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6收藏

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第1张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据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考古学界统称为“良渚文化”。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40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1986、1987年,从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使世界上许多大博物馆对旧藏玉器重新鉴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误认为是汉玉(实际上是良渚玉器)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发现了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确认是人工堆积的大土台,土层最厚处达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见。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1、石器

出土的石器有斧、凿、锛、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的使用,说明当时早已进入犁耕阶段。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2、陶器

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

3、玉器

玉器的发现很多,有璧、琮、璜、坠、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

4、蚕丝织品

20世纪50年代末,在湖州钱山漾遗址中出土属于良渚文化的纺织品遗存,其中包括丝线、麻布,更令人称奇

的是一块被鉴定为最早的“绢织物”的纺织品,材质是经过缫制的家蚕丝,其经纬密度达到每平方寸120根。这说明良渚文明已经掌握了相当发达的养蚕和纺织技术。古籍传说养蚕纺织的始祖是黄帝正妃嫘祖,从发现来看,丝织技术的发源地很可能应是东南中国的良渚文化。 5、鼎

在陶器时代,中原地区并不流行三足鼎,鼎的器型在良渚的发掘中却十分常见。鼎在其祭祀中的使用,已初具后来中原礼制的萌芽。

良渚文化的发觉惊呆了全球,但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能挖出来这枚封尘了80多年来的天然珍珠,良渚是指5300至4300年前,在中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河段存在过文明。以良渚古都为中心的遗迹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它发觉能够上溯到1936年。那时候,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史新庚,在考古发现过程中发现了一件黑陶器。他感觉在他故乡良渚也发现了过相似的黑陶器。于是他就迅速返回良渚,开展珍贵文物调查。在他监督下,良渚发掘出了数百件黑陶、石器时代、翡翠等珍贵文物。这一“小”发觉,宣布揭开良渚遗址的一角。但是,伴随着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良渚遗址的挖掘和科研工作迫不得已终断。

更糟糕的是,抗战期间,石欣随西湖博物馆北迁。他欠缺医生和药品,最后生病,丧生于27岁。文化的火把发送给了考古学组织梁思勇、董佐斌,梁思勇和董佐斌应史新耕之邀,前去挖掘现场考察良渚遗址,充分肯定了这一发觉其价值。一九三九年,梁思永老先生视查良渚遗址,经对比研究,觉得良渚遗址出土陶瓷器通常是类似龙山文化的黑陶,并给出良渚遗址归属于杭州湾龙山文化。

这个观点执政了考古学家近20年,直至20个世纪50年代。直至1957年,中国近现代考据学的奠基者之一夏鼐才明确提出:“浙江黑陶易干易褪,山东并没有标准化的龙山文化鸡蛋壳陶瓷器。数控刀片样子除开圆脚外,还有许多的圆底。在山东龙山文化,极少有厚底容器。陶桂发觉非常少,也不是一个标准化的龙山文化。”刚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论点论据。2年后,他首次指出“良渚文化艺术”这一新名字,说明良渚是一个拥有本身演化发展顺序的考古学文化,彻底有别于龙山文化,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后,专家学者逐渐调查其发源,并且于1975年和1979年明确提出“马家浜文化”和“宋泽文化”的名字。

最终,考古工作者根据吴县(现苏州吴中区)草月山积累,确认了三大文化的特点次序: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艺术——良渚文化。但是,虽然也有一些珍贵文物在良渚文化艺术发掘出,但“十大考古发现”中并没什么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探索停留在并对文化底蕴的认知上。最后,在1986年,局势打破,良渚文化艺术拥有自己的“意味着”。

1、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治安怎么样,楼栋间距够大吗?2、良渚文化村属于什么特色小镇?3、良渚文化村春漫里社区环境怎么样,适合一家五口住吗,新房交易税费怎么算?4、良渚文化村可以玩几个小时5、良渚文化村是如何规划和运营的?6、余杭良渚文化村:去一次就够了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治安怎么样,楼栋间距够大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小区相关问题。

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地处交通发达的地方,本身的治安就非常安全。而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也拥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负责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居住环境的卫生与安全。因此,在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里面居住挺好的,安全环境卫生都很好。

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是由专业的建筑设计公司负责的,整体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规划设计都十分合理,绿化高,容积率低。因此,良渚文化村柳映坊三期的楼栋间距设计是合理的,距离是足够大的,不会影响到每栋楼直接的采光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感谢您对商办网的支持,祝您购房愉快!

