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君道载 墙之外,《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荀子君道载 墙之外,《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第1张

《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文字“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以得出荀子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所以结合史实可知秦代采取设立御史大夫以监察百官的举措,故C项符合题意,A B D三项与监察官员的含义不符。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中“而”一般都强调的中心句,通过“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只有D项与其相符。点评:本题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考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官员监督越来越严格。虽然监察官员是代表皇帝的意志,但是,对于官员的监督,有利于为君主的决策提供信息,有利于防止官员对于权力的滥用,维护了君主专制。

《荀子·君道》

因为 《君道》 的文是在说明人的视听有限——围墙之外眼睛就看不见,一里远就听不见,君主管理的百官无论远近都应该清楚他们做什么,所以为了能知道他们做什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增加“耳目”即为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而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先不说形成地方割据,当说郡县制度本身就与论点君道偏离了,郡县制是说明一种管理制度,而不是行政方法。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君主)之守司(官吏)” “不可不略知也”说明君主要对官吏实行监督,由此可知本题选择A。BC和材料反映内容不符合。D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表明君主远在统治中心无法直接统治地方,所以采取设置机构监视地方的方法进行统治。故答案应选择的是体现监察性质的备选项,所以答案选择C项。

荀子君道秦始皇为此设立的管职是什么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答案是C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法制是政治的开头;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所以荀子强调的是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选C。点评: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可是荀子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荀子 君道 翻译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1);民者,影也(2);仪正而景正(3)。君者,盘也;民者,水也(4);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5);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6)。楚庄王好细腰(7),故朝有饿人(8)。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注释〕 (1)仪:日晷(gu!轨),利用日影来测定时刻的仪器。一般是在刻有时刻线的盘(晷面)的中央立一根垂直的标杆(晷针,也称表),根据这标杆投出的日影方向和长度来确定时刻。此文仪即指此标杆而言。(2)《集解》无民者影也四字,据《广韵》君字条引文补。(3)景(y!ng影):影之古字。(4)《集解》无民者水也四字,据《广韵》君字条引文补。(5)盂:盛液体的器皿,此下当有民者水也四字。(6)决: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象骨套子,俗称扳指。这里用作动词。(7)楚庄王:见114注(8)。据《战国策·楚策一》、《墨子·兼爱中》、《韩非子·二柄》等,庄王当作灵王。楚灵王:名围,公元前540~前529年在位,据《墨子·兼爱中》记载,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他的臣下就都只吃一顿饭,等到一年,朝廷上的大臣多面黄肌瘦。(8)古代一般的肚子饿叫饥。饿是指严重的饥饿,指肚子饿得受到死亡的威胁。 〔译文〕 请问怎样治理国家?回答说: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曾听说过怎样去治理国家。君主,就像测定时刻的标杆;民众,就像这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正直。君主,就像盘子;民众,就像盘里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里的水也成圆形。君主,就像盂;民众就像盂中的水;孟是方形的,那么盂中的水也成方形。君主射箭,那么臣子就会套上板指。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所以朝廷上有饿得面黄肌瘦的臣子。所以说: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身心,不曾听说过怎样治理国家。

