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有啥名胜风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4收藏

北岳恒山有啥名胜风景,第1张

恒山风景名胜区

--------------------------------------------------------------------------------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250公里,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立,气势雄伟。恒山主峰玄武峰,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整个恒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在五岳中,仅次于泰山。

恒山,又称常山、大茂山,亦名太恒山、元岳、紫岳、恒宗。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据史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北至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奇峰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o到秦始皇时,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秦始皇曾到恒山观光,汉武帝也来这里祭祀。北魏时,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登临恒山天峰顶。唐代帝王更著文对恒山加以称颂。到宋代,宋帝顶礼遥祝。明、清两代帝王,则派使臣赴恒山祭祀。历代名人李白、贾岛、元好问以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了吟咏的诗句和墨迹。

恒山在西汉初就建有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飞石窟内的主庙,始建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时,建筑林立,规模很大,祠宇楼台,耸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可惜,多数已遭到破坏,现在所剩无几。

恒山作为道教的活动的场所,由来已久。据传,我国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我们这里介绍的恒山以及自古以来人们游历的恒山,是指浑源县城南附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所在的地区。

大字湾

上下水库大坝,穿过恒山隧洞,再行约2公里,然后顺着山路往东南方向一拐,就到了“停旨岭”。过去封建皇帝派遣的祭祀北岳的使者,到这里必须下马,与前来迎旨的恒山道人一同步行上山,到北岳庙祭祀。“停旨岭”因此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在停旨岭北面地势突起的高阜处,曾建有真武庙和望岳楼两处建筑,年代已无据可考,,真武庙向北偏东30度处,为早期祭祀北岳之地。望岳楼,取登楼望岳之意。据说在望岳楼上凭栏而望,可见奇峰插天,危岩万状,飞泉喷玉,老松百态,红墙衬绿,古庙藏荫,北岳恒山雄伟磅礴之势尽收眼底。可惜望岳楼已在解放初期倒塌,真武庙也在十年动乱中被毁。这里现在仪留御碑一座,而且上半部已风化断落,只剩下半截立于废墟之上。

过真武庙,再顺着弯弯曲曲的山径西转,一座刀劈斧削似的耸天峭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峭壁的中腰像经过鬼斧神工一般,岩石光平如镜, 卜面刻着“恒宗”两个大字。两字总高20多米,字体雄浑,遒劲有力。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字匾,悬挂在顶天立地的石壁之上,气宁轩昂,引人人胜。峭岩旁边的山湾因此而被人称作“大字湾”。

在大字湾前面的石梁上,伫立着四株形态奇特的唐代古松,名曰“四大夫”。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紧抓住岩石,傲然迎风而立,经千年而不衰。它们是什么朝代被封为“大夫”的,已经不得而知,但那苍劲挺拔的雄姿,确给大字湾的宏伟景致增色不少。

从大字湾继续北上,山势益崇。悬石如飞,断悬欲坠,沟壑深邃,山道陡立,恒山地险山雄之势,在这里便展现出来。

游人攀登这样的山路,用不多久,便会气喘吁吁,热汗淋淋,当你正要坐下来喘息一下的时候,抬头一望,前面的山径更加崎岖难行。只见山间小道刻石为阶,一直通往云雾迷漫的高处,简直像一条通天的阶梯,这就是“步云路”。

从步云拾级而上,步步登高。白纱一样的轻云薄雾就在身边缭绕,犹如神山仙境,不禁使人如醉如痴,飘飘欲仙。

虎风口

登完步云石阶,峰回路转,右为高人云天的陡壁,左为不见沟底的深壑,巨石上刻有“虎风口”三个大字。一到此处,只觉狂风骤起,声如虎啸,令人不寒而栗。

站在虎风口,一面让飒飒凉风吹干汗水浸湿的衣衫,一面极目远望,观赏山坡上的古松,也颇有趣味。一株株苍劲的古松,有的倒挂于千寻绝壁之上;有的直立于丹崖石罅之中;有的像一把翠伞,停于鸟道之侧;有的似一座角亭,树于山泉之旁;有的如腾空飞越的苍龙,出没于云山雾海之上;有的似形态出奇的仙桥,横跨于沟涧之间。真是惟妙惟肖,千姿百态。

