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烧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烧伤的病因病机 5 烧伤的症状 6 烧伤的诊断 61 烧伤面积估计 611 中国九分法 612 手掌法 613 小儿烧伤面积估算法 62 烧伤深度估计 63 伤情分类 7 烧伤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火热伤津/火毒伤津 7111 症状 7112 辨证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药治疗 712 阴伤阳脱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火毒内陷 7131 症状 7132 辨证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14 气血两虚 7141 症状 7142 辨证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药治疗 715 脾胃虚弱/脾虚阴伤 7151 症状 7152 辨证分析 7153 治法 715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21 清创术 722 包扎疗法 723 暴露疗法 724 焦痂处理与植皮 73 其他疗法 731 休克的防治 732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7321 积极处理创面 7322 抗生素的应用 7323 营养支持 7324 避免医源性感染 733 败血症的防治 8 烧伤的预防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烧伤的方剂 2 治疗烧伤的中成药 3 烧伤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烧伤 烧伤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āo shāng

2 英文参考

bu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烧伤(burn[1])为病名[2]。见《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火烧疮、汤泼火烧[2]、汤火伤、水火烫伤。是指受火焰烧灼、热水烫、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质侵害皮肤所致疾病[1][3]。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烫伤后轻则局部红斑,次则水疱,重则皮肉焦黑或筋骨外露,损及脏腑。

4 烧伤的病因病机

烧伤由接触物理性高温或强酸、强堿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2]。

烧伤由于强热作用于人体,热毒入侵,气血瘀滞,轻者皮肉腐烂,重者热毒炽盛,伤及体内阴液,或热毒内攻脏腑,以致脏腑失和,阴阳失调。

5 烧伤的症状

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呈现红晕、起疱、或腐烂;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皮焦肉烂,热毒炽甚,耗伤体内阴液[2]。甚则热毒内攻,出现口渴、发热、神昏、便秘、小便不利等症[2]。

6 烧伤的诊断

烧伤的诊断,实际是对烧伤后伤情作一个较准确的判断的过程,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伤情,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好坏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烧伤后伤情的严重程度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另外与烧伤的部位、患者年龄、体质、烧伤的原因及是否有并发症等亦有关。

61 烧伤面积估计 611 中国九分法

此法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即18%),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

612 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占其体表面积的1%。此法计算简便,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的烧伤面积估算。

613 小儿烧伤面积估算法

在各个不同年龄期的婴儿和儿童,身体各部体表百分比亦不同。其特点是头大肢小,年龄越小,头部相对面积越大,而下肢体表面积越小,其他部位相对体表面积与成人大致相同,计算公式如下:

头面甄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62 烧伤深度估计

烧伤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工度、Ⅱ度(又分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

63 伤情分类

(一)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儿童5%)以下的Ⅱ度烧伤。

(二)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1%~30%(儿童6%~15%)之间的Ⅱ度烧伤,或10%(儿童5%)以下的Ⅲ度烧伤。

(三)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Ⅲ度烧伤在11%一20% (小儿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在5%~10%之间的烧伤)。如果烧伤面积未达到此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属重度烧伤:①全身情况较差或已休克;②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③重度呼吸道烧伤;④头、面、颈、手、会 烧伤。

(四)严重烧伤 总面积在51%~80%(儿童26%~4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25%(儿童10%~23%)之间。

(五)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肋%以上(儿童4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50%(儿童25%)者。

7 烧伤的治疗

轻者只须外治,用地榆、大黄等量,冰片少许研末,香油调敷[2]。重者宜内服清热解毒、凉营息风之剂[2],或固气养阴,回阳救逆。选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羚羊钩藤汤等[2],或生脉散、参附汤等加味。若病久体弱者宜补气养血,用八珍汤[2]。外治包括清洗疮面、水泡处理、清除焦痂或植皮处理,亦可涂敷上述药膏[2]。严重者应及时进行中西医抢救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火热伤津/火毒伤津

烧伤·火毒伤津证(burn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injuring fluid)是指火毒伤津,以壮热烦躁,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或黄燥,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11 症状

发热,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7112 辨证分析

火热毒邪侵袭人体,耗伤津液,故发热,口干欲饮;火热内盛,肠道津液亏耗,则大便秘结;热移小肠,则小便短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侵之象。

