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广东历史是什么?,第1张

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先秦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广东被称为“南越”。

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

据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考古发现,岭南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

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当时居住在广东地区的是被称为“南越”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畲瑶和疍家等。

当时广东中部的珠三角地区仍然为大海,因此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东地区 ,壮族分布在粤西地区,畲族分布在粤东地区。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汉文化(即南迁的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涵盖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

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尤其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构成了岭南汉文化的主体。

—广东

广东广西的广是指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两汉时期的苍梧郡广信县地处离水与郁水的交汇处,取汉武帝诏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

三国东吴,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把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广东、广西中的“广'字即源于此。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广信县即是岭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汉代统治者对此地亦颇为重视,将交趾刺史部始建于此地。同时,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广信县成为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产生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汉代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府:

“广府”本是一个历史地名,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称有关。“府”在岭南的设置,最早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梁、陈两朝均设有广州都督府。唐代在岭南设置“广州都督府”简称为“广府”,是“广府”这一称谓的来源。广州府作为一级政区设置,始自明代。广府人是广州府人的简称。广府民系,原本含义是指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 

而”随着对古“广信”的研究,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古广信”的主要区域是粤语区域,其中西江流域是粤语的主要分布区域。一些学者以行政区划来解释“广府”,认为“广府”即“广信县”,提出了“封开是‘广信首府’”。

以上内容参考 -广东

以上内容参考 -广信

中国古代讲粤语是南越国。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粤拼:Naam4-jyut6-gwok3),是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三年后,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

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国都定于番禺。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当今中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南越国是汉朝藩属国。

扩展资料:

“粤语”之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汉书》作“南粤”)。

“越”是一个泛称,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对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百粤、诸越,包括“吴越”(苏南、浙北一带)、“闽越”(福建一带)、“扬越”(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等。

隋唐以后“越”、“粤”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粤语,两广民间俗称“白话”,海内外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

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名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广府话狭义(原本)指广州府话,广义指粤语(文化泛指)。

-粤语

两广之“广”字源于先秦古地名“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

两广的范围曾是古代的百越之地,先秦时期两广分属南越、西瓯、骆越等部族。先秦时中原人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百粤”。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

羊城;也叫“花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人,各自骑了一只羊到广州游玩,他们走的时候,留 下一茎六出的谷穗,祝福这里的老百姓永远丰衣足食。艺术家们为了纪念这五位仙人,就刻 了一座石雕放在越秀山上。这样一来,却引起一番争论。 原来艺术家的雕像同神话传说的五只羊不一样:五只羊的大小不同,而且相差甚远。一只巨 型的山羊雄立顶端,弯角、圆眼、飘髯,顾盼生姿。其它几只羊环绕在它的下边,有只小羊 ,还钻在母羊身子低下吮奶哩。面对这组雕像,有的人赞不绝口,说:“好极了,真是匠心 独运,突出了一只羊,使整个羊群都活了。”有的人却提出疑问:“这怎么行呢?只突出一 只羊,那几只羊岂不显得无关紧要了么?再说,那只吃奶的小羊,仙人怎么骑呢?”由于双 方争执不下,《五羊石雕》的公开陈列只好拖延下来。但后来艺术家的巧妙构思,还是被人 们接受了。

广州历史文化

--------------------------------------------------------------------------------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广州人文史的初页。据史书记载,在周朝时,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现在越秀山有“古之楚庭”牌坊。“楚庭”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岭南,南海尉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南汉、南明两个封建王朝也在此建都。

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吴国孙权划交州东部另设广州,即交广分治。广州之名取自原交州州治广信的“广”字,州治迁到番禺,广州由此得名。广州又叫“羊城”、“穗城”,因四季花开不败故称“花城”。传说古代有5位仙人,骑着五色仙羊,羊衔谷穗,降临“楚庭”,把谷穗赠与百姓,并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今天,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便是广州的象征。