良渚文化村属于什么特色小镇?

良渚文化村属于旅游特色小镇。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6公里,距离良渚遗址保护区2公里。既紧靠著名的文化遗址,又有距杭州市区中心最近的丘陵绿地和水网平原相结合的生态环境。

用文化时空坐标(联系到中外的同期文明和文化,也涉略到与良渚文化有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阐明良渚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无法取代的崇高地位,以及良渚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探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扩展资料:

良渚文化村的人文十典:

白龙潭:位于白鹭郡西北。与防风氏神话传说有关。

荀子塔:位于劝学里西北。与荀子事迹和传说有关。

七贤桥:位于七贤广场东南。与“竹林七贤”事迹和传说有关。

回音壁:位于绿野花雨西北。与李白事迹和传说有关。

杜甫桥:位于玉鸟流苏东。与杜甫事迹和传说有关。

宝塔尖:位于绿野花雨南。与白居易事迹和传说有关。

屯兵处:位于七贤广场北侧。与杨家将传说有关。

迎主岭:位于绿野花雨北。与赵构事迹和传说有关。

太白缺:位于绿野花雨东。与刘伯温事迹和传说有关。

寡山书屋:位于七贤广场北。与田夫子事迹有关。

-良渚文化村

良渚文化村春漫里社区环境怎么样,适合一家五口住吗,新房交易税费怎么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良渚文化村春漫里小区相关问题。

良渚文化村春漫里位于(余杭)良渚镇良渚文化村春漫里,绿化率为暂无资料%,容积率为暂无资料,环境挺好的,有花有草,家里人可以带着小朋友在小区里活动。良渚文化村春漫里户型也多,设计挺合理的,一家五口可以选择大点的户型。

良渚文化村春漫里新房交易税费包含契税、维修基金、物业管理费。良渚文化村春漫里契税:买新房子要缴纳的契税为购房总价的3-5%(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税率不同),普通商品住宅减半,即15-25%。良渚文化村春漫里维修基金:按建筑面积乘一定金额收取。良渚文化村春漫里物业管理费:房屋交房后支付,具体档次费率按各地物价部门规定执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感谢您对看房网的支持,祝您购房愉快!

良渚文化村可以玩几个小时

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建议建议游玩时间是1小时 - 2小时,时长受多个因素影响,仅供参考。

拓展信息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玉鸟路。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简介: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6公里,距离良渚遗址保护区2公里。既紧靠著名的文化遗址,又有距杭州市区中心最近的丘陵绿地和水网平原相结合的生态环境。

这里有天目山余脉、京杭大运河、东笤溪等优越的自然环境,并有国道和铁路经过,交通发达。良渚文化村有南都房产度假巨额投资,打造成一个国际性的文化旅游城镇。良渚文化村占地12000亩,其中有良渚遗址、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圣地”公园、良渚五星级度假村、“良渚不夜城”、“良渚风情街”、良渚生态森林公园、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水上乐园等建筑群和景点。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包括了宫殿、祭坛、墓地、工场、农耕区、土垣、城址、村落等119处。集中体现了中华名族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博物馆建筑设计严谨,设有基本陈列室、临时展室、影视报告厅、学术会议室、观众服务设施和休息区域、贵宾接待室等,设施完善。

良渚文化村是如何规划和运营的?

