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关于一些唐代金丹家将“黄芽”解释为硫黄的记载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古籍中关于一些唐代金丹家将“黄芽”解释为硫黄的记载有哪些?,第1张

在唐代,中国有一派金丹家将“黄芽”解释为硫黄,因为用硫黄与汞作用也能生成“丹”。唐代成书的《丹房镜源》说:“石硫黄,可乾汞。诀曰:此硫见五金而黑,得水银而赤。又曰黄芽。”五代独孤滔在《丹方鉴源》中也说;“石硫黄,可制汞。诀曰:硫黄见五金而黑,得水银而色赤;亦曰黄男,亦曰黄芽为根也。”

在我国的《尚书》、《史记》等古籍中,都有关于舜命益(即伯益)为“虞”掌管草木鸟兽虫鱼的记载。《孟子》中说,益曾放火将一些山林烧毁,以赶走毒蛇猛兽。而《禹贡》则记载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也曾大规模砍伐树木。《诗·大雅·皇点》中还记载周人在古公亶父时代,百姓砍除树木,营建居住点和毁林开荒的情况。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喜文乐健

“刺梨上市,太医无事”——这句谚语道出刺梨功效的魅力。

刺梨被誉为 健康 “营养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刺梨黄酮、刺梨多糖、刺梨三萜、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其中最为突出的为维生素C,作为 “维C之王”,刺梨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当前水果中最高的:每100克鲜果中含量84158 354113毫克,是苹果的500倍,柑橘的50倍,猕猴桃的10倍。

300多年来,《黔书》、《本草纲目拾遗》、《贵阳府志》、《草木便方》、《分类草药性》等古籍对刺梨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就有诸多记载。

1690 年,《黔书》载述:“食之可以解闷,亦可消滞积”,这是刺梨功效的最早记载。

1765年,《本草纲目 拾遗》载述:刺梨“食之已闷消积滞”。

1850年,《贵阳府志》载述:“以刺梨掺糯米造酒者,味甜而能消食”。

1870年,《草木便方》载述:刺梨叶“疗疥、痈、金疮”,刺梨根“止痢、治牙痛、崩带”。

1906年,《分类草药性》载述:刺梨根“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清代以来的文人名士对刺梨功效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述:

清道光十三年吴嵩梁有“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的诗句:吃三年稻米还不抵喝一顿刺梨酒痛快、尽兴。

晚清莫友芝有“形模难适眼,风味竞舒眉”的咏《刺梨》名句:模样不好看,吃起来竟然酸甜爽口,眉毛都舒展开了。

清光绪年间的贵州青岩状元赵以炯的《咏刺梨》:“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前两句讲的是:刺梨生于野外山间,花朵艳丽夺目,却不愿进入“高门”做“温室花朵”的“气节”。第三句中的“龙井”,是青岩古镇上的千年古井;第四句讲述了刺梨与龙井泉酿成的美酒,作为贡品上贡朝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土大黄 31 土大黄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4 《陜西中草药》·土大黄 41 土大黄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46 化学成分 47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5 《滇南本草》·土大黄 51 土大黄的别名 52 来源及产地 53 性味归经 54 功能主治 55 化学成分 56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6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 61 拼音名 62 土大黄的别名 63 来源 64 原形态 65 性味 66 功能主治 67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68 备注 69 摘录 7 《中华本草》·土大黄 71 出处 72 拼音名 73 土大黄的别名 74 来源 75 原形态 76 生境分布 77 性状 78 化学成份 79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710 性味 711 归经 712 功能主治 713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714 各家论述 715 摘录 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大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大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大黄 1 拼音

tǔ dà huáng

2 英文参考

Nepal dock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土大黄

土大黄为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

31 土大黄的别名

金不换、吐血草、血三七、化血莲[1]

3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的根。分布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1]。

33 性味

苦、辛,凉[1]。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1]。

①治咽喉肿痛,肺痈,大头瘟,大便秘结,肝炎[1]。

②治吐血,咯血,衄血。煎服:9~15g[1]。

③治痈疖肿毒,腮腺炎,疥癣,湿疹,皮炎,跌打损伤,汤火伤。捣汁涂或研末调敷。根含蒽醌类。如大黄素、尼泊尔羊蹄素等。以小鼠作试验,煎剂有止血作用。蒽醌类有抗菌作用[1]。

4 《陜西中草药》·土大黄

土大黄为药名,出自《陜西中草药》。为《天津中草药》记载的牛西西之别名[1]。

41 土大黄的别名

土大黄、牛耳大黄、金不换[2]

4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分布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陜西、青海等地[2]。

