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太傅赵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东汉太傅赵嘉,第1张

赵嘉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卒,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赵迁的母亲是歌女,悼襄王昏庸,因悼襄王宠爱其母,遂废有德行的太子赵嘉,而立素无德行的赵迁为太子。赵悼襄王在位九年卒,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

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人发大兵攻赵,李牧、司马尚率兵御敌,秦不能克。赵王迁平素行为不正,听信谗言,重用郭开。秦施离间计使赵王诛良将李牧、免司马尚,以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他们的职务。赵葱兵败,颜聚逃跑,因此赵王迁投降。次年十月,邯郸并入秦。

赵国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秦军报复。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

秦王赵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赵嘉是赵国末代君王,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

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儿子啊

袁隗(?-190年5月10日)字次阳。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太傅,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其妻马伦为名儒马融之女。后因袁绍反董卓而被牵连,遭董卓杀害。

中文名袁隗

国 籍中国(东汉)

民 族汉族

出生地豫州汝南(今河南商水)

逝世日期公元190年(东汉初平元年)

职 业太傅

父 亲袁汤

配 偶马伦

兄 弟袁平、袁成、袁逢

侄 儿袁绍、袁术

袁隗,东汉太傅,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贵族,汉末枭雄袁绍、袁术之叔,他年少做官,娶汉末大儒马融女为妻。袁隗比其兄袁逢更早登三公位,曾任后

袁隗

汉太尉、太傅。董卓专权后,因为袁氏兄弟起兵反卓,董卓恐其为内应而将其全家杀害。

2史籍记载

编辑

《后汉书》:“逢弟隗,少历显官,先逢为三公。时中党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于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惟崇以为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献帝初,隗为太傅董卓忿绍、术背己,遂诛隗及术兄基等男女二十余人。”[1]

《三国志》:“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2]

《资治通鉴》:”(熹平元年)十二月,司徒许栩罢,以大鸿胪袁隗为司徒。“”(熹平五年)冬,十月,司徒袁隗罢。”“(光和五年)夏,四月,旱。以太常袁隗为司徒。”“(中平二年二月)司徒袁隗免。”“(中平六年四月)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卓以废立议示太傅袁隗,隗报如议。”“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初平元年三月)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3]

3家族世系

编辑

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幼子袁敞为司空,袁安次子袁京之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之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之弟袁隗亦

袁隗

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号称“四世三公”。

4历史评价

编辑

王夫之:何进辅政,而引袁隗同录尚书事,隗之望重矣,位尊矣,权盛矣。绍及术与进同谋诛宦官,而隗不能任;进召董卓,曹操、陈琳、郑泰、卢植皆知必乱

袁隗像

,而隗不能止;董卓废弘农立陈留,以议示隗,而隗报如议;犹然尸位而为大臣,廉耻之心荡然矣。然且终死于卓之手而灭其家。故夫有耻者,非以智也,而智莫智于知耻。知耻而后知有己;知有己而后知物之轻;知物之轻,而后知人之不可与居,而事之不可以不断。故利有所不专,位有所不受,功有所不分,祸有所不避。不知耻而避祸,是夜行见水而谓之石,不濡其足不止也。以疲老荏弱之情,内不能知子弟之桀鸷,外不知奸贼之雄猜,自倚族望之隆,优游而图免,而可谓有生人之气乎?东汉之有袁氏与有杨氏也,皆德望之巨室,世为公辅,而隗与彪终以贪位而捐其耻心。叔孙豹曰:“世禄也,非不朽也。”信夫!不朽有三,唯有耻者能之:隗与彪,其朽久矣。

《魏书》:自安以下,皆博爱容众,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

1 有关文言文滴

原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a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②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诚]确实 ○3[朕]皇帝自称

翻译

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地派人察看。第二天,他问宋潦昨天是否饮过酒,在坐客人是谁,吃什么东西。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回答,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的道理。

2 首句为‘冯应京,字可大’的文言文

《明史》

冯应京,字可大,盱眙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为户部主事。督蓟镇军储,以廉干闻。寻改兵部,进员外郎。二十八年,擢湖广佥事,分巡武昌、汉阳、黄州三府。绳贪墨,摧奸豪,风采大著。税监陈奉恣横,巡抚支可大以下唯诺惟谨,应京独以法裁之。奉掊克万端,至伐冢毁屋,刳孕妇,溺婴儿。其年十二月,有诸生妻被辱,诉上官。市民从者万余,哭声动地,蜂涌入奉廨,诸司驰救乃免。应京捕治其爪牙,奉怒,阳饷食而置金其中。应京复暴之,益惭恨。明年正月,置酒邀诸司,以甲士千人自卫,遂举火箭焚民居。民群拥奉门。奉遣人击之,多死,碎其尸,掷诸途。可大噤不敢出声,应京独抗疏列其十大罪。奉亦诬奏应京挠命,陵敕使。帝怒,命贬杂职,调边方。给事中田大益、御史李以唐等交章劾奉,乞宥应京。帝益怒,除应京名。是时,襄阳通判邸宅、推官何栋如、枣阳县知县王之翰亦忤奉被劾。诏宅、之翰为民,栋如遣逮。俄以都给事中杨应文论救,遂并逮应京、宅、之翰三人。顷之,奉又诬劾武昌同知卞孔时抗拒,孔时亦被逮。

