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第1张

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介绍如下: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关键要把握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不能本末倒置。

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

◆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传唱千年的藏族史诗《格萨尔》不仅在藏民族中流传甚广,而且在蒙古族、土族、普米族、独龙族等民族中广为流传,满族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一样。

◆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56个民族与中华民族在层次上是不同的,中华民族是高层,56个民族处于基层。多元民族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统一体,但在统一体中仍然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因为有根深干壮的中华文化,因此也促成了云南这样枝繁叶茂的文化奇观,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又使中华文化显示出它的繁荣发展和勃发的生命力。

◆我们要弘扬的应该是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良莠不分的所有的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中也有需要我们扬弃的糟粕,我们要在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高度认同是指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带领各族人民历经艰辛探索而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我国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和根本价值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致,使我国各民族树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

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1、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2、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作为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

3、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巩固国家团结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层面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尊重“多元”,更强调“一体”,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多元”指的是多民族亦即56个民族,“一体”指的是由56个民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指的是56个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56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更要强调其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当前,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立足于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促进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兼收并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如下:

1、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

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需要,也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更有利于国家统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最深厚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石、精神之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养分、理论依据、精神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必然结果。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重要性

要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顺应时代变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

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形成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合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体意识内容是坚定爱国主义、建设文明社会、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等。

1、坚定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宣扬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尤其是当今世界环境下的中国,更需要敬爱国旗、爱国家、爱民族、爱全球。只有牢固树立大爱、大团结大奋斗的理念,铭记历史,崇尚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才能在现代中国建设中赢得重大胜利。

2、建设文明社会

在现代中国的建设中,除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同样重要。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为此,除了完善社会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外,还需要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从而形成一种“法制意识、和谐文明的社会意识”。

3、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一直秉承的精神。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盛的重要措施。要发扬中华民族的团结互助精神,需要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扶贫事业,为那些困难医疗和教育的人们提供援助,互帮互助,使友爱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

铸牢中华民族体意识的意义:

1、强化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意识的铸牢有助于建立和加强国家认同感,让人们意识到是一个民族的一员,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种国家认同感有助于促进国家团结和凝聚,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2、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意识的铸牢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可以让人们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着眼于有形、有感、有效。

 

要着眼于有形

  

有形,就是要看得见、摸得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起来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但也是一项有形的工作。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决定的,我们要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上多下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统一起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着眼于“有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我们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当前,首先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其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举措、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大力度进行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工作,使各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细里做。

  

要着眼于有感

  

有感,就是有感触、感想,特别是要有真情实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又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要求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引领就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让各族人民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感情上相互亲近的共同体,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

  着眼于“有感”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我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以增强共同性为方向,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确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这就要求实施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在学校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认识共同体意识的含义如下:第一、认识到这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第二,认识到这是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第三,这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更强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中华民族共同体包括: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拓展知识: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同时强调,要坚持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

只有在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的大前提下,差异性与各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并行,多元与中华民族一体并行,它才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才可能成为某种优势。

二、自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的发展演化都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民族混居、迁移中,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断地吸收、容纳其他民族成分的过程中完成的。

如果我们违背民族现象规律,企图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融合,不仅不可能成功,而且可能招致损失,但也不能由此而放弃引导,甚至绝口不提促进交融。事实上,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点长处不是被忽略,而是得到更有力的弘扬。

三、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

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

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介绍如下: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关键要把握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