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乌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三乌胶 1 拼音
sān wū ji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Sanwu Jiao
22 标准编号WS3B374498
23 处方生草乌 900g 生川乌 600g 何首乌 450g 附子(附片) 150g 生白附子 300g 乳香 30g 冰糖 90g 鲜猪蹄 500g
24 制法以上八昧,将生草乌、生川乌、何首乌等洗净、浸泡后切片,与附片及经过泡漂洗净 的鲜猪蹄混合,加入适量水,高温高压煎煮1小时,滤过,药渣再加适量水,常压煮提二次,每 次1 小时。合并三次滤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将乳香、冰糖研成细粉,与上述浓缩液混匀,浓 缩成稠 膏,干燥,混匀,制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长方形块,不易折断;气微,味徽甜、后苦涩。
26 鉴别取本品 2g,加50%乙醇20ml,置热水浴中使溶解,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置水浴上挥 去乙醇,加水至 10ml,滴加稀盐酸使成酸性,加等量乙醚振摇提取,取乙醚液挥干,残渣加05ml 无水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 混台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酸酸乙酯甲醇甲酸(8:2: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 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27 检查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 H)。 总灰分 不得过65%(附录Ⅸ K)。 乌头堿 取本品剪碎,精密称取 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5ml,搅拌成浆,加硅藻 土 8g,研匀,加氯仿60ml,密塞,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渣及滤器用氯仿20ml洗涤, 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继续蒸15分钟,残渣用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乌头堿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 上,以环己烷二乙胺(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 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挥发性堿性物质 取本品剪碎,精密称取0 5g,置1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10ml使溶解,加0 10g 氧化镁粉,迅速密塞,混匀,通入水蒸汽进行蒸馏,以2%硼酸溶液10ml,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 指示液5滴为接收液,从滴出第1滴凝结水珠时起,蒸馏15分钟停止,馏出液照氮测定法(附录Ⅸ L 二法)滴定,即得。 100g样品中挥发性堿性物质的含量以氮(N)计,不得过100mg。 其他 应符合胶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G)。
28 功能与主治祛寒除湿,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强筋健骨。用于风寒湿邪、风痰、淤血引起 的风湿麻木、骨节肿痛、腰腿疼痛、四肢瘫痪、陈伤劳损、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失语及风湿性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29 用法与用量用开水烊化兑酒服或鲜肉汤炖服.一次 5g,一日2次,饭后服,老人、少年酌 减;重症、顽症酌加。
210 注意感冒发热及孕妇、儿童禁服。
211 规格每块 5g
212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云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三乌胶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一诸痢方治]治热痢方。每服一丸。水六分盏化开。煎至四分温服。乳食前。三乌丸治如前。川乌(一个)草乌(一个)巴豆(七个)上
《普济方》:[卷四十五头门]头面风(附论)风。目眩头痛。痰涎壅滞。心膈烦满。咽喉热疼。唾如胶粘旋复花菊花(择)桑根白皮(各三分)石膏(碎研一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脚气门]一切香港脚附论)石楠叶柏子仁(焙各一两)阿胶(炒令燥十两)鹿角胶(炙令用一两)大枣(一百枚煮取肉)上三大。每服二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八]疮肿一升水二升煮数沸停水冷渍半月瘥亦可用马屎又方上烧胶为末唾津调涂上使干帛贴之治白癜方上以平旦绰取韭头
《普济方》:[卷三十七大肠腑门]肠风下血(附论)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换骨丹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学纲目》卷十二:换骨丹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三因》卷十五:换骨丹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扁鹊心书·神方》:换骨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中藏经·附录》:换骨丹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换骨丹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御药院方》卷一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急救仙方》卷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宣明论》卷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扁鹊心书·神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中藏经·附录》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王氏医存》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换骨丹 1 拼音
