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络看什么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4收藏

研究经络看什么书,第1张

1、《中医经络穴位》,作者是胡军平,《中医经络穴位》将原本较为繁琐的经络穴位内容用最精简的文字概括并配以说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尝试自我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适合初学中医和热爱中医的人士阅读。

2、《黄帝内经》 ,创作年代是先秦至汉,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对经络的作用讲的较详细。

3、《经络图解》,作者是蔺云桂,《经络图解》是根据以《内经》为主的古代医籍的有关记述绘制出来的。

健康养生,即采取正确的调理方法保养生命,以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健康养生者,不光其本人受益,对其上下至亲乃至整个家庭,皆有莫大益处。

《康养实用技术》是一本介绍健康养生的书籍。书中对中老年常见病的调理,糖尿病、面瘫、冠心病、胆结石等;儿童常见病的调理,消化不良、夜啼、肺炎早期、百日咳、小儿风寒感冒等;妇女常见疾病的调理,月结不调、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恶露不尽等;男性常见疾病的调理,前列腺炎、早泄、遗精等;人体亚健康的调理,头晕、牙疼、睡眠不好、胸闷心悸等,以及二十四节气的调理,均有逐个介绍,不可谓不详尽。

《康养实用技术》实乃健康养生之实用小百科,可操作性强,值得养生爱好者及家庭赏阅。

修身可分为身体和心性两大部分,拿健康来说可分为身体和心态两方面。佛学旨在使人放下我执,普度众生,最终脱离六道轮回的大自在境界。

就健身而言,推荐两部佛学经典:一是大悲咒,大悲咒可治8400种病,开智慧去烦恼,常读自然身心健康。二是《金刚经》,此经是佛学大乘经典,读诵受持功德不可思议,但佛学讲因缘,一般来说能够受持大乘经典的人都多有善根,要求读诵之人要发广大菩提之心,即要有普度众生之愿,方能得储佛菩萨及护法加被。《金刚经》在佛学中常被人称为续命经,即经常读诵,可得增加寿命、增福增财等储多福报。金刚经可破我执,常读可得金刚不坏之身和心志,功德不可思议,功深者圆寂后可得舍利子,命终往生极乐佛国等诸佛国土。

正如“译序”中所言:这真的是一本很奇妙的小书,篇幅虽短,所处理的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以文字来传达不可描述的禅语体验。

如今市面上关于禅的著作很多,谈到禅总会提到“不立文字”四个字,《箭术与禅心》这本书也不例外,吸引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原因是作者竟是一位西方哲学家。之前看过一些西方人写东方哲学的书,总有种隔靴搔痒之感。

这本《箭术与禅心》的作者是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来到东方的日本学禅,处处碰壁之后,通过拜师学习箭术,体验了禅的真义。

作为东方人不难理解的“顿悟”、“玄学”之类的名词,赫立格尔教授说他身为欧洲人,直接学禅有困难,不得不借助一项外在的媒介,以行动直接入禅:禅是活生生的体验,不存在于任何语言文字之中。

想起前几年遇见的一位“大师”,有人问他,什么是禅,他煞有介事地摆摆手:不可说,不可说。当时想哪里有不可说之事呢,哪怕玄之又玄,也是可以说的,只不过文字背后的妙意,我们这些冥顽不灵的凡夫俗子,实在难以参透罢了。

一个具有西方理性思想精髓的学者, 赫立格尔教授在《箭术与禅心》这本书里,以怀疑的精神,客观的态度,亲自深入探究了东方的直观智慧。这虽是他个人的追寻,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读起来比很多故事传说甚至经文公案更加真实和生动。

赫立格尔清楚地记录他学习箭术的过程,每一个阶段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困境,仿佛一则则似乎无解的公案,在老师的引领下,最后他以自然无痕的方式完成了最困难的动作,那一刻,他有所了悟: 禅是平常心,是当下的真心。