7113 治法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7114 方药治疗

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汤加减。

712 阴伤阳脱

烧伤·阴伤阳脱证(burn with pattern of yin injury and yang collapse)是指阴伤阳脱,以神疲倦卧,面色苍白,呼吸气微,表情淡漠,嗜睡,自汗肢冷,体温不升反低,尿少,全身或局部水肿,创面大量液体渗出,舌质淡暗,舌苔灰黑,或舌质淡嫩,无舌苔,脉微欲绝或虚大无力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21 症状

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低促,自汗肢冷,体温反低,嗜睡,甚则神志恍惚;舌质红绛或紫暗,无苔,脉细欲绝。

7122 辨证分析

火毒伤津太过,阴损及阳,阳虚则温运失司,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低促,体温反低,嗜睡;阴阳离决,则神志恍惚;阳虚不固,则白汗;舌红绛或紫暗、无苔、脉细欲绝为阴阳两虚,阴损及阳之象。

7123 治法

回阳救逆,养阴生津。

7124 方药治疗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呋。

713 火毒内陷

烧伤·火毒内陷证(burn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壮热不退,口干唇燥,躁动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绛红而干,舌苔黄或黄燥,或焦干起刺,脉弦数为常见症,并可内传各脏腑出现危象的烧伤证候[3]。

7131 症状

壮热烦渴或高热神昏,躁动不安,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脉细数。

7132 辨证分析

火毒炽盛,正不胜邪,火毒深人营血,内陷心包,故高热神昏,躁动不安,火毒伤阴,则壮热烦渴,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细数为热毒伤阴之象。

7133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

7134 方药治疗

清营汤加减。

714 气血两虚

烧伤·气血两虚证(burn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疾病后期,气血两虚,以火毒渐退,低热或不发热,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自汗,盗汗,创面肉芽色淡,愈合迟缓,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41 症状

低热或不发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创面肉芽色淡,难以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7142 辨证分析

烧伤后期,热毒渐退,气血亦伤,故低热或不发热;正气亏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血两虚,失于荣养,则面色少华,创面色淡,久不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7143 治法

补益气血。

7144 方药治疗

八珍汤加减。

715 脾胃虚弱/脾虚阴伤

烧伤·脾虚阴伤证(burn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yin injury)是指脾虚阴伤,以火毒已退,脾胃虚弱,阴津耗损,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口干少津,或口舌生糜,舌质暗红而干,舌苔花剥或光滑无舌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51 症状

病程日久,创面难以愈合,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腰腹胀满,或呕吐腹泻,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弱。

7152 辨证分析

病程日久,正气大伤,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或呕吐腹泻;脾胃虚弱,化生乏源,气血不足,则创面难愈,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弱为脾胃两虚之象。

7153 治法

健脾和胃。

7154 方药治疗

参苓白术散加减。

72 外治法

创面是一系列并发症的根源,创面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疾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和创面愈合情况,故必须保持创面清洁以预防和控制感染。Ⅱ度创面争取痂下愈合,减少疤痕形成。Ⅲ度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燥,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721 清创术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清创时可先予止痛剂,再用37℃左右外用盐水或2%黄柏溶液清洗创面,较大水疱应刺破,小水疱可不刺破,创面周围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创面清洗干净后用消毒纱布吸干。

722 包扎疗法

中小面积烧伤,不合作的小儿患者,或病室条件较差者,在清创后,可内用紫草油纱布敷创面,外用3—5层纱布加厚棉垫包扎。浅Ⅱ度烧伤可于伤后2周左右首次换药,如发生感染可提前换药。Ⅲ度烧伤可在伤后5天换药,包扎期间应密切观察敷料是否有渗液,如渗出液为绿色恶臭分泌物,则考虑绿脓杆菌感染的可能。

723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适用于大面积和不便包扎的烧伤,以及创面污染较严重的烧伤。此法要求患者须住单独隔离病房,保持室内温度在25℃一30℃。创面经清创术后,外涂湿润烧伤膏,每日1次。

724 焦痂处理与植皮

干焦痂下细菌不易生长,因此应保持焦痂干燥。无感染的焦痂,面积在10%一20%以内,应争取伤后2—7天将痂皮切除,立即植皮。面积较大的可分期分区切痂,或用中药浸泡患处促使痂皮早日脱落,再行植皮。手部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可在伤后72小时左右行早期植皮,植皮原则上取自体皮。

