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的地理位置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6收藏

三孔的地理位置是?,第1张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孔庙,是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扩建和整修,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庑达三百六十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历时五年,耗银十五万余两。[2]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2]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来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永乐年间扩大为十八顷。清康熙时期拟扩大到三千亩,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2]

中文名三孔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6]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候

开放时间孔庙售票时间:7:40-17:00[7]

景点级别AAAAA级

预订门票5元起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先圣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共14张

三孔国际上评论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子像“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孔庙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1]。孔庙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其后,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桓帝令修孔庙,并派孔和为守庙官,“立碑于庙”。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曹丕又下诏 在鲁郡“修起旧庙”,但当时孔庙的规模并不甚大。西晋末年“庙貌荒残”。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年)修缮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为孔庙有塑像之始。唐初除了在国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修建“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外,皇帝又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唐代修庙5次, 北宋修了7次。最大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扩大旧制凡增广殿堂廊庑316间”。金代修了4次,元代修了6次,明代重修、重建共达21次之多。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当时孔庙遭雷击,大成殿等主要建筑120余楹“化为灰烬”。皇帝朱祐樘急忙下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到了清朝,孔庙又修建了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当时孔庙又毁于雷火。清世宗胤禛除亲到太庙祭孔外,又“发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监修,凡殿庑制度规模,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为加快工程进度,还调集了12个府、州、县 令督修,共用了6年时间。历史上,孔庙先后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终于形成了目前这样的宏大规模。共49张

孔庙风光孔庙的规模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呀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面积之广大,气魄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凝聚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金声玉振坊石刻,四楹,石鼓夹抱,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四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金声玉振坊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桥下清流呈半圆绕过,这就是泮水,可惜泮水被石块封盖,只有泮桥独存了。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 牌,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三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后人为赞颂孔子思想对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远影响,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八个字,意即他的贡献如同一夺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在孔庙第一进院落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对称的木质牌坊,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两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坊下各饰有8只石雕怪兽。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圣时门据《孟子》记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3间,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的墙皮,券内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由拱门内望,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桥南东西二门,甬道相连,东匾“快睹门”,取李渤“如景星凤凰,争先睹之”语,即“先睹为快”之意;西匾“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语,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此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驵从仰高门进庙。

境域

丰城市位于北纬27度42分-28度26分,东经115度25分-116度26分,居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地区,鄱阳湖盆地南端,东临进贤、临川、南连崇仁、乐安、新干、西接樟树、高安、北毗新建、南昌。全境南北长705公里,东西宽74公里,市域面积2845平方公里。  气候

2012年平均气温为153-177摄氏度,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的日数年平均为279天,日最低气温少于或等于0度的日数年平均为234天。2012年日照时数1935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521毫米,4-6月降水量约占2012年降水量的5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4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1%,无霜期274天。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

扩展资料:

主要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8]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3、孔子相师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4、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5、藏书始祖

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

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六艺》,对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别录》、《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

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故后,“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三孔的地理位置是?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