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遂生的科学研究
1.《甲骨文和纳西东巴文比较研究》,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1993-1995年。
2.《纳西东巴文研究》,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科项目,1997-1999年。
3.《先秦汉语词汇研究》(与蒋宗福教授共同主持),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1993-1995年。
4.《甲骨文语法研究》,重庆市“九五”社科项目,1999-2001年。
5.《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研究》,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项目,2001-2004年。
6.《孟子词典》(主编),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2001-2002年。
7.《明史全译》(与毛远明教授共同主持),332卷,为许嘉璐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全译》的一种,2001-2002年。
8.礼类儒典编纂与研究(与毛远明教授共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子项目,2004-2006年。
9.《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语言文字研究》,重庆市“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2006-2008年。
10、《俄亚、白地东巴文调查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2009年。
1专书
1、《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3、《论语词典》,副主编,西南师大出版社,1993年。
4、《尚书正义》(点校,独立),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
5、《谷梁传注疏》(点校,合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
6、《礼记正义》(点校,合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
7、《明史全译》(主编,合作),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2主要论文
甲骨文、金文研究
1、《“全汉字”甲骨文字族浅论》,《西南师大学报》1992年古籍整理与研究专刊。
2、《关于甲骨文语料库的几个问题》,1993年《海峡两岸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现代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两周金文韵文和先秦“楚音”》,《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2期。
4、《甲金语法札记三则》,《古汉语研究》1995年2期。
5、《甲骨文“我”有单数说》,《古汉语研究》1996年2期。
6、《甲骨语言的性质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杭州大学《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巴蜀书社,2000年。
8、《甲骨文语序问题札记二则》,《古汉语研究》2000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2期转载。
9、《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语言研究》200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9期转载。
10、《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古汉语研究》2002年4期。
11、《甲骨文的词头“有”》,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五辑,巴蜀书社,2002年。
12《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议》,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3、《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和祭祀对象的认定》,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又收入《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4、《甲骨文双宾语句研究》,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5、《甲骨文存现句述要》,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6、《卜辞词语补释》,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7、《甲骨文和商代金文比较研究示例》,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8、《甲骨文和〈尚书商书〉比较研究示例》,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9、《甲骨文的“至于”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一期,商务印书馆,2003年。
20、《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语料价值》,收入《花园庄东地甲骨论丛》,台湾圣环图书有限股份公司,2006年7月。
21、《语法研究与卜辞训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2、《甲骨文“暨”有连词说》,2004年安阳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3、《〈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疾”字》,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河北大学,2005年7月。
纳西东巴文研究
1、《〈纳西东巴字和甲骨文比较研究〉质疑》,《云南民院学报》1988年3期,又收入《东巴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纳西东巴文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云南民院学报》1990年1期。
3、《甲骨文、纳西东巴文的合文和形声字的起源》,《中央民院学报》1990年1期。
4、《东巴形声字的类别和性质》,《中央民院学报》1992年4期。
5、《汉古文字、纳西东巴字注音式形声字比较研究》,《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学术丛刊。
6、《纳西东巴字、汉古文字中的“转意字”和殷商古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4期。
7、《纳西东巴古籍整理与研究刍议》,收入《传统文化与古籍整理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1994年。
8、《纳西东巴形声字、假借字音近度研究》,《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
9、《纳西东巴形声字研究纲要》,《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七十辑,1995年。
10、《纳西东巴字多音节形声字音近度研究》,《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
11、《纳西东巴字字和字组的划分及字数的统计》,收入《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补正》,《辞书研究》1999年4期。
13、《纳西东巴字单音节形声字研究》,收入《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乾隆〈丽江府志略方言〉记略》,收入《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 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15、《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考察》,《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01年),又收入《玉振金声探东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6、《纳西东巴字多音节形声字研究》,《语言学论丛》第25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7、《一封最新的东巴文书信》,收入《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18、《纳西东巴文本有其字假借原因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1期,又收入《文字学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2004年。
19、《从纳西东巴文看甲骨文研究》,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20、《东巴文化研究断想》,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1、《纳西东巴文象形字研究》,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2、《纳汉文化交流和纳西东巴字的历史层次》,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3、《〈纳西象形文字谱常用词汇〉订补》,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4、《〈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字典说略〉补正》,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5、《纳西东巴经〈延寿经〉释文示例》,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6、《杨著〈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述略》,《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期。又收入《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艺术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
27、《东巴文〈祭天古歌〉译释》,收入《庆祝刘又辛教授80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5年。