广州是秦汉繁荣都会。在世界历史名城中,除古罗马、雅典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广州年轻。广州自秦汉起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早在汉代时,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已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唐宋时期,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还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的机构,委任市舶使;是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一段较长时间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和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广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英斗争,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的辛亥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中国***人领导的广州起义。所以,广州既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无产阶级政党***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城市。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毛泽东在这里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广州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秦朝任嚣,汉朝赵佗,清朝学者屈大均,思想政治家康有为、梁启超,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孙中山等,他们为广州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广州名城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线,在这些风景线上集中了广州主要的著名自然、文化遗产,是自然风光线、文化风景线,也是广州旅游的主要景观线。

广州的镇海之楼与镇城之石

被称为广州主山的越秀山有座雄伟壮观的镇海楼,又叫望海楼,因楼高五层,谷称五层楼,高28米,为全国最大的镇海楼。明朝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为“压紫云黄气之异者”,奏请朝庭批准,于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把广州城墙扩展至越秀山时,建筑了镇海楼,说是“雄镇海疆”,又可以“壮三城之观瞻”。所以,它既是城防建筑,又是风水楼。明以前,广州出现过三朝十帝,自建镇海楼后,再也没出现过地方皇帝和心怀异志的乱臣贼子。“东南霸气散如烟”,“楼外关河尽汉封”了。正如胡汉民说:“层楼晚望,白云仍是汉时秋”。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镇海楼历史上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重建,不下十余次。据说每修一次,广州就发展一次。人们说其“楼冠全城”。清人屈大均说,“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羊城古钞》说它“辉煌壮丽,为岭南第一胜览”。《广东通志》和《南海县志》认为,“岭南奇观,此为最然”,“实为五岭以南第一楼也。”历史以来,直到今天都被推崇备至。历来古籍记载不漏,并留下很多诗咏和文章,为到广州的国内外旅游者必看之景点。

从风景名胜的角度看,越秀山是广州的主山,而镇海楼则是广州的第一景,600年威镇岭南,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因这里是“高踞仙城最上头”(丘逢甲语),可以“风起云飞揽九州”(康有为语),“飞楼重得壮南藩,下瞰群峰控北门。江海绕阑天势尽,溪山如掌霸图存”,不仅可以体味古代王者之霸气,而且还可以尽览广州山水城市之胜境,欣尝“一泓珠海抱城流”的美丽风光。

镇海楼现在是广州博物馆,到这里可参观广州建城二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展览。顶楼正面悬挂着两广总督彭玉麟所撰的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头摩霄,目空古今;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栏看剑,泪洒英雄。”几分霸气,几多悲壮,十分脍灸人口。

镇海楼历史上曾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而闻名中外。

广州不但有镇海之楼,还有镇城之石,就是海珠石。

古代珠江河面宽阔达3000米(今天最窄处只有100多米),烟波浩渺,称为小海,故有镇海楼之名。广州还有镇城之石,就是古代珠江河中的海珠石。由河沙冲积,河床淤塞,至本世纪初,已与北岸连接,20世纪30年代修筑长堤马路时已完全埋在地下,建设了高楼大厦。今年初开挖市政工程时,被挖出来,重见天日。专家们紧急呼吁保护海珠石!市政府已决定将已显露的部分(30-60米)保护起来,供市民和旅游者参观。

古代,屹立江中的海珠石,又叫海珠岛,以镇城之石出名。“神人驱石立,涌出水晶”(明·伦以诜语)。明代梁储《海珠石》诗云:“是谁驱石到江心,天为羊城镇古会。”说这是广州的镇城之石。岛上有慈度寺(又叫海珠慈度寺,建于南汉)、文溪祠、海珠炮台,民国初年辟为海珠公园,为历史上著名的旅游圣地,龙舟竞渡之地。

传说海珠石为异域商人遗珠所化,所以又叫走珠石。清人郑惠南有《海珠石》诗云:“贾胡手持摩尼珠,失手飞珠入东海。宝物通灵莫能秘,陆离夜夜吐光彩。卷白浮出明珠园,珠女珠儿不敢采。”实是一块巨大的白垩纪红色砂砾构成的大礁石,其位置在今沿江西路永安堂至爱群大厦一带,长130多米,宽50多米,因长期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水光波映,闪闪发亮。海揣在游海珠寺时作了一首游览口占云:“南海丽龙不爱珠,水心擎出夜明孤”,说海珠石晚上也会发光。又因珠江潮汐变化而似浮在海上,非常漂亮。明代诗人梁乔升说:“兀然一石江心浮,撞破红潮两道流。”多么动感的关景!