关于恒山之松,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恒山道人有个聚宝盆。一天,道人要去四海云游,就将宝盆埋在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底下,并在树干上系了一条红线作为记号。待到道人回来,发现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松树,而且每棵树的树干上都系着一条红线,聚宝盆再也无法寻找。 过去恒山森林遍布,泉溪纵横,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历代战争的摧残和人为的洗劫,恒山地区的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森林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原来茂密葱茏的森林,只剩下稀疏的树木;纵横山间的淙淙溪流,大多也已干涸;活跃在林间泉边的动物种类也因此大大减少,虎、豹一类猛兽早已绝迹,其它许多种禽兽也极为罕见;就连那虎口惊心动魄的风啸声,也因树木的减少,大大失去了当日的气势。

舍身崖

离开虎风口继续向北攀援而上,便到了“果老岭”。岭上的弯弯小路,都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接连而成,好似人工铺设一般。在其中一块很大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小石坑,极似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蹄印。

据传说,就是那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八大仙之一的张果老,曾经倒骑着一头小毛驴从恒山上天。当他走到这条岭上时,因坡陡路滑,不能前进。张果老无计可施,只得仰天长叹一声,跳下来手牵着毛驴步行而过。这斑斑石坑,就是当年张果老拉着驴子爬坡时留下的痕迹。此处名为“果老岭”,大概就是根据这一民间传说而来的。

传说既非真事,张果老当然也不会重采,但那青石铺就的崎岖山道确实不太好走。游人到此,也不免滑上几跤。

就在这果老岭的东侧,一座万仞险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翘首而望,看那古松摩云,危崖欲倾,确实雄伟壮观。这就是恒山另一处胜景“舍身崖”,又叫“夕阳岩”、“姑嫂崖”。每当日落之时,此处“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瑰丽的晚霞映着诡奇万状的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令人赞叹不已。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患病,姑娘便和嫂子一起上恒山为老人寻取草药。谁知刚刚走进那幽深的松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那恶狼张开血盆大口,向她们扑了过来。正在这危急万分之时,有一个年轻人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言谈之中,得知这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便产生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便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不料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知府老爷的公子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强行霸娶;而少女的母亲也嫌贫爱富,贪图知府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迫着女儿应允知府公子的婚事。少女无法忍受,便连夜逃出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慧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急忙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姑娘跑遍恒山的山山岭岭,却不见情人的身影。这时,知府公子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把牙一咬,从这万丈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而亡。

姑嫂二人壮烈的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或“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飞石窟离开舍身崖,向北再走六七百米,转而东南,跨过层层石阶,便看到以寝宫、梳妆台为主的另一组建筑群。

寝宫、梳妆台等,建筑在一个巨大的天然崩石凹壑之中。东南西三面环壁,北面豁开若门,中间空地约删平方米,如同一座宽敞的庭院。据史书记载,舜巡狩采到北岳时,忽有一石飞坠帝前。据说,那块巨石,就是从这里飞出的。这石窟便是巨石飞出后留下的印迹,因此命名为“飞石窟”。

寝宫,建在飞石窟内东侧的石壁之下。殿堂重檐歇造,结构窈窕,原来为古北岳庙。据《恒山志》记载,寝宫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后经多次毁建。现在留下的建筑,是明洪武年间(1368年)复建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扩修时改古北岳庙为寝宫。