  至道大形(1):隆礼至法(2),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3),则民不疑;赏勉罚偷(4),则民不怠;兼听齐明(5),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6),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书》曰(7):“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人习其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探(8),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如是,则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9),诚能而后敢受职;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如四胑之从心(10),夫是之谓大形。《诗》曰(11):“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最好的政治原则的最大效验:推崇礼义,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有常规;尊重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那么民众就会知道努力的方向;集体审查,公正考察,那么民众就不会怀疑了;奖赏勤劳的人,惩罚偷懒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懒惰了;同时听取各种意见,完全明察一切事情,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顺他。然后明确名分职责,根据轻重缓急的次序来安排工作,安排有技术的人做事,任用有才能的人当官,没有什么得不到治理,那么为公家效劳的道路就畅通了而谋私的门径就被堵住了,为公的原则昌明了而谋私的事情就止息了。像这样,那么品德淳厚的人就得到起用而巧言谄媚的人就受到遏止,贪图财利的人被黜退而廉沽奉公的人被提拔。《尚书》说:“在规定的时刻之前行动的,杀而不赦;没有赶上规定时刻而落后的,杀而不赦。”人们往往因为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而固守本职不改行。人们的各种工作,就像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不可以互相替代官能一样。所以,职务划分后,民众就不会再谋求他职;等级确定后,秩序就不会混乱;同时听取各种意见,完全明察一切,那么各种工作就不会拖拉。像这样,那么大臣百官直到平民百姓就无不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以后才敢安居,真正有了才能以后才敢接受官职;百姓改变了习俗,小人转变了思想,奸邪怪僻之流无不转向诚实谨慎,这就叫做政治教化的最高境界。所以天子不用察看就能发现问题,不用打听就能明白真相,不用考虑就能知道事理,不用动手就能功成业就,岿然不动地独自坐着而天下人顺从他就像长在一个身体上一样、就像四肢顺从思想的支配一样,这就是最好的政治原则的最大效验。《诗》云:“温柔谦恭的人们,是以道德为根本。”说的就是这种人。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此三欲(1),辟此三恶(2),果何道而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故知而不仁(3),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不急得,不知;得而不用,不仁。无其人而幸有其功,愚莫大焉。

  做君主的无不希望强盛而厌恶衰弱,希望安定而厌恶危险,希望荣耀而厌恶耻辱,这是禹和桀所相同的欲望。要实现这三种愿望,避免这三种厌恶的东西,究竟采取什么办法最便利?回答说:在于慎重地选取相,没有什么办法比这个更简便的了。对于相的人选,有智慧而没有仁德,不行;有仁德而没有智慧,也不行;既有智慧又有仁德,这便是君主的宝贵财富,是成就王业霸业的助手。君主不急于求得相才,是不明智;得到了相才而不重用,是不仁慈。没有那德才兼备的相而希望取得那王霸之功,愚蠢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今人主有六患(1):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2)。虽欲成功,得乎哉?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惑莫大焉。语曰:“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其无偏,得乎哉?譬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乱莫大焉。

  现在君主有个大毛病:让贤能的人去做事,却和不贤的人去纠正他;让明智的人去考虑问题,却和愚蠢的人去评判他;让品德美好的人去干事,却和肮脏邪恶的人去评估他。像这样,虽然想成功,能办得到吗?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竖起一根笔直的木头而怕它的影子弯曲,糊涂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俗话说:“美女的姿色,是丑陋者的灾祸。公正的贤士,是众人的疖子。遵循道义的人,是肮脏邪恶者的祸害。”现在让肮脏邪恶的人来评判他们的冤家祸根而要求他们没有偏见,能办得到吗?打个比方,这就好像竖起一根弯曲的木头而要求它的影子笔直,昏乱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

  故古之人为之不然。其取人有道,其用人有法。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行义动静(1),度之以礼;知虑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积久,校之以功。故卑不得以临尊,轻不得以县重(2),愚不得以谋知,是以万举不过也。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错迁移(3),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4),而观其能无流慆也(5);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彼诚有之者与诚无之者若白黑然,可诎邪哉?故伯乐不可欺以马(6),而君子不可欺以人。此明王之道也。

  古代的君主做事就不是这样。他挑选人有一定的原则,他任用人有一定的法度。挑选人的原则,是用礼制去检验他们;任用人的法度,是用等级去限制他们。对他们的品行举止,用礼制来衡量;对他们的智慧以及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用最后的成果来考查;对他们日积月累的长期工作,用取得的功绩来考核。所以,地位卑下的人不准用来监督地位尊贵的人,权势轻微的人不准用来评判掌有大权的人,愚蠢的人不准用来计议明智的人,因此一切举措都不会失误。所以用礼制来考核他,看他是否能安泰恭敬;给他上下调动来回迁移,看他是否能应付各种变化;让他安逸舒适,看他是否能不放荡地享乐;让他接触音乐美色、权势财利、怨恨愤怒、祸患艰险,看他是否能不背离节操。这样,那些真正有德才的人与的确没德才的人就像白与黑一样判然分明,还能进行歪曲吗?所以伯乐不可能被马的好坏骗了,而君子不可能被人的好坏骗了。以上这些就是英明帝王的政治措施。

