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扁鹊医书刚出土,扁鹊就被踢出教材,难道历史要改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失传千年的扁鹊医书刚出土,扁鹊就被踢出教材,难道历史要改写?,第1张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神医,从小到大就听说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特别是他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闻名于世。扁鹊他老人家曾一度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然而就这样一位大神竟然被踢出了历史题材,还是在失传千年的扁鹊医书刚出土的时候。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历史也被改写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神医扁鹊

扁鹊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今河北沧州人。据记载,扁鹊年轻的时候一家旅馆的主管,后来他认识了一个神人,认为扁鹊不是一般人,就将自己的医书交给了扁鹊,扁鹊就此走上了救死扶伤的道路。

他因治好晋国大臣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为了感谢扁鹊的救命之恩,将蓬鹊山田四万亩赐给了扁鹊,扁鹊洞府上面的神石形似扁鹊,人们将扁鹊视为吉祥鸟,就尊称其为“扁鹊”,这就是扁鹊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说扁鹊这个名字就是他的“艺名”。

扁鹊开创了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诊法,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医术高超,被古人称之为“神医”。关于神医扁鹊经典案例主要有扁鹊见齐桓公、治好晋国大臣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虢太子“尸厥症”,扁鹊令他起死,还有就是治好秦国大王嬴荡的恶疾。因此,扁鹊名传千古,并被编入了我国的历史教材。

失传千年的扁鹊医书

2013年,成都在修建地铁的时候,挖出了一个汉代的古墓,出土了了9部汉代医书竹简。后来,专家们对这批医学竹简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为已经失传千年的扁鹊医书。这些医学竹简非常有研究价值,一旦研究出来,必定对我国的中医事业有着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竹简由于年代太过于久远,破损太过于严重,想要全部研究出来,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然而,就在这个好消息出来不久,神医扁鹊就被踢出了历史教材书,真是令人不解。后来,负责编纂的专家解释说,史书关于扁鹊的记载不实,例如从治好晋国大臣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此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而他治好秦国大王嬴荡的恶疾又发生在战国的中后期,两件事相差近200年,时间跨度太大,扁鹊不可能活了这么久。因此,扁鹊可能并非是一个人,或者说一群人,又或者根本就不存。即使现在出现的这批医学竹简,也没有署名扁鹊,也无法证明扁鹊是真实存在的。

结语

教科书必须保证其真实性,本着严谨的态度,经过慎重考虑,才将扁鹊从教材中删除了,待其存在被证实后,再加回来。

扁鹊被从教科书中删除并非个例,卫青、霍去病、张衡的地动仪等纷纷被从教科书中被删除了。这不不禁令人疑问,如果历史非要如此这样“严谨”的话,那么历史课本上剩下些什么,又有什么是可信的,是不是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要被改写了?各位,你们认为应该被删除这些内容吗?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是依靠口口相传,古籍典藏以及考古发掘等方式,然而在这些传播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的可信度比较高呢?

深埋在土地内几百上千年的东西不会有假,它可以直观的准确的告诉我们当时发生了什么。

比如今天说的这个考古发现,几个毫不起眼的破罐子,却轰动了世界,有学者研究之后认为,

这几个破罐子可能改写中国历史

,又或者可以解答许多历史谜题,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到1936年的伊拉克。

这一年的夏天,伊拉克首都附近的郊区有一处基础建设正在施工,施工单位无意中发现了一个2200多年前的古墓,施工方马上停止了手头的工作,马上上报给了伊拉克文物部门。

当地考古专家赶赴现场后,就开始对古墓进行清理和发掘,由于古墓的防盗系统非常完善,最终经过了60多天的努力,才把石棺打开。

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600余颗珍珠,还有各种金银器具以及一些青铜器和陶器。

伊拉克考古专家们惊叹之余发现了几个非常奇怪的破罐子,说它破是因为罐子的边缘已经损坏,说它奇怪是因为罐子里面装满了沥青,而且罐子的底部还埋着铜管、铁棒等金属。

随后伊朗文物部门成立文物研究组,专门对这几个破罐子进行研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一个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消息传播开来,这个罐子是一个“电池”。

根据研究发现,只要将一些碱性水倒进去,通过铁棒和铜管等金属可以释放出电来,而电量足以点亮一个电灯泡。而这个原理和世界第一个电池的原理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基础。

那么也就是说,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人类就已经掌握了人工控制电能的能力。

消息传出之后,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和科学家都纷纷来到伊拉克,想要一起研究这个上古“高科技”。

在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破罐子可以串联起来使用,释放出来的电量可以达到人体局部麻醉的效果。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也就意味着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的地方并不是中国,而是伊拉克。

众所周知,中国三国时期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虽然这种麻药的配方已经失传,但是不论是中国的正史还是野史,都对此有大量的记载,说明这种药剂是真实存在过的。