规划良诸文化村,其名伟大,宏伟,充满创艺性人文理想现实,现实良渚文化及命名良渚文化六十年之久,更好规划才更好发展,运营的,要知道良渚文化时代追求,世界,全球,都吸引以古建筑,古村落,带现代风格文化,有多元化景色相结合,良诸有一种温和玲珑剔透,娇的文明文化,就是良渚的玉器,良渚古遗址的,规划保留原来良渚遗址文化遗产,不要遗憾良渚文化没有出现高大鼎器,文明几千中华文化,另一种新形态,新面貌,是属江南,属长江流域,属杭州湾杭嘉平湖,长江是温润而美丽江南,而亲切水乡之美,浙江的风士人情延缘下来的有节奏的,要规划好延续保护好, 历史 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财富,遗留文遗产同现规划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良渚文化村,保特原来文化遗产物,如来古建筑风格文化符号,保特原貌,保持原貌修复,保持古村落面貌不变,良渚古城遗址整个良渚 社会 的权力中心,良渚遗址特殊身份,利用价值在,遗址群为良渚文化中心,玉石,玉器出名资源利用价值,重要规划好,才能得倒好的运营,打造名富其实 旅游 产业,红古村遗址遗产文化,配合现代桃兴花圆村,才能运营良渚新的模式,多样化摸规划,最重保持原来的东西不变,才有运营价值观,更好地文化遗产传下去,更好运营良渚文化村,让世界认识良渚文化村,更好地让良渚文化村走向世界!

答:良渚文化村既有古代文明的老村落,又具有现代 时尚 建筑风格设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景区。但我们要告诉世人,我们还有一种温和、玲珑剔透、娇小的文明,就像良渚的玉器。我们不要遗憾良渚文化中没有出现高大鼎器。我们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另一种形态,它属于江南,属于长江流域,属于杭州湾和杭嘉湖平原。长江是温润的,亲切的,具有亲和力。如今浙江的风土人情,内心的节奏,就是良渚文化自然的延续。我们要保护好 历史 遗留下来的珍贵材富,更要发扬现代优质文化乃至生活文明的可贵精神。把遗留和现实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规划和运营好良渚文化村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要规化和运营好。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点就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

(良渚文化村)距杭州市区约16公里处,位于杭州西北方,属于(良渚组团核心区)良渚保护区附近俗称(良渚文化村)。

(良渚文化村)建立在著名的文化遗址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极为优越,附近集合了(良渚圣地公园)良渚星级度假村良渚风情一条街生态公园高尔夫球俱乐部教育训练中心水上活动乐园等多角化的丰富 旅游 项目,素有《当代田园小镇》的美号。建设文化村的架构以《二轴二心三区七片》为主轴。

二轴:是以文化村东 西主干道和滨河道路串联着。

二心:是在东西两侧分别设立 旅游 中心与公建中心。

三区:分别设立核心 旅游 区,小镇风情度假区,森林生态休闲区。

七片:分别在山水之间的村落与民居。一边是文化遗址,一边是现代化的美学建筑,二者的结合碰撞出中国最美的田园小镇。

这些现代化的美学建筑是由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安藤中雄)与国内顶尖的设计团队共同打造建设。古文化遗址与现代美学结合为中国的农村建立了典范,也打开了人们对 旅游 档次需求,同时也建立了企业界在训练与休闲一个优质的场所。

良渚遗址于1936年发现,迄今已经历83年,四代考古人的努力。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作为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得到认可,到今年刚好是良渚文化命名60周年。1986年以来陆续发掘了反山、瑶山、莫角山和汇观山遗址,提出良渚遗址群的概念,2006-2007年良渚古城的确认使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进入都邑考古和全方面考古的新阶段,我们对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认识也更加立体化了。良渚文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意义非凡。目前良渚文在近两年的文旅行业界,神盘良渚文化村是个经常被反复提及、高层热议的话题型项目。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约20km的余杭,因毗邻良渚文化遗址而得名。

整体环境依山面水,西北侧为大雄山,东南为良渚港,北侧是良渚遗址保护范围的缓冲区,优越的生态条件赋予该地块丰富的植被形态。

要把良渚文化村建成一个伟大的社区, 核心思想就是“居游于自然间”,并且尊重自然环境。运营规划中的这些“绿色手指”就像一串提醒,提醒着开发商自然环境如何运作,以及它的重要性。这些“绿色手指”也向所有城市住民揭示“生活在自然中”的重要性 ,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良渚文化村良好的基本面貌需要高水准的规划。应从“人”的尺度与体验出发,尊重当地的环境,基于已有的文脉信息去创造真实的、人与人彼此联结的场所。针对良渚独特的自然 历史 文化资源,协助地方政府开展良渚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承担良渚博物院的规划建设、 旅游 资源及配套设施的开发运营,积极配合良渚文明申遗工程。