  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1)。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虽圣人不能易也。欲得善驭——及速致远者(2),一日而千里,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致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虽圣人不能易也。

  欲治国驭民,调壹上下;将内以固城,外以拒难。治,则制人,人不能制也;乱,则危辱灭亡可立而待也。然而求卿相辅佐,则独不若是其公也(3),案唯便嬖亲比己者之用也(4),岂不过甚矣哉?故有社稷者莫不欲强,俄则弱矣;莫不欲安,俄则危矣;莫不欲存,俄则亡矣。古有万国,今有数十焉(5),是无它故,莫不失之是也。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是何也?曰:本不利于所私也。彼不能而主使之,则是主暗也;臣不能而诬能,则是臣诈也。主暗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俱害之道也。

  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6),岂私之也哉?以为亲邪?则周,姬姓也;而彼,姜姓也。以为故邪?则未尝相识也。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然而齿堕矣(7)。然而用之者,夫文王欲立贵道,欲白贵名,以惠天下,而不可以独也,非于是子莫足以举之,故举是子而用之。于是乎贵道果立,贵名果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如是者,能爱人也。故举天下之大道,立天下之大功,然后隐其所怜、所爱,其下犹足以为天下之显诸侯。故曰:“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此之谓也。

  君主想要得到善于射箭的人——既射得很远而又能命中微小目标的人,就拿出高贵的爵位、丰厚的奖赏来招引他们。对内不准偏袒自己的子弟,对外不准埋没关系疏远的人,能够射中这种目标的人就录取他,这难道不就是一定能求得善射者的办法吗?即使是圣人也不能改变它。君主想要得到善于驾驭车马的人——既追得上快速奔驰的车子又能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的人,一天能跑千里,就拿出高贵的爵位、丰厚的奖赏来招引他们。对内不准偏袒自己的子弟,对外不准埋没关系疏远的人,能到达这种目的地的人就录取他,这难道不就是一定能求得善于驾车者的办法吗?即使是圣人也不能改变它。君主想要治好国家,管好人民,协调统一上上下下;准备对内用他们来巩固城防,对外用他们来抵抗敌人的侵略。因为国家治理好了,就能制服别人,而别人不能制服自己;国家混乱,那么危险、屈辱、灭亡的局面就能立刻等得到。但是君主在求取卿相辅佐的时候,他的公正却偏偏不像这样,而只任用些宠爱的小臣以及亲近依附自己的人,这难道不是错得很厉害了吗?所以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君主无不希望强盛,但不久就衰弱了;无不希望安定,但不久就危险了;无不希望国家存在,但不久就灭亡了。古代有上万个国家,今天只有十几个了,这没有其他的缘故,都是因为这用人不公而丢失了政权啊。所以英明的君主有把金银宝石珍珠玉器私下给人的,但从来没有把官职政务私下给人的。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因为私下给人官职根本不利于那些被偏爱的人。那些人没有才能而君主任用他,那么这就是君主昏庸;臣子无能而冒充有才能,那么这就是臣子欺诈。君主昏庸于上,臣子欺诈于下,灭亡就要不了几天了。所以这是对君主以及所宠爱的臣子都有害处的做法啊。

