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
是的,12月16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据介绍,冯端于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至1946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扩展资料
冯端院士的主要成就:
据了解,冯端撰写了《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以及《熵》《漫谈凝聚态物质》等科普书籍,这些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同时,冯端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历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均名列前茅。他主持的“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京报-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端逝世 享年98岁
陈培荣:男,1950年12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职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任、学术带头人等。现任公司董事。
很有实力的一位教授。
颜世安,1956年生,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6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南京大学历史学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先秦史、先秦思想史。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1998-1999年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5年10至11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9年9至12月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介绍庄子,《百家讲坛》栏目讲老子。
道家思想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庄子研究的论文和专著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社科论文奖三等奖(1994年),江苏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1年)。
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浦口的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2006年评为南京大学教学名师,同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这些都是他的成就和实力的展现。
朱庆育去南京大学的原因如下:
一流大学发展略具弱势的学科提高综合实力本就无可厚非,人才流动有利于学术传播与发展,将教授捆绑在一处作学术垄断着实有失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与地域无关,所以去了南京大学也是没问题的。
朱庆育,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典评注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育教授是今日民法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人物,当之无愧的一流学者。
但其青年时代也曾和诸多学子一样,面对考研中国政法大学失利的尴尬境地。他本科成绩不够优异,又不是学生干部,自然没有保研机会,而考研之路更是一波三折。
据朱老师回忆,他从小身体就差,面对强度较大的考研复习,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临考一个月左右,身体终于垮了,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一看书就头痛欲裂。别人进入考前冲刺,他却每天发呆出神。勉强参加考试的他自然成绩不佳,政治只考了40多分。
同如今考研失利的学子们一样,他也迫不得已离京找工作。最终回到了家乡的检察院,在检察院一边工作一边准备二战。在办公室读书,办案子也带着书。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朱老师终于成功上岸。
相较于履历金光闪闪的保研人而言,考研失利回乡二战的朱老师是失败的。但隔着时光长路回溯,我们会发现一路顺遂的那批同学值得羡慕,但屡败屡战的朱老师也同样值得敬重。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
本文2023-10-29 21:43: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