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玉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6收藏

中国古代有没有玉米?,第1张

玉米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

玉米原产美洲。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玉米怎样传入中国,西方的学者有不同的推测。有人以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传到中亚细亚而入中国西北部,或者从麦加传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从西北部或西南部向东传播到各省。这种推测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引用的较早的中国文献,一般限于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艺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实际上我国各省府县志中保存着丰富的有关玉米的记载。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传说是。玉米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及影响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植物,原产于美洲大陆的墨西哥、秘鲁、智利等沿安第斯山麓狭长地带。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才开始有了关于玉米文字的历史。稍后玉米被引种到北欧诸国,并从那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以至世界大部分地区。约于16世纪初期玉米传入中国。在缺乏考古学发掘实物证据的情况下,古藉中关于玉米植物形态方面的描述,精米机对那个时期的玉米进行精米检测,发现玉米传入中国最早的可靠史证。玉米最早是经由西南陆路传入,大致是先边疆,后内地;先山区,后平原;先南方,后北方。玉米的广泛适应性和良好的食用价值以及缓解人口急骤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是玉米迅速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9世纪末期,玉米基本上传播到全国大部分适宜种植的地区,到清代乾嘉时期玉米获得初步的发展,并与中国己有的“五谷”并列,跃升至“六谷”的地位。而在广大丘陵山地等区域,玉米后来居上发展成为“特之为终岁之粮”的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的传入和发展促使耕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对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起了重要大用。玉米引进中国的途径探讨:关于玉米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学界尚无定论,或把方志史书中的名称记载,或把玉米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记述作为玉米传播的重要史证。但并不是古籍所有记述类似玉米的名称都是新引进的玉米同物异名,难免有的学者甚至把类同玉米的高粱、谷子、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小麦、稻谷等作物的异名品种误认为玉米,检验碾米机对大米、玉米等谷物进行检验碾米,这就形成了玉米传入我国多途径学说以及辨识上的困难。综合考察,农史学界认为玉米传入中国有三条途径:第一路,先从北欧传至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度或缅甸最早引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第二路,先从西班牙传至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最早引种到我国西北地区;第三路,先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尔后由葡萄牙人或在当地经商的中国人经海路引种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最早记录玉米的方志是明正德六年安徽《颖州志》,其名叫珍珠林,它引种我国的时间大约是1500年。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一文,引证屈大均著《广东新语》,谓其中所录玉膏黍即是玉米,并未描述玉蜀黍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罗尔纲(1956)著“玉蜀黍传入中国”一文,推断玉米是经由海路从南洋群岛最早传入福建沿海地区,再由那里引种到安徽及其邻近地区。其依据是玉米的名字叫舍粟。

玉米原产拉丁美洲,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开始引入我国进行种植。传入中国后,就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据18世纪初纂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时辽沈平原也已有种植。

玉米在哪个朝代传入中国

玉米原产拉丁美洲,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开始引入我国进行种植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玉米、马铃薯都是在明朝中后期引入我国的

刚刚进入我国的时候,玉米也没掀起什么波澜,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

因为玉米相对于传统的大豆来说并未表现出太多的优势。并且玉米在我国的推广速度非常之慢。

据18世纪初纂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时辽沈平原也已有种植。

史料记载,直至乾隆中叶,我国的玉米才逐渐扩大了种植区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出现。

但是虽然玉米面积有所普遍,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户而言不过是多了一种夏粮种植选择而已。

对于我国的农业格局来说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应该说,在很久的一段时间我国农业的夏粮种植格局来说,还是被大豆所主宰。

随着玉米的逐步深入推广,现在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

引入玉米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①逐步得到推广

玉米对于我国农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对于杂交玉米的推广。这个影响显然就比之前大的多了,其直接颠覆了我国夏粮作物的种植格局

②种植效益

由于杂交玉米产量提升十分显著,种植效益非常高。不仅受到农民青睐,从政府层面也直接为农民推广宣传。

这种效果是非常好的,很快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原先大豆就被玉米所取代。

毕竟这个时候的农民来说种植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还要依赖种植取得收益

③超越大豆种植

传统大豆在领先了5000年的历史后,被杂交玉米迅速的在短短数十年迅速超越,原先领域于世界的大豆种植业也逐步走向了没落。

④产量高更好的解决粮食温饱问题

因为玉米的产量比大豆高出太多,在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温饱,没有足够的粮食就要闹饥荒,社会也就无法稳定。

因此,在杂交玉米出现后,快速的推广种植也就不奇怪了。因此说,玉米的出现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直接改变的是种植结构。