二、良渚文化村的运营模式可以采用以一次性协议出让毛地,开发商代建基础设施,通过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开发节奏,将所得利润陆续投入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

开发商从开发建设并运营期长达近几十年,可以尝试通过引进和培育养老、教育、文旅等产业来保证社区服务可持续运营。

三、在行政管理上,良渚文化村要形成基层政府、地产商、物业、业主共治的管理格局和社区精神。

这种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协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通过上下双向的社区营造,鼓励社区业主在公共事务中积极参与与发声,唤醒当代人的公民意识,构成其对社区的归属感与参与感,从而促进一种共商共建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四、产业拓展与社区融合

良渚文化村应积极投入公共服务设施,将开发定位从旅居转变为定居。在运营社区配套的过程中万科不断 探索 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结合良渚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发一系列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产业,并把社区养老观念纳入开发标准和发展导向。 积极发展文化、 旅游 、教育、养老等产业。

五、将文化凝聚力作为良渚文化村社区共治的最大抓手。

开发商可出资将“村志”镌刻在石碑上,置于小区醒目的位置,此举表达了开发商与业主共同维护社区文化的决心。

村志碑落成之后,可以由业主委员会进一步提议制订一份“村民宪法”作为社区行为规范,经过多轮沟通拟出村民公约草案,并面向全体业主开展征询工作,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上门走访等方式征集业主意见,最终形成大家熟知并自觉遵守的“村约”。

六、社区营造

1、社区认同的起点源自价值观相符的业主。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能力和 社会 地位,不受通勤制约。更关注心灵的需求,向往田园生活,良渚文化村的出现,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田园人文生活的情怀。他们唤自己为“村民”,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对良渚文化村的居住环境和文化价值是非常认同的。

在早期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不足的情况下,这群人基于一致的价值观,建立起了生活互助与 情感 联结。不论是发起社群还是共同建设社区,都会产生共鸣,团结性也比较高。这就是良渚文化村社群的雏形,在后期社区的营造里,第一批业主也始终是重要力量之一。

2、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打通沟通渠道,建构协商平台。

良渚文化村近20年的开发历程中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外界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任务,良渚文化村为什么能够实现呢?首先,良渚文化村从策划开始,到规划、设计、建设,都是按照基本的科学规律来操作的。为了便于规划“落地”,在规划概念形成阶段,直至修规、详规深化阶段,杭州当地的规划设计单位都一起参与合作。总体规划前后做了3年。

这样,总规的原则才得以一直贯彻到单一开发项目的深度,为良渚文化村总体设计奠定了基调,并保证在后续项目深入设计和开发阶段不会变形。

其次,在开发的过程中,始终只有一家企业主导,核心团队稳定,保证了开发思路的连贯性。

一、良渚文化村容量大、时间跨度长,规划的骨架很重要,但整体控制又不能过于死板。所以,在项目的生长过程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可以让非理性、饱有生命力的东西嵌入进去。同时,这些规划上的留白也为意想不到的情况预留足够的系统余量。经过前后四年的开发,CIVITAS对于良渚文化村未来发展,提供了两条建议:1让原有的愿景和原则引导社区的设计和发展;2与理解、共享这个愿景的设计师和管理者共同合作。

二、打造配套,转旅居为“第一居所”

