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有什么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蔡文姬有什么故事,第1张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古文经学代表人物有哪些:如贾逵、马融、许慎等人。

一、今文经学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在经学确立的初期,并没有今文经学这样的名称,只是因为后来古文经学的兴起,才相应地将之前流行的经学称之为今文经学。由于秦的焚书,汉武帝所立的五经博士传习的儒家经传大多是根据儒生的口耳相传用隶书记录的版本,而非先秦文字写就的古书,这就是所谓的今文经。

今文经学在两汉一直被立于学官,深受统治者的重视。西汉中后期,武帝时经学成论事言政依据,董仲舒演说阴阳灾异的新儒学“今文经学”占统治地位,散文言必称经,喜以阴阳灾异论政论事。

二、古文经学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学日益繁盛,朝廷多次下令搜求遗书,一些诸侯王也重金求购古籍,先秦旧典不断被发掘出来,这些古籍大多是用先秦文字书写的,当时许多人不认识,因此,被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通过长期的传习,古文学者转相发明,到西汉末具备了章句义理,形成了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为立学官,与今文经学开展了多次论争。东汉后期的散文,内容多为宦官专权、政治混乱、社会腐败的现实,倾向写实,语言日趋骈偶,文采激情,多不平之气,以王符、仲长统等为代表。

常传勇

常传波

常传桌

常传果

常传炅

常传盛

常传锐

常传松

常传冰

常传京

常传连

常传浩

常传勇

常传键

常传渊

常传强

常传鑫

常传翔

常传炜

常传健

常传珂

常传权

常传栩

常传澍

常传春

常传金

常传格

常传容

常传钢

常传神

常传远

常传开

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刘彻,管仲、晏婴、萧何、张良,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屈原、王蠋,张仪、苏秦、郦食其,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淳于髡、优旃,李广,主父偃,田光,褒姒,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优孟,鲧,禹,周公,项梁,殷通,越王勾践,陈胜,吴广,苏秦,鬼谷

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论语义疏》是现今完整流传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唯一义疏体著作,此书亡佚于南宋,清乾隆年间又由日本传入。

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袁可立)子枢,博雅有胆识,为户部郎,别有传。”

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毛诗》篇首“郑氏笺”孔颖达疏:“郑於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后因以称注释古书,以显明作者之意为笺。

历史人物名字 黄帝 唐高祖 阿骨大 尧帝 唐太宗 忽必烈 舜帝 唐高宗 朱元璋 勾践 武则天 朱棣 阖闾 唐玄宗 努尔哈赤 夫差 李建成 皇太极 秦始皇 李煜 顺治 项羽 赵匡胤 康熙 汉光武帝 宋仁宗 雍正 汉明帝 宋真宗 乾隆 汉高祖 蒙哥 嘉庆 王莽 成吉思汗 道光 孙权 拖雷 咸丰 刘备 窝阔台 同治 曹操 术赤 光绪 刘禅 察合台 溥仪 司马炎 拔都 孔子 王昌龄 闻一多 孙武 岑参 严复 屈原 苏轼 白玉霜 墨子 欧阳修 戴望舒 孟子 辛弃疾 林语堂 枚乘 梅尧臣 聂耳 司马迁 范仲淹 叶圣陶 白居易 陆游 茅盾 元稹 苏舜钦 艾青 刘禹锡 刘克庄 吴作人 李商隐 陶渊明 田汉 白行简 曾巩 张爱玲 刘知几 杨万里 丁玲 吴道子 谢灵运 郭沫若 阎立本 元好问 胡适 李白 白朴 成仿吾 韩愈 关汉卿 徐特立 杜牧 高启 徐悲鸿 柳宗元 龚自珍 梅兰芳 杜甫 魏源 巴金 陈子昂 曹雪芹 白淑湘 王维 戴震 曹禺 孟浩然 鲁迅 老舍 应物 郁达夫 蔡元培

伍子胥 周勃 史思明 白起 董仲舒 房玄龄 范蠡 刘歆 王安石 管仲 班彪 寇准 吕不韦 班固 司马光 蒙恬 扬雄 八思巴 范增 司马相如 安童 白圭 萧何 左宗棠 班超 窦固 李鸿章 甘英 吕后 林则徐 张良 窦融 荣禄 韩信 杨贵妃 曾国藩 陈平 松赞干布 唐才常 陆贾 文成公主 慈禧太后 项伯 安禄山 谭嗣同 贾谊 杨国忠 耶律楚材

急求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姓名 投笔从戎(班超)慷慨悲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横槊赋诗(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洛阳纸贵(张衡)

闻鸡起舞(祖逖)画龙点睛(张僧繇)