huàn gǔ dā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换骨丹21 处方
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22 炮制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23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不随,服诸药不效。
2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医学纲目》卷十二:换骨丹31 处方
防风 牛膝 当归 虎骨(酥炙)各30克 枸杞子75克 羌活 独活 败龟版 秦艽 萆薢 松节 蚕砂各30克 茄根(洗净)60克 苍术120克
32 功能主治治诸风及鹤膝风。
33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酒浸服;或为末,酒糊丸服,皆可。
34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二
4 《三因》卷十五:换骨丹41 处方
九肋鳖甲(去裙)半两,海蜈蚣(细锉)半两。
42 制法以盐泥固济,候干,火煅存2分性,为末;巴豆半两,去皮膜,顺手研,青州枣7斤,去核,入巴豆膏在枣中,火烧令焦,存巴豆5分性,将枣、巴豆烂研如泥,入前2味末,同研匀,以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43 功能主治大风。
4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虚者45丸,用温齑汁下。候利恶物如脓血、烂鱼肠即住。即此23服,未利,更加12丸,次服遇仙丹。
45 摘录《三因》卷十五
5 《扁鹊心书·神方》:换骨丹51 处方
当归2两,芍药2两,人参2两,铁脚威灵仙2两,南星3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麻黄3斤(去节,另煎膏)。
52 制法上为末,先将前5味和匀,后入乳香、没药,以麻黄膏和匀,为丸,如弹子大。
53 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失音者。
5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先灸脐下三百壮,服金液丹1斤,再服此药。每服1丸,5日1服,以无灰酒送下,出汗,仍常服延寿丹、金液丹。
55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6 《中藏经·附录》:换骨丹61 处方
桑白皮2两,川芎2两,吴白术2两,紫河车2两,威灵仙2两,蔓荆子2两,人参2两,防风2两,何首乌2两,地骨皮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苦参1两,犀角半两,麝香半钱,龙脑半钱。
62 制法上为细末,用苍术半斤、槐角半斤,以地黄3斤去根、不去节,锉细,上用河水1斗8升(井水亦得),同熬至34升,去滓,留清者,再熬成膏,和前药,每两作8丸,朱砂为衣。
63 功能主治一切卒中,手足顽麻,腰膝沉重,左瘫右痪,四时伤寒,妇人血滞,小儿惊搐。
6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截四时伤寒,妇人血滞,产前产后,每服1丸,酒1盏,碎捶,浸至夜,温动化散,临睡和滓服;小儿惊搐,每服半丸,米饮化下。
65 摘录《中藏经·附录》
7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换骨丹71 处方
人参半两,丹参半两,紫参半两,沙参半两,玄参半两,苦参半两,天麻半两,定风草(如无此,以天麻代之)半两,防风半两,细辛根半两,白附子半两,威灵仙半两,何首乌半两,藭贼半两,山豆根半两,穿山甲半两,蔓荆子半两,川芎半两,胡麻子1斤(三棱者真,水淘,微炒香熟,另研),蜈蚣1对。
72 制法上除胡麻子外,为细末,后入胡麻子,同研细为丸,每丸半两重。
73 功能主治诸风。
7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浆水送下,日进1服,不拘时候。
75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
8 《御药院方》卷一 81 方名
换骨丹
82 组成麝香(研)半分,桂(去粗皮)1两半,麻黄10斤(去根节,河水7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瓷器收贮),朱砂2两(细研,为衣),甘松(去土)1两,川乌头(生,去皮脐)1两,白芥子(炒)1两,藿香1两,草乌头(生,去皮脐)1两,海桐皮(炒)1两,何首乌1两,羌活1两,龙脑(研)1两,骨碎补(去毛,炒)1两,牛膝(酒浸)1两,威灵仙(去土)1两,桑白皮(炒)1两,槐角1两,木鳖子仁(炒)1两,自然铜(醋淬7返,研细)1两,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白芷半两,防风半两,甜瓜子(炒)半两,萆薢(炒)半两,五灵脂半两,川芎半两,甘草(盐炙)半两,苦参半两,白胶香半两。
83 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軃曳不随,服诸药不效者。
8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捶碎,食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药,可更进酒12盏投之,1日2次。至3日,于当病处微有汗为效,至10日外大效,无不愈者,但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8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煎麻黄膏子,加少熟蜜,搜和成剂,为丸如弹子大,以朱砂为衣。