__

三、以知名设计师的地标建筑为引爆点的营销势能

__

四、a 生态人文城市的实践

__1、开发的初心—— 成为中国的最佳居住地

__2、建立可持续机制——生态、人文、自治。

__3、社区认同的起点源自价值观相符的业主

__4、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打通沟通渠道,建构协商平台

__5、文化凝聚力是良渚文化村社区共治的最大抓手

__

__ b 用活动、媒介宣传营造社区精神

__组织活动是营造社区归属感的有效途径。万科深谙此道,在业主入住初期,会举办以节日文化或 体育 活动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增进社区交往。村民日、村跑、村民市集、村晚等活动远近闻名。_同时,也支持业主自行发起活动,尤其是社区的意见领袖们,共同维护文化村的地方身份与邻里关系。目前,良渚文化村内由村民自发成立的社团不下30个,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维系着邻里交往,同时也制造了人们对居住地的认同与归属感。除了活动,媒介宣传也是社区营造手段之一。通过海报、宣传栏、小区内部刊物、自办报纸等形式加强社区成员对社区及邻里之间的了解。

c 产业拓展与社区融合

__养老产业

__结合良渚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发了以随园嘉树为起点的一系列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产业,并把社区养老观念纳入开发标准和发展导向。

__教育产业

__在公立教育资源跟不上土地开发和人口增长节奏的背景下,万科积极投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设施建设及资源整合,结合 社会 需求开拓教育市场,开始系统性地经营横跨学制与非学制、倡导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的业务体系。

__文旅产业

__针对良渚独特的自然 历史 文化资源,协助地方政府开展良渚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承担良渚博物院的规划建设、 旅游 资源及配套设施的开发运营,积极配合良渚文明申遗工程。

__这些诞生于良渚文化村的“业务板块”互相合作互相渗透,深入社区日常生活

良渚文化村是一个伟大的社区,它很难再被复制。

首先,良渚文化村的基本面貌得益于高水准的规划。它从“人”的尺度与体验出发,尊重当地的环境,基于已有的文脉信息去创造真实的、人与人彼此联结的场所。

__其次,良渚文化村的运营模式比较特殊。它是以一次性协议出让一万亩毛地,开发商代建基础设施,通过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开发节奏,将所得利润陆续投入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

__开发商从开发建设并运营至今长达近20年,并尝试通过引进和培育养老、教育、文旅等产业来保证社区服务可持续运营。

__再次,在行政管理上,良渚文化村形成了基层政府、地产商、物业、业主共治的管理格局和社区精神。

_ 这种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协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通过上下双向的社区营造,鼓励社区业主在公共事务中积极参与与发声,唤醒当代人的公民意识,构成其对社区的归属感与参与感,从而促进一种共商共建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看来你是建筑师了,对于古文化村落重新规划来说,需要本着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文化符号,建筑细部,巷道,小广场等。第二,改签原有的落后居住环境。根据原有的古村落开发来看,很多修旧如旧的古村落,脱离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很多原有村民不愿意居住,导致村子成了单纯的 旅游 区,那就失去了改造的本意,村子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居住的,而不是一座被用来盈利的艺术品。具有生气的文华才能活起来!但愿你能把握好这个平衡点。规划好有底蕴,有生机的古村落!

良渚文化 村 是一个 伟大的 社区, 他 很难 在再被复制。首先 ,良渚文化 村 的 基本 面貌得益于 高水准 的 规划。她 从 “人 ”的 尺度 与 体验 出发, 尊重 当地 的 环境, 基于 已有 的 文脉 信息 去 创造 真实 的 、人与人 彼此 相连 的 场所。 其次, 良渚文化 村 的 运营 模式 比较 特殊, 他 是以 一次性 协议 出让 一 万 五 毛 的地,开发商 待代建基础设施,通过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开发节奏,将所得的利润陆续投入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开发商从开发建设并运营至今长达近20年,并尝试通过引进和培育养老,教育,文旅等产业来保证社区服务可持续运营。再次,在行政管理上,良渚文化村形成的基层政府、地产商,物业、业主共治的管理格局和社区精神。这种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协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通过上下双向的社区营造,鼓励社区业主在公共事务中积极参与与发声,唤醒当代人的公民意识,构成其对社区的归属感与参与感,从而促进一种共商共建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我是画淘淘书画,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为什么一定要定位成文化村?