(1) 一字千金〔 吕不韦〕

(2) 一饭千金〔 韩信 ]

(3) 二碑纪功〔 杜预 〕

(4) 三顾茅庐〔刘备 〕

(5) 四面楚歌〔 项羽 〕

(6) 五月飞霜〔 邹衍 〕

(7) 七步成诗〔 曹植 〕

(8) 八斗之才〔 曹植 〕

(9) 千金买骨〔 郭隗 〕

(10) 入木三分〔王羲之 〕

(11) 马革裹尸〔马援 〕

(12) 不贪为宝〔子罕 〕

(13) 约法三章〔刘邦 〕

(14) 司马青衫〔白居易 〕

(15) 闻鸡起舞〔祖逖 〕

(16) 投笔从戎〔班超 〕

(17) 指鹿为马〔赵高 〕

(18)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19) 请君入瓮〔周兴 〕

(20)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21)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22) 凿壁偷光〔匡衡 〕

(23)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24) 孺子可教〔张良 〕

(25) 鞠躬尽瘁〔诸葛亮 〕

(26) 王前士后〔齐宣王、颜〕

(27)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8) 东山再起〔谢安 〕

(29) 乐不思蜀〔刘禅 〕

(30) 纸上谈兵〔赵括 〕

(31) 卧薪尝胆〔勾践 〕

(32) 老当益壮〔马援 〕

(33) 多多益善〔韩信 〕

(34) 洛阳纸贵〔左思 〕

(35) 乐彘教子〔曾子 〕

(36) 沆瀣一气〔崔沆、淮瀣〕

(37) 退避三舍〔重耳 〕

(38) 金屋藏娇〔刘彻 〕

(39) 讳疾忌医〔蔡桓公 〕

(40) 焚书坑儒〔秦始皇 〕

(41) 望梅止渴〔曹操 〕

(42) 江朗才尽〔江淹 〕

(43) 负荆请罪〔廉颇 〕

(44) 图穷匕见〔荆轲 〕

(45)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46) 完璧归赵〔蔺相如 〕

(47)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48) 燕瘦环肥〔赵飞燕、杨玉〕

(49) 一饭三遗矢〔廉颇 〕

(50) 无面见江东父老〔项羽〕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

凿壁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

破釜沉舟――项羽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江郎才尽――江淹

乐不思蜀――刘禅

煮豆燃萁――曹植

纸上谈兵――赵括

再衰三竭――曹刿

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投笔从戎――班超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退避三舍――晋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坚

完璧归赵――蔺相如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口蜜腹剑――李林甫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名字带S的历史名人 后汉湘阴公刘S(yūn)(公元?~951年2月24日):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未即位就被废黜后毒死,且葬处不明。

历史上名人的字和名 三国演义人物字号一览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

丁 M(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伯玉) 马 (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d(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r(玄茂) 孔 疲ü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y(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M(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D(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耿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y(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J(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

有没有历史名人的姓名及资料(中国)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之――管仲

[管仲]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的时候,经常自比管乐。“管”是管仲,齐国名相;“乐”是乐毅,燕国名将。他们都辅佐国君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管仲(?―公元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谥敬,亦称敬仲安徽颖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辅佐齐国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他合理征收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以达到“民富”“民安”;改进国家管理体制,发展民间武装力量,并统一军政的领导;运用国家力量发展盐铁事业,增加财政收入;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采取外交的主动权。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所以有所作为,除了自身的才干外,同鲍叔牙能够知人并无私地举贤荐能有关。管仲与鲍叔牙年轻时就是诤友。两人共同经商,分配盈利时,管仲私自多拿了一倍于鲍叔牙的财物。别人不平,鲍说,这不是他贪财,是因为他家里贫穷。两人一起领兵打仗,鲍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管却冲锋在后,退却在前。别人议论,鲍说,这不是他怕死,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鲍叔牙这种宽以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他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后来,鲍克服重重困难,把管仲引荐给齐桓公,筑坛拜相,自己却甘愿位居其下。司马迁感慨地说:天下人不推重管仲之贤,而推重鲍叔能知人。管仲所以有所作为,又同齐桓公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紧密联系的。管仲原来辅佐小白的哥哥子纠。纠、白争位时,管仲曾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诈死始得脱。后来子纠死后,小白为齐国之主,他尊贤礼士,不计旧怨,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毅然授相与管仲。当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二人同车入城时,“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后来有人进谗言,中伤管仲,齐桓公不信,加以驳斥。并对管仲更加信任,尊为“仲父”,明确“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这样,使得管仲能够施展他的聪明才华,作出一番事业。