9 《急救仙方》卷六 91 方名换骨丹
92 组成草乌6两。
93 主治风湿腰脚诸疾。
9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至晚勿食,每服20丸,临卧嚼木瓜、温酒送下。中夜药透遍身及脚上,觉麻痹即其效也。
9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生豆腐2两,捣和成饼子,沸汤煮令浮,再沸,取出,煮时最要斟酌,盖煮太过则药力轻,煮不及则药力又过重也。又用米泔浸过苍术3两(焙干),天麻1两(明净者),全蝎半两(洗去头足,微炒),与草乌饼子同研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宣明论》卷三 101 方名换骨丹
102 组成麻黄(煎膏)、仙术、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参、防风、桑白皮、苦参、威灵仙、何首乌、蔓荆子、木香、龙脑(研)、朱砂(研)、麝香(研)、五味子各等分。
103 主治瘫痪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一切风痛,暗风。血滞而不流,卫气遏而不通,风寒湿气相搏筋骨之间,内舍偏虚,发为不遂之病,气感八风,血凝五痹,筋挛骨痛,一切风证。
10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硬物击碎,温酒半盏浸,以物盖不可透气,食后、临卧一呷咽之。衣盖覆,当自出汗即愈,以和胃汤调补,及避风寒。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桑白单捣细,以麻黄膏和就,杵15000下,每两分作10丸。
11 《扁鹊心书·神方》 111 方名换骨丹
112 组成当归2两,芍药2两,人参2两,铁脚威灵仙2两,南星3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麻黄3斤(去节,另煎膏)。
113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失音者。
11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先灸脐下三百壮,服金液丹1斤,再服此药。每服1丸,5日1服,以无灰酒送下,出汗,仍常服延寿丹、金液丹。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先将前5味和匀,后入乳香、没药,以麻黄膏和匀,为丸,如弹子大。
12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121 方名换骨丹
122 组成陈粟米1合,陈皮半两,青皮半两,黑牵牛半两,巴豆1分。
123 主治小儿疳积。
12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橘皮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上炒焦黄,去巴豆,入木香半两,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13 《中藏经·附录》 131 方名换骨丹
132 组成桑白皮2两,川芎2两,吴白术2两,紫河车2两,威灵仙2两,蔓荆子2两,人参2两,防风2两,何首乌2两,地骨皮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苦参1两,犀角半两,麝香半钱,龙脑半钱。
133 主治一切卒中,手足顽麻,腰膝沉重,左瘫右痪,四时伤寒,妇人血滞,小儿惊搐。
13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截四时伤寒,妇人血滞,产前产后,每服1丸,酒1盏,碎捶,浸至夜,温动化散,临睡和滓服;小儿惊搐,每服半丸,米饮化下。
1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苍术半斤、槐角半斤,以地黄3斤去根、不去节,锉细,上用河水1斗8升(井水亦得),同熬至34升,去滓,留清者,再熬成膏,和前药,每两作8丸,朱砂为衣。
14 《王氏医存》 141 方名换骨丹
142 组成制南星1两,川贝母1两,秦艽1两,首乌1两,制半夏1两,五加皮1两,石楠叶1两,沉香5钱。
143 主治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久患腿疼及破伤风。
144 换骨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汤送下。取汁。
14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5分,朱砂为衣。
古籍中的换骨丹 《扁鹊心书》:[卷中]疠风,次肾俞,如此周而复始,全愈为度。内服胡麻散,换骨丹各一料。然平人止灸亦愈,若烂见筋骨者难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四膝部(十六)]鹤膝风痛引上下,不甚肿而微红,名膝游风。宜服圣授丹、换骨丹、防风通圣散加牛膝、木瓜。但膝之两傍肿痛,憎寒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膝部]鹤膝风散汗之。次服万灵丹温散之,外敷回阳玉龙膏;常服换骨丹,或蛜〔虫祁〕丸,以驱其邪。若日久不消,势欲溃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膝部]鹤膝风散汗之;次服万灵丹温散之,外敷回阳玉龙膏;常服换骨丹或螂丸,以驱其邪。若日久不消,势欲溃者,宜服独
《普济方》:[卷九十三诸风门]风瘫痪(附论)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石楠叶的别名 5 来源及产地 6 植物形态 7 采制 8 性状 9 性味 10 功能主治 11 运用 12 化学成分 13 石楠叶的药理作用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楠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楠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楠叶 1 拼音
shí nán yè
