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竞赛 关于中草药知识竞赛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中药知识竞赛 关于中草药知识竞赛问题,第1张

中药知识竞赛初赛

(时间:60分钟)

专业班级 姓名 ****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本草纲目》 ( )2《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注:东汉末年人,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3、五味是指药物的

A.五种作用 B.部分味道 C.最基本滋味 D.全部味道

( )4、宜文火久煎的药以下哪一类除外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 )5、砒霜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A三氧化二砷 B氧化汞 C氯化汞

( )6、下列哪一组药是辛温解表药

A.羌活独活白芷 B.银花菊花薄荷 C.升麻葛根桂枝 D.藁本辛夷细辛

( )7、具有“疮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连翘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 )8、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的药物是

A.黄连 B.栀子 C.黄芩 D.黄柏

( )9、下列哪种食物不利于减肥

A板栗 B陈皮 C冬瓜 D海带

( )10、下列除了貂皮以外属于东北三宝的是

A 鹿茸 穿山甲 B 人参 鹿茸 C人参 肉桂 D 肉桂 鹿茸

( )11、 具有清退虚热共同功效的一组药物是

A.黄柏地骨皮知母 B.地骨皮黄连生地 C.白薇胡黄连石膏 D.银柴胡玄参栀子

( )12、一般性质的药物,人工干燥温度以不超过多少℃为宜。

A.37 B.50 C.80 D.100

( )13、下列哪项不是山楂的炮制品

A.炒山楂 B.焦山楂 C.山楂炭 D.麸山楂

( )14、“水谷之海”是指

A 肾 B小肠 C脾 D胃

( )15、本草纲目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华佗

( )16、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

A不拘时 B空腹服 C睡前服 D食后服

( )17、蒲黄炭的作用是

A.活血行瘀 B.收敛止血 C.清热凉血 D.凉血止血

( )18、具有健脾消积作用的鸡内金是

A.土鸡内金 B.焦鸡内金 C.砂炒鸡内金 D.砂炒醋淬鸡内

( )19、下列哪项不是酒炙的目的

A.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B.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

C.增强理气止痛解郁作用 D.矫味去腥

( )20、甘遂最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酒炙 B.醋炙 C.姜炙 D.蜜炙

( )21、制首乌所用的辅料是

A.酒 B.醋 C.黑豆汁 D.甘草汁

( )22、国内首先进行现代药理研究的中药为

A.黄连 B.黄芩 C.麻黄 D.人参

( )23、绿豆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食谷”之说,大家知道它的功能不包括

A铅中毒 B 锌中毒 C抗肿瘤 D保肝

( )24、治胃火牙痛应首选

A生地 B 玄参 C 知母 D 石膏

( )25、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B尿 C粪 D呕吐物

( )26、平性是指

A.寒热之性不显著 B.寒热之性皆具

C.药味平淡 D.缓和他药的性能

( )27、中药材蕲蛇能祛风、通络,止痉是很好的祛风寒湿药,请问这类药材是哪类蛇的干燥体?

A.乌梢蛇 B.白花蛇 C.银环蛇 D.锦蛇

( )28、决明子的药性为

A.甘、辛、咸、微寒 B.甘、苦、咸、微寒

C.甘、辛、苦、温 D.辛、苦、咸、温

( )29、薏苡仁属于什么科植物

A.蔷薇科 B.禾本科 C.十字花科 D.豆科

( )30、下列道地药材的搭配中,哪一项不正确?

A.三七——云南 B.阿胶——山东 C.大黄——内蒙 D.贝母——浙江

二、判断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 )1、药只能有一性,但可以有数味。

( )2、椰子是热带地方之宝,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特多,且以清润著称。

( )3、大便溏结不调,应属消化不良所致。

( )4、面色白、赤、黑、黄皆可见于虚证。

( )5、张从正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6、“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 )7、“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 )8、六*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

( )9、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具有发汗解表之功,为发汗之峻剂。

( )10、用葛根生阳止泻宜于炒用。

( )11、利尿通淋药的药性偏于寒凉。

( )12、发散,行气,活血都是辛味药物的一般作用。

( )13、硫黄与朴硝,人参与灵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都属于十九畏的药。 ( )14、山里红(山楂)可以用铁锅煮。

( )15、龟甲和金银花在如汤剂都需要先煎。

( )16、车前子汤剂时需要包煎。

( )17、瘀血与血瘀证概念相同。

( )18、脾虚便溏者也可以用知母。

( )19、青蒿既能退虚热,又可以利尿通便。

( )20、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均可入煎剂。

( )21、板蓝根既清热解毒,又凉血消斑,且长治温毒发斑或小儿麻疹血热。 ( )22、半夏与乌药属于相恶配伍关系的药对。

( )23、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治未病,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 )24、草莓对胃肠道和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功效。

