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利己主义自杀和利他主义自杀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4收藏

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利己主义自杀和利他主义自杀是什么意思?,第1张

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中,利己主义自杀和利他主义自杀是两种不同的自杀类型。

利己主义自杀是指个体在无法从所属群体获得支持的情况下,过度强调个人的自我,并以此为理由拒绝承认其他不符合其个人利益的行为规则。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导致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脱离,并且社会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制止。

与此相反,利他主义自杀是个体将自我融入到群体中,或者个体的行为集中点在他自身之外,也就是他人在先,个人在后。这种自杀有时表现为一种义务性的行为,涂尔干称之为义务性利他主义式的自杀。例如,某些文化中的老者或病弱者的自杀,或者在家庭成员去世时家庭主妇的自杀,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利他主义自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涂尔干的相关著作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利他行为假说

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但却会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利他行为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的利他行为;二是人们在紧急事件中的利他行为,即旁观者介入行为。在非紧急情况下的一般社会交往中,社会规范对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实验表明这种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在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的,而且在程度上也是相应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作用还表现为在遇到有人需要相助时,会自觉地将提供帮助看作是自己的责任。

交往情景中的榜样作用也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实验证明,人会不自觉地按照情景中榜样的行为方式行动,或采取利他行为,或在一边袖手旁观。

除上述环境因素外,个人内部的心理状态,如个人的认识评价,对产生利他行为也有影响。此外,人在交往中因伤害他人而产生的内疚感也可以成为他采取利他行为的动力。

所谓“利他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一般是这样来定义的,即:一个人所作出的行为对他人是有利的,而对自己则并没有明

显的利益。或者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只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因而,在社会心理学的文献中,与利他行为相近的术语还有“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

社会学奠基者孔德曾对亲社会性的利他行为进行过最初的描述,用来涵盖所有与攻击、欺骗、谋害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一类行为,如同情、协助、善举、分享、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

人类亲社会行为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从一般性的有益他人的行为到做出自我牺牲。通常,社会心理学家把亲社会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期待外来酬赏,给他人带来利益,自发自愿,自动自选进行的行为,通常称为利他主义行为(简称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可能出现在一般情景下(或称非紧急情况中),也可能出现在紧急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利他行为,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主动打扫公共卫生、为残疾人服务等等,这些利他行为通常是利人不损己的。在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往往会带来对自己不利的结果,使利人者自身蒙受某种损失或伤害,如舍身救人、与歹徒搏斗等等,有时行为者甚至要做出自我牺牲。有的学者认为,这后一种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最高形式,这类行为在古今中外都是为人们所称颂的。

另一类亲社会行为被称为“助人行为”,助人行为也以利他为目的。在助人行为中由于助人者的动机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回报曾经得到过他人的好处而助人,于是被称为回报性行为;有的则是为了补偿自己曾使他人蒙受损失而助人,因而被称作补偿性行为。

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为了使他人获得利益或予人方便。在社会心理学和其相

关学科的讨论中,人们对于利他行为也有着争论,问题一般集中在利他行为是否会有酬赏。有的学者认为,利他行为不需要任何酬赏,不论这种酬赏是来自外部(例如受表扬、获奖品等),或是来自行为者内心(例如产生自我满足、愉快的体验等)。但是有的学者则认为利他行为虽然不需要明显的外来报酬,但是却需要内心的自我酬赏。一般来说,大部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利他行为通常并不期待外来酬赏,但行为之后可带来自我酬赏的结果。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一对形式上相对立、实质上相

一致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论。利己主义是把个人利

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理论,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把

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私欲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

宿,把个人幸福看作一切行动的规范和道德基础。利己主

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发展有其不

同的表现形式,如集团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绝对平

均利己主义等。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时,利己主义者

鼓吹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个人自由和人权,在确立

现实人的权利和尊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特权方

面曾起过进步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资产阶

级的道德原则,利己主义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实际上

成了损人利己的理论工具。利他主义最早由法国学者孔

德提出,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采用并予以发挥,它是以利

己为目的、以利他为手段的道德原则。在理论上,它把复

杂的社会关系简单看作是孤立的个人与人个之间的关

系,认为人在本质上都有利己心,因而产生了利益上的根

本对立,为了消除对立,必须提倡利他,爱人如己,从而消

除个人利益的冲突,求得自我完善。利他主义的具体表现

形式主要有仁爱利他主义和利己利他主义。仁爱利他主

义认为,利他人的仁爱心或仁慈情感是人的本性,其作为

道德的基础和标准,要求人无私地去利他人和促进人类

的共同福利,它带有明显的宗教和超阶级的色彩;利己利

他主义则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利己的,同时又有同情心,

有与其他社会成员结为一体的情感和为他人的社会本

能。这两种形式的利他主义都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矛盾,掩盖道德的阶级本质,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群众的

欺骗,名为利他,实际利己,至多不过是为缓和资本主义

社会的矛盾表示一下私人的仁慈而已。它与利己主义道

德原则殊道同归,而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所提倡

的互助友爱、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集体

主义精神等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利己主义自杀和利他主义自杀是什么意思?

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中,利己主义自杀和利他主义自杀是两种不同的自杀类型。利己主义自杀是指个体在无法从所属群体获得支持的情况下,过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