73 其他疗法

在烧伤的整个病程中,由于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同而显出阶段性,一般分为津液渗出期(休克期)、火毒侵袭期(感染期)和创伤修复期三个阶段。因此,临床应针对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疗。

731 休克的防治

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内,是液体渗出的高峰期,由于大量体液外渗,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伤后48小时内称为休克期。严重烧伤可在6—12小时内发生休克,如烧伤面积在70%以上可在伤后2小时发生休克。另外呼吸道烧伤后气道阻塞,伤后的剧烈疼痛,都可导致和加重休克。所以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是尽快补充血容量,而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镇痛等也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手段。

一般补液公式为: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补胶体液和电解质液量1.5mL(小儿2mL),另加水分需要量2000ml(小儿按年龄体重计算)。胶体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伤后8小时补人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伤后16小时补人。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胶体和电解质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L。

呼吸道烧伤时,如气道水肿严重影响气体交换者,应行气管切开术。烧伤后使用镇静、镇痛剂如杜冷丁,对防治休克的发生有帮助。

1.对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神态、血压与尿量变化。

2.已发生休克,应注意恢复有效血容量及组织供氧。补液时最好以中心静脉压监护;有条件者可测肺动脉楔压,以了解左心室功能情况。

3.扩容后仍有低血压者,可加用多巴胺、纳洛酮等药物;如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或周围阻力升高者,可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山莨菪堿等。

4.尿量<30ml/h者(成人)可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由40mg开始,仍无尿者,每2h可加倍,直达400mg/次。

5.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或更大剂量(200mg)。

6.静脉滴注针对性抗生素,同时积极寻找并清除感染病灶。

732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7321 (一)积极处理创面

1.创面是全身感染的主要来源。对于大面积Ⅲ度烧伤,采取早期切痂,立即用异体皮(或异种皮)和自体皮严密覆盖创面。同时应清除深部坏死组织。对感染灶(即创面脓毒症)应立即进行病灶切除。

2.对电击伤、合并挤压伤、环状Ⅲ度烧伤,应特别警惕深部肌肉坏死。凡局部肿胀持续不退时,应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张,出现恶臭、伴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者,应及早对可疑部位行筋膜下探查,彻底清除坏死肌肉,并注意有无厌氧菌感染。

7322 (二)抗生素的应用

1.烧伤后3d内,预防性应用青霉素,防止链球菌感染。中、重度烧伤抗生素的使用应强调用药时机和时限,给药途径,要有针对性。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应及早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病情稳定即可停药。围手术期应加强抗生素的全身使用。

2.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时,参照创面培养的细菌,选用细菌敏感度高、药物毒性低的抗生素。同时,严重烧伤患者应勤作细菌学监测,保证用药的针对性;当致病菌未确定前,可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3.对于全身真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大扶康)或伊曲康唑。

7323 (三)营养支持

维持内环境稳定

1.维持水、电解质和酸、堿平衡。

2.支持呼吸功能,维持氧动力学状态稳定。

3.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

4.H2受体拮抗剂(信法丁等)与胃粘膜保护剂(舒克菲等)。

5.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状态。

7324 (四)避免医源性感染

1.防止静脉感染  多作静脉穿刺,少放静脉导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3d。

2.防止呼吸道感染  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防止雾化器、吸痰导管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加强湿化疗法。

3.防止尿道感染  烧伤休克期后应尽量少用留置导尿。

4.防止床垫、被服、敷料、器械及工作人员的接触污染  上述物品应严格消毒。

733 败血症的防治

败血症是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在伤后3~10天(水肿回收期)及伤后3~4周(溶痂期)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程度亦最重。这个时期,积极增强患者抵抗力、加强创面换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8 烧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家用物品中如热水瓶、火盆等宜放置适当地方,勿被小儿弄翻。

3.一般热力烧伤时,应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焰,脱去或剪除衣服,脱离现场,用消毒或清洁敷料、被单包裹患肢,以免污染和再受损伤。

4.化学物质烧伤者,应立即脱去或剪除被浸渍的衣服,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身体。