( )25、甘草又名美草、蜜甘、蜜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为众药之主,经方中运用广泛,能调和百药,解各种药毒。各种药中甘草为臣药,治七十二种矿物毒,解一千二百种草木毒。

三、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古代人们把中药称为,把记载中药的典籍中药学称为

2、中医四诊是指

3、明嘉靖年间,有人以生皇嗣,于是此方大行天下。

4、也是加工炮制药物的常用 辅料之一。

5、利咽之药有:射干、山豆根、马勃、木蝴蝶、

6、麻黄治疗风寒表实证,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物是7、柴胡的功效是:。

8、“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9、 菊花的功效是:;。

10、峻下逐水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

四、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 15分)

1、请在以下几种作为日常水果的中药当中任选一种,并以中医的角度介绍它。

山楂、乌梅、木瓜

选择的水果:

阐述:

2、请简述你对中药和西药的看法。

一、选择题

1~5 BBCAA 6~10 DACAB 11~15 ACDDB 16~20 DBCCB

21~25 CCBDD 26~30 ABBBC

二、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三、填空题

1、本草 本草学 2、望、闻、问、切 3、何首乌 4、酒 5、橄榄 余甘子 胖大海 6、桂枝 7、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8、虚寒 9、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10、中病即止

四、简答题

乌梅:性平,味酸,无毒。具有安神、止痢、止血、生津、安蛔的功能。主治崩漏、尿血便血、久咳不止、止泻不止等症。不能跟猪肉同食。患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者应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妊娠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有实邪者忌食。

木瓜:性温,味酸,无毒。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忌与海鲜类、鱼类同食;服人参者忌食。忌和四环素同食。不可多食,损齿及骨。忌铅、铁。凡有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忌食。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山楂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孕妇莫吃山楂 。

2 要求注重创新,有独到的见解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 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 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 疬 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 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 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药酒制做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做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后世的热浸法。

而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后世基本相同。

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后世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后世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以上,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略少,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数孙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和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首,是我国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综述。

此外,《千金方》对酒及酒剂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认识,认为“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因此,针对当时一些嗜酒纵欲所致的种种病状,研制了不少相应的解酒方剂,如治饮酒头痛方,治饮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

古代丹家的药性论,即对物质问相互作用的认识,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周易参同契》在阐明阴阳学说时便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由阴与阳的彼此交媾,相须不离,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唐代张九垓的《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则进一步把阴阳学说具体化,说明这一学说怎样指导金丹术。他说:“大道冲融而包天地,驱策阴阳,成乎宇宙。天形阳而左旋,地质阴而右转,日为阳精而昼行,月为阴灵而夜流。……一阴一阳曰道。圣人法阴阳,夺造化,故阳药有七,金二石五,黄金、白银、雄、雌、砒黄、曾青、石硫黄皆阳药也;阴药有七,金三石四,水银、黑铅、硝石、朴消皆属阴药也。阴阳之药各禀其性而服之,所以有度世之期,不死之理者也。”又说:“还丹者,取阴阳之精,法天地造化之功,水火相济,自无入有,以成其形。岂若砂汞,孤阴为体,无阳配生,不能合四象,运五行,所以孤阴不育,寡阳不生,阴阳配合,方成还丹。”

  中医学术语,说白了就是用水加热熬药的意思。 汤剂,又称汤液,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制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编辑本段功能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3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4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加水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药材质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5方法 51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52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

  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l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53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l5%~25%。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成人每剂300毫升日服2次,学龄期儿童200毫升日服2次,婴幼儿100毫升日服2次为宜。 6服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 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服药时间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来决定,一般的药最好在饭后1小时服,补养药品宜空腹服,易吸收。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进食稍后再服为好,以助疗效并减轻对胃的刺激。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润肠的泻药空腹服,易使积滞物泻出。驱虫药在空腹时服,应在早上空腹服。能提高杀虫效果,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7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 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8 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 9 特殊中药的处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9 1.先煎: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1小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可以起到解毒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9 2.后下: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叫后下。 9 3.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四是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山药,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焦化,需包煎;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9 4.另煎: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羚羊角、虫草、鹿茸等),可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9 5.溶化: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9 6.泡服:一些用量少,而且药物中的有效成份易溶出的中药(如番泻叶、胖大海等),不须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9 7.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药,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较贵重的中药(如三七粉、人参粉)或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物损失。一些药物较为贵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其药汁就会被别的药物吸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虫夏草、三七粉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贝母粉,虽然不是贵重药,但研成细粉冲服,比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后服用效果要好些。 9 8.煎汤代水:某些中药(如灶心土、玉米须等),可先煎煮后留水去渣,再用此水煎煮其它中药。 中药的浸泡时间与水温 在煎煮中药前不先用冷水浸泡中药,而是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 中药大多数都是干品,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直接加热水煎煮会使药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致使组织内部可溶性有效成份难以浸出,影响了药物有效成份的渗出、溶解。如果药材经过浸泡后就会膨胀疏松,有效成份也容易煎煮出来。 中药入煎前应先浸泡多长时间为好呢?这应视配方中的药物组成而定。若以花、叶、细茎类质地疏松和轻浮的植物药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即可入煎;而以生长多年的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为主,质地坚硬的,应浸泡60分钟方可入煎;凡是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一些,这样可湿润药材,能使其充分膨胀,药材变湿变软,更多的有效成份才会煎出。 至于用水温度,一般含挥发油、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冷浸短煎为宜,以免长时间煎煮有效成份会随着水蒸汽而挥发;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成份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则宜用40度左右的水温浸泡,使水分缓缓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疏松膨胀,形成良好的溶出环境,让有效成份易于煎出。不过对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宜着重考虑绝大多数药物的性质,采用冷浸的方式。 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季节对药物成份性质的影响,夏秋炎热季节,中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酵变质;而在冬春寒冷季节,多数中药浸泡时间则可长一些。

