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领导情况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领导情况,第1张

冯胜君教授,1970年生,现任古籍所所长。1990年至1994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何琳仪、刘钊先生攻读古文字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开始师从吴振武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年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裘锡圭先生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专著有《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线装书局2008年版。《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自建系以来,先后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80篇。曾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奖15项,教学奖3项。近年来共派出7名教师分别到日本、英国进修学习,先后有多名教师应邀赴美、日、意、韩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考察,同时还邀请过数名外国学者来系讲学。目前在册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共10余名,分别来自日、韩、美、法、意、英及土耳其等国家。在校本科生人数为120名,硕士生30名、博士生10名。1994年以来,我系本科生先后共有7人被推荐为硕士研究生,8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余学生中被分配到省级以上文博单位工作的占60%,地市级以上文博单位工作的占73%,省会沿海城市工作的占65%。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系有两个大型田野考古实习基地: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教学基地和国家文物局大型遗址保护工程赤峰市教学基地。1996年,我系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考古学系与历史系、古籍研究所共同被确定为国家教委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招生、培养与分配实行特殊政策。学生实行学士—硕士—博士贯通培养逐级分流制。除少数本科生毕业分配到实际工作部门外,大多数将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在校期间除可以享受到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学金以外,考古学系还设立了系友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到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科研部门、高等院校、文博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馆舍建筑面积97629平方米,工作人员383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馆员7人,副研究馆员56人,馆员167人。已取得硕士学位30人,在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24人,专业技术人员296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208人,占全馆人员的5430%。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农学、军事学等十二大学科。馆藏丰富。有各类纸质书刊69246万册(截止2006年7月底)。在纸质图书中,有40万册古籍文献,其中6000余部为古籍善本。地方志与谱牒、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图书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5种文献数据库的网络使用权。

吉林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CALIS数字图书馆基地,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教育部化学科学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吉林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所在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委托的藏书馆。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首任所长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姚孝遂教授。其后,著名学者林沄教授、吴振武教授、陈恩林教授先后担任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任所长为张鹤泉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教授、著名文献学家罗继祖教授都曾经担任古籍研究所的学术顾问。

古籍研究所建立后,设置了古文字学研究室、先秦文献研究室、历史文献研究室。这三个研究室分别以于省吾、金景芳、罗继祖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的需要,于1998年又设置了中国书法文献研究室,先秦文献研究室更名为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现在古文字研究室主任为冯胜君博士,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主任为朱红林博士,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为张固也博士,中国书法文献研究室主任为丛文俊教授。

古籍研究所建立后,便承担中国古代史和考古学两个博士点的建设。后由于学科调整考古学博士点移至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8年古籍研究所依靠自身的力量又获得了历史文献学博士点。2002年,历史文献学被批准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古籍研究所建立后,所属各研究室的教师先后出版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古文字研究室有影响的代表性成果有:于省吾教授《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诂林》,姚孝遂教授《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小屯南地甲骨考释》,吴振武教授《珍秦斋藏印(战国篇)》、汤余惠教授《战国铭文选》、《战国文字编》,何琳仪教授《战国文字通论》等,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有影响的代表著作有:金景芳教授《中国奴隶社会史》(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学易四种》、金景芳、吕绍纲教授《周易全解》、《〈尚书·虞夏书〉新解》(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陈恩林教授《先秦军事制度研究》、张鹤泉教授《周代祭祀研究》、《光武帝刘秀传》、吕文郁教授《周代采邑制度研究》等;历史文献研究室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有:罗继祖教授《枫窗脞语》、《墐户录》、《庭闻忆略》、王同策教授《〈菜根谭〉注释》、丛文俊教授《中国书法史(先秦、秦卷)》、张固也博士《〈新唐书·艺文志〉补》等。

古籍所建所后,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教育部重要项目,其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重大学术成果。

古籍所建所后,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有52名、硕士研究生有203名。他们在全国高校科研、教学和其他岗位上都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

古籍研究所教师目前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工作人员4人。

古籍研究所目前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夏商周断代工程子项目1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古籍整理项目10项。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目前承担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博士点建设,在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书法文献、历史语言文献、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七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74人、硕士研究生113人。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目前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所属重点研究所,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上与全国同类研究所相比,都处于领先地位,应该说它是在全国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古籍研究所之一。

招收。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文献研究室成立于1998年,丛文俊教授为研究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教师有张金梁教授。曾经在本研究室工作过的教师有彭砺志教授。书法文献方向自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4人。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在读5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古代书法文献导读、中国书法批评、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铭刻学与碑帖研究、明清社会文化与书法、书法鉴赏与创作原理等;博士研究生开设书法文献研究、中国书法史研究、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古代铭刻学与碑帖研究等课程。书法研究室在学术上一贯注重古代书法文献、书法理论与书法史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研究,教学上强调文献与史论并重,理论和实践相辅,强调文史哲多学科渗透的综合研究,重视开创性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研究方法及成果在国内外高等书法教育中居领先地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