5.烧伤合并骨折时,应就地简单固定后再予运送。如合并大出血;窒息、开放气胸等应立即抢救。

6.换药过程中应执行无菌操作规则,避免医源性感染。

9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罗锅底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罗锅底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罗锅底的药理作用 210 性味 211 归经 212 功能主治 213 罗锅底的用法用量 214 注意 215 附方 216 罗锅底的临床应用 217 备注 218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罗锅底 1 拼音

luó guō dǐ

2 《辞典》:罗锅底

21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22 拼音名

Luó Guō Dǐ

23 罗锅底的别名

金盆(《草木便方》),金龟莲(《修订增补天宝本草》),金银盆(《分类草药性》),土马兜铃(《四川中药志》),金腰莲、曲莲(《全展选编·外科》),苦金盆(《云南中草药选》)。

24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2~3月发苗前,或9~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块根,除去芦头及根须,洗净泥沙,大者切块,晒干或微火炕干。本品最易发霉、虫蛀,切忌受潮,夏秋间应多翻晒。

25 原形态

①大籽雪胆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3~8米,全株无毛。块根扁圆形,膨大,重量可达效十公斤,外皮褐色,内白色粉质。茎纤细,有纵棱,卷须多不分枝。叶互生,复叶又指状;小叶5~9片,狭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2~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3~5朵组成腋生聚伞花序;雄花小,径不及1厘米,萼5片,卵形,花冠**,深5裂,裂片反折,内部有白色绒毛,雄蕊5,分离,花丝短粗;雌花花瓣5裂,反折,红**,花柱3枚,柱头2裂。蒴果圆柱形,有棱。种子大而少,无翅。花期夏季。

生于阴湿山坡的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②可爱雪胆,又名:白味莲、蛇莲。形态与上种相似。惟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冠裂片平展,内面无毛,种子狭卵形,边缘有膜质翅。

生于山地半阴处,或栽培。分布西南及中南地区。

③中华雪胆

此种小叶短而阔;花冠裂片反卷;种子边缘有膜质翅。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26 生境分布

产云南、四川。

27 性状

完整的块根,呈不规则的圆块形或椭圆形,略似乌龟状,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切开者多为对开、四开或呈不规则的块状。外皮棕**或灰棕色,微粗糙;断面淡白色。质坚实,多粉质。气微,味微苦。以块均匀,肉厚实,质细致,纤维少,外皮平坦,色黄鲜艳者为佳。肉身乌黑、干枯、内部空松多纤维者为次品。

28 化学成份

可爱雪胆和中华雪胆的块茎中均含皂甙和苦味素,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5%和10%,苦味素的含量为15~2%和02%。皂甙的甙元主为齐墩果酸,糖有葡萄糖、树胶糖及葡萄糖醛酸,近从可爱雪胆等的块根中分得二种皂甙:雪胆皂甙甲和乙,二者的甙元均为齐墩果酸。另得两种四环三萜苦味质(苦味素):雪胆素甲和乙,前者是双氢葫芦素F25乙酰酯,后者是双氢葫芦素F。

29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皂甙及苦味素(即雪胆素混合结品)在体外对弗氏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有效浓度为01微克/毫升,效力与氯霉素相近或更强。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在10~100微克/毫升浓度时也有抑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麻醉猫静脉注射苦味素4毫克/公斤,即能抑制心脏,如增至12毫克/公斤,则可导致心律严重障碍,引起死亡。雪胆素(甲)给麻醉犬静脉注射40毫克/公斤,对血压、呼吸、心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即明显抑制心跳振幅,如剂量为20~40毫克/公斤,即出现传导阻滞,最后心跳停止。故对心脏病患者需要慎用。在离体兔及豚鼠小肠试验中,雪胆素(甲)并无阿托晶样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对离体子宫亦无明显作用。对家兔腹腔注射40毫克/公斤对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引起之发热有轻度退热作用,但对正常体温及非细菌性(松节油)发热则无明显影响,皂甙水溶液(5毫克/毫升)能抑制离体蛙心,但较苦味素(1微克/毫升即能抑制)为轻。皂甙的溶血指数为1:600。

可爱雪胆总皂甙能增加小鼠冠脉流量(400毫克/公斤灌胃,第三天同量腹腔注射,用铷86示踪法测定),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铷86法及心电图描记法),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其扩张冠脉的作用无快速耐受性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无明显的降血胆甾醇作用;动脉斑块或肝脏脂肪病变,用药组似较对照组为轻。静脉注射70毫克/公斤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并有快速耐受性,十二指肠给药则不引起降压。

210 性味

苦,寒,有毒。

①《草木便方》:"苦,寒。"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寒,味极苦,有小毒。"

211 归经

《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胃、大肠二经。"