根据成语典故,填写历史人物名字 卧薪尝胆 勾践

三顾茅庐 刘备

纸上谈兵 赵括

完璧归赵 蔺相如

凿壁偷光 匡衡

指鹿为马 赵高

囊萤映雪 车胤

负荆请罪 廉颇

百步穿杨 养由基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破釜沉舟 项羽

背水一战 韩信 。

明朝中期,所有的历史人物名字 一 刘基

(1311--1375),字伯温,元至大四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出生于南田武阳村。武阳村当时属青田管辖,时人称他为刘青田。

二 常遇春

(公元1330年―1369年),明代著名将领。字伯仁, ,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

三 解缙

1369年生,1415年逝世 ,江西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书家。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

四 张居正

(公元1525-1582 年)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五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

六 海瑞

(1514-1587),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

嘉靖28年(1549)以《治黎策》中举人,嘉靖32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儒学教谕。嘉靖36年任浙江淳安县知县,在任期间著有《淳安政事》。嘉靖43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七 戚继光

(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八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原籍广东东莞,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天启二年,出任兵部主事。

九 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十 袁宏道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 也格外高涨。

十一 归有光 (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项脊轩志〉借“百年老屋”几经兴废。

十二 朱载

(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卒谥端清,河南省怀庆府(今焦作沁阳市)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稚钍芨盖字9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恭王非罪削爵,被禁锢高墙。年仅15岁的朱载土育 ,笃学有至性,筑土室于宫门外,开始了席蒿独处的淡泊生活。在漠落坎坷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职萁嵯驼埽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

十三 文征明

(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十四 黄宗羲

(1610~1695)明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人。

十六 李贽

(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 明末杰 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十七 徐光启

字子先,号玄扈,生于上海,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十八 汤显祖,

明代戏曲家,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

十九 顾炎武

(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

二十 史可法 >>

历史名人名字有景字的 景阳

战国时楚将。齐、魏、韩三国攻燕,燕使太子求救于楚,楚王命景阳为将救燕。景阳不赴燕而迁攻魏之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恐惧,乃罢兵,燕国得解围。景阳这种战略,被载于《战国策》。

景丹

栎阳(今陕西省临潼)人,名列汉光武中兴时云台“二十将”的大功臣。能文能武,但学问好。也很有谋略,曾为光武帝击破王郎等,又与吴汉等人大败五校于栎阳,战功彪炳,被封为栎阳侯。据说,在封侯的时候,光武帝曾对他说了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耳。”可见光武帝的器重。

景焕

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县县令。早年专事书画,与翰林欧阳炯学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们一道骑马游玩来到应天寺。在右侧壁面上画上一天王与左侧天王像相对。渤海在一旁,,观看画作之逸势,写成一篇歌行以记此事。后来擅草书的僧人梦龟又来到此寺,人们请他在廊壁上题字。书画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闻讯前来观看,寺中拥挤不堪,一时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称此为“应天三绝”。著有《野人寒语》、《牧竖闲谈》等。

景清

景清出生年月不详,卒于1402年,明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人,一说本姓耿。洪武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佥都御史。建文初为北平参议。复迁御史大夫。成祖即位,以原官留任。欲于早朝时行刺成祖,被执,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杀,诛九族,株连其乡人。

景范

景范(903年~955年)(即唐天复三年~后周显德二年)字万卿,汉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五代时杰出的政治人物,仕至后周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卒年52岁,立祠崇祀。世称景相公,葬相公山下,现有神道碑遗存。根据族谱记载,景范是山东景氏(晋阳堂)的始迁祖。

景延广

字航川(892-947),五代后晋陕州人。高祖时累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出帝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契丹数以责晋。延广对契丹使者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其后契丹入寇,延广闭壁不肯出,寻出为河南尹,北骑奄至,延广顾其家,未能引决,被执。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自杀,以身殉国。终年55岁。

景廷宾

号尚卿(1861-1902),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省)东苕村人。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家乡的农民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附近人民纷起响应。在巨鹿县厦头寺自称“龙团大元帅”,竖起“ ”,“扫清灭洋”大旗。义军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编列为营,最初不过两三千人。4月间进驻广宗县件只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四万人。起义失败后被俘牺牲。

景幼南

初名炎昭,改名昌极,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名理新探》。译有《柏拉图对话集选篇》、《温楷斯德文学评论之原理》等。

此外,景姓名人还有:战国时楚有将军景翠、景阳,秦末陈胜起义立新楚君后裔驹为楚王,东汉有经学家景鸾,五代后晋有马步军都指挥景延广。后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临漳令景芳,清代有书法家、学者景星杓……等。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 越详细越好。 一、中华历史十大帝王全传――龙行天下