而目前来说,青储玉米、水果玉米这些玉米的出现,也在改变着我国饲料及国人饮食结构

玉米最早起源于古代美洲,尤其是现在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之间,古代人类开始栽培野生的玉米。当时的玉米与现代的品种相比,形态较小而原始,但它是人类农业史上的一大突破。古代人类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较大颖果的玉米植株,逐渐培育出了更加丰满和可食用的玉米品种。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最终使得玉米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作物。

玉米的栽培和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古代人类将玉米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不仅将其磨成面粉制作食物,还发展出了烘烤、煮熟和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此外,古代人们还利用玉米制作酒精饮料,如玉米酒和玉米白兰地,以及制作玉米油等多种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农作物。在欧洲,玉米最早是由哥伦布带回的,随后迅速传播开来。在亚洲,玉米也被广泛栽培,并成为了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传播:

1、欧洲

1492年,哥伦布登上美洲的海岸后,惊奇地发现这里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植物,其中就有一种金灿灿的农作物——玉米。由此,玉米跟随哥伦布及其接踵而至的许多航海家们开启了环球之旅。玉米最先跟随哥伦布的船队抵达西班牙。玉米被作为名贵而稀有的观赏和庭院植物,种在了西班牙等国家的王宫之中。后来玉米的食用价值逐渐被欧洲人所认识。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玉米从西班牙一路传播到了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希腊、法国等地。由于玉米十分高产且环境适应能力极强,能够在寒冷、炎热、干燥、潮湿等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因此它在很多欧洲国家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谷物,尤其是在欧洲南部农业中站稳了脚跟。

2、中国

当玉米作为主食,陆续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时,中国人也开始食用玉米。玉米与土豆、花生等美洲作物的传入和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400多年来,玉米对中国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般认为,玉米传入中国有三条途径:一是西北陆路,经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二是西南陆路,由欧洲传入印度、缅甸再传入西南地区;三是东南海路,经葡萄牙人或中国商人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总体来看,玉米传入我国后,又经历了先边疆、后内地,先山区、后平原的传播过程。

玉米的历史:

玉米(Zea mays L),在我国又被称为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玉茭子等等,玉米自从明代传入我国后广受国内各个地区百姓的爱戴。

玉米在英文中被称为maize或corn,我们都知道corn更多是美国人的叫法,而maize这个更普遍的英文称呼来自于西班牙语maíz,该西语词汇则来源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生活的Taíno人对玉米的称谓mahiz,15世纪末到达加勒比群岛的西班牙殖民者继续沿用了当时土著Taíno人对玉米的称呼。

但是,最早的玉米却并不起源于加勒比地区,而是在同为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地区。

基因考古研究告诉我们,玉米来源于一种名为teosinte(Zea mays ssp,parviglumis)的一年生野草(从其拉丁名可以看出它与玉米同属同种,只是分属不同亚种),中文有时翻译为类蜀黍,最早驯化于墨西哥南部的Balsas河流域,距今已有9000年左右。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学者证实了该parviglumis亚种的类蜀黍(也可见翻译为小颖大刍草亚种),拥有着与现代玉米几乎一致的同工酶,并且这种野草是唯一同全部现代玉米基因具有足够相似性的亚种。

通过与植物体遗传变异紧密相关的同工酶和基因相似性的双重确认,这种类蜀黍成功击败其他竞争者,成为玉米几乎唯一的起源祖本。

起源时间上,根据基因突变的周期性规律,学者的研究显示玉米最早的驯化可以卡在距今5689年到距今13093年,如果我们取个中间点的话,时间大致在距今9000年上下。最

早的玉米遗存发现在距今6230年前墨西哥Oaxaca谷地的Guila Naquitz山洞,如果按照基因考古学家推测从完全野生的teosinte到栽培的玉米,驯化时间大概要经历3000年左右,我们同样也可以推测玉米驯化的起始时间大致在距今9000年左右。

关于玉米起源,目前的三种研究手段都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贡献:基因考古研究一针见血、不容置喙地指出了起源时间、地点和祖本,但却留下了大量空白需要植物考古学材料的填补。

大植物遗存的材料可信、生动且信息量丰富,但起源时间上却和所谓的基因推测时间有明显的差距;微植物遗存及时地出现在玉米起源的关键时间和关键区域,似乎可以完美解释前两种研究方法在结果上的分歧,却因为本身年代测定和考古学背景的硬伤而饱受争议。

中国古代有没有玉米?

玉米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