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九字真言(即将失传的道家九字真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演绎流传出了诸如诗词、国学、兵道之类的文化精髓,其中也分化出易经、风水、五行、奇门遁甲、符咒之类的玄学文化。
尤其是符咒之类的玄学文化,在现代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里,常常被人束之高阁,或者因年代久远逐渐失传。《鲁班书》就是一例。《鲁班书》相传为圣人鲁班所著,是中国古代一本关于土木建筑的奇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道术,下册是解法咒语。但目前很多咒语和符已失传。
众所周知,我国道教文化发源深远,在中国文化体系里影响极深。尤其是在老子和庄子两位先贤的推动下,达到时代巅峰。其中,道家的咒语和符文化,也是最为繁盛。
在道教文化中,有著名的“九字真言”一说,据说此九字能调动周身气海,并引动周遭风云之气随之产生和运转,使周围邪魔妖物自感神力的压制和抵制,从而让它们自行消散或者消亡。
这九字真言便是: 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即灵、镖、统、洽、解、心、裂、齐、禅,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
“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意思是说,常常默念这9个字,就可以躲避一切邪恶。据传,这句话出处来自姜子牙,是姜子牙当年的独特秘法,而且简单易学,功效奇特,在古代非常流行,甚至人人都能应用。
但如果究其这九个字背后的含义,其实还是寓意很深的。
临,感悟天地,感悟自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指的是身心稳定、临事不动容不惊慌,保持不动或不惑的意志,是体魄的修炼。
兵,由临而进,此时天地已明,阴阳已现,身内龙虎初啼,有争斗之意,当更进温养,以待咆哮之时。指的是体内蕴藏的能量,表示旺盛强大的生命力,象征行动快速如风。
斗,则是心灵与宇宙的共鸣,不但要勇猛果断,还要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能够涌现出强烈的斗志。
者,意味着自由,既能支配自己的躯体,也可以支配别人的躯体。它是善于借助利用环境,操纵万物的灵力。
皆,是我们俗称的第六感觉,也叫“直觉”。
阵,代表的是奇门遁甲。
列,指道心。道心惟坚,坚决裂开阻碍自己修炼的障碍。
前,是对元素的控制,这点和西方秘术的原理相通。
行,意味着光明超人的境界。
这九字真言,原本出自道教,后来也纷纷在其他教派流传开来。比如在佛教、西藏的密宗、还有日本的东密,都流传甚广。
其中这九字真言,在传入日本之际,却被 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即便如此,这九字真言也成为日本道教学派供奉的上等咒法,非常崇尚,且流传甚广。
据传,日本众多武士在有大的比武之前,或者临行之前都会默念这九字真言。如得九字真言护体,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超能力发挥,还能免受意外。
除此之外,关于这九字真言,和鲁班书一样,还对应着相应的手势,今天我们且不做解读。
《论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以阴阳为核心,以中庸为主体,以顺应自然为宗旨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老聃、庄周、洪应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之多,不计其数,然散佚残混严重。其中虽不乏道家思想的踪影,但如今看来,纯而不杂的,唯有《道德经》《庄子》《菜根谭》——其余的道家经典,要么不够高深,要么过于混杂,无法与之平起平坐。
人们爱说“永远”“无穷”,却不知,时间尚不可永远,空间且不能无穷——何事何物,能无终无极?山再高也有顶,水再深也有底:世间最优的文化,出自中国;人类最高的智慧,源于道家。
曲愈高,和者愈寡;智愈高,知者愈稀。且衣愈白,污染愈易;言愈高,误解愈多。道家经典,或语精省而境高远,或言简浅而意深隐:若拘泥于字面,则难悟其精华。——特别是其中的“无”,往往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介于有无之间。
阴阳调和,方能长久。介于阴阳之间,不偏不倚,便是万物最稳定的状态。而中庸之理,易行难知;向阳之心,乃人之常情:圣人以己度人,故成人之美而尽心传道。
道家思想,常常被贴上“消极”的标签,也因此备受讥评。从热入温,则觉水冷;先冷后温,便觉水热。道家所重,中庸而已;既不积极济世,也不消极避世——心中静躁不同,则眼中昏明有异。