因为现在很多古遗迹遗址非要跟现代文化扯上关系,感觉不伦不类。反而没人去。

二、如果没文化就不要定位成文化村。就定位成古遗迹古遗址。保持原始的村容风貌也许会更好,在原始村容村貌上想发展的方向也许更符合当下人的审美口味。

三、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文化而破坏了原始村貌,因为没有文化偏要装出文化反而体现出一股泥腿子戴眼镜装教授,这很滑稽。游者是能感观到的。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事不要干。

余杭良渚文化村:去一次就够了

文/_烨

上周从植物园回来良渚文化村,周夫人就嚷嚷着要去良渚文化村看樱花,良渚文化村我说那就这周六去吧。

良渚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西北部,离我们住的地方比较远,于是我们早早就起床了,大概9:00就出发了。

从我们住的附近地铁站到良渚地铁站,大约有二十几个站,行程1小时零10分钟。

到了良渚地铁站,看到广告屏上挂着一句话,良渚良渚文化村: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以前听说过良渚文化,印象中这个地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落。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隐约感觉到这个地方的文化不是地方的,而是代表整个中华文化的。

因为从研究的角度看,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良渚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确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

但我不知道的是,良渚凭什么去证明这一点?

我知道良渚有一个博物馆,据说是全国有名的,如果我们去到这个博物馆,应该能探寻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遗憾的是我们到达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6:30了,博物馆已经闭馆了。因此我们依然没法得知这个答案,这也许是此行最大的一个遗憾。

我也在思考,这次行程的安排似乎并不周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博物馆这个景点放在游玩的必须计划之内。因为这个地方很重要,它是解开我心中疑惑的重要线索。

作为一个以文化立村的地方,良渚所有的历史和文化理应会在那个博物馆里集中展现。而我们硬生生地错过了,实际上我们来的比较早,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去探寻这个博物馆。

只是我们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停留的时间太长了。这个地方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而它真正吸引游客的秘密,一个是樱花,另外一个是晓书馆。比如周夫人就是冲着樱花而来的,而我主要是冲着晓书馆而来。

不过周夫人还是挺失落的,由于来晚了一个星期,樱花已经长叶子了,只有有熙熙攘攘的几枝残花还挂在叶子的中间,目前已经没有欣赏的价值了。

好在我们在樱花大道隔壁的一条小河边,偶遇上了开得正热烈的梨花,雪白雪白的,衬着隔壁翠绿翠绿的柳树,颜色光彩夺目,倒也是春天里一道难忘的风景。

周夫人很快忘记了樱花,立刻投入到了梨花的怀抱,开始拍照赏花。这是春天的好处,即使你错过了这一种花,你仍然可以遇见另一种花。

除了梨花,隔壁空旷的田野上,还长了密密麻麻的油菜花,很多游客在上面放风筝拍照。

我是最喜欢油菜花了良渚文化村!看到大片大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我总能想起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们三姊妹到油菜花田野去拍照的情景。那时候我大概只有两三岁吧,那样的场景不断在我的脑海出现,温暖而感动,美好又难忘。

今时今地,我又带着儿子来到了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里,如果他像我一样大了,会不会也能想起这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依然觉得美好难忘呢?

这次来良渚,我自己最想去的是晓书馆,这个书馆我没有来过,我想很多人也没有来过,但他的名声早已传遍神州大地。

它有名气,我想倒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么特别。我进去看了,从书馆的摆设的角度还真没有发现它的特别之处。

如果真要说几点特别之处,我想也是有几点:第一,它是一个公益性的书馆,游客只要预约均可免费进进入参观或者阅读;第二,它坐落在由日本知名设计师设计的一座建筑里面,这个建筑的确挺别致的,很有格调;第三,最重要的它的这个书馆的馆长是知名的人物是高晓松。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个书馆的名声可能大过于它是一家书馆的实质。大部分来到这里的人,都是风尘仆仆从远方赶过来的。我很难想象,游客还有心境在里面静静的看上一两个小时的书。

大部分游客也许都是慕名而来,在里面选择合适的地方拍一张合影,以此留念,仅此而已。

良渚这个以文化立村的地方,的确需要这样一张金字名片。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可以说是高晓松成就了这个书馆,也可以说是良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高晓松的这个书馆。