寝宫南侧耳殿内有一洞穴,名叫“还元洞”,其深莫测,传说与遥远的东海相通。一走近洞口,便觉冷风飕飕,寒气逼人。

寝宫北面,上石磴数级,紧贴石壁建有殿台一间,内塑一夫人泥像。据说这就是恒山掌管土地的女神后土夫人之庙。

飞石窟内南侧,伫立着一座单檐九脊二层的小亭。绿瓦红柱,亭盖如翼,名曰“梳妆台”o传说每天清晨,美丽无比的后土夫人披着薄雾轻云走进梳妆台,开始晨妆;傍晚,又用从“石脂图”采来的朱色卵石研制的胭脂,在这里进行晚妆。游人站在这间小亭里环视四周,只见晴云浮谷,玉镏漾泉,松柏遮天,花草封阶,真有置身于瑶池仙境之感。

飞石窟内的三面石壁上,留着历代游人的许多款题刻石,内容大多是咏赞恒山壮美之景的。其中有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况秀,石壑争流”八个大字,字体潇洒奔放,游人赞不绝口。

从寝宫向东而望,是紫芝峪。传说那里生有紫芝(灵芝的一种)。还有传说中后土夫人采脂的石脂图,产五色卵石。向西而望,是一条经山涧长年切割而成的深谷,谷底原有潺潺流水,现已干涸。这里曾建有飞桥连通两崖,渡桥而过可直达恒山山门。可惜飞桥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已坍塌,深涧已无法跨越。向南而望,紧贴着寝宫背后山墙的是“鹰翅岩”,形如雄鹰展翅,跃跃欲飞。

走下寝宫前面的石阶,向左转,沿着蜿蜒远去的山间小径前行不远,就到了夕阳岩的背后。在山崖的断壁中腰,凿石依山,建有“得一庵”和“阎道祠”两座小小的庙宇。阎道祠内,立有一座道人的泥塑,据说这就是在恒山修炼成仙的阎道真身炼丹的遗迹。另外,在山壁的高处,还有一个不知有多深的山洞,名白“紫芝洞”。洞口原架有一副木梯,供游人攀登进洞。因时间太久,木梯早已朽坏,人们只能在下面望洞兴叹。这一组小小的建筑群,上载峭峰,下临绝地。从远处相望,只见红墙若染,绿瓦泛翠,庙宇玲珑透剔,如镶如嵌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在离后土夫人庙不远的山腰上,还有一个小山洞,无径可通,名为“出云洞”o每当阴雨即将来临之时,便有缕缕白云从洞中袅袅而出,为恒山奇景之一。所谓“石窟看云行,崖半听泉雷”,颇有些诗情画意。

北岳庙

从紫芝峪沿着古松荫罩、花草指路的盘山小径而行,走不多时,就看到了朝殿的山门。山门为单檐歇山屋宇式建筑,朱门铜钉,绿瓦红墙,气势壮观。门内伫立着体态高大魁梧的恒山之神泥塑。

跨进山门,便是有名的“陡若天梯”的石阶。石阶踏跺共有Ⅱ03级,但却传言难以数清。每级石台高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因脚踏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使得阶梯更加险陡。游人爬至中腰,便觉胆寒,不敢直立。有人叙述到这里的险陡难行时写道:“登如缘壁行,以手足踞地,匍匐始上。”

石阶的两边,东西相对,垒石台为基,建有龙虎二殿,取青龙、白虎之意。可惜现已濒于毁坍。

胆战心惊地爬上“天梯”,便进了朝殿大院。

朝殿,也就是北岳庙,建于明弘治年间(大约在1501—1502年),是恒山众多庙宇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天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单檐歇山,进深五椽,前檐为单步檐廊,两檐歇山绕回廊,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风格。

朝殿当中楹额上悬挂着一块风字形大匾,上题“贞元之殿”四字;前楹六根明柱,又挂着两副长长的对联,据考为清代人所题。中间的一副,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已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两旁一副,上联为:“蕴昂毕之精霞蔚云蒸光芒万丈连北斗”;下联是: “作华夷之限龙蟠虎踞千秋保障镇中原”。对联的文意主要是赞扬北岳恒山的宏伟气魄的,但其中也有歌颂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之意。