43 性味

苦、酸、寒,有小毒[2]。

44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通便杀虫[2]。

1治吐血,咯血,鼻衄,牙龈出血,溃疡病呕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紫癜[2]。

2治慢性肝炎,痢疾,热结便秘,阑尾炎。煎服:9~15g[2]。

3治疥癣,疮疖,脂溢性皮炎[2]。

45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鲜根捣汁或干根研末加醋调敷[2]。

4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还含蒽醌苷[2]。

47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酚灌胃或皮下注射能缩短小鼠血凝时间。牛西西缩短兔血凝时间的作用比仙鹤草素、维生素K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口服煎剂可使血小板数有所上升。此外,本品较大剂量有致泻作用,对动物尚有祛痰、镇咳及平喘、抗菌作用[2]。

5 《滇南本草》·土大黄

土大黄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羊蹄之别名[1]。

51 土大黄的别名

鬼目、土大黄、牛舌大黄、野菠菜[3]

5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等的根。分布华东、中南及四川等地[3]。

53 性味归经

苦,寒。入心、肝、大肠经[3]。

54 功能主治

清热通便,凉血止血,杀虫止痒[3]。

1治大便秘结,鼻衄,吐血,便血,功能性子官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

2治淋浊,黄疸, 周围炎。煎服:9~15g[3]。

3治急性乳腺炎,疖肿,外痔,捣烂敷或煎水洗头风白屑,研末羊胆汁调涂;白秃、顽癣、疥疮,醋磨汁涂敷;烧烫伤,研细末油调涂[3]。

5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大黄酚、大黄素、酸模素(Nepodin)等。抗真菌的成分为2,乙酰1,8二羟基3甲基萘[3]。

56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本品具抗白血病和止血作用[3]。

6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 61 拼音名

Tǔ Dài Huánɡ

62 土大黄的别名

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

63 来源

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ino[R daiwoo Makino],以根和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64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茎直立,紫绿色。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夏季开淡绿色小花,花被6片。瘦果卵形,有三棱,茶褐色。

65 性味

苦、辛,凉。

66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67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68 备注

(1)以土大黄为名的草药甚多,如同属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nepalensis Spreng 及大黄属植物华北大黄(山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等,在不同地区也有称土大黄者。

6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7 《中华本草》·土大黄 71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72 拼音名

Tǔ Dài Huánɡ

73 土大黄的别名

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红筋大黄、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止血草、牛大黄、土三七、血当归、萝卜奇、血三七、癣药、化血莲

7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7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茎粗壮直立,高约1m。根生叶大,有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片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 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7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原野山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77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粗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薄。皮层为薄壁组织,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5060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径向排列。无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类梭形、类球形,长径532μm。根茎中央有髓部。

78 化学成份

土大黄根及根茎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衍生物其总量为1.14%,其中结合型0.87%,游离型0.27%,还含有酸模素(musizin)及大量鞣质[1]。根中还含6-O丙二酰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甙(6-OmaloynylβmethylDglucopyranoside)及阿斯考巴拉酸(ascorbalamic acid)[2]。

79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710 性味

辛;苦;性凉

711 归经

肺;脾;大肠经

71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肺痨咳血;肺痛;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713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714 各家论述

1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置之。2《纲目抬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3《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4《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5《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715 摘录

中型草本,高40-80厘米,根状茎及根直而粗壮,内部黄褐色。茎单生,不分枝,粗壮挺直,中空,无毛,具细纵棱,常为黄绿色。

基生叶4-6片,茎生叶及叶状苞片多数;下部叶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9-14厘米,宽65-9厘米,稀稍大,顶端圆钝,基部近心形或圆形,全缘,基出脉5-7条,一般中间3条特别粗壮,两面均无毛,稀于主脉或叶缘上具短乳突状毛;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稍长,半圆柱状,无毛;托叶鞘大,长约7厘米,内外两面均无毛,棕色,干后膜质;上部叶及叶状苞片较窄小叶片长卵形,一般为浅绿色,干后近膜质;叶柄亦较短或无柄。

花序分枝腋出,常2-3枝成丛或稍多,直立总状,很少再具小分枝,长3-6厘米,无毛;花小绿色,数朵簇生;花梗细长丝状,长25-4毫米,关节近基部,光滑无毛;花被(4-5)6,基部合生成杯状,全长15毫米,裂片半椭圆形,长07毫米;雄蕊7-9, 花丝细长丝状,长25-3毫米,外露,着生于花被上,花药矩圆状椭圆形;花盘薄;子房略呈菱状倒卵形,常退化为2心皮,花柱3或2, 短而反曲,柱头圆头状。

果实菱状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楔形或宽楔形,长7-8毫米,中部最宽部分5-6毫米,翅极窄,宽约05毫米,光滑,具光泽,深棕褐色。花期6-7月,果期9月。

古籍中关于一些唐代金丹家将“黄芽”解释为硫黄的记载有哪些?

在唐代,中国有一派金丹家将“黄芽”解释为硫黄,因为用硫黄与汞作用也能生成“丹”。唐代成书的《丹房镜源》说:“石硫黄,可乾汞。诀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