传苏秦得此书而为六国之相(《战国策》记)。
周易参同契
汉・魏伯阳
最早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黄庭内景经
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黄庭外景经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注
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四十二章经
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心经
唐・玄奘译
般若部经典中的核心经典。
六祖坛经
唐・释慧能
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
茶经
唐・陆羽
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乐府杂录
唐・段安节 >>
问题四:我国有哪些国学作品?(至少三部) 大学
《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
《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
《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孟子
《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春秋左传
《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
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问题五:国学著作有哪些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 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问题六:国学经典著作都是那些方面的文学作品 核心提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内容丰富全面,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从宇宙自然到人生社会都有辩证的论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易经》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奇一偶谓之数”。从六十四个不同的卦象中,可见古人们“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辩证法。
3、《论语》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4、《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
5、《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6、《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7、《孙子兵法》
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13篇,现存最早的兵书,孙武著。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可考,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
8、《山海经》
《山海经》,十八卷,撰者不详,古代地理类史书。西汉刘歆校书时,有三十四篇,歆并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三篇,今本为十八卷,计山经五,海经十三。记大小名山五千三百七十,河流大泽三百余,动物百二十七种,异国九十五,及《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所载地理、博物、故事、巫术、神话极为丰富,自古号称奇书,影响深远。近代玄奇小说《镜花缘》,大部分素材即取自《山海经》。
>>
问题七:国学著作有哪些 经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子集:孔、孟、墨、庄诗:诗经、楚辞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京梦华录、菜根谭、阅微草堂笔记、梦溪笔谈
问题八:国学经典有哪些 经部
大学
《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
《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
《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孟子
《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春秋左传
《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
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孝经
我国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
山海经
战国・佚名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游记。
国语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战国策
西汉・刘向集录
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史记
汉・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炫之
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贞观政要
唐・吴兢
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史通
唐・刘知几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
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子部
老子
春秋・李耳
“道家最精要之书。”(梁启超语)
庄子
战国・庄周
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列子
战国・列御寇
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
韩非子
战国・韩非
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淮南子
西汉・刘安
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墨子
战国・墨翟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荀子
战国・荀况
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
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杂家学说代表作。
尹文子
战国・尹文
“宋尹”学派始祖,尹文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新书
西汉・贾谊
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法言
西汉・扬雄
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鬼谷子
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黄帝内经素问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九章算术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近思录
宋・朱熹
理学入门书,蕴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义。
阴符经
相传苏秦得此书而为六国之相(《战国策》记)。
周易参同契
汉・魏伯阳
最早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黄庭内景经
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黄庭外景经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注
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四十二章经
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心经
唐・玄奘译
般若部经典中的核心经典。
六祖坛经
唐・释慧能
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
茶经
唐・陆羽
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问题九:国学著作有哪些? 你好,朋友: 经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史通子部:道德经、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汉赋、文选、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综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资料 | 国学书库(之三)—— 集部
本文2023-10-29 14:21: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