朝殿的前廊下,置放着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都是研究恒山历史及文物的宝贵资料。据《恒山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曾赠送恒山庙大藏经重584种,原来贮存在四只大经橱内,藏于寝宫。民国初年完全遗失,不知去向,实在可惜。

朝殿廊前,还有一座恒山真迹图碑,即恒山全景图碑,是——件有保存价值的文物。为防止风化,此碑现已用木橱罩起。朝殿内殿堂正中神龛里,有一尊北岳真君像,塑造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朝殿依山而建,极尽天巧。

出朝殿东耳门高阜处旧有三清殿,现已坍塌,只留一处遗址。从这里有小径可直达天峰岭。

出朝殿西耳门不几步,便为“金鸡报晓处”。这里有一巨大的青色岩石,以石敲击,如同雄鸡报晓之声,实在令人惊奇。从这里再向上,山岩下建有元灵宫、会仙府和康熙皇帝御书“化垂悠久”碑楼。会仙府内塑有历代著称的仙道泥像,相貌不同,神态各异,颇有风趣。这组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背依崇峰,危岩环护,气魄宏伟。

在这里的悬崖峭壁上,多摩岩镌字,颂赞恒岳雄姿。西面石壁上有“天地大观”四个大字,为金大定七年(1.167年)所刻;“灵峰耸秀”、“壁立万仞”,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万历二—卜三年(1595年)所刻。东面壁上有“昆仑首脉”、“天下名山”等大字石刻,也是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镌刻的。这些石刻大字,大多字体雄浑,遒劲有力,实为少有之艺术珍品。

会仙府西北,有巨石进裂,上有方形基石一块,面平如镜。在此处既可独坐抚琴,又可邀朋对弈,故名“琴棋台”。

朝殿的西南,依山势建有龙王庙、灵宫府、关帝庙、文昌庙、疮神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观、—卜王殿等许多庙宇。这些庙宇大都较小,只有龙王庙正殿为单檐九脊,甚为壮观。古人以山岳为兴云致雨之地,每当久旱不雨之时,便要到此向龙王祈雨。

朝殿以北大峰岭的峭岩上,生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松。特别是正对大殿山壁上的一株,枝蔓曲折,几乎要垂到朝殿的中脊,其状如一条飞腾的苍龙。此树虽经千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当地的老乡称之为“木龙”,也是恒山一景。

朝殿南面,从西向东,又建有马神殿、紫微宫、官亭、白虎观等殿堂。白虎观内有个“潜龙泉”,又叫“玄武井”,为南北并列的两口井。两口井相隔仅数尺,而南边的井水腥咸苦涩,北边的井水却甘甜如饴。古人云:“山腰双涌碧瑶水,甘苦平分别有天。”

天峰岭

从朝殿出来,恒山主峰天峰岭已在眼前。由此攀登峰顶,有东西两条小径。东路约有1公里,但巉chan岩参差,小路曲折,坎坷难行,从恒山后背上山者多走此路。西路约有2公里,但山路比较平缓。

步出朝殿山门,从东路上天峰岭,漫山遍野灌木丛生,绿草如茵。沿着弯曲崎岖的羊肠小道奋力攀登,用不多时,就可登上峰顶。

天峰岭上没有树木,只有丛生的野花杂草。一上峰顶,,顿觉山风骤起,凉爽宜人。举目四望,豁然开阔,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只见那万峰由南而来,桑干河东流而去,长城逶迤不断,关山雄姿百态。此刻,山间白云缭绕,薄雾缥缈,山川之色朦朦胧胧,似隐似现,更显得壮丽神奇,使人不禁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可谓“灵山瞻礼罢,登览意无穷!”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中国五岳,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五岳的介绍:

1泰山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国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书法第一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2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1]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3]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3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在衡阳市南岳区和衡山、衡阳县境内。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4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5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1]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2] 。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北纬34°23′31″~34°35′53″。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问题一:北岳恒山有什么特点? 北岳恒山的特点是:

(1)主峰的东西两峰――天峰岭与翠屏峰,两峰巍峨雄峙,一道浑水中流,堪称绝塞天险。

(2)沟谷陡深,峰峦尖耸,地势险要。

(3)寺庙成群,人称“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依山傍岭,或高耸危崖,或幽嵌石窟,或独立险峰,或巧附绝壁,生动地展现出了奇险玄幻的恒山古建筑风格。

问题二: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各有什么特点 五岳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

问题三:恒山的特点是幽静还是烟云 泰山:雄伟 华山:险峻 衡山:烟云 嵩山:萃秀 恒山:幽静

问题四:恒山的简介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更多见 baikebaidu/view/20394wtp=tt

问题五:五岳的特点是什么? 五岳之一泰山,雄踞辽阔坦荡的黄淮海平原上,拔地而起,昂首云天,有“登泰山而渺天下”之势。

五岳之二华山,向以“奇拔俊秀”驰名海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五岳之三衡山,以古木参天,处花异草,幽径重重,以“五岳独秀”闻名于世。

五岳之四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五月之五蒿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有很多名胜古迹,主要有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嵩岳塔、少林寺、塔林等。

问题六:用成语来说黄山.泰山.恒山的特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之首”,“天工合一”

“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

问题七:恒山怎么样?求解答。。。 一直不错,老牌公司了,

问题八:恒山和衡山有什么区别? 这两座山是五岳的其中两座 一座为南岳衡山 一座为北岳恒山 截然不同

问题九:恒山的特点 北岳恒山的特点是:

(1)主峰的东西两峰――天峰岭与翠屏峰,两峰巍峨雄峙,一道浑水中流,堪称绝塞天险。

(2)沟谷陡深,峰峦尖耸,地势险要。

(3)寺庙成群,人称“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依山傍岭,或高耸危崖,或幽嵌石窟,或独立险峰,或巧附绝壁,生动地展现出了奇险玄幻的处山古建筑风格。

问题十:恒山以什么为著名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

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金龙峡

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

恒山松

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这为“四大夫格”。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

桃花洞

桃花洞古已有之,属恒山“七宫八洞十五庙”之一,位于真武大殿后的恒宗峰上。洞口坐北朝南,高有丈余,宽近八尺,入深约15米。传说,这里是桃花仙女修行的所在。玉女原在王母娘娘蟠桃园值守,后下凡投胎到北岳富户人家,因素喜桃花,人称桃花女。桃花女善禳镇之术,常为百姓破解疑难杂症,故得百姓爱戴。

虽然桃花女的故事是传说,但桃花洞外的奇花异景却真实存在。这里集中着大量恒山桃花群,历百年而茁壮常新,清明前后桃花盛开。

恒山云

恒山云海

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

恒山庙

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

苍松之间,或隐或露。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

悬空寺

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距大同市区62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

恒山仙人洞景区

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传说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3]

恒山十八景

磁峡烟雨:即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魇鼻玑扮午浚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叹“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

龙泉甘苦:即苦甜井,位于白云堂东侧,有一玄武亭,亭内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涩,人不能饮,人称苦甜井。唐明皇>>

北岳恒山也叫“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等,它西接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入天北柱”和“绝塞名山”。据说古时恒山有十八景,到了明、清时,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的盛况。

恒山主峰天峰岭与翠屏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其著名景观如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

恒山以自然景色之美而著称,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

磁峡烟雨、龙泉甘苦、云阁虹桥、虎口悬松、果老仙迹、云路春晓、断崖啼鸟、危岩夕照、金鸡报晓、茅窟烟火、弈台弄琴、玉羊游云,脂图文锦、岳顶松风、幽窟飞石、仙府醉月、紫峪云花、石洞流云。