2 英文参考folium photinia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hotiniae folia [朗道汉英字典]
Folium PhotiniaeChinese Photinia Leaf
石楠叶
3 概述
石楠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即《名医别录》记载的石南叶的别名[1]。
4 石楠叶的别名风药、石楠叶、栾茶[2]。
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
5 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叶[2]。主产江苏、浙江等地[2]。
6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枝光滑。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8~22cm,宽25~65cm,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疏生有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幼时自中脉至叶柄有绒毛,后脱落,两面无毛;叶柄长2~4cm。复伞房花序多而密;花序梗和花柄无皮孔;花白色,直径6~8mm;花瓣近圆形,内面近基部无毛;子房顶端有毛,花柱2~3裂。梨果近球形,直径约5mm,红色,后变紫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野生或栽培。
7 采制全年可采收,晒干。
8 性状叶上表面暗绿色至棕紫色,较平滑,下表面淡绿色到棕紫色,主脉突起,侧脉似羽状排列;常带有叶柄。革质而脆。气微,味苦、涩。
9 性味辛、苦,平,有小毒[2]。入肝、肾经[2]。
10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咳喘[2]。
1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风痛,风疹[2]。内服:煎汤,45~9g;或浸酒饮[2]。
2治咳嗽痰喘[2]。研末装烟斗内燃著吸烟[2]。
11 运用石南的果实名石南实,又名鬼目,煎服破积聚,逐风痹[2]。
12 化学成分叶含野黑樱桃苷、游离的氢氰酸、樱花苷等[2]。
含氢氰酸、野樱皮甙(prunasin)、熊果酸、皂甙、挥发油。
13 药理作用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英文名 5 石南的别名 6 来源 7 原形态 8 生境分布 9 性状 10 化学成份 11 石南的药理作用 12 毒性 13 鉴别 14 炮制 15 性味 16 归经 17 功能主治 18 石南的用法用量 19 附方 20 各家论述 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南 1 拼音
shí nán
2 出处出自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
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雕,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
3《蜀本草》:《图经》云,石南,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布人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不可不审之。
4《本草图经》:石南,株极有高大者,江湖间出,叶如枇杷叶,有小
3 拼音名
Shí Nán
4 英文名Chinese Photinia Leaf
5 石南的别名风药、栾茶
6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或带叶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7 原形态石楠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
本种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便长35mm;花密生,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mm;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鲜艳著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8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9 性状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呈细点状;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黄白色,裂片状。叶互生,具柄,长14cm,上面有一纵槽;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牙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茎微苦,叶微涩。以枝嫩、条匀、叶完整无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近方形细胞,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组织栅状细胞34列,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中脉向下突出,上、下表皮内侧各有34列厚角细胞,壁角质化;维管束呈“U”字形,中柱鞘纤维与含**物质的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继续的半球形。中脉部的厚角细胞、薄壁细胞、韧皮部和叶肉组织细胞中含草酸钙棱晶和簇晶。含**物质的细脉散在于海绵组织及中脉的薄壁组织中尤其是中脉维管束的周围为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平周壁角质化,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稍小,垂周壁平直,气孔稠密,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