海珠石又因为南宋著名诗人李昴英(又名文溪)在这里读书而出名。岛上修有文溪祠,著有《文溪存稿》。他是广州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历任大学博士、校书郎、吏部侍郎等职。所以有人说在文溪祠读书可以中状元。

海珠石(岛)是宋代、明代羊城八景“珠江秋月(色)”和“珠江静澜”的核心景点,历代有关诗咏达50多首。

古城传统中轴线

古城传统中轴线,是从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常委会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海珠广场至海珠桥,全长约5公里的古城区城市传统中轴线。是从南越国赵佗建越王台、越王宫、越王井开始,南汉时期有呼鸾道、游台,明代有观音阁、镇海楼,从越秀山至人民公园、起义路一带,元、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后都是官府衙门重地,历经二千多年逐步形成的,在民国时期建筑了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府合署大楼、海珠桥四个标志建筑后基本定型。

清人陈恭尹用“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来形容广州城的山川形胜,其所说的“峰在地”就是越秀山,“水浮天”就是珠江(古代称海,文革前广州市民从河北到河南过渡还叫过海)。有专家形容这条中轴线是“一条扁担挑起山和水”,充分说明这条中轴线的历史份量。

中山纪念堂是我国最大的纪念会堂(有5000个座位),也是世界著名的中西合璧的传统大屋顶建筑,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想照样建一个,都没有搞成。纪念堂为红柱黄墙蓝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八角亭式顶盖。堂顶为玻璃镶嵌的园形大吊顶,几十米跨度不见一柱,通风音响一流。顶部的金鼎高达4米,贴金片36166张,重1.8公斤。整个外型庄严雄伟,堪称建筑艺术之杰作。

传统中轴线有四多:文物古迹多,著名建筑多,古树名木多,专业购物街多,文化含金量很高,是广州名城的一条千年文化轴线。她既是一条山水相连自然风光线,也是一条雄伟壮观的景观轴线,是广州首选的旅游风景线。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城市传统中轴线景观带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其建筑形式、体量、高度和风格,必须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市规划局正在制定保护性的控制规划。

天河新城市中轴线

新城市中轴线是天河新城区和珠江新城建设后规划建设的新发展区的中轴线,北起瘦狗岭,经火车东站(广场)、中信大厦(80层)、天河体育中心、海心沙岛,跨过珠江至琶州塔、洛溪新客运港口的新城区中轴线。天河路以北以中信广场和中国市长大厦、大都会广场为标志的建筑、绿化景观,已经形成,这一带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群和绿化广场显示出广州新城市中心的现代都市风貌。她与古城区传统中轴线相比是不同风格和特色风貌,反映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美好前景,是广州发展都市旅游的最吸引旅游者的美丽景观。目前,附近天河路一带的天河城、宏城广场和广州购书中心已形成人气很旺的购物旅游区,附近的一号线地铁站是最旺的地铁站之一。

白云山、越秀山绿色风景线

白云山被称为广州的“绿肺”,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21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古树参天,交通方便,是著名的旅游圣地。由30多个山峰组成,主峰摩星岭海拔382.3米,为全山最高点,是每年重阳节市民登高的热点,这里可俯瞰广州全景,新城、古城、南到珠江、北至白云机场,尽收眼底。

越秀山在50年代已辟为公园,是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其中三个人工湖的水面积6.69万平方米。

白云山、越秀山在市中心区的北廓,东西绵延数十里,古人称为“青山半入城”,是一条非常美丽的绿色风景线。它不但自然景观漂亮,而且对广州市区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环境幽静雅致,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也是广州旅游的最大、最好的旅游点,每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达1000多万人次。

