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4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第1张

故宫的文物被分了25个大类、200多个类别。比如绘画,《千里江山图》《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重要的绘画,一共53,000件。

书法,像《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这样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还有2,800 件碑帖。

这三项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纸式文物最集中的一个收藏。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铜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馆,一共16万件,其中特别珍贵的有1,670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还有11,000件金银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

玉石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骄傲,中华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历史,通过故宫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联起来,串联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

陶瓷,故宫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是个天文数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于景德镇的御窑瓷器。

故宫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艺、13,000件其它工艺。在我们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较难以保管的就是这种盆景,半米高,枝干是宝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来的那些树叶是象牙染的,染牙。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一共是68,000件,数量也很多。还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黄花梨。

大量的通过“一带一路”的使臣纳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实物保管在故宫博物院里面。比如西洋钟表,18世纪的西洋钟表收藏最多、品质最好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200架西洋钟表。

武备仪仗,太和殿前盛典、庆典使用的那些装备,包括钟和韶乐,数量也很大,33,000件。

铭刻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说历史。十面石鼓就是我们国家国宝中的国宝。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会知道,收藏了4,700片。实际上我们的库房里收藏了23,000片。

每一片都需要定名、需要判义,这件工作我们还在进行,大约在三年之后可以完成。古籍文献一共有60万件,其中有24万块是刷印的书版,也是世界上收藏书版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馆创造新价值

故宫博物馆不再只是中国第一热门旅游景点,其公共博物馆属性愈发鲜明,丰富的展览成为人们与故宫亲密接触的最直接方式;每年到访故宫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次,他们逐渐从“游客”转变为“观众”,在此感受文化、体悟传统,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

1万余种文化创意产品的相继面世,更是让人们印象中的故宫从“正襟危坐”变成“萌萌哒”,故宫变得越来越亲民。

在整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故宫有着独特的地标意义和文化象征。“故宫跑”“故宫精神”“故宫制造”“故宫大修”等都能成为一段时间内文化领域的热点、焦点。众多走进故宫的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在此举办的国际论坛、展览,则让故宫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

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实力。

参考资料:

人民网-故宫创造新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必看国宝

《平复帖》

《平复帖》为西晋陆机书法作品,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陆逊、父陆抗,都是东吴名将。少负才名,工诗文,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为《文赋》,另有《君子行》、《辨亡论》等诗赋著述。

《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其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赏给亲王。后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名士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图轴纵104cm,宽36cm,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沈子蕃,南宋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沈子蕃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原清宫养心殿所藏花鸟图轴、重华宫沈子蕃缂丝梅雀图轴等均为其传世佳作。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酗亚方樽

方樽传世较少,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酗亚方樽,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弦纹樽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青玉云龙纹炉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椟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乃故宫金器,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用八成金制成;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 、“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

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杯为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金杯、鎏金铜杯各一件,两岸故宫金杯各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为乾隆六十二年所作,在艺术风格、镶嵌位置数量上与华莱士金杯接近,后因陈列补粘而造成部分宝石错配或错位。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伪作。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

郎廷极(1663-1715),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子,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

景德镇流传一句话“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康熙红釉是在当时景德镇督窑官朗廷极主持下仿烧宣德宝石红的红釉器,而且仿得十分出色,故将康熙红釉称之为“郎窑红”。郎窑红色泽艳丽深沉,就如初凝之牛血一般腥红,又称之为“牛血红”。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一件元代文物,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景泰蓝”已成为掐丝珐琅工艺的俗名。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和象耳为后配。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根据记录,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5 利簋,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是重要礼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获胜,取得了政权,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7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110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8 九龙九凤冠,明代。明神宗(万历皇帝)孝靖王皇后凤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出土于定陵。帽胎以漆竹扎成,覆盖以丝帛面料,凤冠正面饰以九条等大的腾云金龙,均口衔珍珠宝石做成的珠滴,与九龙对应的是八只同样口衔珠滴的金凤,加上凤冠后侧正中的一条金凤,一共是九龙九凤。这件凤冠上嵌有宝石百余颗,珍珠五千多粒,华丽贵重之极。

9 太平天国玉玺,清代。国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馆,里面都是近现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现代文物中各选了一个代表。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该玺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国藩得到,一直藏于军机处,解放后归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10 开国大典油画。中国现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此画曾被多次修改,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1955年,高岗集团被清算,于是高岗的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致死,于是在油画上也被抹去,换成了董必武。1979年,画家阎振铎受命,另画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继续对外展示。而记载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画,则成了国博现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国博新馆开馆前从未对外展示过。

在考古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会看到很多之前的古董。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信大家上过学的都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相信上过小学都知道,马踏飞燕在中国古董界的价值,马踏飞燕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于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由徐州博物馆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修复完成。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河北满城汉墓也出土一件金缕玉衣,但是玉质没有这个好。可能是岫巖玉,这是和田玉。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效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长1965厘米,重2390克。1987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现藏法门寺博物馆。这条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为唐懿宗时敕令,杖身银质,其上錾饰花纹并鎏金,不仅是盛唐时期鎏金技艺的精品,更是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

这条锡杖的材质非常贵重,并非由锡金属制成,而是由金银打造。整条锡杖用金2两,用银58两,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这条锡杖由杖身、杖首、杖顶三部分组成。杖身中空,呈圆柱形,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属佛祖释迦牟尼。錾有流云纹的银丝折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轮,象征四谛:苦、集、灭、道。

每股轮幅上套置三个满饰缠枝蔓草的扁圆锡环,共十二环,代表十二部经。杖顶是象征佛所在的两重莲台,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话说法门寺的东西都是精品啊,特别是佛祖舍利。

9、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著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

10、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巨集,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

故宫的文物被分了25个大类、200多个类别。比如绘画,《千里江山图》《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重要的绘画,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