晓书馆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书,也许因为周边似乎没有更好的去处了。

我想我是不会再来良渚这个地方了。如果一定要来,一定是周夫人再次拉着我去吃那道川菜馆的泡椒鸡杂。她在回来的路上,不断地赞扬那道菜,甚至说这道菜是她来杭州之后吃过的最好吃的菜。

我有点感慨,从良渚文化村回来,我们没看到良渚博物馆,没看到樱花盛开的美景,能让我们最惦念的竟然是良渚美食街的一道川菜。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1][2]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4]

中文名

良渚文化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3]

年代

距今5300-4000年

地址

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

精品荐读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之王,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作者:说文解物

从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时代的人到底如何织布呢?

作者:春梅狐狸

快速

导航

文化背景文化特征分布范围代表文物文化馆院遗留谜团文化价值

考察发掘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5]

文化命名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施昕更成为良渚遗址的第一个发现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驱。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了。

  在前一阶段考古诸多发现的启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目前已发现各类遗址135处,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学者们称之为“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遗址发现

1935年5月,在西湖博物馆对杭州一个叫古荡的遗址进行发掘,当时在西湖博物馆工作的施昕更先生也参加了这次发掘,在整理出土器物过程中,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别是一件有孔石斧,引起了施昕更先生的注意,这种石斧在他的家乡良渚一带盗挖文物之风盛行,尤其是盗挖玉器,因此,在盗坑附近常散落着一些石器及陶片,施昕更先生从小生长在良渚,对当地的"掘玉"耳濡目染,有深刻的印象。这两地的石斧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良渚为什么也有这种石斧出土呢?这些疑问诱发了施昕更先生回良渚调查的想法。经过多次的调查,施昕更先生采集到了一些陶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良渚似乎有一个古遗址的存在。将这些情况和想法向当时西湖博物馆馆长董聿茂先生汇报后,在馆里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施昕更先生开始主持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

晚期良渚现“断层”

良渚文化遗址被发现70年多年,却令考古界和史学界一直头疼不已,因为在史料中,江南地区的晚期良渚文化居然无文字记载。这一曾经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良渚文化“断层现象”,一直成为悬而未决的谜团。

不过,有关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是否消失的问题,我国曾有多位学者作过研究,结果是“消失”与“未消失”两种观点并存。而造成晚期良渚文化人从江南地区突然神秘失踪的原因,则有海侵、特大洪灾和战争三说。由于这些说法的证据都较单薄,缺少足够的说服力,因此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得到考古界和史学界多数学者的认可。

常州武进区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林志方认为,依据江南地区现有的考古资料,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北阴阳营文化、良渚文化层之上的是“湖熟文化”和“马桥文化”,且绝大部分地区是“湖熟文化”和“马桥文化”叠压在良渚文化层之上。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江、浙两省的文博工作者已对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古发掘,江南地区最早“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的时代为西周早期。依据“湖熟文化”、“马桥文化”人最早墓葬的时代为西周早期、江南地区古文化层的叠压关系及良渚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的时代,可以证明江南地区夏、商出现了文化断层,进而也证实了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消失的可能。

是否迁徙到江北

本月初,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良渚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各路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新说。据报道,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认为良渚文化的年代下限,应为距今5300年—4200年左右,而其消亡的真正原因则是由战争和内讧引起的,最终为钱山漾类型所取代。

这次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分析认为,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钱山漾类型及马桥文化遗址分布面广,且文化传承有序,尽管个别遗址见有淤泥层,但其成因复杂,应属局部现象,倘若认为当时曾发生过海侵或特大洪水灾害而导致毁灭性的文化消亡,恐怕有失偏颇。那么,良渚文化的消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会上,林志方则提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论说新突破,他提出,“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从江南地区消失是由于整体迁徙今苏北地区”,此观点一出,各方为之哗然。