这条绿色风景线的文化品位很高,独具特色。

一是历史悠久。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秦汉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二是传说故事多。如秦始皇、安期生的传说。

三是文物古迹多。秦汉以来,越王井、呼鸾道、镇海楼、古之楚亭、白云仙馆、九龙泉、天南第一峰牌坊,以及众多的古墓葬和名人遗迹、遗址等。

四是宗教寺庙多。如三元宫、景泰寺、明珠楼、能仁寺、双溪寺等。历史上仅白云山就有13个寺庙。

五是各具特色的公园旅游点多。如越秀公园、麓湖公园、雕塑公园、云台花园、山顶公园、山北公国等。

六是历代羊城八景多,共有11景。

珠江风光旅游线

珠江是广州人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建设了美丽的广州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岭南文化。

珠江广州河段风光旖旎,两岸的文物古迹和特色建筑很多。如石门风景区,沙面风景区的欧洲风格建筑群,粤海关大钟楼、邮政局大楼、南方大厦、爱群大厦、永安堂、江湾新城建筑群、孙中山大元帅府、琶洲塔、赤岗塔、黄埔军校、长洲要塞、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波罗庙、莲花塔、下横档岛、虎门炮台、南沙炮台、龙穴岛风光等。

从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到永安堂一带被称为广州的“外滩”,历来都是广州的标志。广州的几大银行总部和宾馆、饭店、戏院、百货点相当多,市有关部门拟把这里建成休闲步行街。

珠江广州河段70多公里,有11座各具特色的跨江大桥,有许多江心岛,其中最大的河南岛有90多平方公里,这里河叉纵横,果林飘香。新滘的万亩果园,被称为广州的“南肺”。

现在,前航道已被辟为旅游航道。近年来,市政府投资数亿元整治珠江提岸,设置灯饰,进行绿化和景观建设,已初步展现了两岸的新美景,这里将建成广州的“塞纳河”。两岸的地盘建筑商大做江景楼盘广告,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珠江夜游是广州的热点旅游线之一。

南越国古都文化风景线

自80年代以来,广州先后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遗址的地下石构建筑、南越国御花园和南越国宫殿遗址,是岭南地区的重大考古发现,分别被列为全国五大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些二千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的文物,内容非常丰富,许多为广州及我国首次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文帝”赵昧的陵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座西汉前期彩绘壁画石室墓,《考古学年鉴》定为当年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如“文帝行玺”金印、丝缕玉衣等,还有15个殉人。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开发、城市物质文化发展、南越国历史都有重要价值,墓地现在已建成“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1995年以来陆续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到儿童公园一带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水榭、御花园和宫殿遗址,反映了当时王宫的物质生活和社会文化情况,特别是地下石构建筑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媲美罗马古城。御花园则是我国首例宫苑实例。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目前,忠佑大街到北京路财厅前一带48万平方米的地方已列为文化保护区,儿童公园将搬迁,继续进行地下挖掘。市政府已决定在这里建立南越国博物馆。专家们预测不久的将来,还将会给市民一个惊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土的海外泊来品文物,如银盒、玻璃碗、象牙、玛瑙、铜薰炉、银币等,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物证,说明广州在秦汉时期已和海外通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证明。

先烈路近现代革命风景线

广州,是我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洪秀全在这里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康有为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培养了一批维新运动的革命骨干人才;黄埔军校师生在这里举行东征和北伐;孙中山在广州领导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起义,并在这里三次建立革命政权;***领导广州起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震惊中外的革命事件,产生了一批革命英雄人物,留下了一批革命纪念建筑和遗址,其中最为集中的是在先烈路,有10多处近现代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是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其中最著名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国、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烈士陵园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我在1959年到中山大学读书的时候,到广州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墓,因为在读小学时就学习过。这个地方已辟为黄花岗公园,是革命圣地,也是广州主要的旅游点,每年接待的游客很多,仅是国外旅游者就有30多万人次,特别是海外侨胞来广州,都要去黄花岗瞻仰烈士墓,敬献花圈。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先烈中路,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11年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广州发动起义,攻打两广总督府而壮烈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墓园。1912年广东军政府拨款始建,1919年海外华侨募款建设了墓亭、纪功坊、月台、四方塘等建筑,以后又增建了黄花亭、西亭、正门。1954年又一次扩建,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庄严肃穆,绿树成萌,满园黄花的纪念性公园。正门是凯旋式的大门楼,门额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金色大字。内有230米的墓道、泮池、石拱桥、七十二烈士墓碑、“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还有孙中山亲植青松和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黄花浩气。