28、《〈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纪年经典述要》,收入《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文出版社,2005年。
29、《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30、《丽江黄山乡纳西语汉字祭文译释》,《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6年6月。
31、《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贺词二则译释》,《文字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7月。
32、《和才东巴文题词译释》,《中国文字研究》第七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33、《〈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年号纪年经典》,《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5期。
34、《东巴文卖拉舍地契约译释》,《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35、《纳西东巴文地契研究述要》,收入《一生有光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2006年。
36、《东巴文研究材料问题建言三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第二次中青年语言学者论坛论文,2004年5月。收入会议文集,待刊。
37、《纳西东巴文六书概说》,陆宗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中国语言文字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9月。收入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三辑,待刊。
38、《〈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花甲纪年经典》,收入《庆祝唐作藩教授80寿辰论文集》,待刊。
39、《东巴生年校订四则》,重庆市语言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2005年12月。收入丽江师专民族研究所论文集,待刊。
40、《〈木氏宦谱〉纳汉对音中的明代丽江汉语方音》,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8月南京大学。收入会议文集,待刊。
41、《纳西东巴文疑难字词考释举例》,中国语言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2006年8月,河北师范大学。收入《中国语言学报》第13期,待刊。
42、《白地阿明灵洞东巴文题词译释》,收入《庆祝刘叔新教授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待刊。
43、《东巴文白地买山契约译释》,中国语言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暨第2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6月,宁夏大学。
44、《丽江东巴文残砖契重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
45、《纳西东巴文生肖纪日中的khv55》,第38届国际汉藏语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厦门大学。
46、《纳西东巴文形近字、同形字释例》,第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8月,河南大学。
47、《水书和纳西东巴文、汉古文字的初步比较》,水书文化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年1月,都匀。
48、《纳西汝卡东巴文信件译释》,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2007年8月,陕西师大。
音韵、方言及其他
1、《初唐四杰诗韵》(合作),《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
2、《重庆话的附缀形容词》,《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
3、《〈说文解字〉的复音词》(合作),《西南师大学报》1987年1期。
4、《重庆话名词的重叠构词法》,《语言学论丛》第十五辑,商务印书馆,1988年。
5、《重庆话非名词词类的重叠形式》,《西南师大学报》1990年3期。
6、《重庆方言的“倒”和“起” 》,《方言》1990年3期。
7、《“新说文解字”识字教学法质疑》,《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
8、《文字起源二源说质疑》,《达县师专学报》1994年1期。
9、《〈老子〉用韵研究》,《西南师大学报》1995年1期。
10、《中华版阮刻〈尚书正义〉音切勘误》,《语言研究》1996年增刊。
11、《〈蜀语〉今踪》,收入《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
12、《〈尚书正义〉点校札记》,《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4期。
13、《“亡其”小议》,云南大学《思想战线》2003年6期。
14、《南江方言词语选释》,第二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0年11月,重庆。
15、《敦煌〈尚书〉残卷中的副词“亡”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2002年8月,新疆师大。
16、《说“立成” 〈明史〉词语札记一则》,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2004年10月,广西师大。
目前所知,使用汉字的基本都在亚洲,中国周边,日本,韩国,越南等。除了日本,韩国和越南属于不想用又离不开,遮遮掩掩的用,又不愿承认。韩国日常见不到汉字,但只要想了解历史,所有古籍都是汉字,身份证的名字都是汉字。越南基本见不到汉字了,但有个例外,对联!越南基本继承了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春节当然更是隆重。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使用中文作为官方语言,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新加坡也只是把中文作为第二官方语言。在大约一百年前,越南、朝鲜半岛等国家,都是使用中文并且是官方需要,后来的去中国化运动,他们创建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在缅甸汉语用较多的主要就是果敢(原掸邦第一特区,现掸邦果敢自治特区)、佤邦(掸邦第二特区)、小勐拉(掸邦第四特区)、克钦邦一些华人聚居的城市,另外,腊戌以北的广大缅甸地区,特别是中缅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人都会说云南方言。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也有华人聚居的区域,也可以使用汉语。
再看邻国越南,身边去过越南的朋友都说,越南话和广西某些地区的话很像,在边境地区,很多越南人也是说普通话的,不说越南话。而一些边境来中国打工的人,几乎都不会说越南话,讲的都是带有广西口音的普通话。
在果敢境内,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种班次俱全,目前基本使用简体汉语授课。截至至今,果敢全境共有各种类型学校220余所,这些学校都开办有华文课,共有在校学生万余人,教师600余人,其中汉语教师400人左右,缅文教师200余人。
除了新加坡以外,缅甸掸邦的华人特区也规定讲汉语,这里是以汉族果敢人为主的缅甸果敢自治区,是全世界唯一的华人自治区,在清朝末期这里曾说是中国国土,后来被英国夺走划入缅甸,被云南人成为滇西失地。这里一直到2009年还是汉人执政,所以一切都是汉文化。
还有一个把汉语当成官方语言的就是佤邦,佤邦在民族自治区算是比较大的一块。佤邦官方文字是汉语,学校教的也是汉语,官方机构也和我们国内几乎一致。佤邦和国内几乎无异。佤邦现在是高度自治,有自己的政党,有自己的军队和政府,除了名义上尊奉缅甸政府,其他和一个独立的王国没什么两样。
另外在一些海外华人聚居区,虽然汉语没有官方地位,但也是事实上的通用语言。比如马来西亚的很多地区,还有缅甸果敢,泰国北部的一些地区,甚至包括印尼爪哇的个别地区。中文互联网上有些人说南美洲的苏里南把客家话作为官方语言,但答主查阅英文相关资料发现并没有这种说法,应该是误传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
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
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
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
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
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
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
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
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
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
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
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
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
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
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
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
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
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
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
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
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
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本文2023-08-03 18:46: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