1、九龙腾霄――秦始皇 2、从谏如流――汉高祖刘邦

3、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 4、雄才伟略――宋太祖赵匡胤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6、冷酷帝君――朱元璋

7、戒马创业――清太祖努尔哈赤 8、千古一帝――清圣祖玄烨

9、乾纲独断――清世宗胤祯 10、天朝威福――清高宗弘历

二、中华历史十大商贾全传――

1、商者鼻祖--陶朱公 2、倾国巨贾――吕不韦

3、 4、

5、 6、一代商圣--胡雪岩

7、官商一体--盛宣怀 8、末代首富--王炽

9、华侨领袖--陈嘉庚 10、首富时代--李嘉诚

三、中华历史十大后妃全传――凤舞九天

1、一笑千金――褒姒 2、出水芙蓉――西施

3、绝代女枭――吕雉 4、昭阳艳史――赵飞燕

5、风流女皇――武则天 6、太真仙子――李贵妃

7、铁马红颜――萧燕燕 8、稀世明珠――花蕊夫人

9、独步古今――孝庄 10、垂帘听政――慈禧

四、中华历史十大名妓全传――风华绝代

1、花中魁首――绿珠 2、千古绝色――苏小小

3、薄命怜她甘作妓――薛涛 4、桃花几度吹红雨――李师户

5、天生尤物――柳如是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 6、桃花扇底送南明――李香君

7、冲天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8、十万洋兵齐解甲――赛金花

9、斜风细雨润碧桃――董小宛 10、高山流水共知音――小凤仙

五、中华历史十大谋略家全传――血鉴奇谋

1、谋略始祖――吕尚 2、一代智圣――诸葛亮

3、智者远虑――范睢 4、正合奇胜――孙膑

5、帝王之师――张良 6、权霸人生――商鞅

7、算无遗策――郭嘉 8、瑰丽高华――王猛

9、开国谋臣――高基 10、善始善终――范文程

六、中华历史十大文豪全传――大国之魂

1、浪漫诗骚――屈原 2、汉赋风流――司马相如

3、才高八斗――曹植 4、佳情山水――谢灵运

5、谪仙放歌――李白 6、一代诗圣――杜甫

7、秦淮梦断――李煜 8、文学革新――王安石

9、豪情千古――苏轼 10、烈士情怀――陆淳

七、中华历史十大名将全传――纵横四海

1、一代兵圣――孙武 2、冷血将军――吴起

3、十面埋伏――韩信 4、龙城飞将――李广

5、七退匈奴――卫青 6、抗金英雄――岳飞

7、大明英烈――常遇春 8、台湾之父――郑成功

9、抗倭名将――戚继光 10、乱世英杰――左宗棠

八、中华历史十大枭雄全传――铁血政坛

1、 2、新朝旧政――王莽

3、乱世魔王――董卓 4、绝代枭雄――曹操

5、逆子贰臣――安禄山 6、一代官圣――曾国藩

7、千古遗恨――吴三桂 8、窃国大盗――袁世凯

9、贿选总统――曹锟 10、黑手遮天――张作霖

九、中华历史十大义军领袖全传――大泽龙蛇

1、替天行道――陈胜 2、美人黄土――项羽

3、乱世英豪――李密 4、燕赵悲歌――窦建德

5、冲天将军――黄巢 6、倾天豪杰――方腊

7、女中奇英――王聪儿 8、君山二魄――钟相 杨幺

9、大顺永昌――李自成 10、天王第一――洪秀全

十、中华历史十大权臣全传――宦海风云

1、三朝宰辅――王导 2、五朝元老――郭子仪

3、直面人生――海瑞 4、政坛娼妓――冯道

5、万古骂名――秦桧 6、口蜜腹剑――李林甫

7、奸相之首――严嵩 8、生死荣枯――张居正

9、千古巨贪――和| 10、毁誉一身――李鸿章>>

问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 他的名字叫武训,他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乞丐。然而这个平凡的乞丐,却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为,名垂青史而为后人称扬。在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载入正史的,大概只有武训先生了。武训的事迹对中国近代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影响甚巨。而在他死后五十多年后,因他而起的那一场狂卷中国知识界的暴风骤雨,更会令人感叹历史风云的诡谲无常。

武训是清末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武训原本没有正式名字,他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都是那种“穷得连名字都没有” 的贫民。因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武训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个赐名,在他老年时,朝廷为嘉奖他的兴学义举而给他取名为“训”,以示朝廷对他创办 义学来训导贫苦学生的支持和鼓励。

蔡文姬有什么故事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