作为东方读者,看这本书觉得很亲切,一开始便猜到老师会跟学生讲站姿,拉弓,呼吸之类的基本要素,类似中国功夫。东方人很容易懂这是在训练扎实稳定的基本功,对于具有严谨哲学思维体系的西方人却不是那么好理解,赫立格尔教授时常是云里雾里地摸不着头脑。

首先就是呼吸 ,师父说,吸气是融合与连接,屏住呼吸使一切进入状态;呼气是放松与完满,克服一切限制。每个步骤都开始于吸气,然后将气屏在腹部,最后呼出。握弓,搭剑,举弓,拉弓的动作都伴随着自然地呼吸配合,这是一个放松有韵律的过程。

想起多年前初学瑜伽时,老师也强调呼吸至关重要。印度瑜伽士非常注重呼吸,认为人的寿命有一定的呼吸次数,一般不经过训练的人,每次呼吸都很短促,呼吸的次数很快就消耗完,生命也就结束了。经过呼吸控制的人,会延长每次呼吸的长度,呼吸的次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耗掉,生命也就延长了。

最开始练习瑜伽的时候对此不理解,在亲自练习呼吸控制的过程中,慢慢地体会到确实如此。虽然目前大多数练习瑜伽的人不单是为了延长寿命,而是为了强身健体,或是一种禅修的生活方式,但学会控制呼吸,简单来说是时时关照自己的呼吸这件事,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代人基本是肩式呼吸,初次听到“肩式呼吸”这个词,觉得很好笑,再观察下那些脾气大的人可不都是肩式呼吸的。呼吸短促急躁,气不沉丹田,自然没有宰相的肚量可以撑得了船,不乱发脾气才怪呢。

《箭术与禅心》这本书里,作者如实地记录了初学习箭,练习呼吸的时候那种焦躁担忧的心理状态,师父给出的教导很简单,也就是“放松”二字,然后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当赫立格尔教授问师父什么时候开始新的练习,毕竟是来学习箭术的,可每天都是站姿,呼吸,握弓,搭剑,举弓,拉弓的练习,为什么不学习放箭射靶呢。师父淡然地回答: 时间到了自然会知道。

赫立格尔教授认为这是一种 日本式的教导 。练习又练习,重复再重复,这种学习方式在一切传统艺术中都是如此。示范,举例;直觉,模仿。

作者是在1948年写的这本书,今天我们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典型的东方式教学,在中国古代也是这样。随着文化交流,从中国回到日本的僧侣和文化使者,将很多艺术,很好地传承下来,经过一代代地精进而升华,成为一种程式化的艺术,以心传心,由技入道,流传至今的花道,茶道,剑道无不如此。

有前人说,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长时间地练琴之后才有了些许感悟,习琴如参禅一般,手指的技法固然重要,没有一颗明悟的心,终究走不远的。

东汉书法家蔡邕在《笔论》里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大意是写书法,要散淡心智。动笔之前,须心胸舒展,任凭性情恣意,继而挥毫书写,若是被迫应事,情绪不好,即使有最好的毛笔,字也不会写得好。

遗憾的是,赫立格尔教授没有到中国来,如果曾经他是来中国学习古琴或是书法,恐怕心得也是如此,那书名就是书法与禅心,琴与禅心了吧。

《箭术与禅心》这本书只有51000字左右,两三个小时就可读完,平实的语言值得反复玩味,个人觉得胜过阅读很多类似的杂书。

书里有一句话: 不要问,继续练习。 想起另一本书《日日是好日》里,森下典子的老师说: 不必问为什么,总之,照着做就行了。 这两本可以一起来读, 比较阅读法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也会引发思考,收获更多。

一本讲日本的箭术,一本讲日本的茶道,两两参悟,欣然所遇,这也是读书偶得之妙趣。

禅在哪里,不可说吗?在一呼一吸之间,在握弓搭剑,举弓拉弓时,在水倒入茶碗时,在折枝插花时,在母亲目送孩子上学的眼睛里,在爱人的眼神里,在夜空闪烁的星辰里,在温暖的春风里。