然而这个2200多年前的“电池”被发现后,可能把人类使用麻痹手段来进行医疗的历史提前了近500年。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个装置也可能是用来实施“电镀法”,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古代的镀金雕像之谜也就找到了答案。

图:古代镀金雕像

不久之后,埃及也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埃及金字塔附近的一个壁洞中的壁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类似这种装置的画面。

图:埃及金字塔附近类似设备的壁画

随后,金字塔研究会大胆的假设,如果古埃及就已经掌握这种技术,那就可以解释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在漆黑的金字塔深处的内壁上雕刻壁画。

因为,在这幅壁画的附近没有发现任何古代使用的照明装备,比如火把,油灯等痕迹。

图:文物内部结构展示

但是反对派的人也很多,他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是我们自己的“异想天开”,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装置就是“古代电池”,也许这就是一次机缘巧合下的一种类似电池的产物。

所以在没有更多证据支撑的情况下,不能认为古代人已经可以掌握了电能的使用。

因此这个装置的真实用途也一直被世人所争论,但不管怎样,发现了比没发现强,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在另外一个地方又发现了类似的产物,到那时一切真相或许就大白于天下了。

古代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就是金属的使用作为标志,大家都知道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来炼铁的国家,最早对煤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其实"煤"这个词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首次使用的,但在很久之前我们已经懂得使用了,并且懂得寻找煤的一些知识,因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所以大致可以判断,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对煤有了初步认识。

西周目前发现四处古墓,其中都有煤的雕饰品,而在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发现,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人也有用煤的记录,而对于炼铁来说,古代是用柴烧火的,把石头放入火种加温,用来炼铁,其实用煤来炼铁更加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中国有没有用煤来冶炼金属呢,因为缺乏考证,所以一直不敢下定论,而在世界范围内,公元前300年的希腊著作《石史》中,已经有记载古罗马用煤来加热,如果单从用煤的情况上来看,中国比世界领先大约1500年,于是有人推断,中国用煤来冶炼金属,应该比外国更早。

但西方专家的外国人却不太承认这一点,甚至有人提出,明朝时期中国的江南不会出现工业革命,应该江南地区没有煤资源,相对来说英国的工业革命,煤能源却用之不尽,不过中国史料中的记载,秦汉时期后煤资源似乎没有被开发利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直到2015年,在新疆尼勒克县有专家考古,终于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发现了端倪,考古专家挖了一座自认为普通的古墓,却在其中发现了一件特殊文物,即大量的煤炭、煤灰、煤块,根据碳14元素测定,发现这些都是3500多年前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当时尼勒克县的古人就懂得用煤炭了。

在考古过程中,专家还发现了坩埚、炼渣和陶范等,甚至还有青铜刀,很明显这些东西都是利用煤冶炼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用煤冶炼金属的历史,要更加早于外国,为什么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会发现煤炭冶炼金属呢,虽然专家还没找到答案,但这的确改变了中国的冶炼史。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一想到嫦娥,我们的脑海中便能够浮现出一位广寒宫中,手捧玉兔的清冷仙子。然而湖北出土的千年古书王家台秦简中的《归藏》文中,却指出嫦娥原名应该是姮娥

一、嫦娥的美丽形象

在我国古代众多文学作品中,嫦娥一直是美丽的象征,她清冷而孤独,在偷吃灵药之后飞升上天,入住了广寒宫,与玉兔作伴,由嫦娥衍生的一系列中国古代文化故事,比如后羿射日、西游记等,都出现了嫦娥。从古至今,赞美嫦娥或者是用嫦娥的故事来隐喻自身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可见嫦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嫦娥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二、考古发现改写历史

我们都知道,每一次的考古发现都能为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对历史的新的解读,而这次在湖北出土的《归藏》中,我们可以发现嫦娥的原名并不是嫦娥,而是姮娥,在故事中也并没有后羿这个人物出现,这也能够从侧面印证,这些神话传说中包含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与加工,这直接改变了我们对嫦娥这一形象的印象和对整个嫦娥奔月系列的故事的看法。

三、为何姮娥叫嫦娥

现在我们知道了嫦娥并不是这个人物形象的本名,那到底是出现了什么事情,让这位女子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的传统神话故事当中呢?据这次的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嫦娥奔月故事的书出现在西汉,而当时的皇帝名中有恒字,为了避讳皇帝姓名,所以书写故事的作者将姮娥改成嫦娥,流传至今,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这一人物形象。

小编认为,嫦娥的原名是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她所给我们带来的文学作品与文化典故才是值得我们珍藏和流传的重要宝藏,关于嫦娥的原名并不是嫦娥,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讨论。