事进愈速,其终愈早;物长愈缓,其亡愈迟。留罪过,则延缓人类的衍化;立功业,则加速人类的灭亡。圣人不忍为大恶,亦不敢行大善,故庸德庸行;不愿碌碌无成,亦不敢赫赫有为,故空谈玄理。
有所作为,且不对人类的衍化产生重大影响——此即无为。故圣人只空谈,而不实干;只论道德,而不建功业。但常人,若无功业,则难以立足于世:所以,功名富贵之念,固不能重,亦不可太轻。于世无害,亦无大用;养家有余,济世不足:如此普通之业,平庸之辈,才是天地之幸,人类之福。
除了顺天,道家也讲究应命。须知命运,自有当顺应之处,也有该抗争之时。对逆境,若无可奈何,要坦然接受;如能够改变,当尽力扭转。对生活,既不能着意于精美奢华,也不可甘愿于清贫困苦。
《菜根谭》有云:“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心不死,则欲不绝:故圣人求备于内,而淡然于外;既无物累,也不枯寂。
道家的“绝圣弃智”与“绝仁弃义”,所针对的,便是世俗的圣智与仁义——若能无为,则圣不可绝,智不必弃;若有道德,则仁不可重,义不必厚。
老聃所推崇的“柔弱”,实是柔弱于外,而刚强于内。内外皆柔,则软懦;皆刚,则暴躁。如外强而内弱,则伤人且害己。故性要随和,而心不可缺主见;外当浑厚,而内不可乏精明。
此外,道家特别注重养生,因此令人颇为迷惑:既然已经看淡生死,为何还痴迷于长寿?殊不知,智者养生,意在防病与修德;至于寿命,任其自然:人生贵精,而不贵长。
——避开了这些误区,感悟道家思想,将更为容易。当然,学问愈高,愈难言传;品读经典,还需意会。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能会意,不必字斟句酌;对常人而言,道家经典虽多,但要点,无非中庸而已。
我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正统?谁代表正统。
道家是老子传下来的,他没留下什么。庄子也逍遥去了,没留下什么。
张道陵好不容易拉扯起道教,他算不算正统呢?
正一派认他,灵宝派不认。龙虎山的人到了茅山就不管用了。
道教本来就是各唱各的戏。
这也是道教逐渐没落的原因吧?
四书五经本来是四书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就变成五经了。
然后就是清朝时有名的《四库全书》、明朝的《永乐大典》,其实编纂过程中,篡改、销毁很多古书,为了迎合统治者意志嘛
还要失传的古籍真的不要太多,毕竟中华文化几千年,战乱、陪葬、维护统治什么的毁了很多,什么《黄帝外经》、《青囊经》、《阴符》、《五典》、《九丘》、《八索》,太多了,数不过来
道教典籍的分类是在六朝定型的,它在道教典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道籍旧来皆以三洞、四辅分类,这是道教传统的七分法。“三洞分类法”创始于刘宋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梁朝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称:“通称洞者,以通同为义。”也就是说,洞有通、同两层意思。《道教义枢》具体解释了三洞的具体含义:所谓洞者通也,“真”谓纯粹不杂,通向真仙之道,故名“洞真”;“玄”谓不凝不滞,通向玄妙之道,故名“洞玄”;“神”谓神秘莫测,通于神灵,故名“洞神”。所谓洞者同,即指三洞皆能“通凡人胜”“通凡人圣”,使人成为神仙。由此可见,三洞各名表达的仅是较为空泛的宗教教义,与所辖诸经内容无关,与各经所代表的宗派名称也无关,仅是一种神学境界的象征。陆修静用这种神秘的“三洞分类法”将两晋以来流行于江南的三派经典统一起来,“洞真”收上清经,“洞玄”收灵宝经,“洞神”收三皇经,从而调合了上清、灵宝、三皇等三个教派的矛盾。
道教经典很多,但比较糟糕的是,大大小小的门派也很多,道教内部几乎是不成一个清晰的体系的,不像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大宗教那样层次分明,所以道家经典主要以时间先后顺序和相对重要性的说几部吧:
基本功:《清净经》、《度人经》、《玉皇经》
先秦诸子时期:《道德经》、《南华真经》(庄子)、《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
魏晋南北朝:《抱朴子》、《化书》
北宋:《悟真篇》、《黄庭经》、《乐育堂语录》,
东汉时期:《太平经》、《周易参同契》、
这些道家经典古籍都出自的最上面,都有PDF格式电子版道家经典书籍
不常见的道家经典古籍: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上中下卷经折装3册明宣德6年内府泥金写本1431年》
《安居金镜八卷清周南吕临等合辑寿南堂藏板清乾隆45年刊本1780年》
《封神真形图2册55像清代墨绘本》
《小十三经十六卷十三种明顾起经辑明嘉靖时期祗洹馆刊本》
《居家必备阙名辑10卷读书坊藏板明刻本》