由此,禅是可以说的,它无处不在。

三千小童国学馆标准国学经典

第一阶段:知书达礼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弟子规》: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教孩子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 《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开智明理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从小熟读,可助其塑造理想人格、洞察人性。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对孩子的语言水平和知事明理都有很大作用。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远大的人生格局。 第三阶段:通达言志

《易经》:不学易经,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群经之首,内容涉及诸多领域。 《唐诗宋词》:中国文化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培养孩子良好的韵律感,陶冶情操。 《中庸》:“和谐”人生指南。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高情商人才。 《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书中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千小童结合时代变化,创新国学六艺特色课程 纵横文武,德艺双修让孩子更出众

礼:古礼体验。不学礼无以立,培养孩子懂礼貌、有教养。 乐:古琴修习。提升孩子文化修养,助其养成优雅含蓄的气质。 术:武术锻炼。塑造挺拔的外形、强身健体、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棋:围棋钻研。开发孩子智力,培养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意识。 书:书法艺术。提高孩子专注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数:数艺传承。锻炼孩子快速运算能力,提升数艺思维。

穴位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学中的穴位数量众多,不同的书籍对于穴位的数量和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学著作,其中包含了720个穴位,您可以参考:

《针灸大成》: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针灸学著作之一,收录了多达300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了720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镜诊秘录》:这是古代著名的中医学著作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其中也收录了720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灵枢》: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之一,主要介绍了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知识,其中也有关于穴位的描述和说明,包括了720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针灸甲乙经》:这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部著名针灸学著作,也收录了720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以上这些著作是中医学中经典的书籍,对于中医学和穴位学的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您对穴位学感兴趣,可以选择一本比较权威和系统的书籍进行学习。

中国太极与印度瑜伽、中国中医与印度阿育吠陀都有着惊人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数千年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

中国太极

中国传统的身心和谐统一的健身术,蕴含中国古典哲学、中医学、美学的精华,可以通过修炼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效果。

印度瑜伽

印度传统的身心和谐统一的健身术,可以通过肉体和精神的修持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强身健体和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

天然草药

天然草药是自古以来人类用来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材料,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由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搜集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而作为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药草植物的国家之一,阿育吠陀和中国药草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但都强调追求身心和精神上的健康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也都广泛的应用草本植物。

2003年初,当沙斯在新加坡肆虐之际,市井中辗转相传,一些印度传统草药和香料如郁金香根(Turmeric,又称姜黄)、罗勒(Sweet Basil,又称九层塔)、印度楝树(Neem Tree)具有杀菌、治疗发烧和咳嗽的功能,小印度一些香料店的传统草药也因而在那段时间销量增加。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当身体的平衡受到扰乱时,将食物和草药正确地配合起来使用,可使身体达到适当的平衡。

医学体系

印度的医学体系包括阿育吠陀(Ayurveda,又称生命吠陀)医学和悉达(Siddha)医学。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五千多年来,它在无数印度传统家庭中使用着。其影响波及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印度阿育吠陀被誉为“医疗之母”。由早期的文献可看出,阿育吠陀的医生对于植物的强力医疗特性具有先知灼见,可说是现代药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们也对体内的运作极为了解,甚至有证据指出阿育吠陀医师动过人体手术。此外,此系统从古到今都同样强调饮食与灵性的重要性,中国的中医以及“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疗方法,都可见到阿育吠陀的影子。

在历史上,阿育吠陀的记载首次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印度古老的诗歌总集梨俱吠陀(Rig Veda)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四部吠陀经典之一的《阿闼婆》(Atharva)问世,其中阿育吠陀作为吠陀圣典的补充——副吠陀,附属于阿闼婆吠陀。

尽管阿育吠陀医学早已经应用于实践,但直到此时它才由口头相传编撰成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研究经络看什么书

1、《中医经络穴位》,作者是胡军平,《中医经络穴位》将原本较为繁琐的经络穴位内容用最精简的文字概括并配以说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