十九路军陵园占地52万平方米。始建于1928年,主要建筑有花岗石的凯旋门、罗马园柱形纪念碑和半园形柱廊、门亭、英雄题名碑、抗日亭、蔡廷锴、蒋光鼐墓、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浮雕墙和展览馆等。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先烈南路和东风路交界处。正门刻有周恩来手书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广州起义纪念碑刻有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陵园中心为烈士墓包,护墙刻有朱德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还有“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四烈士墓、叶剑英碑和广东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红陵旭日”为羊城八景之先烈一。

先烈路上还有邓荫楠墓、兴中会坟场、张民达墓、邓仲元墓、朱执信墓、史坚如墓等。

在一条几公里的路上有那么多的陵园、英雄墓和纪念建筑,是全国少有的,这是一条内涵非常丰富的革命文化风景线。

宗教文化风景线

在城市传统中轴线西侧有一条宗教文化风景线,从解放北路——六榕路一一光孝路一一光塔路——一德路有三元宫、六榕寺、光孝寺、光孝堂、,怀圣寺、五仙观,、石室圣心堂等五个宗教的七个寺庙和清真先贤古墓等八个宗教文化旅游点,是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特别是佛教、道教的游客很多,人气鼎盛。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解放北路兰圃西侧,为唐代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阿布·宛葛素来华传教在广州逝世后的墓地,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古墓,被国际穆斯林视为圣地。墓园四周用青砖高墙围绕,内作庭园式布局,有敞口厅和拜堂等建筑。附近还有历代知名的伊斯教徒墓地。每年来广州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阿拉伯商人及其他来访的阿拉伯朋友都要前往朝拜。

三元宫。位于应元路,其前身是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建的赵岗院,唐代改称悟性寺,明万历年间改名三元宫(道教以天、池、水为三元),是广州现存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寺庙。宗教哲学思想家和科学家葛洪曾到此修道。三元宫的建筑风格独特。每逢初一、十五人气甚旺。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始创于南朝刘宋年间,初名宝庄严寺,北宋时改名净慧寺。苏东坡到此游览,见寺内有六棵榕树,便题写“六榕”二字,后人便称六榕寺。内有建于梁大同年间的六榕塔,八角九级(内17层),高576米,珠栏碧瓦,丹珠红墙。内藏昙裕法师从海外带回的佛舍利。南有碑廊,有一批珍贵文物。六榕花塔为广州标志的旅游景观之一。

光孝寺。位于光孝路,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寺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王府,后建为制止寺,南宋后称光孝寺。社会流传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说法,说明光孝寺历史之悠久。禅宗六祖惠能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在此削发受戒,建有瘗发塔、六祖殿以为纪念。寺内还有我国最早的东、西铁塔(铸于南汉,又名千佛塔)和诃子树,闻名中外。光孝菩提为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路还有基督教光孝堂。

惠福西路有五仙观,建于明代,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内有五仙人拇扯和五羊塑像,为广州之别称羊城的起源地。还有建于明代的岭南第一楼。明、清二代,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一德路有圣心堂(俗名石室),是广州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全国最大的哥德式石构建筑物,高585米,历时25年建成。

广东指的不是广州,广东是个省份,广州是省会城市,下面是广东和广州的详细介绍:

1、广东:

广东,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2、广州: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辖地级市,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末,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

广东的地势地貌:

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

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

广东历史是什么?

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先秦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