21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菌痢,肠炎,胃痛,肝炎,尿路感染,疔肿。

①《草木便方》:"祛风。治火眼热毒,肠胃热结气痛。"

②《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痛,风寒火牙,涂恶疮。"

③《中国药植志》:"民间用作祛疟剂。"

④《贵州草药》;"清热,利湿,解毒,镇痛。治发痧肚痛,吐泻,红痢。"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健胃,止痛,消炎,止血。治腹胀,痢疾,肝炎,前列腺炎,外伤出血。"

213 罗锅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末,1~3分。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214 注意

①《四川中药志》:"脾虚胃寒者勿用。"

②《云南中草药》:"服本品过量有呕吐、腹泻反应。"

215 附方

①治喉痛及牙龈肿痛:金龟莲、射干、骨碎补、马勃、地骨皮、板蓝根、水灯心。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实火牙痛:金龟莲、苛草根、枸地芽根。水煎服。(《成都中草药》)

③治外伤痛、牙痛、喉痛、腹痛: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细粉。痛时服03~05克。(《全展选编·外科》)

④治泌尿、皮肤、消化、呼吸、五官等多种感染性疾病: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末(或制成片剂、胶囊)。每次一至四分,日服二至三次,小儿酌减。亦可制成10%膏剂,外敷患处。(《全展选编·外科》)

⑤治疗痈肿痛及汤火伤:金龟莲、水黄连、蒲公英。捣绒外敷。(《成都中草药》)

216 罗锅底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用从罗锅底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苦味素口服,每次10~14毫克,日服2次,治疗7例,2天治愈者3例,4天治愈者2例,5天、6天治愈者各1例。治愈后观察2~6天,均未复发。又报道,用罗锅底研末,每次06克,日服2次,5~7天为一疗程。治疗64例,治愈59例,好转2例,无效3例;另治疗肠炎294例,治愈246例,好转42例,无效6例。

②治疗肺结核

用苦味素片2~4片(每片含苦味素1~2毫克),饭后服;或注射液2毫升(含苦味素2毫克),深部肌肉注射。均每天2~3次。小儿剂量酌减。治疗31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初步观察,浸润型较慢性纤维型空洞型疗效明显;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治愈率为高。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内服罗锅底(曲莲)皂甙片,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含皂甙003克)。治疗77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9例,好转44例,无效6例。治程中少数病人曾一度出现腹泻、腹痛,未经处理自行捎失。另报道,用罗锅底草及其提取物苦味素与皂甙口服,治疗120例,结果治愈74例,好转34例,无效12例。

④治疗烧伤

用罗锅底皂甙3~30毫克静脉滴注,并以05~1%,浓度的稀释液外用。据4例观察,本品对败血症和创面感染的控制效果显著。末见明显副作用。

⑤用于止痛

取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碎,晒干碾粉。痛时服03~05克。共治疗外伤痛、牙痛、喉痛及腹痛等60余例,一般在服药后2~5分钟止痛,药效持续40分钟至6小时。

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从金龟莲及穿龙薯蓣、槐米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复方片剂内服,治疗276例,经2个月以上观察,证明对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4%,显效率为33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9%,显效率为228%显效和好转病例多为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和单独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对曾有心肌梗塞形成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例,用药后心绞痛亦常可缓解,但心电图有效率较低。近期疗效良好的病例,继续服药常易巩固疗效。陈旧性心肌梗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例,多无明显疗效。上述观察提示本片剂的治疗作用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本组病例治后血清胆甾醇下降20毫克%以上者占693%,治前有高脂血症者血清胆甾醇和甘油三酯的下降尤为明显,提示本品尚有降低血清脂质的作用。实验室观察发现,159%的患者在治程中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但多数病例其它肝功能检查无异常,肝脾肿大和有关临床症状多不存在,在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可迅速降至正常。制剂及用法:每片含金龟莲提取物20毫克,穿龙薯蓣提取物20毫克,槐米提取物30毫克。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小部分患者用加倍剂量,少数患者于服药4~8周后改服加倍剂量,即每次4片,每日3次。以1月为一疗程。本组病例服药2~11月不等。副作用:部分病例服药初期出现口干、便秘、上腹灼热感等症状,3例女性患者发生月经过多、月经期延长,4例出现散在性皮疹。一般均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罗锅底及其提取物苦味素、皂甙,有较好的消炎杀菌作用,初步认为可代替抗菌素。临床还曾用于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上呼圾道感染、肺部感染、百日咳、扁桃体炎、颌下淋巴结炎等感染性炎症,均取得较好疗效。

