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又是画家的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古代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又是画家的有哪些?,第1张

王冕、王维、唐伯虎、顾恺之、赵孟頫等。

1、王冕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2、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3、唐伯虎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4、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5、赵孟頫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明代书法,承宋元之势,帖学盛行。所谓帖学,是指学习、研究法帖,并考辨法帖源流优劣、拓本真伪的学问。明初书法成就首推“三宋”、“二沈”,其中宋克、宋璲、宋广均以草书见长,而以宋克成就最高。宋克,字仲温,长洲人,章草师皇象、索靖,《急就章》影响深远。

明代中期书法以“吴门书派”为代表。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的书法成就最为杰出。

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生六指,号枝山,人称“祝枝山”。才情横溢,放荡不羁。以小楷、狂草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前出师表》、《洛神赋》等。

文征明,字征仲,别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拙于书,及长发愤学书。以小楷、行书成就最高。代表作有行书《滕王阁序》、小楷《前后赤壁赋》等。其子文彭、文嘉亦能克绍箕裘。

王宠,字履仁,号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好诗文书画,其书工于小楷,亦擅行草代表作有《滕王阁序》、《自书诗卷》等。

明中叶以后称雄书坛的有四大家: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张瑞图。董其昌集帖学之大成,成就最著。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书风平淡清朗,俊骨逸韵。传世书迹有《月赋》、《洛神赋》、《书李白诗卷》等。

明末清初书坛代表书法家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他们力图摆脱传统书法的束缚,另辟蹊径,自抒胸臆,面目独特,开创新境,影响深远。

清代前期,康熙好董,乾隆喜赵,于是赵孟频、董其昌书风天下风靡。此时帖学代表书家有张照、姜宸英、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

1、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709--784),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3、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岐王赵德芳之后。宋朝灭亡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孟頫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受到重视,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4、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

5、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秦代

春秋战国时期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两汉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中国书法汉字的书写法则,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和风格等。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 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章草,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三国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两晋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隋代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隋朝和之后的唐朝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前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塔铭》等 。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

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颜真卿像

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写出好字。”

隋唐五代书法总结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熹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极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古代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又是画家的有哪些?

王冕、王维、唐伯虎、顾恺之、赵孟頫等。1、王冕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