林志方认为,首先,“江南地区”西及西南面的临近地区良渚文化层上也存在文化断层。依据考古资料显示,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和含山凌家滩遗址处均有过少许良渚文化人的迁居。薛家岗遗址和含山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层上也存在文化断层,即可排除“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有迁徙这两处的可能。

其次,新沂花厅遗址发现多座良渚文化晚期大墓。1987年和1989年,南京博物院对苏北地区的新沂花厅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遗址的北区清理出10座大墓,其中有8座大墓存在人殉现象,共出土良渚文化玉器378件、含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陶器345件、含有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特征的石器37件。

经过对花厅遗址北区出土的多件良渚文化玉器,出现的人殉现象及社会状况等情况的考古研究,有关专家认为,花厅遗址早期是大汶口文化领地,以后(至北区墓葬时期),北上的发达的良渚文化取代了这里的土著大汶口文化。“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整体的迁徙地必然在今苏北地区,其政治中心就在新沂花厅遗址处。

此外,我省的苏北地区有众多的良渚文化晚期遗址。这些地区处在良渚文化晚期遗址较集中的苏北地区的北面和西面,出土的良渚文化器物较少及年代偏晚,故这些地区的良渚文化人与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的迁徙也无直接关系,而应与迁徙今苏北地区的晚期良渚文化人的再次迁徙有关。

而在“全国良渚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些专家则认为,“从良渚文化墓葬中见到的随葬石(玉)钺、箭镞等石器分析,依稀透露出当时社会战争频繁的历史信息,有可能是对外征战,加上内部集团矛盾激化、内耗加剧,自然环境恶化而最终走向消亡。”

位于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境内的良渚水利系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证实,这一发现是2015年7月起,经过半年多的正式发掘于不久前最终确认的。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浙江省考古所递交给国家文物局的参评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水利系统的确认,是中国古代水利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它与埃及和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渠道、水窖等以引水为主要目的的水利系统形成鲜明对照。

据浙江省考古所介绍,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出现,都与治水活动密切相关。良渚古城是中国最早进入国家形态的地点,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和古城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对研究良渚古国的出现和发展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良渚水利系统工程浩大,仅外围堤坝的总土方量即达260万方,在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由11条堤坝组成,是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外有机组成部分。

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与良渚古城的发掘紧密相连。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后,浙江省考古所对古城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重点研究;2009年以后,以岗公岭水坝的发现为契机,采取多种手段对该区域进行长期调查,发现良渚古城外围存在着庞大的水利系统。

良渚古城水利工程遗址

为了解坝体结构、获得地层学资料,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人员于2015年7月至今年1月,对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了正式发掘。在发掘进行的同时,还与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对坝体和库区进行了勘探调查。经过发掘和调查,确认了这一水利系统的分布情况,获得坝体结构和营建技术的重要信息,同时获得了证实坝体年代的关键地层叠压关系,验证了前期水坝碳14测定结论的可靠性,并最终证实该水利工程已距今5000年。

据考古研究推测,该水利系统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多方面功能,与良渚遗址群及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天目山系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雨水充沛,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遗址群形成直接威胁。通过该水利系统的高、低两级水坝,可将大量的来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起到防洪作用。此外,良渚时期轮式交通及配套道路系统尚未形成,水运是最便捷的运输方式。高坝所在的山谷陡峻,降水季节性明显,夏季山洪暴发,冬季则可能断流,不具备行船条件,通过筑坝蓄水形成的库容,则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运输网,方便运输。

良渚大坝塘山遗址

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与确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浙江省考古所介绍,该水利系统的确认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成为中国后来都城结构的滥觞。整个都城系统历经5000年尚能保存如此完整,世所罕见,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良渚人在流域的上游、中下游兴建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全流域的水环境规划和改造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规划视野之阔、技术水平之高令人刮目相看。大规模的水利系统建设,涉及复杂的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和社会动员,这为认识良渚古国的管理机构和社会复杂化程度开辟了重要的观察视角。

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市的布局采用三重向心式的结构,在之后的几千年的都城都有这样设计良渚还是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完善水利系统的,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钺文,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实证了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玉璧玉钺玉琮是权力的象征,从反山十二号良渚王墓里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