217 备注

云南地区尚以同科植物粗茎罗锅底的块根作罗锅底入药。

218 摘录

《辞典》

古籍中的罗锅底 《幼科概论》:五脏所属之部位及病能的现象

摘要: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等。在中医长期发展中,有不少医学者总结了一些中医外科秘方。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外科治疗方,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请咨询医师开药。外科方外科常用中医方剂有哪些好用的外科处方盘点

1、明矾芽茶

配方:明矾、芽茶各等分。

功效:清热解毒,止痒消肿。治一切蚊虫咬伤。

2、清茶

配方:茶叶6克。

功效:泻热解毒。治各种昆虫咬伤,局部红肿,周身奇痒,心烦口渴,肿热。

3、湿茶叶外敷方

配方:泡过的茶叶适量。

功效: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治蜂螫虫咬。

4、桃茎白茶

配方:桃茎白皮10克,茶叶适量。

功效:排毒消肿。治被狂犬咬伤初期,咬伤部位有隐痛感。

5、烂茶叶

配方:泡过的烂茶叶不拘多少。

功效: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犬咬及烧伤成疮。

6、细茶叶

配方:细茶叶适量。

功效:用于毛虫螫伤发作,坚硬如肉痘。也可以用于治蜂螫伤,蜈蚣咬伤。

7、双末茶油方

配方:茶油适量,甘草末和雄黄末各等分。

功效:可作蜈蚣咬伤送医前应急用。

8、雄黄枯矾茶

配方:雄黄、枯矾等量,茶叶适量。

功效:可作蜈蚣咬伤应急试用。

9、浓茶水

配方:茶叶适量。

功效:用于海水浴时被水母螫伤。

10、东风菜根茶

配方:东风菜根3克,浓茶汁1毫升。

功效:用于蛇咬伤的应急辅助治疗试用方。

11、白花蛇舌草茶

配方:绿茶3克,甘草10克,白花蛇舌草1克(或鲜品250克)。

功效:用于蛇咬伤。

12、浓汁喷洒茶

配方:茶叶5克。

功效:止痛,防止组织液渗出。促进伤口结痂。

13、废茶末茶油方

配方:废茶渣适量,茶油适量。

功效:消肿止痛,治轻度烫伤。

14、百草霜茶油方

配方:茶子油、鸡蛋清、百草霜适量。

功效:治烫伤。

15、白糖茶油方

配方:白糖、茶油适量。

功效:治烫伤、烧伤。

16、杨梅鲜根茶油方

配方:杨梅鲜根适量,茶油适量。

功效:治烫、烧伤。

17、大黄末二油茶方

配方:大黄末、茶油、麻油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去瘀,用于红肿、起泡、溃性者。

18、桃树皮茶油方

配方:桃树皮、茶油适量。

功效:治烫、烧伤。

19、龙眼核茶油方

配方:龙眼核、茶油适量。

功效:治烫、烧伤。

20、粗盐茶油方

配方:茶油一杯,粗盐二匙。

功效:治汤烫火灼伤。

21、鱼胆汁茶油方

配方:鱼胆汁1毫升,茶油2毫升。

功效:治烫、烧伤。

22、红枣茶油方

配方:红枣、茶油适量。

功效:治烫烧伤。

23、丝瓜络茶油方

配方:丝瓜络、茶油适量。

功效:汤烫烧伤。

24、荔枝核茶油方

配方:荔枝核、茶油适量。

功效:治烫烧伤。

25、汤伤茶

配方:泡过的茶叶。

功效:治汤火伤。

26、解毒消肿茶

配方:冲泡过的茶叶。

功效:治无名肿毒、犬咬伤、烧伤,其效如神。

27、新鲜茶

配方:新鲜的茶叶适量。

功效:治烧烫伤。

28、熬膏茶

配方:茶叶适量。

功效:治擦破皮肤出血者。

29、月季花茶

配方:红茶1克,月季花5克,红糖25克。

功效:用于血瘀肿痛,跌打损伤。

30、硫磺茶

配方:硫磺、茶叶适量。

功效:治膝盖弯曲处的伤口,效果最好。

烧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烧伤的病因病机 5 烧伤的症状 6 烧伤的诊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