缇骑抵武昌,民知应京获重谴,相率痛哭。奉乃大书应京名,列其罪,榜之通衢。士民益愤,聚数万人围奉廨,奉窘,逃匿楚王府,遂执其斥牙六人,投之江,并伤缇骑;詈可大助虐,焚其府门,可大不敢出。奉潜遣参随三百人,引兵追逐,射杀数人,伤者不可胜计。日已晡,犹纷拏。应京囚服坐槛车,晓以大义,乃稍稍解散。奉匿楚府,逾月不敢出,亟请还京。大学士沈一贯因极言奉罪,请立代还。言官亦争以为请。帝未许。俄江西税监李道亦奏奉侵匿状,乃召还,隶其事于承天守备杜茂。顷之,东厂奏缇骑有死者。帝愠甚,手诏内阁,欲究主谋。一贯言民心宜静,请亟遣重臣代可大拊循,因以侍郎赵可怀荐。帝乃褫可大官,令可怀驰往。未至,可大已遣兵护奉行。舟车相衔,数里不绝。可怀入境,亦遣使护之。奉得迄逦去。

应京之就逮也,士民拥槛车号哭,车不得行。既去,则家为位祀之。三郡父老相率诣阙诉冤,帝不省。吏科都给事中郭如星、刑科给事中陈维春更连章劾奉。帝怒,谪两人边方杂职,系应京等诏狱,拷讯久之不释。应京乃于狱中著书,昕夕无倦。三十二年九月,星变修省。廷臣多请释系囚,于是应京及宅、栋如获释。之翰先瘐死,而孔时系狱如故。

应京志操卓荦,学求有用,不事空言,为淮西士人之冠。出狱三年卒。天启初,赠太常少卿,谥恭节。

3 关于黄琬幼的文言文

黄琬(1)幼而慧(2)。祖父琼,初为魏郡(3)太守。建和(4)元年正月日食(5)。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6)。太后诏(7)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8)。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

①黄琬:东汉人。 ②辨慧:能说会道且聪明伶俐。 ③魏郡:古郡名。 ④建和:汉恒帝年号 ⑤食:同“蚀”。 ⑥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京城里看不到日食而黄琼把日食的情况报告朝廷,让他们知道。 ⑦诏:皇帝的命令。 ⑧未知所况:不知道如何来描述。

译文: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同。

4 《汉明帝尊师》的古文解释

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希望你能够找到答案。

5 关于满州族皇帝功绩得文言文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

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

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

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

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周朝 毕公高 晋国 栾宾 杜原款 荀息 阳处父 士会 士渥浊 叔向 西汉 王陵 审食其 孔光 王莽 王舜 新朝 平晏 唐尊 东汉 卓茂 邓禹 赵熹 邓彪 张禹 冯石 桓焉 赵峻 陈蕃 胡广 袁隗 刘虞 马日磾 蜀汉 许靖 曹魏 钟繇 司马懿 司马孚 东吴 诸葛恪 晋朝 郑冲 何曾 杨骏 王戎 刘寔 司马越 王导 司马道子 刘裕 南朝 刘义恭 萧道成 萧子良 萧鸾 萧渊明 陈霸先 陈顼 汉赵 刘欢乐 刘洋 刘景 王育 任顗 朱纪 呼延宴 成汉 李骧 后赵 裴宪 前燕 慕容评 后燕 余蔚 前秦 毛贵 后秦 索棱 北魏 冯熙 元休 元丕 元详 元雍 元怿 元颢 李延实 西魏北周 元欣 长孙稚 念贤 梁览 元孚 王盟 李弼 赵贵 于谨 达奚武 尉迟迥 宇文纯 李穆 东魏北齐 元坦 尉景 厍狄干 孙腾 可朱浑元 高演 高湛 高淹 高归彦 段韶 尉景 侯莫陈相 娄睿 斛律光 高凝 高思宗 隋朝 窦炽 唐朝 王智兴 李载义 韦昭度 李克用 韩建 五代十国 罗绍威 张格 王建立 宋齐丘 杜重威 冯道 留从效 赵廷隐 安审琦 郭崇(检校) 宋朝 高保融 赵元佐 赵元侃 范廷召 王钦若 陈尧叟 赵元俨 张士逊 王曙 石元孙 晏殊 宋庠 曾公亮 陈升之 吴充 何执中 童贯 杨戬 王黼 赵构 赵榛 杨卜麻叠 刘光世 张浚 张俊 韩世忠 韦渊 杨存中 辽朝 耶律宗教 萧兀纳 萧习泥烈 金朝 完颜宗干 完颜宗弼 萧仲恭 完颜宗本 温都思忠 大 张浩 徒单克宁 元朝 完泽 哈剌哈孙 乞合普济 忽鲁忽答 帖可 伯忽 郑冲 朵 伯答沙 撒敦 完者帖木儿 塔失海石 众家奴 贺惟一 老章 王保保 明朝 徐达 徐弘基 沐晟 谭祐 陈锐 崔溥 朱永 杨廷和 张居正 万炜

周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为国王辅弼官之一。战国后废。西汉吕后元年(前187年)复置,金印紫绶,以王陵、审食其等任之。后废。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又复置,以孔光出任此职,位在三公之上。东汉亦置此官,掌善导,无常职,刘秀命卓茂任之;卓死,省去此官。其后新帝初即位,又设“太傅,录尚书事”,如赵熹、陈蕃、胡广等均任过此官,赵等死,即废去此职。历代多有延置,或常设或虚职,如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清史稿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朝鲜高丽时代亦设太傅,朝鲜王朝改称大傅,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