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楷书之技法尽在一个“永”字上?
古人在练习书法时十分注重书写技巧,常把用笔动作规范成法则,称之为“笔法”。
后汉时期的崔子玉在书写隶字的过程中,发现“永”字的结体构造囊括了正书用笔的八个基本点画。点画如鸟儿翻然侧下;横画如用缰绳勒马;竖画状如挽弓用力;钩画似人踢脚跳跃,其力全在脚尖;仰横则像用鞭子策马;长撇宛若用篦梳掠长发;短撇好比鸟儿啄食;捺笔则像用刀子划肉。
于是,他用侧、勒、努、趯、策、掠、啄、磔这八个动作形象地来形容汉字点、横、竖、钩、提、撇、捺等基本笔画,称为“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法度在基本点画中的体现。在写字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基本法度,将点画的书写规范运用自如,才能实现结体自由,融入书者的性情,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历代书法家都非常注重对“永字八法”的学习,相传王羲之潜心书法,十五年专攻“永字八法”,他认为,写好“永”字能通一切字。
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第一个字就是“永”字。传说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最初保存了《兰亭序》,潜心推究后认为,“永”字涵盖了中国书法在点画方面的基本要求,乃发其旨趣,并将要领传授给了虞世南,此后“永字八法”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并经过越来越多的书家研习流传至今。
总结:中国书法提倡基础,永字中包含了八种笔法,古人称为“永字八法”但是就这八笔也就构成了所有的汉字。永字的比例也很好,故提倡练“永”字!
卢肇说:“永字八法,乃点画尔。”但八法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在考虑每个点画如何安排,实际已涉及字的结体法则。因此,八法作者意图,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基本点画的写法和组合。
书写永字的步骤如下:设置字体结构、写竖笔画、写撇笔画、调整笔画和整体效果。
书写永字的材料和工具如下:准备一支硬毛笔、墨汁、毛巾和宣纸。
1、设置字体结构:永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需要先塑造好字体的结构。先写一个向上的竖直笔画,再在顶部写一个向下的撇。
2、写竖笔画:用毛笔沾取适量的墨汁,从上到下写一竖直笔画,注意笔画应有起笔和收笔的力度变化,并保持笔画的稳定和流畅。
3、写撇笔画:从竖笔画的顶部开始,向下写一个向左偏移的撇笔画,撇部不需要太长,力度要掌握好,不要过重或过轻。
4、调整笔画和整体效果:根据需要,调整竖笔画和撇笔画的粗细,使其看起来更加和谐和平衡。然后,检查整体效果,确保字形的统一和美观。
练习毛笔字的意义
毛笔字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一种风格,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美感。通过书写永字楷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永恒和持久的追求。永字在文化中寓意着长久、恒久和永恒。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通过写字,人们可以感受到字形的美感、结构的统一以及墨迹的流畅与凝重。通过练习和揣摩,可以领略到书法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毛笔字展示了书写者精湛的书法技巧和对字形美感的把握。除了作为艺术形式的表现,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练习和欣赏书法,人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专注力和耐心,并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书法的练习也有利于人们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提升个人修养。练习毛笔字是一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美妙之处的方式。
永字各种写法
楷书——
草书——
行书——
侧、勒、弩、趯、策、掠、啄、磔。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意思:象鸟那样迅速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意思:象用缰绳勒马),
3、竖为弩 [ nǔ ](用力也);
4、钩为趯 [ yuè ] (跳貌,与跃同);(意思:跳跃的样子)。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意思:象用鞭子打马)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意思:象用梳子梳头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意思:象鸟儿啄东西)。
8、捺为磔 [ zhé ](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意思:磔指分裂,即笔锋向外张开)。
中国书法大体以“永”字的这八笔为基础,因而,人们在练习楷书的时候,都以“永”字八法为基本原则。中国书法艺术,修身养性,传承千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书法造型虽形态纷繁,莫不以“点”为基始。由“点”引伸则横、竖、撇、捺各种笔画应运而生,得气象万千。“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二千余年,成为习书者的学习宝典。
扩展资料:
简明实用的永字八法,对于初学者进行楷书基本功的训练是颇有价值的。永字八法,不仅便于教师讲授汉字的基本点画在楷书通常形式中的基本写法,也便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进一步去理解各种笔画的变化形态。从这些方面来看,它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因此至今仍为人们所重视,并被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也正因为如此,“八法”二字有时也被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参考资料: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
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基本释义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法
点,也就是“侧”。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
横,也就是“勒”。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弩”。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
撇,也就是“掠”。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
6、捺法
捺,也就是“磔”。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
7、厥法
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
8、钩法
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与“ ”末端相似。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
永字八法典故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深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
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
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 “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
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总结永字八种笔画的写法就叫做永字八法是正确的。
: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弩,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
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é)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深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
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
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
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永字八法是谁提出来的如下:
1、汉字的基本笔画源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永字八法”,永字八法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2、汉字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隶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繁简变化,至汉朝盛行隶书以后,到汉末三国时期,楷书出具雏形。因此王献之、王羲之父子在此之上将楷书进一步完善,创立了“永字八法”和楷书的其中基本笔画。因为楷书字形方正、笔画简单,便于辨识,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印刷术,成为古代印刷书籍的标准字体之一(宋朝以后也使用宋体和仿宋体做为书籍印刷的字体)。
永字及八法:
1、永字八法的来源有两个说法如下:
一说由《兰亭序》“永和九年”而来。这是出于对王羲之的崇拜,难免牵强附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发起“兰亭论辨”。启功先生撰文《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中说:永字八法由兰亭序之“永和九年”而来,也并不准。
二说起于后汉,原因是“永”字笔画不多,却笔法丰富,颇有代表性,所以定为永字八法。据唐张怀瓘《玉堂禁经》论用笔法记载:“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用于万字……”,这段话说明了“永字八法”的起源,这里所说的隶书,是指楷书,因为在唐以前称楷书为隶书,而称隶书为八分。
写永毛笔字方法如下:
“永字八法”是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个笔画:侧、勒、努、_、策、掠、啄、磔,分别代表了楷书中的:点、横、竖、钩、提、长撇、短撇、捺。古人选择‘永’字作为范字,虽然并不十分科学,但,除了‘永’字,就没有更合适的字了。
点在“永字八法”中称为(侧)。因书写时须侧其笔而得名。‘点’在字中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形态,常用的有:
右点/在所有‘点’中难度最大,因为需要一笔写出‘三角一肚’,不能回笔和复措,还要把握好角度和位置。
横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勒)。其意是指马缰末端衔于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又因写横画须勒住其笔。
为什么楷书之技法尽在一个“永”字上?
本文2023-10-29 23:14: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