磁峡烟雨,就是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蒙蒙时晴岚缥缈,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

龙泉甘苦,就是苦甜井,位于白云堂东侧,有一玄武亭,亭内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涩,人不能饮,人称苦甜井。

唐明皇亲手赐匾“龙泉观”,历代游客争先品尝龙泉圣水、恒山奇茶,求取吉利。

云阁虹桥,就是古栈道,位于金龙峡最窄处,是南北交通要道。古人沿峡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同时建有一座连接东西的高空飞桥,合称云阁虹桥,民间传说是鲁班妹妹一夜所建。峡壁一直残留着修栈道时的行行方窟。

虎口悬松,就是虎风口与悬根松,在步云路的石阶风口上,人到此处,清风飕飕,松涛阵阵,犹如虎啸龙吟,临风屹立着一棵参天古松即悬根松,根茎盘露,紧抱岩石,遮日留荫。相传松根外悬是张果老拴在树上的神驴受惊而拔起的。

张果老仙迹,就是果老岭,位于悬根松北的登山途中,石径上陷有行行小圆坑,形似驴蹄印,据说是张果老在恒山修仙时倒跨驴留下的蹄印。

云路春晓,就是步云路,从岳门湾至恒宗殿,称十里步云路。旧时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云。沿路有大字湾、四大夫松等景观。

据说云路春晓来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茅氏三兄弟在恒山茅氏窟修仙时,不慎失落了两粒金丹,正好被一只黄山鸡和一只山羊各吃了一粒。

茅氏三兄弟发觉这山鸡和山羊得了仙体,就指派它们一在朝殿西侧钟楼当值,司晨报晓;一在朝殿东侧紫芝谷内当值,看管灵芝草。

数十年后,茅氏三兄弟南下江南,让金龙童子谨慎看守洞府。

金龙童子本性贪玩,开始还小心在意守着洞门。日子一久,觉得枯燥乏味,又因无人管渐渐地离开洞门到附近玩。回来后见洞中还是安然无恙,胆子也逐渐大起来,有时三五天外出不归,最后发展到数十天也不回来一次。

一天,从山下上来一个妖道。他听说恒山有一只金鸡和一只山羊,一直想偷到手,他悄悄地来到茅氏三兄弟的山洞前后左右窥看了一阵,静听一会儿,即在洞口念起咒语,一会儿,从北岳大殿的西侧走出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紧接着又从东侧出来一只浑身雪白如玉的山羊。

妖道忙把金鸡抓住,赶上山羊下山,这时,正好有一群羊在吃草,山羊一见羊群便钻入群内,妖道忙寻找,一着急,没抓袋口,连金鸡也从手中飞跑了。

这时,山下居民见山上金光闪闪,以为恒庙失火,数百人拿着铁锹,担着水,上山灭火。妖道一见大事不好,便赶紧念咒把金鸡和山羊变成石头。

事后,金龙童子因看守宝物失职,被茅氏三兄弟贬为一条木龙,永远固定在悬崖峭壁之上。

后来的人们能看见一块状如古磐的青色岩石,南向而立,以石击之,便发出咕咕之声振谷,酷似雄鸡报晓,情趣绝妙。

断崖啼鸟,就是姑嫂崖,又称舍身崖、夕阳岩,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在果老岭的东侧,一座万仞险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翘首而望,看那古松摩云,危崖欲倾,确实雄伟壮观。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有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患病,姑娘便和嫂子一起上恒山为老人寻取治病的草药。

谁知刚刚走进那幽深的松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那恶狼张开血盆大口,向她们扑了过来。正在这危急万分之时,有一个年轻人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两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

言谈之中,得知这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便产生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便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不料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知府老爷的公子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强行霸娶。

而少女的母亲也嫌贫爱富,贪图知府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迫着女儿应允知府公子的婚事。少女无法忍受,便连夜逃出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惠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急忙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姑娘跑遍恒山的山山岭岭,却不见情人的身影。这时,知府公子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把牙一咬,从万丈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身亡。