粉末特征:棕色。纤维众多,无色或淡**,多成束,破碎,直径约13μm,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易察见,直径733μm。草酸钙簇晶,多存于叶肉薄壁细胞内,直径1633μm。
10 化学成份叶、枝含氰甙(Cyanophorie glycoside),根中不含。叶含游离的氢氰酸,其含量变化较大,约为0015%0120%;另含野樱皮甙(prunasin),水解后得葡萄糖、苯甲醛及氢氰酸。
11 药理作用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有强心、利尿、抑菌作用。37%煎剂对离体蛙心、100%煎剂经淋巴囊给药对在体蛙心,或75%煎剂10ml静脉注射对在体兔心均有兴奋作用。
12 毒性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mg/kg,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Rhododendron metternichii S et Z,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13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1h,用滤液作下述试验:1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加镁粉少许,加浓盐酸45滴,在水浴上加热,即显要橙红色。2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饮和硼酸丙酮溶液和10%枸椽酸溶液各1ml,继续蒸干,将残渣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裂的黄绿光荧光。
(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使之湿润。试管加塞,寒与管壁间悬挂一条用苦味酸盐溶液湿润过的滤纸,将试管置6070℃水浴中加热约15min,试纸显砖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滴加三氯醋酸试剂12滴,加热至100℃始显浅红色,渐变为淡紫色。
14 炮制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15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16 归经肝;肾经
17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18 石南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
19 附方石南丸《圣济总录》:去风湿、活血脉。石南酒《圣济总录》:风疹不解;石南散《普济方》:息风定志。
20 各家论述1《纲目》:石南,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阴痿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
2《本草从新》:石楠叶祛风通利,是其所长,补肾之说,未可信也。《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21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通顶石南散
》卷六引《龙木论》:方名:通顶石南散别名:石南散组成:石南1两,藜芦3分,瓜蒂57个。功效:利膈
石斛苁蓉散归半两,人参半两,杜仲半两,沉香半两,茯苓半两,石南半两,枳实半两,熟地黄半两,桂2两,磁石2两。功
南藤酒gjiǔ《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南藤酒组成:石南藤(煎汁)。功效: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
疏风止痛散麻1钱,僵蚕1钱,乌药1钱,牛膝1钱,独活1钱,石南藤1钱,乳香1钱,紫荆花1钱,骨碎补1钱,川芎
豆淋酒煎附子丸去滓,煎令稠),附(侧)子2分(炮裂,去皮脐),石南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石
更多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风湿止痛药酒
45g甘草(蜜炙)15g红花30g青风藤30g络石藤60g石南藤60g穿山龙45g乌梢蛇45g蜈蚣
风湿痛药酒jiu标准编号:WS3B023090处方:石南藤2812g麻黄94g枳壳75g桂枝75g蚕砂
蕲蛇风湿酒白芍50g当归50g大血藤32g麻口皮子药50g石南藤32g桂枝32g杜仲(盐水炒6g续断32g
三蛇药酒陈皮50g寻骨风100g独活100g当归100g石南藤100g黄精(制)200g南蛇藤200g乌药
透骨镇风丸50g广藿香450g连翘450g柏子仁450g滑石450g**壳450g乌药450g厚朴(姜炙)
更多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石南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石南
品)释名风药。时珍曰∶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桂阳呼为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按∶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石南石南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疗脚弱,五脏邪气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六脚气门]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恶疮痈疽。胫肿脚弱。偏枯百病。外台秘要云。一方有石南白芷为十六野葛(锉)蛇衔草(锉)防风(去芦各三两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瘾疹。或煮蒴和少酒以浴之良。(姚氏,以治赤疹),或煮石南汁拭之良。或水煮鸡屎汁拭之。余一切如治丹方法。俗
《普济方》:[卷一百十四诸风门]诸风难治附论三乌胶简介
本文2023-10-29 19:02: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