《忄生命又又修万神圭旨性命圭旨4卷尹真人口述清康熙9年棣鄂堂刊本》
《忄生命圭旨4卷尹真人口述安徽木板印刷明代黄伯符刻板明天启时期刊本》
《新刊京本风鉴相法人相编6卷首1卷明回阳子编明万历30年刘氏明德堂刊本》
《新刊禽遁大全4卷附补全明池本理著明弘治09年进贤书舍刊本》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6卷晋干宝集撰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年》
《绣像吕洞宾祖师全传汪淇编清康熙元年1662年》
《老子道德经上下卷河上公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董氏诹吉新书上下册明董德彰撰清光绪20年重刊本1894年》
《道德经释义外六种白云山房藏板清嘉庆14年刊1809年》
《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撰附菜根谭二卷明万历时期雅尚斋刊本》
《遵生八笺(重订全本)[明]高濂 巴蜀书社1992年》
《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经折装清代刻本》
《阴骘文图说4册清黄正元著绘像丹桂籍清同治6年奉天锦府文英斋刻本1867年》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1卷附御制真武庙碑缺首页明永乐时期刊本》
《天后圣母圣迹图志2卷清道光12年寿恩堂刊1832年》
《三才发秘天部2卷地部3卷人部4卷清陈雯撰德星堂宝翰楼藏版清康熙年间刊本》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佚名撰西岳天竺国藏板清刊本》
《三订历法玉堂通书捷览十卷首一卷元宋鲁珍通书何士泰历法明崇祯十六年余应灏三台馆刻本》
《丹鹤图谱3册纹部调度部水野忠央著江户晚期刊本19世纪》
《五要奇书五种明江之栋辑尚白斋藏板清康熙三十九年古歙丰南吴氏重刊本》
《仙佛奇踪4册消摇墟3卷寂光镜3卷长生诠1卷无生诀1卷明洪应明撰明万历30年1602年》
《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清手钞本》
《六壬图像二十四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彩绘钞本》
《关圣帝君万应灵签2卷尚勤堂马宅刊北京龙文斋刻字铺藏板道光6年》
《关圣帝君宝训像注4卷光绪8年》
《冲虚至德真经8卷晋张湛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南华真经10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南华真经10卷周庄周撰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嘉庆9年(1804)刊本》
《南工庙祠祀典3卷李奉翰纂辑清乾隆44年序刊本1779年》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7卷明余文龙重编旧钞本》
《神相全编十二卷首一卷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致和堂藏板明刊本》
《笺元遁甲句解烟波钓叟歌1卷赵普撰罗通遁法池纪解编明正德时期刊本》
《新刻星平总会命海全编10卷首1卷明薛承爱遗稿夏从仁编明万历39年潭邑文林积善堂陈奇泉刊本》
《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2卷明代书林杨玉林半留堂刊本》
《新镌仙媛纪事9卷明杨尔曾编明代万历30年钱塘杨氏草玄居自刻本1602年》
《无文印20卷语录1卷宋释道撰释惟康辑宋咸淳九年惟康刊本有补钞1273年》
《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清梁世昌撰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冲虚至徳真经巻1-8列子张湛注》
《祝由科秘诀奇书乾元亨利贞五册明末清初钞本》
这些道家经典书籍都出自图中最上面的地方
大众普通人都知道的道家经典书籍:
《道德经》、《道家易》、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
《行气玉佩铭》、《击壤歌》、《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逍遥咏二百首》、《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道家九字真言(即将失传的道家九字真言)
本文2023-10-29 16:17: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