  那周文王,并不是没有皇亲国戚,并不是没有儿子兄弟,并不是没有宠臣亲信,但他却离世脱俗地在别国人之中提拔了姜太公而重用他,这哪里是偏袒他呢?以为他们是亲族吧?但周族姓姬,而他姓姜。以为他们是老关系吧?但他们从来不相识。以为周文王爱漂亮吧?但那个人经历的年岁已七十二,光光地牙齿都掉了。但是还要任用他,那是因为文王想要树立宝贵的政治原则,想要显扬尊贵的名声,以此来造福天下,而这些是不能单靠自己一个人办到的,但除了这姜太公又没有什么人可以选用,所以提拔了这个人而任用了他。于是宝贵的政治原则果然树立起来了,尊贵的名声果然明显卓著,全面控制了天下,设置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就独占五十三个,周族的子孙,只要不是发疯糊涂的人,无不成为天下显贵的诸侯。像这样,才算是能宠爱人啊。所以实施了统一天下的重大原则,建立了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然后再偏私自己所疼所爱的人,那么这些被疼爱的人最差的也还能成为天下的显贵诸侯。所以说:“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爱护他所宠爱的人,昏庸的君主就必然会危害他所宠爱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 描写“君臣”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君臣”的诗句有:

1、《咏怀古迹》

朝代:唐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寄隐者》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卖药向都城,行憩青门树。

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亲族走相送,欲别不敢住。

私怪问道旁,何人复何故?

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禄厚食万钱,恩深日三顾。

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

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

青青东郊草,中有归山路。

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

3、《杜鹃行》

朝代:唐 作者: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4、

《赠溧阳宋少府陟》

朝代:唐 作者:李白

李斯未相秦,且逐东门兔。

宋玉事襄王,能为高唐赋。

常闻绿水曲,忽此相逢遇。

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

葳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

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

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

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

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

何日清中原,相期廓天步。

5、《赠司勋萧郎中》

朝代:唐 作者:张子容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

君臣道合体,父子贵同时。

国以推贤答,家无内举疑。

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

未睹风流日,先闻新赋诗。

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

吏部来何暮,王言念在兹。

丹青无不可,霖雨亦相期。

昔我投荒处,孤烟望岛夷。

群鸥终日狎,落叶数年悲。

渔父留歌咏,江妃入兴词。

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

2 描写君臣的诗句

君戒专欲,臣戒专利。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君臣名言北宋文学家 苏轼

君心中无国,臣心中无君。春秋齐国大夫 鲍叔牙

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敏:同。“序”。这几句大意是,父子之间有骨内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男女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以维系封建的社会秩序,现在人们谈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还常常引这几旬概括而又典型的话。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关于君臣的名言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 周瑜

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张仪说秦王曰》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68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极喜欢的,)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天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这都由命决定的,(能否得到它们,)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命的作用。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3 求有关君臣(关系)的诗句、谚语