地锦草,很容易跟马齿苋混淆,此二味中药皆是乡村田野间常见的植物,且外形有些许相近,功效也类似,因此容易被混淆;地锦草,是大戟科植物地锦的干燥全草,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地区均有生长,尤其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为主。一般在夏季、秋季的时候采收,除去多余的杂质,洗干净,晒干后,切段,生用。

地锦草,味辛,性平,无明显的寒温偏向。归肝经、大肠经,其主要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地锦草能够治疗热毒泻痢,因为地锦草能够清热解毒,主入大肠经,因此擅长清解大肠阳明之热毒,故此常应用来治疗湿热、热毒所致的泻痢不止,甚至是血痢、便血等疾病。古籍记载,取地锦草研成粉末,以米汤送服,可以很好的治疗湿热泻痢。

地锦草,还有凉血的功效,因此能够治疗血热出血之症。凉血以止血,凉血的同时并不会致使血脉淤阻,地锦草同时还能活血散瘀,避免了凉血留淤的弊端。因此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多种内外出血的疾病。治疗女性月经崩漏时,可去地锦草研成粉末,姜酒调服。如果是治疗外伤出血,则取新鲜的地锦草捣烂,外敷于患处。

地锦草清热解毒,尤其以清解湿热为其特长,清湿热,利湿退黄,能够治疗湿热型黄疸,取地锦草单味药煎服,用来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也可以与茵陈、栀子、黄柏等清热利湿药同用。

另外,地锦草还能治疗毒蛇咬伤,其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因此对于毒蛇咬伤等疾病,也有疗效,应急处理时,可去地锦草新鲜植被捣烂,敷在伤口处,化解毒液、消肿止痛。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

清热药:清热药

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生地黄: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猪苓 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扁蓄: 苦,微寒。归膀胱经。该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杀虫除湿止 扁蓄

痒,主要用于淋痛及湿疹。1.利水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可治疗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等。2.杀虫止痒 可治疗蛲虫等寄生虫病。亦可煎汤外洗治疗皮肤疮疹、瘙痒。熟地黄"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黄柏: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赤芍: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

甘草: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决明子来源于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决明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决明子为草本植物的种子,石决明为贝壳药,不是矿物药,两者名称相似,为区别两者,常把决明子称为草决明。因为青葙子的别名也叫草决明,所以处方上一般不应写草决明,否则很能辨别是草决明还是青葙子。又因为决明子的种子呈菱方形,形如马蹄,所以又称为马蹄决明。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为清热药之清热泻火药。

决明子主入肝经,肝开窍于目,苦寒能清热,故有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肝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以及肝肾阴亏之视物昏花、目暗不明。

决明子苦寒清热,甘寒清润,又入大肠经,故能清热润肠通便,常与火麻仁、瓜蒌仁、生地等清热润肠药配伍使用,用于治疗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对轻度肠燥便秘者,可单味水煎服或泡茶饮。

此外,决明子苦寒清热,入肝经,能清泻肝火、平抑肝阳,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证,常配伍钩藤、牡蛎、菊花、夏枯草等药。决明子与菊花等药制成的菊明降压片,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因为久煎会使决明子润肠通便的作用减弱,所以不宜久煎,这与矿物药石决明须先煎久煎以使有效成分更易溶出不同。

决明子性寒降泄,易引发腹泻,故脾虚泄泻者忌用。

决明子与石决明名称相似,功效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两者均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不同点为: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长于清肝、疏风,多用于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且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石决明咸寒质重,入肝经,善于平抑肝阳,兼能滋养肝阴。

中药知识竞赛 关于中草药知识竞赛问题

中药知识竞赛初赛 (时间:60分钟) 专业班级 姓名 ****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