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第1张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中外文图书、期刊合订本及线装古籍50万册。其中中医药图书15万种10万余册,中医药期刊与现代医药、生物学期刊等2754种,外文医药期刊现刊102种,现刊1100多种。建国后公开出版的中医药图书入藏率95%以上,中医药期刊入藏率近100%。中文医学期刊式索引保持建国以来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入藏期刊合订本5万余册、民国期间图书以及中医古籍线装书3000多种4万多册,珍本、善本古籍300种3000多册。外文重要生物、医学检索工具配置齐全,具有20年以上综合检索能力。图书馆每年投入购书经费200~250万元。

图书馆还配置有6000余种中外文参考工具书和古今大型丛书、类书,如《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四部丛刊》、《民国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道藏》、《佛藏辑要》、《大藏经索引》、《古今图书集成》等。经日常考察统计,相关专业一次文献保障率达80%以上。据国家中管局科研项目《中华本草》和《方剂大辞典》主编反映,两书引用书的品种,我馆入藏率达90%以上。

图书馆现有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65万册,其中古籍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电子图书79万册;中外期刊、专利、学位论文等35种数据库。古籍资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见刻本、未刊稿本、珍贵抄本、日本、高丽早期刻本等为主。图书馆通过权威数据库引进、网络开放存取资源组织、校内自有资源开发、馆际资源交流与共享、特色馆藏资源整合与开发等多种途径稳步增加馆藏数量,持续提高资源质量,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结构合理、体系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

在机构发展与建设方面,以促进广东省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宗旨,以医学科技和政策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公益性信息服务为特色,积极做好两厅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卫生发展研究,推进广东省医疗改革及卫生决策;搭建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和卫生政策研究平台,促进业内交流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设有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广东医学图书馆、《广东卫生志》编辑部、《广东卫生年鉴》编辑部、广东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查新咨询中心、广东省人事厅(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医学》杂志编辑部、《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等科室(部门)。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服务广东医疗卫生发展战略决策为宗旨,以开放模式,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医疗卫生中心工作,加强卫生政策与管理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依托本所丰富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通过医学科学的发展现状、重大成就、最新进展、重要理论、实验技术、未来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数据等的分析,为政府科研决策管理提供战略研究及政策咨询研究。协助政府完成医疗卫生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的制定。着力为广东省医疗卫生改革、医学科技发展、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防治、农村卫生及社区和妇幼保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决策服务。中心成立不久,已为广东省医疗改革办公室提供了10期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改革决策参考信息。

文献信息中心下设广东医学图书馆、广东卫生志编辑部、广东年鉴编辑部,承担了广东省医药卫生文献资源的保存建设、岭南医古籍的的修复、保存和电子化工作。并依据省科技厅2005年立项的“十一五”重大项目----科技基础平台医药卫生分平台建设宗旨,为全省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提供公益性的专业信息服务。负责《广东卫生年鉴》及《广东省志·医药卫生志》的编撰工作,同时承担广东卫生厅委托的所有科教公益事务性工作,具体包括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重点专科申报受理及形式审查工作,省卫生厅省级继教学分的审查等工作。

广东医学图书馆是广东省唯一一家独具特色的公共医学专业图书馆,是经省编办、省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26个成员馆之一,承担着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任务以及服务基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职责,是广东省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设施,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面向全省近40万的医务人员。其馆藏专业书刊20多万册。并重点收藏国内生物医学连续出版物及国外著名医药核心刊物,完整保存1974年以来的中文期刊文献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重要医药外文期刊、WHO专题资料等。还珍藏了7500余册线装中医元、明、清时代及岭南特色的古医籍线装书,其中岭南独有的中医古籍有8大类27种100余册,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岭南中医科技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书刊之珍贵和价值不可估量。

广东医学图书馆作为广东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分中心的承建馆,在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加大了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通过购买、租用、共享、自建等方式,完善和丰富了分中心的文献资源,成为广东省医药文献资源的中心,为广东省和周边省如贵州、海南、浙江等医疗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公益信息服务,社会影响巨大。

研究所拥有电子资源有: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2、中国医药现刊目次(CMCC)、中国医药会议录目次(CMAC);3、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CNKI);4、维普全文库(1989至今);5、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6、FMJS 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 ;7、中文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CMCI等);8、科学引文索引(SCI) ;9、其他的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PROQUEST、SPRINGER、MICROMEDEX临床暨循证医药学数据库、CA等);10、省级科技文献联机联合馆藏编目数据库; 11、建成印度《东方药剂师》杂志论文题录库 ;12、馆藏医古籍书目数据库 ;13 历年省级医学科技项目立项数据库、医学专家库。

《广东省志·卫生志》编辑部承担卫生行业志书编撰工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记载某阶段广东省医疗卫生的发展脉络和成果成就以及改革管理经验等各方面资料,同时展现特定时期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为广东卫生发展保存历史资料。并通过《广东卫生志》的编修,建设广东省医疗卫生地情库,为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后世子孙研读这个时代的医疗卫生状况提供借鉴。修志工作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是一项完全公益的事业。目前为止,负责承担的医疗卫生篇已通过一审。