姑嫂两人的壮烈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和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

危岩夕照,就是夕阳岭,位于果老岭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每当夕阳西下,余晖反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奇光异景,令人神往。

金鸡报晓,就是金鸡石,位于朝殿西古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振幽谷,如金鸡鸣叫,情趣绝妙。传说是黄山鸡吃了三茅真人失落的金丹而变。

茅窟烟火,就是三茅窟,位于白虚观紫微阁旁的断崖上,是三茅真人修仙得道处。传说三窟有怪异现象,一窟点火,另两窟冒烟,两窟点火,另一窟冒烟,三窟同时点水,即三窟都不往外冒烟了,成了自然之谜。

弈台弄琴,就是琴棋台,位于会仙府西北处,有巨石迸裂,西南有条崖缝,沿石缝而上,陡壁高处有一片风蚀岩石,台上刊棋一局,崖壁上是双钩书“琴棋台”3个字,此处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所在。

玉羊游云,就是从朝殿瞭望东峰峭崖翠顶上,有白石累累如群羊吃草,在云雾的推动下,别生情趣,称为玉羊游云。

脂图文锦,就是石脂图,位于主峰东崖上,由五色卵石天然结成,约四尺见方。一般时值中午,松荫翠柏蒙图上,远望状如剥落之古碑,中有蝌蚪文字,又似锦绣画图,实为奇景一绝。

岳顶松风,就是天峰岭。登上峰顶,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晴岚缥缈,松涛贯耳,北国风光,气象万千,恒山十八景尽收眼底,吸引着万千人士前来观光,北岳恒山简直美不胜收。

幽窟飞石,就是飞石窟,位于姑嫂崖北端,为一天然大石窟。据传说,舜帝北巡至恒山下,忽有一石从恒山飞来,坠于舜帝前,舜帝起名为“安王石”。

5年后,舜帝又北巡至曲阳被大雪阻路,便望祀恒山,此灵石又飞到曲阳。窟内有寝宫、梳妆楼等。

仙府醉月,就是会仙府,位于朝殿西侧,为恒山最高庙观,置身府院,如临仙境,夜宿仙府,依栏望月,饮酒作诗,真有点起坐出世之感。传说是仙人聚会之地。

紫峪云花,就是紫芝峪,位于恒宗殿东侧,是一道草木丛生、曲折幽奇的沟峪。恒山旧志记载,峪内长着灵芝仙草,为恒山的镇山宝草,状如云锦,有起死回生、益寿延年之功效。后来被明世宗皇帝采去了12棵。

石洞流云,就是出云洞,位于紫芝峪东崖上,洞口上刻有“白云灵穴”4字。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

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霖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大雨必到。再加上千古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美景如诗如画,令人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

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4棵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四大夫松”。这4棵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

恒山十二庙,以北岳庙为首,寝宫、后土夫人庙、紫微宫、官亭、白虎观、龙王庙、灵官府、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宫等庙宇建筑,稳坐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

恒山之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恒山之寺,星罗棋布。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在我国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出浑源县城,南行约4千米,顺路而上,便进入一条幽深的峡谷,峡谷长约15千米,从北至南,分为金龙口、石门峪口、磁窑口3段。

金龙口谷深山崇,两岸悬崖壁立,斗峙如门。群峰突起,争相为高。最窄之处宽不足10米,仰首只见一线之天。人立其中,颇有巨岩压顶之感。

金龙口中,浑河之源的唐峪河集千沟万壑之水,自南向北穿峡而去。平日在谷底静静流淌,水势不大,一到阴雨时节,河水猛涨,浊浪排空,奔腾咆哮,恰似一条奔驰的金龙,一泻而下,势不可当。从金龙口再上,为石门峪口。这里地势更为险要,有诗道:

高排石壁悬双阙,独耸危峰接九霄。

在东岸悬崖的半山腰里,有北魏道武帝年间修建的云阁虹桥。它是恒山著名一景。后来云阁仅有在崖间插横梁的石孔遗迹尚存,而虹桥则早已毁坏了。著名的云阁虹桥胜景后来只有“云阁”两个大字,还镌刻在陡峻直立的石壁之上。

从石门峪口再往上,就是磁窑口。磁窑口峡谷的东岸,在原来半坡村旁,曾建有恒山山门。山门切石坡筑台基上下二层。上层台上建西向券洞门3道,檐饰瓦顶都为琉璃烧造。门洞上方的龙凤板上大书“北岳恒山”4字。

地质特点:恒山是经历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一座断层山,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距今已有五亿年。基岩面积裸露,风化破碎严重,峰峦均呈尖形,沟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

水文特征:恒山水库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脚下,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上游浑河支流唐峪河上。总库容133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

气候特点:恒山所在地浑源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多晴。早晚温差大。

扩展资料:

恒山,古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明朝中期经多次争辨,又曲阳之古 北岳明末因邯郸大地震轴射于曲阳,曲阳北岳庙多数毁坏,于明末改封浑州天峰岭为北岳恒山,改封后一直未举行祭祀。至清入关,顺治帝正式祭祀于浑源北岳庙。

第一次争论:明弘治六年(1493),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岳河北恒山于山西浑源。礼部尚书倪岳则上疏予以反对。朝廷议定“仍祀曲阳,循依旧理”。

第二次争论:明弘治十五年(1502),已升任吏部尚书的马文升再次上疏,请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复议期间,礼部尚书倪岳又一次给以驳斥。皇帝对礼部的复议批复:“诏从之。”

第三次争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户科河南陈公上奏章请罢曲阳之祀,又被朝廷否决。

第四次争论:明万历十四年(1586),山西巡抚胡来贡请改祀北岳于浑源。礼部礼臣沈鲤表示反对。

第五次争论:同年(1586),即第四次交锋之后,朝廷改封山西浑源玄岳山为北岳,称恒山。但这只是改封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秩典祭祀仍确定在河北曲阳。明后期遂出现“两个恒山”之说。

第六次争论:清顺治十七年(1660),刑科给事粘本盛上奏朝廷,要求改祀。其观点与明代马文升一致,但这次顺治帝却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自后再不见反对此事的奏折。

主张改祀到浑源的一派,理由主要有三:北岳恒山和祭祀北岳的地点应在国都北方,而当时祭祀北岳的恒山是河北大茂山,祭祀地点在曲阳北岳庙,均在国都之南,与京城方位不符。

改祀到山西浑源,是因浑源曾为恒阴,为恒山阴面,恒阳、恒阴“皆指恒山”,浑源又比曲阳在国都偏北;还有交通不便及官宦个人意愿。反对改祀的一派,主张仍在河曲阳北岳庙祭祀。

强调既然“恒阳、恒阴,皆指恒山”,何必改祀。他们运用大量“改都而不改岳”的历史事实,并引经据典地对改祀派给予反驳,以维持几千年历代中央政府在河北祀岳的历史惯例。

从明代开始的改祭争论一直延续到清初顺治年间,祭祀北岳的地点才由河北曲阳移至山西浑源,封祀合一争论就此落幕。从此山西浑源就成了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地方,享受曾经古北岳(今河北)时的政治待遇。

恒山是经历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一座断层山,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距今已有五亿年。基岩面积裸露,风化破碎严重,峰峦均呈尖形,沟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

整个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数百公里,被誉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的寒疆第一山。恒山山脉始于太行山,横跨塞外,东连燕山,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横跨今山西宁武、朔州、代县、应县、繁峙、山阴、浑源、灵丘等县),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

恒山,中华五岳之北岳。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沿东北走向蜿蜒而来,奔腾起伏,横亘塞上,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

参考资料:

——恒山

北岳恒山有啥名胜风景

恒山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