项羽所率的楚军在巨鹿和秦军展开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最后秦军惨败,此一战后,秦朝注定了灭亡,但项羽的行军路线一直存在争议,史书中记载,楚军曾停留在安阳,安阳这个地方在哪里,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直到山东东平市出土一陶片,上面刻有安阳市三个字,终于揭开了谜底,但也改写了史书中的项羽行军路线。

秦朝著名将领章邯率军攻破各路起义军,后章邯北上攻打赵国,与南下的长城军联合将赵军包围于巨鹿城,当时各诸侯国都不敢前去解救,只有项羽率数万兵力,经过一番破釜沉舟之后,歼灭了秦军50万主力,由此奠定了秦朝走向灭亡的道路。

但是对于项羽为何能够打败秦军,项羽的行进路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史书记载,项羽所率的楚军曾经停留在安阳,安阳的具体位置,就成了历代史学家争论的重点,一派人支持为《汉书》做注的颜师古,认为安阳在黄河北岸的今河南安阳西南,还有一派人支持为《史记》做《索隐》的司马贞,他们认为安阳在黄河南岸的今山东曹县东侧。

虽然这两种说法都和史书上记载的项羽北上路线没有争议,但是与《史记》记载的其他相关史事存在矛盾,而且无论安阳在上述的两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地方,项羽都无异于自投罗网。

所以著名青年历史地理学家辛德勇大胆推测,安阳在今山东东平县南侧或西南侧的某一地点,而山东东平出土的一陶片上刻有安阳市三个字,也很好印证了这个推测。

所以史书原先认为的楚军是西经魏国救赵,实际上是楚军北过齐国救赵,别说史学家认为的错了,就是秦军自己也没有想到,所以面对突然而来的楚军,秦军立马陷入了慌乱之中,这也是项羽能够取得巨鹿之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为了配合新疆尼勒克县的基本建设,考古专家对吉仁台沟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一直以来,新疆并未有重大考古发现,所以专家认为只是一座普通的遗址。然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出土一批又一批特殊文物之后,考古专家震惊了。 在这一距今3500多年前的遗址中,考古专家有很多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发现了大量的煤灰、煤渣和未燃尽的煤块。在3500多年前,难道尼勒克县的古人,就懂得了运用煤炭冶炼青铜? 从史料上看,《史记·西域传》中描述了一段历史,即:在新疆南部的库车县一带,古人用煤冶炼生产的场面。如果证实了这一点,那么中国最早用煤炭冶炼的记录,就将花落库车县。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 然而,吉仁台沟口遗址却放了一个「 ”大卫星”。在这一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煤灰、煤渣和未燃尽的煤块。在这些煤炭周围,有坩埚、炼渣和陶范等冶炼器物,甚至还有一把20厘米长的青铜刀。显然,这是古代新疆人在用煤炭冶炼。 在3500年前,古人冶炼青铜,往往会使用更容易获得的木炭,而不会选择难找、难运的煤炭。为什么吉仁台沟口遗址中会使用煤炭,如今这一疑问还没有揭开,但这一点却确确实实的改写了中国冶炼史。 众所周知,就目前考古证据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在山东平陵冶铁遗址、河南巩县冶铁遗址中,都可以看到古人对煤炭的运用,但这两个遗址,都是西汉时期,距今只有2000多年。 从文献记载上看,中国古代对煤炭的认识,最先记录在《山海经》中: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 ,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煤炭)。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显然,《山海经》中的这一记载,不仅说明中国人知道了煤炭,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找煤初步地质知识。(李时珍才在《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考虑到《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所以判断战国时期中国人对煤炭至少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已经开始使用。在西周时期的4处古墓中,都曾出土了煤雕制品,可见《山海经》中的这一记载,是有渊远的流传。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领队阮秋荣,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中原地区,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遗址发现用煤迹象。因此,我们普遍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煤炭资源。 当然,至于战国时代有没有用煤炭冶炼金属,如今因为缺乏考古物证,所以不能确定。 总之,从史料和考古来看,古中国最早用煤炭冶炼是在汉朝,大规模煤炭炼铁也是在汉朝。但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出现,不仅刷新了中国人用煤冶炼的历史,而且还将人类用煤炭冶炼的历史上推千余年。 煤炭虽小,却是人类能源利用史上的重要一步。从煤炭运用来看,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发达和开明程度。记得一个西方学者认为,明朝江南不可能出现工业革命,就是因为当地缺煤,而英国工业革命中心却不缺煤,有足够的能源驱动。不说这一观点正确与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从汉朝之后的2000余年内,中国在煤炭这一能源的运用上,表现出的是停滞不前。 另外,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还有一些让人困惑的发现,比如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小米,为什么会出现在新疆,3500年前的人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失传千年的扁鹊医书刚出土,扁鹊就被踢出教材,难道历史要改写?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神医,从小到大就听说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特别是他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闻名于世。扁鹊他老人家曾一度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