《广东卫生年鉴》编辑部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负责记述和编修广东省医药卫生行业当年在管理和业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是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宣传窗口和广东省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广东卫生的重要史料和工具。卫生年鉴的编写在年代上和志书接轨,在内容上更为翔实,两者结合,真正实现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从事业发端至今的完整而系统的文献记录和保存,并为下一论志书的编修提供基础资料。出版编撰2007、2008卷。

广东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是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广东金科网医药卫生分中心、科技厅重点攻关课题“广东数字医学研究”等大中型项目的网络化建设研究,负责“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及“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网”的建设和管理,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广东省医学专家库、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科研立项数据库及医学科普知识专题数据库、公共卫生专题数据库等近80个大中型数据库。是全省医疗卫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平台,也是两厅科教政务电子化平台,多年来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医药科技信息,为政府组建并发布医疗卫生政策及公共卫生专题信息,网站保持卫生系统公共网站点击率之首。自2003年起牵头研发了《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医学图书馆管理系统》、《医学科技统计系统》、《广东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系统》、《医院网站系统》等大中型实用性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查新咨询中心是最早的卫生部定点查新单位,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一批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为国内、省内各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立项和成果鉴定提供文献学新颖性评价;配合广东省医疗鉴定、医学重点专科、重要学术带头人建设和培养的需要,陆续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查引查收等文献服务,为广东省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鉴定及医学学术带头人的选拔、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中心还为广东卫生厅等政府部门开展了包括重点学科发展趋势、学术团队科研能力评价和科研绩效考核、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多项战略决策咨询,获卫生厅表彰。2005年,中心启用了本所研发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完全实现查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客户远程申报各项业务,获得了政府和医疗科技人员的一致认可。

省人事厅继教基地成立于1995年,为广东省的医学相关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英语、日语、古汉语、“十五”计划公修课、基层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药学及临床各学科的专业培训,推动了我省医学科技人才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广东医学》杂志创刊于1963年,是反映我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报道我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唯一代表性刊物。本刊一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入编2004年版、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列入其核心的千种表内,2009年起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多种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统计显示,《广东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逐年稳步提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在2004—2008年5年间《广东医学》的学科影响指标分别为:047、049、052、051及084;影响因子分别为:0133、014、017、0168及0340;总被引频次为:576、697、962、991及2345;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16、023、023、023及0349;他引率分别为94%、92%、93%、94%及97%;各项指标均稳步提高,特别是他引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更能客观地证明《广东医学》在国内医药卫生领域中起到了很好的信息交流媒介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本所主办的一种全国性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2000年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入编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7年起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连续荣获广东省第二、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显示,《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总被引频次:4 185次,影响因子:0613,引用刊数:767种,地区分布数:30个,机构分布数:948个,5年被引频次:3 072次,5年影响因子:0502。

我所获得省级以上基金资助课题20多项,获得广东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出版了《广东省志·医药卫生志》、《信息服务及其利用》、《医药新进展》、《粤港医药卫生大全》、《求医问药指南》、《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产生、评价与利用》、《医学论文写作概要》、《名中医治疗肾病的奇方妙法》、《名中医治疗难治性皮肤病性病奇方妙法》、《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等图书,每年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可以阅读全文。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允许进行购买的,可以把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的内容全部阅读完毕,是没有限制的,能够阅读全文。《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2007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书目类工具书。《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共收录中国150个图书馆(博物馆)馆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3455种,内容结构上分为凡例、收藏馆代号表和类表,书目正文,附录,书名索引和作者索引四部分,正文按分类编年方法排序。

国家图书馆网上有一批免费历史学数据库,网址是 http://wwwnlcgovcn/newgj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导航:把线装书局的排印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数字化,总数据量达29万余条。

·甲骨世界:国图珍藏甲骨35651片,此库包括甲骨元数据3764条,影像7532幅。

·碑帖菁华:现有元数据23000余条,影像29000余幅。

·敦煌遗珍:IDP数据库,包括中国国内散藏敦煌文献联合目录和研究论著目录数据等等。

·西夏碎金:收录馆藏西夏古籍书目数据125条,馆藏西夏古籍原件影像近5000拍。

·数字方志:收有1949年前纂修的6868种古旧地方志类图书,跨越明清和民国三个朝代。

·年画撷英:国图收藏4000余幅年画作品,此库现有元数据278条,影像278幅。

·民国专栏:收有民国图书15028种,民国法律8117种,民国期刊4350种,影像全文浏览。

·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收录三十余家海内外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数据有两万多条,配一万四千余幅书影。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全文影像数据库:东洋文化研究所将所藏中文古籍4000余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华古籍资源库直接搜索官网点击进入即可。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天津图书馆藏普通古籍等,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持,薛清录教授主编,并有数十名专业人员共同参加编撰的有史以来我国第一部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2022年3月公开出版,受到医学界的一致好评。

校本部图书馆内设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参考咨询部、自动化部和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等功能部门。自1998年开始业务管理全部实现自动化,2000年开始使用北邮电信的MELINET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校本部图书馆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设立了拥有100台PC机的电子阅览室,其他阅览室和自习区均配备了大量的网络端口和电源接口,读者在这里可以很方便地接入互联网、查询馆藏信息、或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等。图书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

图书馆还将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建设了网上选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学术资源门户网站Metalib/sfx、研究生学位论文库、中医古籍库与解剖资源库等特色平台和数据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上信息服务体系。

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知识的宝库,追求理想的良师益友,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信息源,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