关于"君臣"的诗句1、君臣相顾尽沾衣(唐·白居易·《长恨歌》)2、政尔良难君臣事(宋·辛弃疾·《贺新郎》)3、君臣留欢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君臣一梦(宋·苏轼·《行香子》)5、千载君臣鱼有水(宋·刘克庄·《念奴娇》)6、唯愿君臣千万世(宋·宋太宗·《缘识》)7、君臣已与时际会(唐·杜甫·《古柏行》)8、君臣一德、志交孚(宋·无名氏·《六州》)9、眼见他一刀两断君臣定(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10、你看他鱼水君臣倒也情意高(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11、君臣际会诚难(宋·曹勋·《沁园春》)12、一体君臣祭祀同(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13、异代君臣莫更论(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14、君臣不易逢(宋·张镃·《杂兴》)15、五位君臣(宋·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16、君臣相遇(宋·陈著·《水龙吟》)17、君臣一梦(宋·苏轼·《行香子 过七里濑》)18、君臣称瑞频腾奏(宋·岳珂·《宫词一百首》)19、君臣千载(宋·毛滂·《沁园春》)20、五位君臣(宋·释道宁·《偈六十九首》)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慎子〉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唐·张蕴古) ●国君好仁,则必无敌于天下也(宋·朱熹)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天下之众本在一人(宋·周敦颐) ●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梁·王僧孺)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清·唐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三国·诸葛亮) ●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乔·爱略特) ●谈吐彬彬有礼,柄政独断专行(朗费罗) ●试图用暴力控制人的思想的人是暴君,而屈从于他的人则是奴隶(英格兰) ●不讲法律,一意孤行的统治者就是暴君(伏尔泰) ●国家的头号敌人是暴君,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没有法律,而只有一个统治者,他把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平等就不复存在(欧里庇得斯) ●暴君统治国家就像一个倒置的圆锥体(塞·约翰逊) ●对暴君的反抗是对上帝的依从(杰弗逊) ●若有可能,奴隶也会成为暴君(塞·约翰逊) ●暴君们通常要去砍断他们爬上王位的阶梯,他们担心,如果梯 子留在那儿,别人也会爬上来(托·富勒) ●一个暴君无论杀戮多少人,也杀不掉自己的继承 者(塞涅卡) ●父子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家(唐·吴兢) ●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唐·王勃)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宋·苏轼)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淮南子〉 ●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明·冯梦龙)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汤显祖)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 ●伴君如伴虎 ●谁离王冠太近,谁离死亡也就不远(丹尼尔) ●位历将相,国家之柱石臣也〈汉书〉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史记〉 ●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宋·王禹楗) ●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其责不可以不厚(宋·王安石) ●良禽相木而栖,良臣相主而佐 ●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怒(宋·晁说之)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兴利除害,尊主安民〈汉书〉 ●厉精图治,将有大为〈宋史〉 ●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谏,危时却要忠臣干(元·郑廷玉) ●欲知宰相能否,但视天下安危(清·申涵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圣神也(唐·白居易) ●宰相肚里能撑船。

4 君臣的诗歌

七古-乱弹君臣 文/老街味道

做官难 做官难 自古全身真圣贤

富贵荣华非常事 何如林鸟一枝安

空忆华亭悲鹤唳 漫嗟金谷入尘烟

卫鞅得志欺天下 吴起伏尸剑光寒

十全老人心头肉 弹指化作盘中餐

众人皆醉我独醒 汨罗江上泣魂冤

几人悟得陶朱策 放舟一叶五湖间

君也难 君也难 覆地翻天只等闲

沙丘宫外无父子 玄武门中兄弟残

南唐词帝徽宗画 客死他乡血泪潸

窃位陈桥都点检 斧声烛影亦堪怜

夕惕朝乾无宴乐 犹自披发缢煤山

霹雳一声乾坤转 清帝离宫苦盘桓

臣亦难 君亦难 君君臣臣几千年

臣亡君倒随风去 犹有余臭绕梁间

君不见

横刀立马彭将军 朝奏夕贬魂荡荡

南征北战林无敌 惊弓大漠荒丘葬

昨日功臣今日贼 卑躬屈膝皆将相

遑论修养刘主席 去时白发三千丈

君不见

民脂民膏搜一净 妄言为民还为党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阿堵喜欲狂

我自吞烟饮黑水 汝自翩翩飞异乡

地皮卖尽堆桥路 多快好省饱私囊

枉法但由权和势 羞煞明镜挂高堂

选才却看亲与旧 息鼓传花莫张扬

小贼尚自忐忑忑 巨奸饕餮意洋洋

为臣只把君来拜 蒙混黎庶不思量

上行下效山头立 站错行伍悔断肠

有缘他国重相会 无缘囹圄叹凄凉

我劝天公重抖擞 我家家事太荒唐

君臣之道犹附体 德赛先生醉一旁

草民有怨无须理 君臣自乐乌泱泱

何日待得人才降 纵经风雨又何妨

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 )。

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官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

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项出自《朋党论》,C、D项出自唐甄的《室语》,正确答案选B,参见教材P153。

本题知识点:邓牧,

荀子君道载 墙之外,《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

《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