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代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读书的勤奋刻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哪些古代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读书的勤奋刻苦,第1张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 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顾炎武手抄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荻草代笔。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经常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悬梁刺骨:战国时期,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为了日后以做大官,他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以便继续读下去。 无独有偶,汉朝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常独自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让头颈正直地吊住。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

1、凿壁偷光

汉代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2、囊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但是他只能利用这个环境、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做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3、映雪

孙康也是晋代人,他的情况也跟车胤相似。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为何不借用雪光来看书呢?孙康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土。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1、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

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2、凿壁偷光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

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3、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4、三年不窥园

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5、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囊萤映雪

-三年不窥园

-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开卷有益”说的是宋太宗赵光义。

开卷有益:

拼音: kāi juàn yǒu yì

意思: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出自:北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意思是:宋太宗每天看三卷《御览》,因事没有看,有时间就去弥补。他曾说:“开卷有益,我不认为这是辛苦的事。

扩展资料:

“开卷有益”典故: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常用于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开卷有益

-赵光义

每天10分钟,轻松学写作!

导读:《开工开物》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一分钟了解典籍纲要 ,三分钟积累历史素材,五分钟记住精华词汇。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浩如烟海的科技典籍的积累,先秦时期的《考工技》,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天文学著作《灵宪》,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等,它们都是我国科技史的坐标,不仅构建了璀璨的中华科技文明,在文化交流中远播海外,造福了世界。

宋应星,明朝科学家。出生于江西士大夫家族,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一心读取功名的其他人不同,他认为田间地头也有大学问,青年立志写一本利益国家,利益百姓的书。他经六次科考而不中,在赶考途中走访民间百姓,了解百姓生活和生产技术并记录下来,历经多年,终写成了科学巨著《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序里最后一句话:“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体现了宋应星不计功名、造福后世的人生志向,以及 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的科学态度。

“天工开物”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天工”来自《尚书》:“ 天工 人其代之 ”(自然的职责由人代替),"天工"指自然的职责,或者自然的能量。“开物”来自《易经》“开物成务”,“开发万物,成就万物”的意思。“开工开物”四个字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的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这部书里的思想精髓。

“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讲的是人不能靠自身长期生存,必须要靠五谷才能生存下去,而五谷必须靠人种植才能生长。同样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民本思想

《天工开物》第一卷《乃粒》,是从《尚书》”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于是百姓都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也得到治理)这句话而来。把《乃粒》作为第一卷,体现了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

从神农到后稷,从宋应星到袁隆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重农固本”视为“ 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一代代人殚精竭虑,致力于提高农业技术,正是“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思想的体现。

古人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300多年后,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10多亿人吃饭的问题,而且为终结全人类的饥饿作出巨大贡献。

以《天工开物》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禾下乘凉,天下富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的追梦人,始终秉持着用科技造福民族,造福世界的梦想,在科技强国道路上砥砺前行,前仆后继,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两弹一星”研制成功、高铁速度接连刷新、运载火箭不断发展、“墨子号”“中国天眼”向宇宙更深处探索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把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促进文明的梦想变成现实。

每天10分钟,轻松学语文! (公号:红蓝字)

1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诗句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诗句 1有关读书的文言文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本篇文章来源于 「学习啦」 原文链接地址:

2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名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其它: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3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关于读书的古诗文名句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劝学文》

4、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

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漫读书。——《客舍喜郑三见寄》唐·刘长卿

8、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卢纶

9、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答侯少府》唐· 高适

10、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来从窦车骑行 自朔方行作》唐·李益

11、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杂曲歌辞·缓歌行》唐·李颀

12、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13、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王缙

14、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慎虚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清明

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薛秀才

唐·皇甫冉

虽是寻山客,还同慢世人。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郄公即吾友,合与尔相亲。

5关于读书的古文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名句有哪些

答: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名句 1) 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 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 5)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6)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 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 10)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1)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 12)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14) 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

——李光庭 15)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

7有关学习的诗词古文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真宗《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关于读书的古诗+律诗

关于读书的古诗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哪些古代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读书的勤奋刻苦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